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竊國賊

正文 第四十章 悄然改變(下) 文 / 巨火

    次日上午,劉存在霍堅和負責農牧的心腹謀士田牧的陪伴下,視察建設中的黃島港和位於鐵山西麓的養馬場,隨後趕赴正在大興土木的枳城。

    坐落在兩條小河中間的枳城規模不大,南北長六里,東西寬四里,東西南北共開闢七座城門,為標準的長方形傳統形狀,設計的城牆嚴格按照朝廷體制,不敢逾越半分,但是甕城的設計和城牆修建的質量、以及具備的諸多功能,已超越琅琊王國的任何一座城池。

    此城的設計者和監造者是大匠師霍堅,劉存幾乎沒有提出任何改進意見,無論是建造還是款項使用,均由霍堅全權負責。

    霍堅沒有讓劉存失望,建造進度和質量都很高,高達三萬人的建設隊伍被他安排得整整有條,顯示出驚人的組織能力和調度能力。

    劉存站在城南兩里的山崗上,俯瞰熱火朝天的建築工地,凝望最先屹立起來的南城門和氣勢雄偉的重簷式鏑樓,似乎看到了枳城未來的雄偉壯觀和繁華景象。

    霍堅對劉存的讚歎非常高興,但還是心有不甘地說道:「主上,哪日屬下有幸按照主上的那張圖紙,修建一座長寬五十里的雄城,才會覺得這輩子不白活了!」

    「先生認為沒有機會?」劉存故意問道。

    霍堅嘿嘿一笑:「主上想聽真話?」

    「當然。」劉存大聲回答,邊上的田牧也豎起了耳朵。

    霍堅望一眼下方興奮議論的秦義和徐盛等人,壓低聲音鄭重問道:「主上希望將那張圖紙上的雄城,建在大漢的什麼地方?」

    劉存如實回答:「濟南。」

    田牧大吃一驚,霍堅眼裡卻閃過一絲精光,隨後含笑點點頭不再言語。

    劉存見狀收起笑容:「二位先生認為,兩百年前起到巨大作用的萬里長城,如今是否還能抵禦北方外族的侵犯?隨著各種學術的湧現,隨著製造技術的不斷突破和發展,隨著軍事思想的不斷創新和提高,城池的防禦作用和顯示某方綜合實力的作用還能有多大?如果將修築天下城池的精力和財力,轉移到因地制宜修通一條連接大江大河的大運河,先生以為其價值能否比得上秦皇的萬里長城?」

    霍堅心中頓時掀起滔天巨浪-,他久久凝視劉存略帶笑意的雙眼,突然垂下頭低聲說道:「主上,屬下明白了!」

    在田牧和聞聲望來的一雙雙驚訝目光注視下,劉存扶著渾身顫抖的霍堅:「先生深埋心底的期望我能體會得到,我心中的期望先生也看到了,不管前路如何,這輩子我劉存都會義無反顧走下去,決不氣餒,絕不回頭!同時我也希望能得到先生的大力幫助,希望墨家學說和大量先進技術能夠發揚光大。」

    霍堅匆匆擦去眼角溢出的淚花,心悅誠服地向劉存重重點頭:「從今日起,霍堅這把老骨頭就交給主上了!」

    劉存笑問:「難道先生之前一直沒這想法?」

    霍堅一愣,隨即哈哈大笑,笑得長鬚亂抖,無比的率意豪放。

    劉存也開心地笑了,笑完向霍堅和田牧低聲說道:「估計再有四個月,枳城就能建成使用,枳城雖然重要,但並不是咱們計劃中的核心城市,之所以築起這座城池,一來是保護身後正在建設的工業與海運中心黃島,二來是為了開墾周邊南北近百里、東西八十多里的肥沃土地和豐富水源,三是為了鍛煉出一隻技藝精湛的營造大軍,四是策應建設鐵山西麓的萬畝養馬場,那片地方依山面水,十餘里長的山脈擋住了海上的大風,水草豐茂,氣候適宜,數百里內恐怕再也找不到比著更適合養馬的地方了。」

    田牧非常自豪,那地方是他親自挑選的,一個月前灑下的優質草種,也是他不遠千里從冀北弄回來的,劉存心愛的那匹黑色伊列駿馬自己不捨得騎乘,也交到他田牧手裡做**了。

    劉存繼續說道:「有道是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不足一直是制約咱們發展壯大的一大障礙,所以我才不惜抽出重金,在前朝留下的廢墟上重建這座枳城,目的是給即將在此繁衍生息的五萬苦難民眾,提供盡可能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讓五萬餘為我們種糧為我們養馬的父老鄉親通過數年努力,最終過上安定富足的日子,這也是我為何不顧先生們的勸告,執意制定『連續耕種五年的土地將無償分給耕種者』的根本原因,只有這麼做,才對得起眼前累死累活的民眾,才能讓治下民眾擁有活下去的希望,進而靠雙手創造自己的幸福並惠及子孫後代,否則,咱們的所有努力還有何意義?」

    田牧和霍堅徹底明白了劉存的理想,為劉存廣闊的胸懷和愛民之心感動得雙眼濕潤。

    劉存歎了口氣,他不想說這麼多漂亮話,也不願觸及如此沉重的話題,但他必須利用每一個機會,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身邊的追隨者,不斷向身邊的人灌輸「以民為本」的理念,只有這樣,他才能獲得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持,才能在不遠的未來,與袁紹和曹操這些底蘊深厚的、代表和維護大漢地主階級利益的當世豪傑較一長短。

    在目前的五名心腹幕僚中,出自墨家的霍堅同樣信奉平等博愛的理念,因此他最能理解劉存的思想。

    出身官僚世家的公孫沛和趙溶名義上是儒家子弟,可骨子裡卻是法家信徒,若要嚴格區分的話,他倆屬於最為實際的實用主義者。

    而出身於耕讀世家對農業和畜牧業深有研究的田牧,似乎沒有明確的信仰,他熱衷於技術官僚的權威地位,用以施展他的才華。

    五個心腹幕僚中唯一出身商賈世家的韓漾,如今正在下邳和糜氏家族的幾位總管一起,根據主公劉存提出的設想和發展綱要,商討能否在兩家勢力範圍內的各個縣城,建立通存通兌的初級銀行體制,同樣通曉儒

    學的韓漾無論如何博學儒,骨子裡就是個精明的守財奴,他平生最大的志向是恢復家族榮耀,成為陶朱公那樣彪炳青史的一代巨商。

    劉存也想吸引更多的人才為己所用,但是以他目前的聲望和力量根本無法做到,他斥資修建琅琊書院,並不是錢多沒地方花,而是殫心竭力的政治手段之一,目的是迅速贏得聲譽,獲得天下盡可能多的人支持,並借此培養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做大自己的產業,逐步掌握話語權,樹立自己的影響力,進而推廣自己的思想,建立起一個擁有理論基礎和巨大影響力的政治集團。

    從本質上講,劉存看不起把持整個大漢官場的儒林,他們嘴裡高呼以天下為己任,卻在不斷壓搾民眾,瘋狂兼併土地,他們同樣不會在意大漢朝的死活,只在意家族的利益和自己的名聲。

    劉存對漢武帝的功績深為欽佩,但對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專橫政治非常反感,在劉存看來,獨尊儒術不但壓制了華夏民族的哲學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更壓制了人性。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閱歷的增長,見證了一個又一個深重苦難,劉存的思想發生了變化,他慢慢明白了歷史潮流特有的慣性,在無法改變沉重現實的情況下,他只能去適應、去借勢了。

    霍堅和田牧看到劉存說完話就轉過身去,長時間俯瞰前方築城的方向一動不動,知道劉存在思考事情,於是都不敢打擾他。

    良久,劉存長長吁口氣,轉向霍堅低聲建議:「此城建好,會有很多心靈手巧精於計算的工頭、工匠湧現出來,我想請先生將這些人才召集起來,組建一個甚至多個對外承接各種建築工程的工匠營,根據僱主的工程大小和建築難度收取報酬,以收取的報酬發薪水,人員可以多一些,如果經驗夠了,還可以細分為專造橋樑的工匠營,專造亭台樓閣的工匠營,甚至還可以有專門修路、修葺城池的工匠營,只要組織得好,就能隨叫隨到,節省很多時間。」

    看到霍堅若有所思的樣子,劉存笑著承諾:「別擔心沒事幹,我打算用五年時間,不斷發展工商業,不斷賺錢接納流民,擴建周邊各縣之間的官道,最低標準是擴大一倍,讓咱們製造的四輪馬車能夠輕鬆快捷地來往於各縣之間,同時恢復已經廢弛多年的驛站,把治下驛站納入軍隊編制,用以安置傷殘士卒或退役士卒,除承擔驛站原有職責之外,還會增加貨運馬車數量,以有償方式承接各地商家的客貨運送、信件委託傳遞等項目,幹好了軍民兩便,一舉數得,哪怕幹不好,對軍事也是很有用處的。」

    田牧非常高興:「主上這想法好,對軍對民都有巨大益處,前朝就有過這樣的先例,只是無法堅持下來,也沒有主上如此明確細緻的規劃,此事若是辦成了,別的不說,周邊各縣就能真正連在一起了。」

    「不但利軍利民,尤其對兵事的幫助最大,屬下贊成!下去就按主上的意思辦,選出最好的工匠和工頭,先組建三個千人工匠營再說,如果主上需要,隨時可以將整個工匠營調上戰場去幫忙。」霍堅一針見血指出劉存的根本目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