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武俠修真 > 重生鴻蒙之道

第四卷 封神量劫 第三百一十三章唐三藏回返大唐 文 / 猥瑣的一哥

    唐三藏師徒四人從大雷音寺取得大乘佛法後,在釋迦牟尼佛的法力相助下騰雲駕霧往東方大唐飛來,這一路上風景果然是好啊,在完成了取經大業的師徒四人眼裡,這先前給自己帶來無數苦難和困苦的山水,都顯得格外的優美,要不是經書還沒有送還大唐,估計這四個人會在唐三藏一時間湧出的成功人士的心態下,信步遊山玩水了

    因為前番黑袍道人的劫數,唐三藏師徒四人在通夭河附近也沒有發生墜空事件,經過了一天時間唐三藏師徒四人終於駕著祥雲,帶著完成了任務的意氣風發來到大唐疆域,一時間大唐疆域的西邊一片紅光映天,瑞靄齊聚直往東邊來

    這時節唐三藏的故寺洪福寺廟宇前面的幾株枯松樹,樹頭俱皆向東,早已經驚動了廟宇中的幾位老和尚,那些年輕的和尚尚且怪異這些奇景,廟宇中的老和尚則是喜出望外,紛紛吩咐廟宇內的眾沙尼穿好袈裟,前去朝門迎接取經歸來的唐三藏

    不說金光寺裡邊的動作,唐太宗自唐三藏西行取經後,每年都會到新建的望經樓翹首以盼唐三藏的歸來,一連將近十六個念頭,這一日唐太宗依1日在望經樓與眾文武官員閒談,忽有隨侍來報言稱西邊有虹光滔天,香風迎面吹來,唐太宗心中一動,慌忙走出閣樓來到亭中眺望,果見西邊祥瑞之氣直直飛來,有紅雲籠罩,香風拂面

    不幾時便見四道金光從天而降,一旁眾文武皆是大驚,以為有什麼妖怪紛紛護在唐太宗身邊,金光落到望經亭現出四個人影來,正是唐三藏師徒四人,眾官粗時沒有明瞭緣法,見到孫悟空師兄弟三人面目猙獰,相貌嚇人,武官紛紛拔出刀劍,文官則是護著唐太宗後退

    這時唐太宗看清楚來人,臉色驚喜,一手推開護在面前的官員,大聲喊道:「御弟今日終於歸來了,寡人日夜盼望,沒想到今日終於得見御弟一面,此乃我大唐之福啊!諸位愛卿,還不速速退下,此乃是為寡人江山不辭干辛萬苦前去求取真經的御弟唐三藏!」

    「陛下萬福!」唐三藏見得唐太宗就在眼前臉色一喜,伸手拍了拍一臉提防的孫悟空,上前合掌施禮說道,「貧僧無能,此去西天大雷音寺十六年,讓陛下每日失望,貧僧之罪也!今日得大乘佛法歸來,獻於陛下以保我大唐江山萬年不衰!」

    「御弟今日歸來真大喜之事,有何罪過?!」唐太宗上前拉著唐三藏的手說道,「如今御弟平安歸來,還取得無上佛經,乃大功一件,御弟隨寡人前往大殿,寡人要大宴群臣,待宴席過後便為御弟開一場法事,讓徒0弟開壇講解佛法如何?!」

    「如此多謝陛下厚愛!」唐三藏聞言合掌施禮相謝,說罷便帶著孫悟空師兄弟三人在唐太宗的帶領下走下望經樓,經書也就留在這樓閣之中,唐三藏十幾年終於回到故鄉,心中喜悅之情溢於言表,只不過修的是佛門經法,性子平靜,孫悟空師兄弟三人就不同了,畢竟沒來過大唐,唐三藏害怕這三個弟子惹出禍端,故也帶在身邊

    唐太宗擺駕回金鑾大殿,吩咐大學士蕭禹往城中雁塔寺打掃,築起高台鋪設徽旗,只等唐三藏前去講解佛法,金鑾大殿中唐太宗安坐龍椅,望著底下站著的唐三藏師徒四人心中歡喜,出聲對唐三藏說道:「御弟此去西方十六年,今日得佛法歸來,功勞甚大,寡人無以為酬,做聖教序往望經樓,珍藏佛法經典如何?!」

    「多謝陛下!」唐三藏聞言合掌施禮,「不知陛下之意,莫不是欲以佛教為國教?!

    貧僧以為不可,我東方尚有道門道統,貧僧雖佛門弟子,卻不敢以佛教為一教之大,望陛下遵許!」

    「如此便依御弟之言!」唐太宗聞言點了點頭,覺得立佛教為國教的確不可取,也就罷息了心中的念頭,轉身對底下的中書官說道,「寡人念一句,愛卿為寡人一一記下,然後裱往望經樓,以表達寡人對佛門的敬重,彰顯御弟的大功!」

    說罷唐太宗開口便念,文日:蓋聞二儀有象,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然天地包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象也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故知象顯可征,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況乎佛道崇虛,乘幽控寂

    弘濟萬品,典御十方舉威靈而無上,抑神力而無下:大之則彌於宇宙,細之則攝於毫釐

    無滅無生,歷千劫而亙古:若隱若顯,運百福而長今妙道凝玄,遵之莫知其際法流湛寂,挹之莫測其源故知蠢蠢凡愚,區區庸鄙,投其旨趣,能無疑惑者哉!然則大教之興,基乎西土騰漢庭而皎夢,照東域而流慈古者分形分跡之時,言未馳而威化:當常見常隱之世,民仰德而知遵及乎晦影歸真,遷移越世,金容掩色,不鏡三干之光:麗象開圖,空端四八之相於是微言廣被,拯禽類於三途遺訓遐宣,導群生於十地佛有經,能分大小之乘更有法,傳訛邪正之術我僧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慎敏,早悟三空之功:長契神清,先包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末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故以智通無累,神測未形超六塵而迥出,使千古而傳芳凝心內境,悲正法之陵遲棲慮玄門,慨深文之訛謬思欲分條振理,廣彼前聞:截偽續真,開茲後學是以翹心淨土,法游西域乘危遠邁,策杖孤征積雪晨飛,途間失地:驚沙夕.起,空外迷天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步百重寒暑,躡霜雨而前蹤誠重勞輕,求深欲達周遊西宇,十有四年窮歷異邦,詢求正教雙林八水,味道餐風鹿苑鷲峰,瞻奇仰異承至言於先聖,受真教於上賢探賾妙門,精窮奧業三乘六律之道,馳驟於心田一藏百篋之文,波濤於海口爰自所歷之國無涯,求取之經有數總得大乘要文,凡三十五部,計五千四十八卷,譯布中華,宣揚勝業引慈雲於西極,注法雨於東陲聖教缺而復全,蒼生罪而還福濕火宅之干焰,共拔迷途朗金水之昏波,同臻彼岸是知惡因業墜,善以緣升升墜之端,惟人自作譬之桂生高嶺,雲露方得泫其花蓮出綠波,飛塵不能染其葉非蓮性自潔而桂質本貞,良由所附者高,則微物不能累所憑者淨,則濁類不能沾夫以卉木無知,猶資善而成善,矧乎人倫有識,寧不緣慶而成慶?方冀真經傳佈,並日月而無窮景福遐敷,與乾坤而永大也歟!(摘自西遊記)「將此聖教序裱在望經樓內!」唐太宗念完後又一次吩咐中書官道,接著笑著對唐三藏說道,「御弟歸來不曾休息,且隨寡人往光祿寺開齋如何,寡人對御弟這一路十分好奇,還想聽聽御弟為寡人說道說道!御弟的通關文牒也一併送去望經樓!」

    「多謝陛下!」唐三藏大喜,隨唐太宗往光祿寺坐好後,指著身邊的孫悟空師兄弟三人說道,」啟稟陛下,弟子一路西行,多虧得這三個弟子一路保衛安全,方才得以到達西天取得真經歸來大唐,弟子這三徒雖相貌醜陋,卻也是上天的神仙!」

    「寡人觀御弟三徒相貌醜雖陋,卻也能禮貌,端的是好身材!」唐太宗笑著說道,「不知三位高徒是哪位神仙下凡?」

    「啟稟陛下,我這大弟子法號孫悟空,弟子起名日行者,乃上天齊天大聖,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被罰壓在山下五百餘年,被弟子救了後皈依佛門,一路護送弟子功勞最大!」唐三藏開口說道,「這二弟子法號豬悟能,弟子也起名八戒,乃上天天蓬元帥犯罪罰下天庭,奈何轉世重生時錯投豬胎,變作這般模樣,相貌醜雖陋,性子卻乖巧,一路上也是護衛弟子的得力助手:三弟子法號沙悟淨,弟子取法名和尚,乃上天捲簾大將,因鍺手打了琉璃盞被天帝懲罰,得觀音大&plusmn指點皈依佛門,一路上任勞任怨,護衛弟子往西天!」

    「原來果真是上天神仙下凡,御弟真的是天祐之人月嗣!」唐太宗聞言驚喜的說道,「如此說來,御弟此去西天定然苦難甚多,寡人想聽聽御弟一路上的故事,還望御弟不要藏拙啊!」

    「弟子豈敢!」唐三藏笑著回道,接著便開口講敘自己這一足各西來的途中大大小小經過的劫數,這一頓齋飯吃了將近半天功夫,到得日落西山時,唐太宗方才散去宴席,禮送唐三藏師徒四人前去洪福寺休息,唐太宗還命甲士前去護衛望經樓安全

    這日夜裡忽有黑風掛起,望經樓上忽有一道黑光落下,現出身形駕住雲頭,此道人面目陰深,渾身散發著陰冷的氣息,穿著黑色道袍,道袍上有衣帽,將頭也隱蓋在裡邊,望著底下望經樓裡邊散發著光芒的大乘佛法血紅的雙眼閃過一絲貪婪的精光,當下便施展起法術

    片刻之後便見一股黑氣在空中瀰漫,開始往望經樓下漫延,很快那些不知情況的兵卒將士呼吸了這股黑氣,紛紛的倒在地上,絲毫也沒有任何反抗,就這麼直挺挺的倒在地上,不過這道人似乎也不敢動手殺人,這黑氣頂多就是讓這些普通兵卒昏厥過去

    這黑袍道人見底下眾人盡皆到底,心中竊喜不已,落下雲頭飛入望經樓,看著面前擺得齊齊整整的佛門經書,心中貪念之心一發不可收拾,當下情不自禁的伸手去觸摸經書,卻不想經書中忽一道佛光打來,這黑袍道人一時不察,被佛光打在手上,頓時就見伸出的右手冒起輕煙,整個接近枯竭的右手已經一片焦黑

    「該死的,這佛書竟然還有佛法庇護!」

    這黑袍道人見此不由得有些惱羞威怒,不過很快卻又陰冷冷的笑道,「管它的,這佛法庇護難得了別人,卻難不住貧道,且看貧道手段!」說罷便見這黑袍道人右手一揮,一團黑光閃出將整個經書襄在其中,接著黑袍道人一張嘴,囫圇吞棗般竟然將整個黑團香人了腹內

    黑袍道人偷了佛法,不敢久留便飛出望經樓,正欲駕雲離去,卻不想忽的一道金光打來,黑袍道人臉色一變,急忙現出寶劍擋住金光,「鐺」的一聲傳來,黑袍道人右手似乎被巨力折斷了一般,吊在身上癱軟無力,迎面打來的卻是一根如意金箍棒

    「妖孽好生大膽,俺老孫干辛萬苦才將這經書取來,你卻想在這裡摘桃子,真當俺老孫是好欺負的麼?!」孫悟空見一棒將面前這黑袍道人的右手打殘了,手中的攻勢更加兇猛,」不過是蟒蛇威精,也敢在俺老孫的地頭上逞兇,且吃俺老孫一棒!」

    「該死的,這潑猴法力高我數倍,在這麼糾纏下去,只怕貧道的性命都不保了!」這黑袍道人心中有些焦急,可是見這孫悟空手中如意金箍棒絲毫不離自己的身軀,根本沒有時間施展法術,想了片刻過後猛地一張嘴,吐出毒霧迎著孫悟空的射去

    孫悟空習慣性的躲閃一旁,待毒物消散後,那黑袍道人的身影早已經消失不見了,孫悟空大驚失色,當即施展看火眼金睛尋找這妖怪的下落,卻不想四方天地一片平和,哪裡還尋找得到那妖怪的下落,這一下孫悟空終於開始心慌了,這妖怪顯然是帶了經書逃走了,要是奪不回經書,只怕師父肯定一頓責罰,這還是小,重要的事經書丟失,大劫未過後劫數再來可就麻煩了

    就在孫悟空有些慌亂之際,卻見城中忽有一道金光往空中打出,直接貫穿夜空,「噗」

    的一聲在孫悟空驚訝地目光中,那道金光貫穿一道黑影,隨之便消散空中,而那道黑影似乎被金光打散了,留下來一團金光映耀夜穹,孫悟空急忙駕雲飛過去,這團金光正是丟失的經書

    孫悟空見此心中明白這大唐城中肯定有一個高手,連自己的火限金睛也無法查遍出妖怪的下落,這高手卻能夠輕易查找到,法力只怕在自己之上,其實這妖怪也並不是用法力躲開了孫悟空的神通,而是因為腹內吞食了經書,被一團和光護住心神,所以才能夠躲開孫悟空的火眼金睛

    孫悟空將經書送回望經樓後,不敢再離去了,先施法解了困住底下護衛兵卒的妖法,自己則是坐在佛經前打坐修煉,夜已經更深了,孫悟空盤坐在佛法前,忽的覺得眼前的經書似乎流露出一絲佛意,仔細看去卻見佛經的祥光緩緩地形成一個人的模樣,這人孫悟空認得,卻是佛門吉佛燃燈佛祖

    這佛光形成的燃燈吉佛也沒有說話,只是淡淡地望著天,接著身體忽的凝聚起來,化作一顆散發著金光的寶珠,就在這時忽見佛光自經書中升起,將寶珠護在中間,四周緩緩地也現出顆顆寶珠來,共計十七顆寶珠散發著光芒,然後在孫悟空驚訝地目光中寶珠合一,形成一個巨大的「刑」字,這金色大字中透露出濃重的善意,一股普渡天下的正義之氣如同海浪一般衝擊著孫悟空的心神

    可是恍惚之間佛光早已經消失,孫悟空再看時卻見面前漆黑的一片,剛才的一幕似乎是一個夢境一般,孫悟空覺得剛才的應該不是夢,自己已經修成准聖修為如果還會做夢,只怕早已經道心不穩,入了魔劫了,只是那佛光飄渺,孫悟空一時間卻又不知道這中間到底有什麼涵義

    既然無法得知,孫悟空也就不再糾結這個問題了,自是護住心神閉目打坐只等天空放明,待得第二日清晨時分,孫悟空才醒轉過來,這時經閣門也被打開,唐太宗遣來搬運經書的沙尼進入經閣突見孫悟空嚇了一跳,還以為是妖怪作祟,可是仔細一看卻認得孫悟空是昨晚在寺廟休息的孫長老,只是不知為何孫長老卻在此處打坐,不過在眾沙尼自勺心中,孫悟空更加神秘莫測了,因為眾人不知道他是怎的進來的

    孫悟空也不作答,護著經書往雁塔寺去,唐三藏已經整理好了衣冠,坐在高台上開始講解佛法,待眾沙尼將經書搬上雁培寺,唐三藏便要開口講解佛法,卻不想空中祥光照下,祥氣撲面而來,接著空中傳來一聲,「唐長老,經書已到大唐,爾等劫難已過,且隨貧僧往西天來吧!」

    那聲音落罷,就在眾人驚訝地目光中,唐三藏坐下蓮台突現,駕起祥雲在祥光的籠量中往空中飄去,接著孫悟空師兄弟三人也現出祥光隨著唐三藏一起消失在空中,觀賞的眾人盡皆拜伏在地口稱歡送菩薩,只留下突兀的兩個人站在那裡望著天空,一人身穿白袍,面目清秀,一人黑袍加身,面露桀驁之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