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國賊

正文 第四十三章 名聲鵲起(下) 文 / 巨火

    劉璽拿起最上邊一本裝訂精美的緞面書籍,只覺得心跳停止了似的,呆呆望著書面上《論語》二字,手也微微發抖起來,等他發覺周圍一片寂靜時,同樣捧著本《道德經》的鄭玄已是雙目含淚。

    邴原高瘦的身材因激動而顫抖,國淵和管寧等人也好不了多少,跟在劉璽身邊的蒼慈已經捧著書哽咽起來。

    劉存和劉曄相視一眼便默不做聲,之前兩人想像過這些大儒們初見書籍時的各種反應,沒想到他們竟會如此激動。

    劉存沒有用筆刀在竹簡上刻過字,也沒有因為借本書風餐露宿走上幾百里,所以他一時無法理解各人的感受,劉曄卻從鄭玄和邴原喜極而泣的淚花中,逐漸體會到他們此刻的心情。

    更重要的是,蓄謀已久的劉存充分意識到,紙張的出現和雕版印刷術的發明,徹底打破了世家大族和地主階級對化的長期壟斷,使得書籍和教育的成本迅速下降,無數的寒門子弟和農家弟子自此有了讀書認字的基礎條件,大量的經史典籍和百家學說將會迅速衝破統治階級的千年封鎖,進而打破兩千年來封建統治的厚重藩籬,對沿襲千年的封建統治,乃至政治格局,都會產生革命性的顛覆,一個嶄新的時代將會迅速到來!

    良久,靜靜翻閱一遍《論語》的邴原轉向劉存,用略帶沙啞的聲音溫和地詢問:「子鑒,此書可是你做出來的?」

    劉存解釋道:「學生只出個主意,紙張、木刻雕版、印油和印刷裝訂等等,都是犬子劉振和珠山三十餘名匠師、夫子做出來的,由於紙張要到明年春才能大規模生產,所以只能趕在君上和諸位先生到來之前,匆匆趕印三千冊《論語》和三千冊《道德經》。」

    「其實,在建造琅琊書院之前,學生就有此想法,並通過糜竺先生和商會長期購買各種典籍,尋覓百家學說,總算收集了三萬五千餘冊,但學生學識淺薄,沒有能力對典籍展開查證、探究、勘誤和釋義,這也是學生建造琅琊書院的重要原因,畢竟我民族千年瑰寶需要傳承下去。」

    鄭玄終於明白劉存的良苦用心,之前他也懷疑劉存斥巨資興建琅琊書院的目的不純,後來接到好友劉璽的信,對「書院建成、子鑒只供學術資金、不管書院事務」的說法半信半疑,但是昨晚宴會上聽了劉存發自肺腑的話,如今再看到眼前的精美書籍,鄭玄終於相信了。

    雙眼潮紅的管寧上前拉過劉存,舉起手裡的《論語》問道:「子鑒,這冊書要是刊行天下,購買者需要付出多少錢?」

    劉存想了想:「初次印書投入巨大,實難計算,這麼說吧,拋開之前所有研究和試制耗費,只算印刷這批書籍的本錢,平均下來每冊書需要兩百五十錢,不便宜,等明年開春紙張大量造出來,工匠也熟練了,一百頁的書籍價格能降到一百錢左右,不過售價恐怕要加上三成,畢竟商家需要運費和利潤,否則沒人願意印書賣書。」

    大儒們聽完激動不已,做夢都想不到書籍能賣得如此便宜,哪怕普通農婦家庭節省兩三個月也能買得起《論語》,更重要的是,用紙印刷的書籍具有高度集成、攜帶輕便、易於傳播的優勢,古語所言「學富五車」,要是把車上的竹簡木牘換成書籍,恐怕只需一輛馬車的小小角落就夠了。

    國淵突然高聲歎道:「總算明白了,劉子鑒和劉子揚這兩個傢伙不是好人啊!定是早早就殫心竭力地密謀,弄出這座宏大無匹的琅琊書院,再祭出一樁樁奇技淫巧,把咱們的魂都勾住了啊!」

    眾人一陣哄笑,劉璽笑完說道:「寡人也是三天兩頭被子鑒的奇技淫巧弄得神魂顛倒,僅是他贈送的區區一瓶琅琊玉液喝下去,天下間任何一種酒都沒味道了。」

    笑聲再次響起,鄭玄半是玩笑半認真的說道:「算了,如果子鑒和子揚真要謀算,老朽上當就上當吧,誰讓老朽平生志願是傳道授業啊?只是聽說劉子揚借監造書院之機損公肥私,悄悄為自己在山腳的碧湖之畔臥虎石下,建起一座靜精舍,不知老朽真要來的話,是否也有這樣一座小院?」

    劉存和眾人樂得不行,劉曄連忙團團作揖:「老師開玩笑了,若是有興,等慶典過後同游碧湖之畔吧,學生奉兄長之命,沿著碧湖建造了十二座獨門獨院的精院子,每一座都比學生家裡那座寬敞,而且全都是用麥色陶瓷方磚鋪設的地板,都在虛位以待啊!」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負責主持慶典的程秉和許慈等人匆匆進來催促,鄭玄和邴原高聲吩咐把書籍蓋好,等典禮結束分發給前來觀禮的各地學友,然後簇擁國君劉璽一同出場。

    慶典儀式隆重而又簡樸,熱烈而不喧鬧,國君和鄭玄、邴原分別發表賀詞,盛讚兩任琅琊令劉存、劉曄心懷天下讀書人的慷慨義舉,將中平二年九月重陽的琅琊書院慶典,稱之為天下讀書人的盛會。

    鄭玄和邴原對琅琊書院和劉存的推崇之重,評價之高,不但大出劉存的意外,也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士學子暗暗吃驚,劉存劉子鑒的名字,自此為天下人所熟知。

    不得不說,包括劉璽在內的一群大儒中,鄭玄和管寧兩人的胸襟最為廣闊,也最具有平民精神,兩人不但力主將六千本散發墨香的書籍發給每一位參加慶典的名士學子,還一致要求將剩下的兩千多冊發給前來觀禮的貧民,並且親自站在藏書檯前的台階下,將一冊冊書送到一個個感動不已的平民手上,直到送完為止,自己沒有留下一本作紀念。

    書籍分發完畢,一千二百餘名各地士子安靜地坐在廣場周圍的樹蔭下等候,一雙雙熱切的眼睛不時望向反射出五彩流光的藏書檯三樓,百餘名各地學子推選的代表,正在三樓召開琅琊書院首次會議,選舉書院山長、十名各科博士和五十名常駐教習,制定自己的管理制度。

    三樓中央寬敞明亮的會議室裡,百餘名各地儒林名士匯聚一堂,傾聽琅琊國君

    劉璽、鄭玄和邴原的講話,不時為其精彩發言齊聲喝彩。

    當邴原鄭重宣佈劉存的聲明之後,與會者一片嘩然,東張西望果然沒見到高大威武儀表堂堂的劉存,不由得一陣唏噓,既為劉存的胸懷所感動,又為劉存的遠離而惋惜。

    自發組織的會議非常順利,鄭玄和邴原毫無意外地被各地儒林代表推舉為琅琊書院山長和書院學監,國君劉璽為避嫌,僅兼任客座博士,還須回到王城開陽老實呆著,否則定會受到朝中御史的彈劾。

    管寧、國淵、程秉、劉曄等十人被推舉為博士,已經接任琅琊縣令的劉曄最後站起來,向大家鄭重宣佈:

    「書院博士、教習的薪俸、住宅、房四寶及四季服裝,均由『琅琊商會』長年提供,最低薪俸參比琅琊縣令,劉子鑒大人贊助的兩百金,已存入今日開業的『琅琊銀行』專有賬戶,隨時可憑書院印章和山長、學監的簽字領取,書院現有五十雜役,其薪酬由琅琊縣衙負擔,所以,諸位無需為書院開支擔憂,凡我書院師生,如有著作需要付印刊行,可將手稿交付山長或學監,劉子鑒大人承諾:一旦接到書院要求付印之書稿,將在兩個月內印刷成冊發行天下。」

    會場頓時一片轟動,與會者誰不想將自己的大作刊行天下,誰不夢想青史留名?就連管寧也不能免俗,激動之下,同樣與眾人高呼「劉子鑒寬厚仁義品質高潔」。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