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大宋第一太子

《》章 節目錄 第93章 長翅帽 文 / 九天楓

    經過一番的大封朝廷功臣,和安撫舊臣,這些朝廷的新貴總算穩定了下來,他們個個掌握著軍權當然高興了。

    不過趙旭卻知道以後這些人的兵權必須要收回來,不然的話,一定會很麻煩,因為現在大部分的兵力都是掌握在這些人的手裡,想要統一天下的話,必須要大規模的用兵,必須要自己掌握軍權。

    不然的話,也不會出現趙匡胤後來要杯酒釋兵權了,不過杯酒釋兵權付出的代價也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是用國家的財富換來的,趙旭絕對不會再贊成他老爹在用這樣的方法了。

    「皇上,太子,昭義軍節度使李筠扣留了我們的特使周光迅,同時在歡迎我們大宋使者的酒宴上,他還對著郭太祖的畫像大哭。」

    趙普連忙將搜集到的消息報告給趙匡胤和趙旭聽,趙普現在早已經不是歸德軍的掌軍書記了,因為從龍有功,趙匡胤封他為右諫議大夫,充職樞密直學士。

    「父皇,我說的不錯吧,這是李筠還是會反的,那麼他和北漢劉鈞的書信來往也是真的了。」其實趙旭早就得到情報了,不過趙匡胤還是不相信。

    這是因為趙匡胤剛剛登基不久,就讓使者去了潞州,想李筠宣旨,這個使者被扣留了,趙匡胤正大怒不已的時候,李筠親自來朝拜了,但是趙匡胤又陰轉晴天,還封他為中書令,處處禮遇他。

    趙匡胤哪裡會知道,李筠當時是痛苦不已,當時就要起兵造反,幸虧他手下的人勸住了,這次勉為其難的到汴京朝拜新皇帝的。

    趙普聽著太子的意思,他早就得到了消息,這不可能,他是最先得到消息的,就立刻進宮來想皇帝稟報了,這太子怎麼這麼早知道的。不過他也沒有問。

    「哼,這個李筠朕待他不薄,他居然還是要造反,朕饒不了他。」趙匡胤重情重義,但是他最痛恨的就是那些毫無信義的人了,你李筠已經向我效忠了,你還想著反叛,看我怎麼收拾你。

    「父皇,李筠的兒子李守節明天就達到汴京了,這個時候李筠讓他的兒子來,會不會是來迷惑我們的,因為我聽說李守節和他關係一直不好,也或許是李筠故意將他送到京城來,想借我們的手除掉他呢?」

    從趙旭的奏報中趙匡胤也知道李筠和他的兒子關係不怎麼樣,估計李筠有這方面的打算,但是趙匡胤豈是那麼輕易被人利用的。

    「趙普你和光義去準備一下明天接見李守節的事宜,不要馬虎,但是也不要有多大的規格,畢竟他不是我們的屬國而是我們的地方官員,記住要有我大宋的風範氣勢。」

    趙匡胤前一階段下旨,修改全國觸犯新皇帝寧子、已死去皇帝名字的州縣,所以他的弟弟趙匡義就被改成趙光義了,趙普領命退下去準備了。

    這時候整個房間內,就只剩下趙匡胤父子兩個了,但是趙匡胤的臉色依然不好看,看上去好像有什麼難事。

    「父皇,你是不是還有什麼事情,看您這愁眉不展的?」趙旭根本就不習慣父皇這個稱呼,但是前幾天在早朝的時候她一順嘴就叫了爹,這下可被大臣們教育了老半天。

    雖然這對自己來說,並沒有什麼事情,但是老是聽那些老夫子在耳邊聒噪真是煩不勝煩,從那以後他就一直叫趙匡胤父皇了。

    趙匡胤耐著性子說了一遍趙旭聽著也是搖了搖頭,這群大臣還真是太隨意了,你這讓皇帝如何是好,原來是是在朝堂上大臣們是下下面竊竊私語。

    原來是今天的早朝,趙匡胤一臉莊重地端坐於龍椅上,聚精會神地聽著一位大臣的奏報。

    身為一個開國的皇帝,趙匡胤很想通過自己的表率作用,給朝堂營造一個莊嚴、肅穆、神聖的氛圍。所以他是坐的很是端正。

    不料沒一會兒,讓他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幾個大臣很隨意地在下面交頭接耳,全然不顧朝堂上應遵守的起碼規矩。

    對於眼前的這一不和諧的一幕,趙匡胤心中很是不爽,但他不露聲色,並沒有當場發作對幾名不守紀律的官員點名批評,而是若無其事地繼續聽奏報。

    其實他內心裡是十分的憤怒,這也太沒有規矩了,在歷朝歷代,那個開國的皇帝會放心當初和他一起闖天下的同僚,特別是那些凶悍的武將。

    所以趙匡胤也是很討厭文武大臣在朝堂中交頭接耳,評論朝政,唯恐他們交流過多而抱團甚至產生異心,這並不是他的心胸狹窄,當年他就是這樣和文武大臣搞好關係的。所以他害怕。

    其實這一點他倒是不擔心,新朝剛建立,這些大臣們暫時還沒有會有異心,但是皇帝在龍椅上聽奏報,你們在下面嘀嘀咕咕的,讓皇帝的臉面往哪裡放。

    趙匡胤記得,當年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之初,朝堂上的大臣大都是他的老鄉朋友都是一些沒有文化的草莽,所以整個朝堂之上****之氣、草莽之風日盛。

    「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可見朝堂之上的混亂局面,即使是****出身的劉邦也是十分的不滿。

    後來一個儒生擬訂了一套體現皇權至上的禮儀,讓群臣當堂演練,滿朝秩序井然,尊卑分明,以往那種開放型市場式的嘈雜紛亂一掃而無。

    自此朝堂上的秩序井然,劉邦看到後非常高興地說:「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現在趙匡胤就是想要劉邦這種感覺。

    趙旭他一聽老爹這是對朝廷上的官員無禮不滿,不過這也是,無規矩不成方圓,秩序還是要有的,不過自己還真的是有辦法解決。

    「哈哈,父皇這有何難,不用什麼辦法只要動一動他們的烏紗帽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再次出現。」

    「嗯?」趙匡胤的眉頭一皺。

    「朕剛給他們陞官,這個時候動他們的烏紗帽,不引起他們****,這只是小事,只是朕的心中不舒服,其他的倒也沒有什麼!」

    趙旭知道皇帝老爹會錯了意:

    「父皇,您誤會了,我說的烏紗帽不是指的他們官位官職,只是說的他頭上的帽子,只要把這帽子給改一下就能完全改變這種模式。」

    烏紗帽原是民間常見的一種便帽,官員頭戴烏紗帽起源於東晉,但作為正式「官服」的一個組成部分,卻始於隋朝,興盛於唐朝。從此烏紗帽就代表了官員的官職官位。

    「看來是朕會錯意了,旭兒你說有辦法你說說看吧。」

    「是的父皇,您也知道,現在官員的帽子都是高筒的,只要兩人在一塊,頭一扭就可以在下面交談了,極其方便,所以偶爾們可以從這上面下功夫。我們可以這樣……」

    按照趙旭意思在現有的官帽後配掛兩根又平又長的翅,晃動起來忽忽悠悠的樣子挺搞笑,這展角帕頭,俗稱可以叫做長翅帽。

    經過趙旭的一番解說,趙匡胤也是明白了,不由的大拍手掌,其實趙旭心裡說,這不是我的發明,歷史上這是你的發明。

    歷史上的趙匡胤遇到了剛才他自己說的官員們的竊竊私語,他當場也沒有發作,趙匡胤這個人,很寬容但是十分的注重實效。

    退朝後,他很快就想出個辦法,你們不是喜歡交頭接耳竊竊私語嗎?我叫你們說不成!他傳旨屬官在帕頭紗帽後面分別加上長翅。長翅用鐵片、竹篾做骨架。一頂帽子兩邊鐵翅各穿出一尺多。

    這種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場正式活動時須戴上,一般場合是不戴的。因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極不方便。

    官員只能面對面交談,要並排坐著談就困難了。從此大臣上朝,也就很難排列在一起交頭接耳了。

    再加上大家都明白皇上這樣做就是為了打擊大臣之間的私聊,沒人再敢造次,於是朝堂之風為之一新。現在被趙旭這麼一說,趙匡胤當然也是十分的贊同了。

    關於宋朝官員戴長翅帽,古代文人筆記中還記載了一個有趣的段子:

    一日,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視察民情。他著青衣,戴小帽,打扮成書生模樣,在京都東京私訪。當他和一個老頭子談話時,老頭子對寇准卑躬屈膝,跪拜迎送,表現出異乎尋常的恭謙。

    寇准感到奇怪,故意發問:「老先生,鄙人乃一介書生,請你隨便些吧。」

    老頭子笑著說:「相公莫非隱瞞自己身份?你可是朝廷的命官啊!」寇准一聽更加疑惑,「

    我和你老素不相識,怎麼說我是朝廷命官呢?」

    老頭子說:「相公,剛才你通過狹巷的時候,側身左顧右盼,生怕有東西碰著你的帽子。你要不是常戴長翅帽,哪會有這樣的習慣動作,您說對吧?」

    不管這事情是真的假的,現在在趙旭的見證下這種長翅帽已經問世了,不知道以後的史書上會不會記載下,大宋太子趙旭發明了一種官帽,為服飾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