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三卷 大鵬同風起,扶搖九萬里 第七章 遼東烽火照甘泉,薊北亭障接燕然(三) 文 / 黃河大鯉魚

    更新時間:2012-11-30

    公孫瓚在襄平積蓄的糧草物資中的絕大部分目前都還在襄平城中,如果襄平城被大韓帝國的軍隊佔領,這些物資被大韓帝國佔有,那麼公孫瓚將根本沒有辦法繼續支撐起自己麾下的這支軍隊繼續戰鬥,到時候不用大韓帝國的軍隊進攻,自己辛苦組織起的這支軍隊就將崩潰。

    在將從襄平城前來送信的信使放進西安平縣城之後,大韓帝國的皇帝又一次向城內射進了一封勸降信,這次的勸降信上有八個字「後路已斷,公可願降?」

    公孫瓚雖然明知西安平縣城已經不可能繼續堅守下去了,但是身為大漢帝國將領的榮耀讓他根本不可能向這個蠻夷之族的所謂皇帝投降。

    在接下來的幾天中,公孫瓚再也沒能再得到關於襄平城的消息,大韓帝國的那位皇帝陛下看來是已經封鎖了襄平城和西安平城之間的聯絡,那麼在襄平城和西安平城之間的幾座城池恐怕也有陷落的危險。

    而大韓帝國不斷的進攻也讓公孫瓚不得不將全部精力放在如何防守目前的城池上,對於身後的情況已經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關注了。

    在這幾天之中,大韓帝國的軍隊加強了對西安平縣城的進攻,在開始的幾天裡,大韓帝國的軍隊一直使用各種攻城器械攻擊西安平縣城的城牆,雖然公孫瓚一直帶領著城內的居民和百姓冒著對方的攻擊休整城牆,但是僅僅三天之後,這道看似堅固的城牆還是不可避免的被摧毀了。

    就在公孫瓚以為大韓帝國的軍隊會發動總攻的時候,一支公孫瓚意想不到的援軍水師沿著馬砦水北上,切斷了大韓帝國軍隊的後路。

    這支援軍是冀州渤海郡太守兼任冀州軍司馬袁紹派來的。

    袁紹被任命為渤海太守兼冀州軍司馬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平定冀州境內出現的大股山賊軍,由於冀州刺史王芬不通軍事,所以朝廷才讓有著豐富作戰經驗的袁紹統領冀州軍。袁紹在上任之後通過自己家族的威望在冀州境內很快就組織起了一支人數達到將近十萬人的由參加過平定冀州黃巾賊的老兵組成的軍隊,向盤踞在冀州、幽州、并州三州交接的常山國、中山國一帶的賊軍發起了總攻。

    袁紹如此急於平定冀州境內的賊軍也是無奈之舉,冀州是黃巾軍的發源地,黃巾軍的主帥張角兄弟三人就一直在冀州境內傳教,而冀州也是被黃巾軍破壞最嚴重的一個州,尤其是冀州南部數郡,經過黃巾軍和漢軍的往來爭奪,已經達到了十室九空的狀態。

    在這樣的情況下,冀州刺史王芬一直致力於恢復冀州的生產,希望冀州重新成為帝國的糧倉,但是境內的張牛角、褚飛燕領導的各路賊兵的存在使得王芬根本不可能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恢復生產上,在這樣的情況下,王芬也幾次找到袁紹希望他先將這股賊軍平定。

    冀州西北部的常山國和中山國本就是英雄輩出之地,自古幽燕多猛士,說的就是這個地方。這裡的百姓大多習武,裡正鄉老之類的基層管理之也一直帶領各個村寨建設寨牆,習武防守,所以張牛角和褚飛燕領導的各路賊兵在這一地區並沒有造成太大的破壞,而且規模也一直沒有增加。

    在這樣的情況下,袁紹的討賊行動可謂異常順利,十萬大軍僅僅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將聚集在這裡的賊軍全部剿滅。

    張牛角和褚飛燕領導的各路賊兵被平定之後,冀州境內可以說就得到了徹底的太平,在這樣的情況下,袁紹手下的這十萬郡兵的去留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

    王芬數次找到袁紹希望袁紹能夠裁撤掉一部分郡兵,畢竟現在冀州已經太平,而且在冀州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也已經無力再擔負起這麼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

    而袁紹身為冀州軍司馬負責掌管冀州境內的全部軍隊,自然不希望軍隊遭到裁撤,但是袁紹也十分明白目前的冀州根本無力供養這麼多的軍隊,尤其是在沒有任何威脅的情況下。

    王芬最初希望袁紹裁撤掉十萬冀州軍中的八萬,僅保留其中的兩萬,由於冀州不是邊境州,軍隊存在的作用僅僅是維持境內的治安,因此兩萬軍隊已經十分充足了。

    裁掉八成的軍隊自然是袁紹所不能接受的,為了保留更多的軍隊,袁紹提出了大力發展水軍的設想,而且大營水軍的開支由自己的渤海郡單獨負責,不需要冀州負責。

    在孝武皇帝東征朝鮮的時候,當時的樓船將軍楊僕曾將帶領五萬大軍和近千艘樓船從渤海郡出發協助遼東的陸軍進攻朝鮮,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支規模龐大的水軍反而被朝鮮軍擊敗。

    雖然最終朝鮮國被大漢征服,但是這次失敗卻讓大漢帝國的水軍顏面盡失,袁紹在洛陽的時候就一直希望能夠恢復大漢帝國水軍的榮耀,因此在擔任渤海太守之後就對這裡的造船工場進行了考察,並且盡力恢復了其中一些工場的生產。

    在大漢帝國征服朝鮮之後,朝鮮半島南部的廣大地區大汗地區一直沒有試圖佔領,這讓袁紹一直有些耿耿於懷,於是便有了重新編練水軍單獨進攻朝鮮半島南部的打算。

    正好在這個時候,大韓帝國的水軍軍艦出現在了冀州東部的渤海海岸,這些軍艦雖然沒有運載士兵上岸,但是對冀州的漁民一直不停的進行騷擾,讓冀州軍民十分憤怒。

    正是有了這個借口,王芬才鬆口讓袁紹重現編練水軍,並且最終給了袁紹四萬的水軍名額。

    最終,十萬冀州軍被裁撤掉了四萬,剩餘的六萬人中有四萬人被重新編練為水軍。

    在被大韓帝國的水軍騷擾之後,袁紹加強了對大韓帝國信息的收集,很快就知道了大韓帝國統一朝鮮半島南部的消息。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後,袁紹立即明白了大韓帝國對大漢的威脅,尤其是對遼東以及大漢東部沿岸的威脅。

    時間緊迫,袁紹一方面製造新船,一方面對原有的一些殘破的舊船進行了修補。

    在得到大韓帝國的軍隊向北入侵樂浪郡的消息之後,袁紹就開始準備對遼東的軍隊進行支援,經過充分的準備之後,袁紹才派出了這支凝聚著自己心血的水軍。

    而這支水軍也恰到好處的出現在了遼東戰場最危急的時刻。

    這支大漢水軍對大韓帝國軍隊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由於國力的限制,大韓帝國的水師規模本來就不大,而且並沒有什麼龐大的軍艦,大韓帝國水師中規模最大的軍艦也遠遠沒有大漢帝國水師中的主力樓船規模龐大,對襄平城的包圍更多的是出其不意以及公孫瓚對水軍的忽視。而且大韓帝國的水軍目前全都集中在襄平城附近,在這馬砦水中的水師根本不是袁紹所帶領的水師的對手。

    雖然公孫瓚和袁紹並不熟識,但是對於袁紹水師樓船上大大的「漢」字還是看的十分清楚,因此主動帶領城內軍隊出城對城外的大韓帝國軍隊的大營發動了突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