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不要啊!!!我不甘心,我好不甘心啊!!!!!」
隨著這樣一看就知道是人生敗犬的悲鳴聲響起,戰鬥的結果已經完全不可逆了。
雖然即使失去了主將那些應該是原本屬於北軍的部隊依然選擇了繼續抵抗,但是在這種膠著的戰鬥中失去主將顯然不僅僅意味著對士氣的巨大打擊以及原本習慣的戰術無法應用,更重要的是沒有了統一的指揮,那些部隊很容易被曹操軍在曹操從容的調度下分割包圍。
事實上當戰鬥結束的時候曹操軍自身的戰損甚至不足一千的數量,而收穫的俘虜倒是戰損的兩倍還富餘了不少,如果能夠將之招降的話,又會增添不小的助力。
當然,這種想法雖然很美好,但是現實多少有些殘酷,家人都居於洛陽附近的北軍士兵顯然不太可能在這種時候選擇歸降。而且他們還要前去救援孫堅,甚至根本分不出足夠的人手留在此地看管俘虜,難道就這樣將他們殺掉?
最終曹操選擇留下數百人由李乾統領看管這些沒了武器甲冑以及馬匹的俘虜,等到袁紹率領大軍隨後趕到時交給袁紹——既然自己無法利用的話那麼就用其交換最大的利益好了。而且以袁紹和曹操之間的關係,說不定戰後這些人還會被袁紹以戰利品的方式送給曹操。
說起來,曹操無數次設想過他與孫堅的再會會是怎樣一副場景,又該用怎樣的語言來獲取對方對自己最大的好感,雖然他不能如同袁紹、袁術兄弟那樣擁有無數資源可以吸引對方,但是曹操仍然認為大漢不會就此終結,那麼在大漢這片天空下,能夠多交好一個實力派對於自己未來顯然是利大於弊,甚至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收穫遠遠大於付出的東西。
只是當他真正見到孫堅的時候,他發現自己之前的所有設想都完全用不上,甚至他自己都是一副略有些目瞪口呆的模樣注視著眼前這位如同伍子胥般滿頭白髮的熟悉的陌生人。
這,還是那頭激情飛揚、意氣風發的江東之虎麼?
看著眼前這位面容有些憔悴蒼老的男人,曹操真的無法將腦海中的那張面孔與之聯繫起來,若非對方的臉孔依稀帶著熟悉的感覺,對方的脊背更是如同松柏般挺直,曹操或許真的有種大喝一聲:「誰人敢於操面前冒充孫文台將軍!」並手起劍落將之斬殺。
於是,千思萬緒最終衝出口的只有一句乾澀的即使是曹操自己也感覺的到空氣化為鐵鋸拉扯著氣管壁的「文台兄,苦了你了!」
對於曹操的這句話,孫堅唯一的反應只有平靜,看上去無喜無悲的平靜,以及隱藏在平靜下雖然努力在掩飾卻依然無法掩飾的深深的疲憊。
太累了!無論是**還是心靈,都傷得太深太深。
面對胡軫、楊定、李傕、郭汜等人領兵的輪番衝擊,缺醫少食的孫堅軍可以說雖然每一次都最終抵擋住了敵人的攻勢,但是付出的代價卻是驚人的,而且這多多少少還是因為敵方眼瞅著勝利在望不願意無端消耗自己的實力被身邊的競爭者所趁的緣故。
此時孫堅軍營地內成功生還的士兵人人身上都帶著令人觸目驚心的傷痕,甚至敵我兩軍的屍體也成為他們用來生存的口糧,畢竟比起活著的更加有用途的戰馬,死人不但沒有其他用處而且在這種天氣狀況下如果再不處理就會產生更加讓人無法承受的瘟疫。
這樣殘酷的情景讓曹操這樣的沒經歷什麼太大困苦的大少爺幾乎快要將膽汁也吐出來,即使是已經在戰場上摸爬滾打了好幾年的曹仁也感覺胃裡頭翻江倒海一陣陣的不舒服。或許這裡面唯一表現的還算好些的就只有某只有些天然呆的夏侯元讓,至少他看到這一切後還有心情喝酒吃菜。嗯,只不過似乎那些下酒菜似乎一個多月沒有見到一絲的葷腥。
如果將這種地獄一般的景像當做一種節食減肥療法的話,那麼對於曹操軍的一眾將領而言絕對是超級特效,物超所值。不過也正是通過這次經歷,才讓他們對於戰爭的殘酷性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當然,感觸最深的永遠都是內心有著詩人一般浪漫情懷的曹操曹孟德童鞋。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後來曹操的這首《蒿里行》中那對長期的戰亂給社會和百姓造成的災難、痛苦,深表關懷和同情的感情,一定有眼前的這一幕對其所產生的影響吧。
隨著曹操這支生力軍的出現,標誌著董卓圍殲孫堅的計劃宣告破產,雖然孫堅軍經此一戰其兵力已經不足以再稱之為一鎮諸侯,但是只要孫堅這只江東猛虎不死,就好像後來孫權評論曹操那樣「孫文台不死,董仲穎不得安」。不過短期內倒是不用擔心孫堅會來找麻煩了。
其實原本胡軫等人也並不想就這樣放棄,畢竟沒有拿下孫堅的人頭顯然不能令董卓感到滿意,不過托了夏侯惇、夏侯淵、曹仁等人的強悍戰鬥力,西涼軍稍稍有些名氣的將校竟然被這幾個傢伙幾個照面間便有十餘人被挑下馬去,其中半數之人身死當場。
與此同時,疲憊不堪的孫堅軍竟然還能鼓起餘勇發起一次反衝鋒,這多少讓西涼軍有些措手不及,而當西涼軍退兵回營準備第二天再戰的時候,袁紹的大軍已經即將抵近。
也正因為這樣西涼軍不但不得不放棄孫堅撤離,甚至連原本作為聯軍身後釘子存在的滎陽城也在董卓的授意下徹底放棄。雖然袁紹沒有與西涼軍一戰,但是這樣的結果卻讓聯軍一方有了足夠的宣傳材料,而西涼軍對於這樣的結果也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裡咽。
「看樣子袁紹小兒以為我西涼軍無人了呢。」
董卓故作輕鬆的將寫有探子們獲得的聯軍最新散步的消息的紙片扔給了他身旁不遠的樊稠,不過從區區紙片打在樊稠身上卻發出巨大的響聲這一點來看,董卓的心情顯然並不算好。
原本之前的作戰都是按照董卓和李儒設計好的劇本進行著,雖然其中不乏一些如孫堅突襲旋門關之類的脫軌的小**,但是總體上依然還是行走在董卓設定的軌道上,可是未曾想到了最後的時刻名為「董卓號」的列車在進站前徹底脫軌翻車。
雖然這樣的結果也讓朝中那些大臣再一次感受到了西涼軍的威勢,甚至有些人已經錯誤的認為孫堅也不過如是,都是些名氣大於實際的草包貨色,讓孫堅的人望登時下降了很多。
可是董卓畢竟與孫堅共事過,而且感受到其對自己的威脅後還頗為用心的收集過對方的資料,所以他對於孫堅的威脅性顯然瞭解的更加清楚。好在這一次孫堅戰敗的最大原因是因為盟軍內部出現了某種分裂主義傾向,這一點在董卓看來是個對自己極為有利的空隙。
當然,現在孫堅暫時已經無法威脅到他了,現在最大的麻煩是那個他並不太放在眼裡的袁紹。
於是……
「……賊勢浩大,且袁紹為盟主,袁術、袁遺亦居要職,城內多有其姻親,倘若裡應外合,則深為不便,可先除之。請丞相親領大軍,分撥剿捕。」
這是在朝堂上李儒提出的新的提議,當然內容自然是經董卓同意後的版本,雖然董卓自從進入這洛陽城尤其是入主洛陽皇宮後深感西涼貧苦而洛陽奢華,但是總算他身體中還有一顆武者的心靈,雖然被洛陽的繁華腐蝕了不少,但是在這種情況下依然有種熱血男兒的衝動。
所以感受到敵軍實力的董卓如今也躍躍欲試想要會一會袁紹這位被士林所公認的英才到底幾斤幾兩,是否有資格成為自己的對手。
攘外必先安內,實際上這句話並沒有什麼錯誤,只不過該怎麼安內同時怎麼攘外這是一門學問,如果這門學問做的不好的話就好像某個丟了東北又丟華北最終終於讓敵人盯上了自家的根本之地江浙老家的委員長,後來還主動放棄了人種大雜燴帝國送到眼前的收回琉球諸島的機會,最終讓華夏子孫只能為著一個小小的釣魚島而扯皮半天。
閒話休說,經過又一番的血雨腥風,董卓自將士兵十五萬,同李儒、王越、樊稠、宋憲、魏續、侯成等前往旋門關。
軍馬到關,董卓令王越同宋憲、魏續二人共領三萬軍,去關前紮住大寨。剩下的大軍董卓命其駐紮在旋門關後的成皋城,而他自己則帶著李儒在關上屯住。
隨著雙方同時將帥旗打出,董卓軍與討董聯軍的正面對決的帷幕正式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