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網游動漫 > 小人物的英傑傳

第六卷 走向崩潰的帝國 44.大漢的皇帝我做主 文 / 服部正成

    「話說靈帝的時候三公還需要幾千萬錢才能拿到,到了董卓這裡竟然只不要吼兩嗓子就行了,這三公的頭銜貶值的也忒快了點吧,弄的我都覺得自己有當三公的資格了。」

    手裡拿著剛剛傳抄好的邸報,李書實隨意的對身旁的賈詡如此說道,因為邸報上沒什麼其他內容,最為引人注目的內容便是司空劉弘病退,漢帝劉辯任命董卓為信任司空。

    司空,在百官志中有著如下的註解:「掌水土事。凡營城起邑、浚溝洫、修墳防之事,則議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課,歲盡則奏其殿最而行賞罰。凡郊祀之事,掌掃除、樂器,大喪則掌將校復土。凡國有大造大疑,諫爭,與太尉同。」

    也就是說司空這個職位是負責農業水利的管理、各種設施的勘查建設工作以及一些儀式性的比如祭祀和葬禮的相關工作。

    當然,到了司空這個級別,所謂的管理很多都是由下屬文員和相應的九卿及九卿的下屬官署進行工作,司空更多的時候起到的是監督以及對官員成績的考核。

    那麼身為武將的董卓為什麼會選擇這一職位而非掌管兵事的太尉呢?

    實際上太尉雖然掌管兵事,但是在東漢的律法中,太尉的職權在某種程度上更像是現代官僚體系中的參謀總長的職權。也就是說,更多的是為皇帝提供戰略事務上的咨詢、對軍事行動進行總結包括向皇帝提供一份賞罰名單。而受限於信息傳遞的滯後,太尉這個參謀總長基本上很難干預到前線部隊的具體作戰。所以在作戰相關的職能上,太尉是比不上那些將軍的。

    但是太尉的功能顯然不僅僅只有這些,因為兵事這一詞顯然並不僅僅只是指與行軍打仗,平日裡的軍事給養的調配,武器的發放,軍餉的調整太尉均有插手的空間。

    這也就造成了東漢太尉的身上不能再加將軍的名號,尤其是不能掌握兵權,否則這可是比節度使制度還要恐怖三分的強大存在。董卓雖然掌控了朝政,但是這種公然違背朝廷法理的事情他現在還真是不太敢做,尤其是他收攏來的那些洛陽各體系的部隊現在可都並不是很忠心,而他最為期盼的大軍現在還在和函谷關的那些守關士兵們磨牙呢。

    那麼董卓又為什麼突然要做這個三公呢?他給自己加個將軍號不好麼?讓他的前將軍變成驃騎將軍甚至是大將軍難道不好麼?他怎麼想到了司空這個文官職位呢?

    原因就在於對於司空職權的最後一句解釋「凡國有大造大疑,諫爭,與太尉同」這一句上。

    這句話中的「造」字應該理解為「猝」的通假字。也就是說,當國家遇到巨大的突發事件或者重大的疑難事件,司空就需要進諫並於理力爭,和太尉是一樣的。

    那麼既然和太尉是一樣的,那麼太尉遇到這種事又該怎麼做呢?

    「凡國有大造大疑,則與司徒、司空通而論之。國有過事,則與二公通諫爭之。」

    原來這才是三公政治的精髓——也就是說一旦皇帝做出了某種決議,而三公經過商議後一致認為這項決議將會損害到大漢帝國的根基,那麼三公就可以對皇帝的決議發動聯名抗議。

    而如果三公的實力大到了一定的程度,那麼霍光、王莽當初曾經做過的事情便可以再現了。

    當然,想要廢立一個皇帝顯然不是那麼容易的,董卓也不認為自己現在有如此巨大的實力,雖然不論是何太后還是小皇帝劉辯以及那個陳留王劉協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但是一旦他對皇帝進行廢立那麼結局只有兩個——一個就像霍光那樣權傾天下,另一個自然就像王莽那樣被天下人所唾棄進而起兵反對。所以,不進行一番謀劃就忽然行動顯然是非常愚蠢的一件事。

    所以,董卓的第一步便是成為了三公之一的司空,同時讓劉辯下令打開函谷關。

    好吧,楊定想打但是怕打不下來,段煨能打下來但是不願意打,董卓這兩個不知道該不該算是部下卻掌握了西涼除董卓外最大的兩支私軍的首領還真是有夠個性的。

    恐怕如果董卓不下令函谷關守將開關的話,只怕這兩位還會在關前磨蹭到地老天荒,磨蹭到董卓被關東諸侯聯軍包成餃子,做成漢堡包肉餅。嗯,或許頓酸菜會更好吃一些吧。

    與整個洛陽緊張的氣氛完全相反的是,洛陽城中的某處別院裡卻是歌舞昇平的詭異。

    「鮑辰垣離開了?也好,就憑他的人馬根本不是董卓的對手。去到泰山那邊反而可以拉出一支隊伍來,總也好過在這洛陽城裡不死不活幹著急。」

    「是啊,本初大概是讓董卓刺激的有些厲害了,這一次竟然說出了『朝廷新定,未可輕動』這樣的話,這可真不像是他的往日的為人啊。不過我相信本初他自己也很清楚自己現在的狀態,所以如果不出意外的話,本初大概也是要走的,只不過不知道會用怎樣的借口。」

    「所以我就說董卓其實手裡根本沒多少可用的部隊,否則鮑辰垣怎麼可能走得了。」

    「也許是還不像刺激大多數人吧,怎麼說辰垣也是當代名士,他的父親也曾做過少府。」

    曹操和李書實兩個人在李書實所在的府邸的別院中一邊聽著小曲一邊喝著美酒,彷彿屋外濃重的氛圍完全無法影響到他們愜意的生活。當然,必須過濾掉不是傳來的兵器碰撞的聲音。

    兩個人口中談論的正是剛剛才發生沒多久的騎都尉鮑信率軍離京事件。

    鮑信是袁紹和曹操的好友,被大將軍何進征闢為騎都尉,後為了剔除西園八校中忠誠於宦官的士兵,所以命令出身泰山郡的鮑信回老家募兵。泰山郡因為山地眾多,所以當地百姓普遍身手矯健,同時那裡的百姓還都非常擅長使用手弩,可以說是中原地區難得的兵員地之一。

    可是當鮑信募的士兵千餘人返回洛陽的時候,卻發生了何進被殺,董卓進京這一重大事件,讓原本想要憑借自己所募之兵受到何進青睞的鮑信頓時有種美夢破滅的感覺。

    不過他並沒有將所募之兵解散回鄉,反而還是帶著士兵們來到了洛陽,因為他覺得這種時刻洛陽一定會陷入到混亂之中,自己所募的這千餘士兵一定能夠起到一些作用,尤其是當他在沿途消滅了不少從洛陽逃出的亂兵之後更是堅定了他的想法。

    只可惜當他趕到洛陽的時候,董卓已經基本上控制了洛陽城內的形式,而且每天都要帶著他的親衛鐵騎從洛陽城外一路雞飛狗跳耀武揚威的去上朝以顯示自己的威勢。

    一來鮑信前一陣子一直在外地,沒有切身感受到董卓部隊的威勢,二來也是因為鮑信年紀不大,身上還有些熱血因子的殘留。所以他立刻動身找到了自己的好友袁紹,希望由他牽頭振臂高呼,將那個飛揚跋扈的董卓趕出洛陽城,而他鮑信當然也能因此而獲得不少的好處。

    這可惜正如曹操剛才所說的那樣,袁紹雖然恨董卓恨的牙根直癢癢,可惜他非常清楚在這洛陽城內他已經翻不出什麼浪花了,哪怕身邊多出了鮑信這千餘人也一樣。在袁紹看來,至少也是要數萬皇甫嵩或者李書實麾下的部隊才有可能讓董卓低頭,所以他委婉的拒絕了。

    隨後鮑信又找了不少的朝臣,比如性格剛毅的王允,比如在軍中頗具人脈的前太尉張溫,可惜令鮑信失望的是,所有人都不願意做這個出頭鳥,擔那個看上去就很大的風險。

    同時讓鮑信感到警覺的是,自己的活動顯然引起了董卓的注意,如果他再在洛陽城活動下去,難保不會成為董卓立威的一隻給猴看的雞。於是,鮑信只能無奈的領著那千餘人溜掉了。

    也正是因為董卓默認了鮑信的離去,讓很多人看到了脫離洛陽這個牢籠的希望。

    是啊,有的時候退一步不就海闊天空了麼。

    「對了書實,你上戰場的時間遠勝於我,你的部下也是個個威武雄壯。你說說看,元讓和妙才這兩個傢伙怎麼樣,比子孝如何,能不能入得了你的法眼。」

    聽到外面的呼喝聲和兵器碰撞聲漸漸平息,曹操忽然一臉感興趣的模樣向李書實詢問道。

    「怎麼?孟德打算將他們送到我那裡去麼?那我可是歡迎至極啊。」

    「原本是有這樣的打算,只不過看著局勢只怕這洛陽要有大變,所以先放放再說吧。對了,你剛才對他們歡迎至極,那就是說他們的資質不錯嘍。那你覺得他們能達到怎麼樣水準。」

    「元讓的性子太不安定,時來暴躁無比,時來又有些軟弱,照這樣下去只怕尚不及太史子義和張文遠。不過如果能夠收斂心性的話,倒是可以和雲長一較高下。至於妙才嘛,性若烈火,如果能夠完全發揮,當與文遠和公明並駕齊驅。兩個人的資質都好過子孝,只是性格上卻不如子孝沉穩有度卻又在關鍵時刻敢於出手,故能在戰場上發揮出幾分本事學也不敢妄言。」

    「真是羨慕你啊,我也好想有一天率領著自己的部下像皇甫威明一樣將那些作惡的羌人打倒,像班仲升那樣橫掃西域令列國臣服。讓我的後人每每提起我的名字便豎起拇指,讓我的將軍名號就如同馬伏波一樣成為眾人為之敬仰的名號。」

    「是麼?應該會有那麼一天的吧。」

    「那就借你吉言好了。」

    兩個男人(男孩?)舉著酒杯,共同喝下了這杯如同約定一般的美酒……

    只是,未來真的會像他們想像的那樣麼?至少李書實應該是不會這樣想的吧。

    ps:關於太尉的職權問題咱也就是那麼一說,至於是不是靠譜歡迎方家們提出自己的觀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