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執掌盛唐

第二卷 大唐太子 第十一章 李瑛請纓 文 / 黑火藥之木炭

    第十一章李瑛請纓()

    裴光庭見一句話將太子問得啞口無言,也有些心下惴惴,雖然李瑛現在只是儲君,沒有多大的權力,可畢竟人家是太子,是大唐國第一順位的帝位繼承人,只要不出意外情況,這個皇位應該是非他莫屬了,到了那個時候,怕是人家要找自己算賬了。

    當然,凡事並無絕對,當今皇帝今年才三十八歲,春秋鼎盛,成年的只有臉上破相不能理政的大王子李琮,其他幾位王子年紀最大的才是這位十二歲的太子,而且還有小王子在源源不斷的加入進來,改立太子在古往今來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情,本朝的幾位先皇都幹過這事,所以到了本朝也不一定就保準是這位太子登基。

    古代皇帝三宮六院,嬪妃眾多,多子多孫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所以在皇家經常會出現長孫比幼子年齡還大的情況。

    現在最得寵的武惠妃,已經被封為貴妃了,自從王皇后因故被廢以後,皇帝就未立過正宮,所以現在武惠妃其實已經稱霸後宮了。

    可惜這個女人的命也不是很好,她的兒子成活率非常低,偶爾倖存兩個下來,還不是太機靈,呆頭呆腦的,不怎麼得皇帝的歡心。不過也是怪事,武妃的女兒成活率就要高得多,最大的女兒鹹直公主今年快要出閣了。

    可是這武氏的野心可不小,她雖然沒有要像武則天那樣做一個女皇帝,當然,前提是她得有那個能力,但是她稱霸皇宮,母儀天下的野心卻是暴露無疑。

    李瑛的生母趙麗妃現在已是徐娘半老,被皇帝認為是人老珠黃不值錢了,也是,她的年紀比剛進宮的那樣才人、美人們要大上一倍,已經是大媽級的了,還不像武惠妃那樣會哄皇帝開心,喜新厭舊的皇帝又怎麼會看上她。

    裴光庭是前朝行營總管裴行儉的兒子,娶的是則天皇后的侄孫女,武三思的女兒。在睿宗朝時他很不得意,後來通過找人走太子李隆基的門路說項,才慢慢提撥起來的。

    雖然武惠妃與武則天並不是同宗共祖的,但是一筆寫不出兩個武字,所以對於武家的這個女婿,武惠妃明裡暗裡也幫著出了些力。比如說裴光庭和某大臣有糾紛,武惠妃在皇帝面前會幫忙說裴光庭的好話,還有就是二人同時競爭一個職位的話也會幫裴光庭出力。

    裴光庭的母親是則天朝的女官,因此也是禁宮近臣,出入宮闈也是很方便的事情。武惠妃有時幫他出力了就故意點示給裴光庭知道,要的就是讓他承她的情。

    長此以往,加上武惠妃的有意拉籠,裴光庭等人漸漸成了武妃一黨,他們現在一致認為想過幾年等壽王李瑁年紀稍大一些,能不能勸諫皇帝以壽王代太子之位。

    所以今天縱然在金殿上明知要得罪李瑛,裴光庭也不害怕,反正背靠大樹好乘涼,自己有武惠妃撐腰,氣焰上也不能比太子低。

    一個是當今皇帝最寵愛的妃子,一個是當今皇帝最得意的兒子,半斤八兩,誰也沾不到多少便宜。所謂兩強相爭,必有一傷,沒有資格的池魚就只好退到一邊了,免得誤傷。

    李瑛還未反駁,旁邊一人就站了出來說道:「皇上,臣以為裴大人此言不妥。」

    李瑛一聽不禁大喜,心想這不是來給我幫忙的嗎?仔細一看此人,原來是同宗的族叔李適之。

    李適之是貞觀年間太子李承乾的孫子,從小聰明過人,被宗室人稱為「小諸葛」,現任刑部尚書銜。

    隆基一看原來是族弟李適之,反正他對於臣子的進言是來者不拒,笑著說道:「今日朝會,就是要廣開言路,大家暢所欲言,適之啊,有什麼你就說什麼吧,不要有什麼顧忌。」

    「是,那臣就直說了。」李適之彎腰一揖,向皇帝行了個禮,這才直起身來,側對著皇帝,面向李瑛說道:「太子殿下,眾位大人,何為未雨綢繆,何為亡羊補牢?太子殿下高瞻遠矚,而臣下卻短視無知,以古訓而視今日,則眾大人目光淺顯矣。」

    「想我太宗朝貞觀初年,突厥可汗頡利率草原各部聯軍入侵我大唐疆域,兵馬直逼長安城,幾乎可以說是到了兵臨城下的時候了。但是我太宗皇帝臨危不亂,在兵力小於敵人時竟乘雨期草原人馬不習水戰出城迎戰,逼迫頡利退兵並簽訂白馬之盟。盟約期滿之後,太宗皇帝以白馬之盟為大恥辱,命大將軍李靖為主帥,李績為副將,以三千飛虎軍為主力,以騎兵破騎兵,三戰三勝,擒頡利於草原,報了當年兵困長安之仇。從此,我大唐才得以揚威於大漠。」

    一席話,猶如說書一般,將百年前的那段往事娓娓道來,直到現在還是讓人那麼熱血沸騰。滿殿的官員情緒都被點燃了,李瑛一看不錯,是時候該自己上了,前面的戲唱的差不多,自己這個壓軸的也要上場了。

    李瑛站起身來,也向皇帝遙遙的行了一禮說道:「列位大人,讀史使人明智,所謂『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貞觀朝前車之鑒,歷歷在目。近幾十年,我大唐因為久無戰事,一直偃武修文,軍事戰力已是大不如前了。再加上府兵制改為募兵制,新兵的訓練還需要一些時間,所以這段時間就需要國家能夠養得住這些士兵。」

    李瑛頓了頓,眾大臣還是聽的有些莫名其妙,不是說貧富爭論嗎?怎麼又扯到對外戰爭的問題上去了?看著眾人疑惑的表情,李瑛不禁笑了一下。

    只見李瑛話風一轉又說道:「文武之道,一張一弛,如陰陽相合,如水火相濟。重文輕武,戰事不利,重武輕文,勞民傷財。所以我們必須兩手一起抓,既要抓武備的建設和訓練,也要抓文治的建設,調理民生。朝廷恩旨,以進士科入翰林院,學習之後再入朝理政。」

    李瑛轉身向皇帝說道:「兒臣斗膽,向父皇請纓,願擔任本次科考主考官,請父皇恩准!」

    「好!」李隆基龍心大悅,他一直就喜歡辦事果斷的臣子,對於兒子的這個要求除了不吝支持之外,還特意的吩咐道:「好,就依你之見,高力士!」

    「奴婢在!」高力士趕忙在邊上應道。

    「傳一道旨意,以太子李瑛和岐王李范為此次科舉考試主考官員,其他官員,均受其節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