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國賊

正文 第七十九章 潛移默化(上) 文 / 巨火

    如願以償的黃琬次日一早便離開東武,返回青州刺史治所臨淄,劉存送走了急於返回珠山家中的妻兒,立即召集郡丞公孫沛、五官掾管寧、主簿國淵、督郵紀維、金曹(主管錢幣及鹽鐵生產)韓漾、心腹謀士霍堅和田牧等人共商對策,留宿劉存府上的徐州從事糜竺應邀出席。

    會議的第一項議題,便是定下黔陬城的修築計劃,確定黔陬縣的縣令、縣丞、縣尉人選。

    看過劉存掛出的青州地圖,與會者立刻發現,即將修築的黔陬城向東北方挪動了二十里,其重要的戰略地位立刻突顯,此城若是建成,即可西連東武,北控北海,南依枳城,東制東萊,一旦有變可依據此城迅速出兵,三日之內即可席捲整個膠東半島。

    劉存看到大家不時望向自己,卻沒人詢問或者點破自己的用心,乾脆把大家請回座位,直接商議黔陬縣令、縣丞和縣尉人選。

    公孫沛緩緩望向管寧:「幼安交友天下,身邊人才濟濟,搭建黔陬縣衙這個架子,還請幼安多辛苦一些。」

    管寧對年長自己十三歲的士林前輩公孫沛非常尊重,兩人共事以來配合默契,交情日深,所以管寧不再謙虛,直接對上位的劉存拱拱手:

    「屬下舉薦琅琊書院博士、冀州平原王烈王彥方!彥方先生早年師從名師陳寔,精通經義,擅長律法,滿腹經綸,目光高遠,尤其可貴的是,彥方先生赤誠忠耿,剛正不阿,擅長刑名,審時度勢,以主公之高遠,對黔陬城之未來定然無比期待,因此,非彥方先生此等大才,不可勝任一方重鎮之主官。」

    「屬下深有同感!」

    霍堅去年以來,多次應邀前往琅琊書院整理和教授《墨經》,現兼任琅琊書院客座博士,他與去年同期抵達琅琊書院的王烈非常投緣,兩人性格和年齡都接近,熟悉之後交往增多,相處非常融洽。

    眾人齊聲贊成,劉存心裡卻沒底:「我和彥方先生沒少接觸,對他的品德學識無比欽佩,可我擔心委屈了彥方先生,從不敢向他提請出山襄助之事,總想等我當上了青州刺史,立刻跑去請他出山,這樣大家都有面子,可如今我還是個區區太守,不知猴年馬月才能當上刺史,而彥方先生不喜美酒,不愛佳人,醉心學問,傳道授業,我都不知該如何引誘他過來啊!」

    眾人哈哈大笑,國淵笑完大聲說道:「主公不用苦想了,只需屬下將主公這番話一字不漏地傳進彥方先生耳朵裡,彥方先生定不會推辭。」

    「當真?」劉存驚喜不已。

    國淵含笑點頭:「當真!不過,尚請主公賜下一物,讓屬下拿去給彥方先生做聘禮,他就喜歡這東西。」

    劉存連忙表態:「除了老婆孩子,子尼儘管開口。」

    眾人又是大笑,持重如公孫沛也摀住嘴巴樂得不行。

    國淵指向劉存身後古樸穩重的鐵木架子:「別的都不要,就要主公身後架上之物。」

    眾人一陣低呼,那可是劉存愛不釋手的絕頂寶器,國淵此舉無疑蘊含著令人浮想聯翩的深意,大有考驗主公劉存的韻味,因此,大家都在緊張地盯著劉存,看他如何應付。

    誰知劉存二話不說,轉身拿起架上的五尺寶劍,大步走到國淵面前,鄭重地雙手托起,緩緩送到國淵面前:「子尼,拜託了!」

    眾人一片動容,無不為劉存求賢若渴的情懷和寬厚豁達的心胸所感動,公孫沛心中對劉存的堅毅果斷非常欣慰,不由得頻頻點頭。

    國淵感慨地接過寶劍,深鞠一躬抬起頭:「請主公靜候佳音吧!屬下和幼安兄這就趕赴琅琊台。」

    「請主公放心,彥方先生只需看到主公慷慨相贈的寶劍,定會欣然出山輔助主公,彥方先生滿腹經綸,滿懷憂國憂民之心,時常哀歎人心淪喪,萬民倒懸,嗟歎生不逢時,有心無力,如今主公為彥方先生開拓碩大一片施展平生抱負的天地,彥方先生豈不感銘肺腑?豈不挺身而出實現其平生志向?」管寧非常自信地說道。

    劉存高興地點點頭:「代我向彥方先生致歉。」

    管寧和國淵齊聲答應,拿著寶劍快步離去。

    劉存回到座位上,瞪了一眼下首樂哈哈看戲的糜竺,迅速轉向自己的一群心腹:「還有件大事,也是咱們糜大人日夜牽掛寢食不安,不得不特意從下邳跑來的原因。」

    「子鑒,你就不能說話客氣點?多沒面子啊!」糜竺大聲喊起來。

    眾心腹哈哈大笑,對劉存和糜竺之間毫無斯可言的相處早已見慣不怪,誰也沒覺得有什麼好責怪的。

    劉存不管糜竺的抗議,對眾心腹大聲說道:「枳縣之南鐵山西麓的造紙作坊已不堪重負,每月產出五萬斤印刷紙、八萬斤書畫紙和二十萬斤手紙,不夠我城陽郡半月消耗,商會印刷工坊和琅琊書院的印刷工坊消耗最大,抱怨最多,兩月來頻頻申請擴大造紙工坊,琅琊農工商學院和城陽武學院及兩院附屬印刷工坊開業之後,教學用紙和教材印刷成倍增加,也面臨無紙可用的窘迫境地,加上天天守在造紙工坊等著運貨的糜家商隊小掌櫃的貪得無厭,紙張空前緊張,僅有一個造紙工坊已無法滿足巨大的需求了。」

    「主公,紙張雖然緊缺,可是能提供大規模造紙原料的地方不多啊!主公為何不建議子仲大人,在原料充足的徐州,修建個更大的造紙工坊?」

    負責農田水利和畜牧養殖的田牧不解地詢問,他深入調查之後,已經知道造紙對各種植物的瘋狂需求和對土地的污染,他比劉存更痛惜土地和環境。

    糜竺只好歉意地解釋:「子鑒大人早已將造紙工藝與配方贈送與我,可反

    復權衡之後,我糜家上下認為,不宜在徐州造紙,因為存在諸多隱患,還可能導致紙張和書籍貿易的利潤迅速下降,所以,還是繼續以合作的方式,在更為安全的城陽郡再建一座大型作坊為宜。」

    **********

    ps:推薦票和收藏,一個都不能少!謝謝大家!

    手機用戶請到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