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玄幻魔法 > 重生之神級備胎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七章 自我催眠 文 / 獨孤紅蝦

    蘇晨深呼吸一口氣,在心裡暗自為自己加油一聲之後。<

    嘴角微微一笑,便就此踏上了《華國好聲音》半決賽的舞台了。

    因為剛才余雁的演唱,所以無論是台下的觀眾你,又或者是在列的四位導師。

    他們仍是在底下小聲的討論著,余雁那堪稱驚艷奪目的歌聲。

    此刻,蘇晨站上了舞台,他們也是微微一愣神之後,才足足的反應了過來。

    「蘇晨,蘇晨!」

    「蘇晨,加油,星辰閃耀,永遠相隨!」

    但是蘇晨的粉絲們,卻是突然一下子的沸騰了起來。

    他們的聲勢驚人,手中揮舞著各色耀眼的螢光棒,還有很多人手上捧著個巨大的螢光板,上面書寫著蘇晨的名字,在這漆黑的觀眾席上,顯得異常的光彩奪目,讓人為之心神一震。

    而四位導師,也是停止了交流,一個個都安靜了下來,有人或是陷入了沉思,有人活著是靜靜地等待著側耳聆聽。

    楊昆,此時眼中卻是為之一亮。

    不得不說,今天蘇晨的這身著裝非常的得體,而且和他接下來要唱的歌,情感也是十分的吻合。

    帥氣的髮型,修身的小西裝,一雙白色的皮鞋,在聚光燈的映襯下,更顯得光彩照人,無比的奪目。

    此刻的他,站在了舞台之上,赫然成為了所有人關注的焦點。

    「今天我為大家帶來的這首歌,是叫做《自我催眠》。希望大家喜歡。」

    走上了舞台之後,蘇晨的目光在舞台周圍掃了一眼,雖然此時舞台的現場人山人海,呈現出了鼎沸之勢。

    但是他卻一點也沒有表現的慌張,而是顯得很是鎮定,同時嘴唇也露出了一絲溫暖的微笑。隨即,他便報上了這首歌的歌名《自我催眠》。

    「自我催眠?我以前從來都沒有聽過啊,難道又是蘇晨的原唱曲目?」

    「肯定不會假了,這首歌肯定是他原唱的。」

    「呼呼,今天的半決賽現場真的是來值了。竟然可以在第一時間就聽到晨大的原創曲目。現在我就用攝像機拍下來,哈哈。這種現場的視頻,要發到群裡的話,大家肯定得羨慕死。哈哈。」

    一個女孩。嘿嘿地笑了幾聲。於是果斷的拿出了攝像機,準備對焦舞台。

    此時,她身邊的一個高挑身材的女生同伴。則是嘴角一陣抽搐:「額,話說,這比賽的畫面,不是正在現場直播嗎,還用得著多此一舉,在下面拍攝嗎。」

    「哎呀,這你懂什麼,那電視上播放的是一碼事,咱這可是親自在現場拍的,這意義能一樣嗎?哈哈,我一定要好好珍藏今天晚上的記憶,嘻嘻。」說完之後,她便頭也不回的拿著相機,開始拍攝了。

    「對呀,你說的有道理。那我也來,嘿嘿。」可能是受對方的啟發,高挑女生也拿出了自己的手機,將攝像頭對準了舞台上,那帥氣無比的蘇晨。

    此刻的會場,不光只有他們。還有數以千百計的蘇晨粉絲,都是在用各自的行動,支持著蘇晨,為蘇晨加油打氣。

    而會場的氣氛,也開始步入了一個高(和諧)潮的時刻。

    ……

    公元263年,在曹魏軍出兵兩個月之後,原本經營不錯的蜀漢政權被劉禪拱手送給了魏國,成為魏、蜀、吳三國當中最先滅亡的。這讓許多歷史學家感到困惑。劉禪君臣的不戰而降,是蜀漢史上最後一個不解之謎。回溯蜀漢政權危機存亡之秋,大敵當前,沒有人能夠提出退敵良策,朝臣們是投降聲一片。然而蜀漢一把手劉禪第一個反應是不想投降的,想逃到南方去避避風頭。就在劉禪猶猶豫豫的過程中,有職無權的光祿大夫譙周在朝廷上侃侃而談,竟然把劉禪說得心服口服,最後不戰而降了。

    那麼譙周為什麼要極力主張投降曹魏呢?譙周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劉禪又為什麼要聽他的呢?在蜀漢迅速滅亡的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深層政治背景?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品三國之「無力回天」。

    譙周這個投降理論一發表,朝廷上面一片安靜,誰都不說話。只有個別人出來怯生生地間了一句,說譙大夫啊,不行吧,鄧艾都到廣漢了啊,他會接受我們的投降嗎?「恐不受降,如之何?」人家不讓我們投降怎麼辦?譙周說不會,怎麼會不接受我們投降呢,東吳還沒有滅亡嘛,曹魏要室我們做個榜樣嘛,所以他肯定接受我們的投降,不但接受我們的投降,還有客客氣氣地對待我們,還要給我們陛下封一塊土地、封個爵位。如果他們居然不這樣做,諸位放心,我瞧周親自到洛陽據理力爭,憑什麼虧待我們這些投降派?譙周把這個話講完了以後大家都不說話了。

    劉禪還猶豫,劉禪總覺得這個投降也不是個事兒啊,我還是跑南邊去吧。譙周又跟他說,不行啊,南邊是些什麼人?是蠻夷嘛,是少數民族,本來就不服我們,那是垂相發兵壓下來的,原來他們跟我們就沒有什麼關係;垂相一去了以後他們跟我們有關係了,每年都要進貢啊、交稅啊,它本來就不高興。你現在跑到那去以後,我們這麼多人要生活,不是又要加重收稅了嗎,你不多收稅怎麼過日子?你再一加重收稅,他們不反了嗎?去不得的。

    劉禪就投降了。所以,可以說,蜀漢之亡就是譙周說亡的。劉禪投降就是譙周說降的。陳壽就說:「劉氏無虞,一邦蒙賴,周之謀也。」這話是正面在說,說劉禪一家平安無事。蜀漢百姓免遭戰禍,這都是譙周的深謀遠慮啊!謀劃得好啊!和平哪!那麼這個事情就很麻煩了,後世很多歷史學家都是痛罵譙周的,賣國賦,這個蜀漢就是被你賣了。想我們昭烈皇帝,想我們諸葛垂相,千辛萬苦,打下了這麼個江山,你不爛三寸之舌卻把它說沒了。有很多人提起譙周是氣都不打一處來,小人。賊人。這當然有道理。是吧!這種義憤是可以理解的。

    那麼這樣說有證據嗎?有,而且我可以告訴大家譙周這個思想的來源在哪裡。它從哪裡來的呢?從杜瓊那裡來的。杜瓊是什麼人呢?杜瓊也是益州的大學問家。有一次譙周去問杜瓊,說現在大家都說「代漢者,當途高」。什麼意思?我先跟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當途高。「當途高」就是正當大路上。很高大,正當大路很高大的是一定要取代大漢的。這是當時一句政治民謠,傳了很久很久了。袁術還利用過,但沒有利用成。譙周就去問,這個當途高是誰啊?杜瓊就說這是魏嘛。譙周還是不明白,說怎麼是魏呢?杜瓊說你看,書沒讀好,魏就是闕,闕是什麼呢?闕就是皇宮門口的兩個高大建築物,古代的皇宮門口正當著大路,有兩個高大的建築物,它的名字叫做闕,又叫做魏闕,又叫做象魏。你想想看,這個東西不正是正當大路又很高大嗎?就是魏啊!譙周看著杜瓊。杜瓊說你還不明白?譙周說學生真的還是不明白。杜瓊說那我再告訴你,你說咱們漢代以前,自古以來這個官府官員有叫做曹的嗎?譙周說那沒有

    從此以後譙周也散佈這些言論,還而且向前發揮了一步,他到處跟人講:請大家想一想看,咱們先帝的名字是什麼?備。「備」是什麼意思呢?具備,具備是什麼意思呢?夠了。咱們當今聖上的名字是什麼呢?禪。「禪」是什麼意思呢?禪讓,禪讓是什麼意思?讓出去。想想咱們蜀漢皇上都叫什麼,一個叫做足夠了,一個叫做讓出去。後來這個譙周還在宮廷裡面還寫了一條反動標語,我們就不說它了,差不多的意思。這就是譙周主張投降的原因。也就是說,譙周主張劉禪投降不是道德品質問題,是政治立場問題,就是他的政治立場是站在曹魏那一邊的。實際上中國歷史上很多問題都是政治問題,不是道德問題。把政治問題解釋為道德問題是一種很膚淺的歷史觀。毫無疑間,譙周、杜瓊這些說法叫做牽強附會、強詞奪理、裝神弄鬼,就像那算命先生測字似的。但是你要知道在中國古代這個時候,他沒有我們現代人這麼多科學的歷史觀和發展觀,他信這些東西啊。

    這個蜀漢又怎麼得罪了這些人呢?他們為什麼要編出這麼些段子來詛咒蜀漢政權呢?四個原因。

    第一,分利不均。我多次講過,這個蜀漢政權是由三股政治力量組成的,而且是像雞尾酒一樣的分三個層改的,最上層的是荊州集團,中層的是東州集團,下層的是益州集團。而譙周、杜瓊等等這些人,就是散佈這些言論的人都是什麼人呢?都是益州人,都是益州的土著,是在這個政權當中處於邊緣化的、次要化的人。他們對這個政權當然是不滿的,他就要散佈這些流言蜚語,他就要製造這些輿論嘛。而在這個問題上應該說諸葛亮是做了大量的工作,諸葛亮已經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諸葛亮也在益州人當中尋找那些可用的人。當然諸葛亮有他的選擇標淮,就是第一要忠於漢室,第二要克己奉公,第三要確有才能,他也不願意說為了這個討好、忽悠這些益州人士就不管什麼亂七八糟的他都弄來。但是還是確實提拔了一些,比方說楊洪,犍為人,被諸葛亮任命為蜀郡太守,楊洪手下有一個何袛,也被諸葛亮任命為廣漢太守。諸葛亮是盡量地在做這些協調的工作,希望三股力量能夠團結起來。但是,第一,他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劉備留下的既定的組織路線,那就是荊州第一、東州第二、益州第三,這個次序是不能動的;第二,他也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益州士族、益州土著的思想顧慮。因為益州土著把賬算得很清楚,蛋糕就這麼大。分的人多了吃到嘴的就少了,這個賬太好算了。原來益州這塊蛋糕是我們益州人在吃,劉焉來了,帶來東州集團,一刀把一塊大頭切走了,我們不滿,希望再有人來幫忙。哎,劉備來了,劉備來了沒給我們幫忙,他又切了一大塊。這個蛋糕越切越少了。劉璋的時候我們益州人是二等臣民。劉備來了我們變三等臣民了,你說他滿不滿意吧?他肯定不滿意嘛。所以這個時候他巴不得曹魏來解放他們。有人說你這個說法不通啊,曹魏來了他不是變成了四等了嗎?這個賬怎麼算的?搞錯了,劉焉、劉備他們進了川以後他不出去了。他就地分蛋糕;曹魏它要得的是天下啊。它不會參與你分蛋糕。事實上蜀漢滅亡以後。司馬昭馬上下命令,把蜀漢政權當中荊州集團和東州集團的官員全部調往中央,到中央政府去做官。把這個蛋糕讓給了益州土著,實行蜀人治蜀。這就是他們盼望的。所以他盼望曹魏,他盼望你蜀漢滅亡。第一點。

    第二點,治蜀過嚴。我們知道諸葛亮是依法治國、執法如山,而且令行禁止、執法嚴明,很嚴的。所以《蜀記》裡面有這樣的話,說:「亮刑法峻急,刻剝百姓,自君子小人鹹懷怨歎。」就是諸葛亮管這個國家管得太緊了,大家都很抱怨。那麼這條史料也有人不承認,因為和陳壽的說法相反,陳壽的說法是什麼呢?陳壽說諸葛亮「刑政雖峻,而無怨者」,說諸蕙亮雖然管國家管得很緊,但大家都不抱怨。所以大家就說你到底當時蜀漢的人民是抱怨啊還是不抱怨啊?我說是又抱怨又不抱怨,兩條史料都成立。為什麼呢?陳壽他後面還有一句話很多人看不見,陳壽是怎麼說的呢?「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什麼意思呢?就說諸葛亮執法雖然非常地嚴峻,還是承認嚴峻吧,但是大家為什麼都不抱怨呢?公平。就是他嚴起來是對所有的人都嚴,對自己也嚴,對自己的人也嚴,大家沒有怨言,公平嘛。但是大家還說,你能不能管松一點兒啊?還是要抱怨的。所以是不抱怨不公平,但抱怨太嚴峻。

    第三個原因,戰事太多。所以譙周就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仇國論》,《仇國論》提出一個什麼觀點呢?說我們朝廷一定要審時度勢,我們要掂量掂量我們能幹什麼,我們能不能一統天下。譙周說,現在的天下不是秦末的那個情況,而是六國的那個情況,是戰國時期,所以我們只可以學著做做周文王,咱做不了漢高祖。他的意思其實就是你要想靠你的武裝力量,靠你發動的戰爭去一統天下你是不可能的。這譙周說你如果一意孤行、窮兵黷武,其結果必定是土崩瓦解,神仙都救你不得。譙周這篇文章是公開向諸葛亮留下的由姜維在執行著的這條路線叫板,公開發表反動言論。但是沒有受任何處分,後來還陞官了,說明什麼?說明這種看法有市場,甚至可能當局當中某些人也覺得心裡頭是有數的。

    第四點,人民甚苦。《三國誌?譙周傳》在《仇國論》之前有這樣一句話,叫做「軍旅數出,百姓凋瘁」,就是由於蜀國不停地出兵,所以人民的生活很苦。我們知道打仗是要用錢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你沒有足夠的糧餉這個仗是打不成的。那麼請問這筆戰爭費用從哪裡出?從天上掉下來嗎?從地裡冒出來嗎?聯合國資助嗎?沒有地方來,你只能盤剝百姓,你只能加重稅收,你只能稅外收費,沒有別的辦法。劉禪投降的時候是交了戶口的,就是古代投降一個國家必須把戶口統計表都交出去,就表示我土地人民都交給你了,投降了嘛。那統計數字是什麼樣的呢?當時蜀漢人民共有二十八萬戶、九十四萬人、十萬零兩千軍隊、四萬官吏,這個數字意昧著什麼呢?意昧看蜀漢的人民,九個人要養活一個士兵,說的這九個人是男女老少都在內的啊,包括小孩子,七戶要供養一個官吏。負擔太重了,根本就不堪重負。當然,這裡要說明的是,諸葛亮在世的時候,由於他的以身作則,由於他本人品德高尚,蜀漢政權的官員基本廉潔,沒有貪污**或者少有貪污**。但是老百姓的想法,恐怕和他們想得不一樣,老百姓關心的不是你諸葛亮一餐是八菜一湯呢還是四菜一湯,這個他不管,他關心的是他能不能吃四菜一湯,或者說他至少要能夠吃飽肚子;如果你讓他吃不飽肚子,哪怕你自己艱苦樸素,他也還是有意見的。

    這一點鄰國的人已經看出來了。吳國有一個人叫做薛珝曾經出使蜀過,回來以後向孫休報告。孫休說你看看蜀國怎麼樣啊?薛珝說,我看蜀國恐怕差不多了,為什麼呢?「入其朝,不聞正言。經其野,民皆菜色。」我到他們朝廷裡面,聽不到什麼正義的聲音;我從他們的田野裡面走過,所有的老百姓都是面黃肌瘦、營養不良,這個國家肯定要亡。另外東吳還有一個叫張悌的,在鄧艾和鍾會出兵的時候,他也斷言蜀漢要亡。這叫做什麼?這叫做旁觀者清。東吳作為他們的鄰國,把蜀漢看得是清清楚楚,他們斷言蜀國必亡,蜀漢也果然亡了。那麼他們自己那個東吳又怎麼樣呢?請看下集——風雲際會。(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