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其實就想見一見州牧大人了,只是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未能成行。」
站在眼前的是一位年近五旬的老帥哥,雖說臉上多有風霜之色,但那儒中不乏英氣的氣質卻對他的整體形象加分不少,至少讓人猛地看上去比李書實要有派頭的多。
好吧,就算不猛地看上去,而是仔細地看來看去,估計李書實贏下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
「這句話換做我來說才更合適吧,早就知曉扶風馬氏有一位賢者名曰馬翁叔,承繼了先祖季長公的學問,不但參與了東觀校書,而且還參與了『熹平石經』的相關工作,這些都是能夠名垂青史的事情啊,可惜小子年少且學識不足,否則也一定要盡上一份心力的。」
雖然嘴裡說著不少恭維的話,但對於眼前之人,李書實的內心卻多少有些輕視。
說起來眼前之人與李書實多多少少還有點沾親帶故,便是那位名義上與李書實有夫妻關係的馬清的族人,兩人都是出自扶風馬氏,也就是東漢開國元勳馬援的正統後裔,與之比起來,馬騰、馬超自稱是馬援的後裔便很難考證,分不清到底是真還是想掛靠一個牛x的祖宗。
馬日磾,字翁叔,是扶風馬氏家族現任的族長,也算是儒林中赫赫有名的名士。
他是名儒馬融的族孫,也就是說論起輩分來這位還應該叫馬清為姑姑,只不過年紀倒是比馬清大了許多。在規模比較大的家族中或者同姓的村子裡這樣的事情都是極為常見的。李書實沒有穿越前的一位初中同學便在他所在的那個村子裡有好幾個年紀可以當他爺爺的族孫。
這位馬日磾的名字雖然看上去是兩個字,但實際上還是一個字,或者應該說如同英單詞一樣的「單字」,因為第一個以「日磾」為名的人表示一個匈奴人——西漢時期因為匈奴內亂從而不得不向南投奔漢朝的匈奴小王子也是後來漢武帝去世後的顧命大臣之一的金日磾。
故而「日磾」二字應該是直接音譯過來的,倒是讓馬日磾這個漢家儒生多了幾分胡風。
大概是追慕那位名聲卓著的大漢名相金日磾吧。
可惜馬日磾與金日磾比起來不論是從命運還是成就都堪稱是天差地別。
後者年少時先是顛沛流離後又做奴隸,遭人譏諷,但是最終卻因為這些經歷而鍛煉出了謹慎的性格並最終名垂青史成為後人敬仰的人物。而追慕後者的前者嘛……
李書實覺得倒是很有幾分所謂的「人風骨」!
馬日磾可以算得上是年少知名,因為曾經是馬氏族長的馬融後繼無人,他唯一的兒子叫馬疆年輕的時候因為犯罪而被判處「髡徒朔方」,也就是說是個罪犯。
好吧。說起這件事其實還另有隱情。
馬疆為什麼會犯罪?這事還與馬疆他爹馬融有關——說馬融在任南郡太守的時候。當地有兩個傢伙估計是品行不咋地,但是家裡有錢,畢竟是南陽人嘛。於是給馬家父子塞了不少錢,每人弄了一個孝廉的名額並獲得了主簿的職位——史書上都說馬融這人生活極為奢侈。就算是講課都要在四周掛上名貴的布料。讓自己圈養的歌姬舞姬在旁邊吹拉彈唱搔首弄姿好不熱鬧。以致於馬融大部分的學生估計上學不是為了學習本事,一是為了鍍金,二就是為了玩。
所以說這馬融如果放在現在。估計那就是一個貪官污吏加學術**分子。
馬融的學問是真的很好,看看他的著作和學生就可以管中窺豹,但這個人的人品,那也真真是與他的學問水平成反比——貪污**,奢侈浪費不說,還嫉妒成性,眼看著自己的學生鄭玄從自己這裡學到了知識後有可能超過自己,便派出手下前往截殺,如非鄭玄機靈,或許早就不會有如今這位學生遍及天下的儒林名家,大家也就無緣見識到這位名儒的風采。
說起來馬融字季長,而三國時期還有一位姓馬的字季常,聽起來還想差不多,而且都是很優秀的人物,但是人品上,馬季長顯然比不上馬季常,那位被譽為「馬氏五常,白眉最良」,與某位神筆畫家有著相同名字的南郡(襄陽)宜城馬良。
話說有道是「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啊,馬融和馬疆父子倆收受賄賂的事情很快敗露,估計不外乎政敵攻擊或者其他有門路的人沒能混上孝廉,畢竟南陽嘛,有實力的世家豪強實在是太多太多,於是馬融馬疆父子二人被革職查辦並被判處「髡徒朔方」的罪行,也就是把授之於父母的頭髮剃掉,然後流放朔方這個苦哈哈的地方。
不過漢代因為各種事情很多,所以皇帝很喜歡搞大赦,所以馬融沒過多久就因為大赦而回到鄉里,甚至可以繼續享受他因為自己的學術地位而得到的來自於各路學生的供奉。
雖然不知道能不能比得上劉寬、胡廣這樣在朝廷上身居高位的大人物,但想來也不少。
不過馬疆顯然沒他父親那麼不要臉,或者說馬融的三女一兒除了那個沒有多少事跡記載的女兒樓之外似乎都比他這個父親的有節操。馬清就不需要多說了,她和樓的姐姐馬倫(倫是字,名不詳)作為袁隗的夫人也是能上《列女傳》的賢德之人。而馬疆更是因為自己不但沒能規勸他的父親反而成為幫兇而深感內疚,不但不願意被赦免,反而主動要求留在朔方繼續服刑,為他和他父親的罪行贖罪,一直到他離世都沒有再離開北疆。
這倒是和他的名字滿映襯的。
也正因為有了這麼一段典故,這才讓馬氏族長的位子在馬融死後落到了年輕有為的馬日磾肩上。而且當時的馬日磾也的確是如同旭日初升般,雖不能說像李書實這般叱吒風雲,但在儒林的範圍內,卻也是足以與盧植、蔡邕、楊彪這些同齡人中的翹楚比肩。
正
正如李書實在恭維對方時所說的那樣,那個時候的馬日磾經過東觀校書以及後續刻「熹平石經」這些在經學發展史當中屬於重要一筆的大事件洗禮,可以說年紀不算太大就已經如同馬融一樣成為天下名士,並在中平五年成為了大漢帝國的太尉。
後來天下紛亂,先是董卓,後有李郭,馬日磾也不知是打算學王允還是蔡邕。反正作為西涼人。他不論是在洛陽還是在長安都過得不錯,還曾經再一次擔任了太尉一職。
可就像曾經說出「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並身體力行的孔融一樣,雖然不能說是因為上樑不正下樑歪,甚至在這個時空裡的馬日磾至少還沒有犯下什麼德行有虧的事情。但在李書實所熟知的那個位面裡。時任太傅的馬日磾遵照李傕的命令撫慰關東諸侯。
那個時候北面袁紹與公孫瓚正在冀州混戰。馬日磾顯然沒膽量深入戰區,便匆匆推薦趙岐作為自己的副使並將他推到北方,自己則眼巴巴地跑到了袁術那裡。又是慰問又是幫助袁術向中央「推薦人才」——實質上就是要求中央給這些人封賞官職。
袁術顯然早有不臣之心,所以對馬日磾這個朝廷使臣也不怎麼在乎,對馬日磾也很輕慢,但是馬日磾卻好似不知一般任其輕辱——卻原來是有私事求於對方。直到最後發現對方不打算給自己辦事,才對袁術的態度表示不滿甚至是抗拒,卻只能更令人感到不齒。
最終,因為憂憤客死壽春。
而對他的蓋棺定論,卻是我們之前提到的那位孔融童鞋,而且還被收錄到了後漢書孔融的列傳之中,言辭不可謂不激烈,以致於這位曾經名滿天下的名士最後連朝廷對待曾經的三公應有的禮儀都無法享受到,反而像是一個被赦免了罪責的罪犯一樣下了葬。
好吧,作為一個冷眼旁觀的後人,李書實自然可以毫無壓力的在那裡品評春秋,但對於生活在這個時代中的人而言,或許他們有太多太多的身不由己,就好像那些為了家族延續而不得不兄弟叔侄甚至是父子分居多國,然後各為其主在各種意義的戰場上你死我活的拚殺。
所以說哪怕並不是很欣賞馬日磾,但面對這位老帥哥,李書實還是保持了足夠的尊重。
不管怎麼說,這位現在也算得上是關中世家當中的領袖人物,而且看上去對李書實似乎也頗為友善,甚至從他在另一個位面歷史上的表現來看,似乎也是一個有很大利用空間的人物。
不知道在什麼時候,馬清出現在了李書實的另一側,與蘇小蘿莉一起稍稍落後了李書實半步的距離,安靜地站在那裡卻並不多話。
但所代表的含義卻不言而喻。
雙方之間的氣氛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愈發的熱烈起來。
而眼瞅著這邊的氣氛不錯,那邊原本就在一旁觀察的趙岐、楊彪等人也陸續湊了過來,不多時,李書實再一次被一群老帥哥所包圍,讓他這個頂著一張平凡人臉的存在感到鴨梨山大。
不僅僅是這些老帥鍋的容貌和風度讓李書實感到壓力巨大,就算是與他們之間聊天的內容同樣讓李書實輕鬆不下來。
這些人與那些來自并州和兩河的世家有很大的不同,他們對李書實並不瞭解,在此之前大多數人不是將他視作是奸佞之徒便是如同董卓一樣是強悍的軍閥和秩序的破壞者——好吧,對於這一點李書實也基本上沒有多少反駁的理由就是。
就算是看上去與李書實最為親近的馬日磾事實上對李書實的瞭解同樣有限,因為馬清與扶風馬氏之間並沒有多少聯繫,事實上這些人對李書實較為正面的瞭解幾乎全部來自於盧植。
可以說若非盧植老爺子在長安的時候沒少給李書實講好話,恐怕李書實在這些人的心目中就是威脅不亞於董卓的大魔王二世。或者說就算是這些人打算恭維李書實都找不到合適的詞彙,雖說這些瞭解對現在進行的談話並不會有多少促進作用,但至少不至於太過尷尬。
好吧,事實上除了彼此之間的陌生之外,剛剛才好容易有些平息的皇帝失蹤事件同樣是橫在兩方之間一道並不算太小的溝壑。畢竟李書實的那套說辭雖然總算是將這件事糊弄了過去,但在很多有心人的眼中,依然是漏洞百出令他們疑竇叢生。
所以,這些人來到這裡除了想要與李書實有更深入的交流之外,更重要的卻是試探李書實的態度——到底是打算自己稱王稱帝還是有著什麼其他的打算——雖然前者就算是發生了他們也無法阻攔,後者就算是李書實想要做個忠臣他們也依然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生出各種想法。甚至隨著并州人逐步進入到西涼。兩方注定要經歷一段或許激烈或許平靜的「磨合期」。
對於關中的世家豪強,李書實並不算熟悉,雖然手下也有張既以及基本上算是投效的杜畿這樣出身三輔的人物,但偏偏這兩位都是寒門子弟。張既家裡很富裕。但偏偏因為做事認真被本郡的世家子弟所嫉妒。而杜畿則更倒霉。本縣縣令跑路才有機會玩上一出冒名頂替。
故而雖然這兩位都是三輔子弟,但不論是作為關中世家的代表還是作為李書實與關中世家之間溝通的橋樑都很不合適,李書實手下又沒有荀彧這樣天下世家人物盡在其夾袋之中的世家之翹楚。所以他根本不可能像剛才面對并州、兩河世家的代表那樣給出什麼承諾來。
而對於李書實希望馬日磾、趙岐、楊彪等人前往自己的官學講學的試探,這幾位仔細思考後也給予了委婉的拒絕,因為不知道深淺的他們同樣小心翼翼。
感覺就好像兩隻長著尖刺的豪豬,只不過比起那邊正在受凍的關中世家,李書實這邊經過多年努力,總算有些成果,相比而言倒也沒有那般的急迫。
不知不覺間,李書實自己手上的籌碼也開始變得越來越多了。
nbsp;不過,這樣的「閒談」對李書實和關中世家而言並非一點收穫都沒有,因為經過這樣一番「閒談」,關中世家也主動向李書實推薦了不少來自關中的賢才。
或者說有打算出仕的賢才。
比如京兆人韋端以及他的兩個兒子韋康和韋誕——這韋康李書實很熟悉,另一個位面的歷史中這位涼州刺史因為不聽楊阜的勸告而被馬超幹掉,引發了楊阜、姜敘等人那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謀劃,同時也因此而誕生了王異與馬超這對大概是相愛相殺的cp吧。
另外似乎韋端韋休甫這個當爹的似乎也做過涼州刺史,不過以當時西涼的混亂程度以及韓遂的尿性來看,那涼州刺史估計做的也是小心翼翼,憋屈得緊,能力上估計也就僅能保命而已。
再比如與韋誕齊名號稱三休的京兆人第五巡第五休,是一位很有節操的士人。不過考慮到韋誕的能力以及三休的另一位金尚金元休在時局的判斷力上的低下(竟然敢與曹老大掙兗州),但氣節還算不錯(雖然也逃到袁術那裡但僅僅只是隱居,所以雖然和馬日磾的屍體一起運回了京師,但他得到了天子的嘉獎而馬日磾嘛,呵呵),所以對這一位的能力李書實也不抱多少期待。
另外此人有一位族兄叫做第五行字元先,名儒鄭玄鄭康成曾經向其求教過學問,如果不是已經去世,李書實倒是很願意征辟他做自己學校的老師。
還比如左馮翊人楊沛楊孔渠。這個人倒是讓李書實比較感興趣,因為根據趙岐的介紹,這個人是個嚴守法度的狠人,雖然因為李郭橫行而沒有施展才華的機會,但很有強項令的潛質,對李書實來說也算得上相當值得期待的一個人了。
還有如趙岐的同族趙戩,來自扶風的蘇則,老臣宋果和名聲不錯的射堅射援兄弟。
嗯,最後一個李書實表示自己也有印象,只不過他的印象裡那個射援似乎是蜀漢政權裡的一員,似乎還曾經一度官位比諸葛亮還高,當然那個時候劉備應該還健在。考慮到三輔大亂的時候有不少三輔人才為了躲避戰火而不得不向南逃到了益州境內,所以這樣的情況也的確算不得多麼讓人吃驚。
而真正讓李書實吃驚的,也是讓他感到超級期待的,卻是兩個人:
第一個便是來自扶風的孟達孟子敬,一個聽起來與魯子敬很像,雖然能力上差了魯子敬一節但也已經算得上是這個時代精英的人物。
可惜這傢伙是根牆頭草,而且還是一根反覆不定隨時都有可能倒戈的牆頭草。
至於另一位嘛,哼哼,才是真正讓李書實感到驚喜的存在——孟達的好基友,也是另一個位面的歷史上劉備真正的謀主,被諸葛亮稱為「若其在,必能避免夷陵之敗」的法正法孝直!
潘森:今天是咱家的生日,噶虐超開心啊~
潘森2:最令咱開心的是書評區竟然有七娘出沒,真是超歡迎的說~
潘森3:這兩天連續出了兩位舵主,而且七娘更是一路爆了n多位堂主的菊花成功上位成為粉絲榜第二喲~不過大肚醬也很厲害,雖然被七娘爆掉,但在死靈醬的威脅下防守成功,也是可喜可賀。
所以說,明天有兩更喲~
潘森4:感謝送上祝福的大家……大肚醬、死靈醬和七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