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穿越重生 > 傲世三國之縱橫

第一卷 長風晦昆溟,潛龍動泗濱 第二十五章 危機(第二更,求收藏) 文 / 黃河大鯉魚

    本人目前處在新書榜總榜第六十八位,新書榜歷史分類第十一,求點擊、推薦、收藏等!

    如果讀者大大們能把我送進新書總榜前五十,或者新書歷史分類前十,將加更兩章,決不食言!

    求給力!求給力!不要憐惜我,把我的存稿搾乾吧!!!!

    「家父曾去冀州巨鹿郡采風,為了得到真實情況,故意裝扮普通農夫,故而被太平道招入教中,聽到了這些言論。前些日子家父傳書與我,讓我注意涼州是否有太平道的活動,如有發現,讓我密切關注。」韓約把事情如實相告。

    「哦?那麼此事應該頗為可信,只是令尊為何不將此事上奏天子?」閻忠對太平道的勢力已經有些相信。

    「家父回到京城之後將此事轉告了司徒楊賜,楊大人立即將此事上奏給了天子,並希望天子早日處置,只是恰好楊大人去職,奏章留在了皇宮,天子位於批示。後來家父又將此事稟告給了馬徒掾劉陶,劉大人也上書天子希望處置太平道,下詔捉拿張角等人,只是天子對此事毫不在意,反而下詔讓劉大人整理《春秋條例》!此事定是天子身邊奸佞作祟,所以我們一定要想辦法除掉十常侍!」韓約把事情詳細說出,閻忠和邊允都十分吃驚,他們沒想到太平道的事情已經嚴重到這等地步。

    「如此說來,我大漢難逃此劫啊!」閻忠感慨道,心中卻是更加堅定了自己掌控軍隊的打算,太平道如若起事,中原必定紛亂不堪,朝廷將無暇顧及西北涼州,到時就是擴張實力的大好良機啊。「賢侄此去京師,如果能除掉十常侍,將是救國救民的善舉,將來必定名滿天下,我恨不能助兩位賢侄一臂之力,只能為兩位準備一些盤纏,供兩位路上使用。管家,去取一百弔錢來!」

    「閻先生大恩,受我二人一拜!」

    拿了閻忠的錢,兩人自然沒有辦法再張口提讓閻忠舉薦的話,於是拜謝之後,離開了閻府。

    待二人走了之後,閻忠閻渙父子二人繼續坐在廳中。

    「渙兒,對於太平道的事,你怎麼看?」閻忠首先問道。

    「韓約如果沒有故意說謊的話,太平道的實力應該已經足夠震懾到大漢王朝了,連司徒和馬徒掾大人都接連上書提及此事。不過在我看來,太平道如若真的起事,對我閻家來說反而是件好事。」閻渙恭敬地答道。

    「哦,此話怎講?」閻渙的回答還是讓閻忠十分滿意的,不過他還是繼續問道。

    「我大漢帝國立國數百年,一向奉行對外擴張的國策,所以軍隊大多部署在邊境,而且光武帝為了減輕內地百姓負擔,裁撤了軍國兵,這就使得內地的軍事力量更加更加薄弱,所以太平道一旦起事,朝廷在短期內必然難以抵擋,其軍事實力必然全部用在圍剿太平道上。而西北的軍隊除了護羌校尉之外就只有董卓去年開始訓練的那批新兵,其餘郡縣之兵可以忽略不計,各豪門大族的私兵戰力不高,而且也是我們可以爭取的對象。護羌校尉部雖然戰力強悍,但是據我所知護羌校尉泠征對附近羌人過於苛刻,諸羌頗有怨言,去年秋冬以來諸羌接連受災,本就難以為繼,而泠征又答應了太守陳懿所托,征伐羌人進山伐木採石,此舉恐怕會激起金城諸羌再次叛亂,到時護羌校尉部定然自顧不暇,我所率的西部都尉甚至可以反戈一擊,所以對於護羌校尉部,我們只需靜觀其變。而董卓此人雖然名聲不佳,但領兵作戰屢建奇功,堪稱名將。雖然刺史左昌手中錢糧不足,這軍隊規模一直不大,但此番董卓意欲聯繫涼州大族,在我家碰壁之後定然不會善罷甘休,只怕會將涼州所有大族拜訪一遍,其中定然有願意與董卓合作的。而董卓一旦得到錢糧支持定然大肆招兵,實力將迅速膨脹,而且此人野心勃勃,只怕日後會成為我們的大敵啊!」閻渙繼續答道,一番分析絲絲入扣,讓閻忠也是頻頻點頭,而且在心中思量著是不是以前對這個庶出的長子是不是太過苛刻了。

    「歸根結底,還是我們的實力太差,以我們閻家的實力,供養眼下這支不足兩千人的軍隊已經是極限了,而我們又不想董卓那樣有替刺史練兵的名義聯繫豪門大族,唉!難啊!要是皇甫賢侄願意助我一臂之力,大事可成啊!可惜啊!皇甫賢侄還是應詔做官了!」閻忠所說的皇甫賢侄乃是涼州三明之一的皇甫規的侄子皇甫嵩。閻忠和皇甫規乃是至交,當時閻忠和皇甫規都是白身,相約一起遊學,走遍了整個涼州。

    兩人遊學途中恰好趕上西羌大寇三輔,謀犯長安。征西將軍馬賢率十萬大軍征剿,皇甫規和閻忠見馬賢不懂軍事,不愛恤士兵,料其必敗,於是上書說明了此事。後來馬賢進攻果然不克,而來又被羌人反擊打得全軍覆沒,馬賢及其二子均被殺。事後太守大為驚奇,深知皇甫規和閻懂得兵略,於是舉薦任二人為功曹。皇甫規欣然領命,閻忠卻推辭了官職,但是仍然留在郡中。後來皇甫規率八百士兵與羌軍交戰,斬首數級,羌人有感於皇甫規的勇武,於是退兵,郡縣得以保全。

    於是太守舉皇甫規為上計掾。後羌軍諸部合兵一處,攻燒隴西,震動朝野。皇甫規於是上疏請兵五千以退羌人,報效國家。閻忠還曾為上書之事事勸阻過皇甫規,但是沒有任何效果。皇甫規因為曾經揭露梁太后之兄梁冀的暴行,朝廷未能任用。皇甫規一怒之下辭官而去,繼續和閻忠一起讀書。

    後來兩人各有境遇,操勞任上,直到兩人年老去官,才能一敘當年之誼。後來皇甫規經常去閻忠家做客,每次都帶上自己的侄子皇甫嵩,並且對閻忠說讓日後的成就將超過自己。閻忠見他有文武志介好詩書,習弓馬,心中也十分喜歡,經常教導他。後來皇甫嵩被察舉為孝廉、茂才。太尉陳蕃、大將軍竇武相繼聘他為官,他都沒有應召。直到天子公車辟他為侍郎,他才出仕為官,並且在不久之後就升任北地太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