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軍事題材,將在一月份上傳。有刻骨銘心的愛情、有兄弟間生死與共的友情、有氣壯山河的血肉戰場、有波瀾詭秘的隱蔽戰爭、有步步驚心的懸疑、有輕鬆詼諧的生活,以真實的歷史為背景,刻畫從抗日戰爭到1979年的歷史片段,再現為了反抗外敵侵略、爭取民族獨立、維護國家安全而英勇戰鬥的革命先烈形象。希望大家喜歡,並提出一些寶貴建議,先謝謝了!)
……
……
李林龍想明白後,才將梁建方單請進內室,兩個人有嘀咕了一陣,是否立刻出兵京師無法統一意見。梁尚破謀害二聖;李林龍的想法是,只有兵圍京師,才可能威逼楊雪放出二聖。
就七皇子李顯是否立刻登基,兩個人都認為暫時不宜,還是先擁立其為儲君更好,天下不可能有兩個天子,否則陛下被解救後,豈能善待李梁二人?
梁建方也是武將出生,為人也痛快,當場表示,既然有聖旨在,他願意聽從李林龍調遣。
兩人分頭安排各軍加緊準備,以儲君名義發佈討逆檄文,派人快馬送往大唐各地。忙完這些天已經黑了,李林龍剛回到寓所,狄仁傑就帶著鳳州長史欒青急沖沖跑來。
「山主,出大事了,京師發生了變故!武皇后和楊雪簽下盟約,程務挺也被抓起來了!」狄仁傑滿臉焦慮的說道。
「程務挺被抓?他們內訌了?」李林龍很高興,這說明他們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
「哎呀!這事一直沒與山主說。當年務挺投靠楊雪,是我的主意。最初,李昭德宴請程務挺,他回來跟我一說宴席上的事情,我就認定是美人計,楊系想用杜鵑的美色拉攏他。我當時考慮咱必須掌握他們的動向,就鼓動務挺將計就計,既抱得美人歸,也來個打入其內部。之所以一直沒與山主和秀香姐說,就是因靈兒的原由,你們知道了一定會堅決反對。這些年我們對楊雪一系動向掌握的非常清楚,靠的就是務挺,楊雪叛亂具體安排等,都是他傳遞出來的。我半夜進宮,帶陛下從重玄門順利出來,都是他的功勞。唉!可惜,這兩點大概也是楊雪懷疑務挺的原因,這是我考慮問題不周全的失誤!」狄仁傑痛惜地說道。
「胡鬧,靈兒為程務挺傷心欲絕,孤苦伶仃五年多,沒想到都是你這小子搞的鬼!他若有個三長兩短,你如何向靈兒交代?讓我這當哥的怎麼說話?」李林龍很惱怒。
狄仁傑把腦袋搭拉下來,輕聲道:「這也是不得已之舉!當年與務挺說,他自己也願意,他說他身為世家子弟,深受皇恩,認定山主真心想造福蒼生,他如能出一把力,也是為了江山百姓。」
李林龍聽到這裡,心內感觸不已,罵了程務挺這麼多年,要不是知道靈兒不忍,可能早派人宰了他,沒想到真正大情大義的人卻是他。
「大帥,現在不是埋怨的時候,靈兒在距鳳州二十里之地,抓獲大將軍柳陽,他身上有武皇后給梁建方寫的密函,還有一份武皇后與楊雪簽署聯合約定的副本,密信和約定的內容就是讓梁建方鋤掉你!看來她們掌握了咱的計劃,現在聯合起來對付咱了。原先想借楊雪之手,鋤掉武皇后的計劃已經無法實施。」欒青在旁說道。
李林龍看了一眼欒青,這人是關隴豪族子弟,當年他年輕時跑到西疆遊歷,因是程務挺幼時好友,李林龍和他一起吃過幾次飯,便與蒼鷹軍結下了情誼。欒青的家族很多人遷移到西域、半島獲得了大面積的土地,這些關係交織在一起,使欒青死心塌地效忠蒼鷹軍,這也是楊雪等人無法給予的。那封詐死信也是他傳遞出去的。
假如武皇后和楊雪聯合起來,楊雪就成了保駕忠良,李林龍反而成了陰謀者。
「山主,學生以為這鳳州三十萬兵馬必須掌握在手裡,而梁建方必須鋤掉,他效忠陛下和娘娘,對於咱威脅太大了!」狄仁傑說道。
李林龍在屋內跺著步子,思考半天道:「任雅相和王孝傑在河隴地區與吐蕃交戰已經結束,他們率領的近十萬大軍估計明天就能趕到鳳州。等他們到了,咱們可以用柳陽帶的密信做做文章,看看眾人的想法再決定吧。」
……
任雅相和王孝傑率領的十萬蒼鷹軍到達鳳州,康復的薛仁貴也隨軍前來。李林龍和梁建方率領駐防在鳳州各路軍馬的統領出城迎接。
蒼鷹軍的大營屯紮在距離鳳州十里之地的柳公莊。
從鳳州城裡出來的昆州、益州、巴州、襄州、金州、荊州、商州、鳳州、梁州等州郡將軍們有六十多人,再加上各人的親從有三千多人。隊伍零零散散地拖曳了很長。
任雅相、王孝傑指著太陽,道:「到了斷中時分了,不如各位就在我們在聚餐吧,品嚐西疆風味,等到酒足飯飽後,再商議繳滅叛賊楊雪的大事!」
李林龍笑著對梁建方及諸將說道:「我看各軍將領很難聚的這麼齊,咱們就邊吃邊談。」
大家也確實餓了,自然都紛紛同意。
中軍大帳內,西疆廚子燒好的牛肉、羊肉一盤盤端了上來,裝滿了西疆水酒的酒樽如流水般送進來。
各將軍的侍衛自然有蒼鷹軍的人負責,很快被安排到不同的帳內,也喝了起來。
酒過三巡,有親從進來,低聲對李林龍耳語了幾句。
李林龍聽後,端起酒樽說道:「我李林龍雖自認無才無德,但為國為民東征西伐,一心祝願大唐國運蒼隆,所以才最恨謀逆之人。現楊雪控制京師,以陛下與娘娘為質,本當與各位同心協力,解救二聖。但我聽聞在楊雪的脅迫下,陛下與娘娘有密函與一些將領,意圖誅殺我。大家認為,是李某謀逆,罪當伏首嗎?誅殺李某後,楊雪就可以放下屠刀嗎?」
梁建方及諸將不明就裡,一個個面露詫異。
狄仁傑在旁說道:「說直白點,陛下與娘娘想讓你們殺大帥,回去聽從楊雪的,那樣就天下太平了。」
那個親從在這個時候捧上信函,遞到梁建方手中,而李林龍表情憤慨,轉身出了大帳。
大帳內剩下的人中,以梁建方、狄仁傑、薛仁貴和任雅相的職位最高,梁建方讀過密函後,又遞給了這三個人。
等他把信中的情況簡略地向眾將複述了一遍,有將領站起來質問道:「我等都是食君俸祿之人,陛下讓臣子死,臣不敢不死,這是忠良的己任,李大帥自詡忠良,知道陛下的意思,當自行了斷,何必問我等?」
「去你媽的!」瓦布坐在他的旁邊,突然站起,踹翻了這個人,金順可利正好接住,將此人牢牢踩在腳下。
軍帳裡一下子炸開鍋,酒樽、菜碗亂分,好在進帳前所有人都把兵器放在了帳外,否則就是一場不分敵我的械鬥。
帳內混亂,外面的蒼鷹軍兵丁不明原因,立刻將大帳圍了個水洩不通。
梁建方看看周圍形勢,眾將領的立場很難把握。按照派系劃分,最少是分四派,李林龍一系的,薛仁貴一系的,李績一系的,無派無系類似自己這樣的;按照歸屬,有歸自己管轄的,有歸薛仁貴管轄的,有歸李林龍管轄的,有歸任雅相管轄的,各系各人部下中都可能有支持武皇后的,也都可能有支持李林龍的。
李林龍手裡有先皇的遺旨,又有當今聖上的口諭,自是佔著理;皇后發的是密函,份量不大,但朝堂之上,皇后所言,從來都是代表了陛下,這可以看成是陛下發的旨意。
梁建方想瞭解薛仁貴的想法,卻發現這個人似乎在打瞌睡,根本不在意大帳內的混亂。李績派人送來的先帝遺旨,他一系肯定是支持李林龍的,否則也脫不了干係;薛仁貴看樣子是中立,開始裝傻了;任雅相冷笑不斷,肯定是支持李林龍的。
他歎口氣喝道:「不要吵了,不要吵了!有先帝的旨意,有陛下的口諭,李大帥所作所為名正言順,而這封信明顯是楊雪威逼娘娘書寫,用來離間兄弟們的。我想,只要大帥承諾率領大軍平叛,並保證事後輔佐陛下歸位,我等有何理由不聽從調遣?現在不是說李大帥是否該以死報效朝廷之恩,該死的是楊酋,現在的關鍵是要商量如何能平安救出二聖!」
大帳內吵嚷之聲在梁建方的勸解下,漸漸小了下去。
李林龍又被請了回來。他渾身上下散發著殺氣,滿帳內的官員不由得肅靜下來,猶如大仗前的軍帳,每個人都繃緊了神經。
李林龍緩緩摘下頭盔,脫下上半身的盔甲,指著滿是傷痕的身體,說:「這身傷疤是為了什麼?李某是想像楊雪一樣逆天,還是想做霍光?」
他長歎了一聲道:「分歧先放下,咱先救出陛下和娘娘,然後我會交出兵權,聽從陛下發落。現在,為免我大唐子弟自相殘殺,所有將領留下兵符,由我統一調遣,不願服從的將領,交出兵權後,請暫時安居在鳳州,自有梁尚書安排其他將領暫時接管。」
恰好在這個時候,話音剛落的時候,薛仁貴醒了,他緩緩站了起來,嘴裡低聲嘀咕著什麼,手上卻沒有絲毫猶豫,率先把兵符遞到了李林龍手中,這就表示他隴西道征討大總管麾下撤回到鳳州的人馬,全部交給了李林龍調遣。
任雅相隨後遞上了兵符。
梁建方等各州的將領陸陸續續遞交了兵符。
十幾名不願意跟隨的將領淒涼地出了軍帳,被護送回了鳳州,相當於被軟禁起來。
……
帳外。
王孝傑道:「大帥這幾年修身養性,在東平過的太舒心了,沒了殺伐之心!把不服的人宰了,劍南道的昆州、益州、巴州等州郡,山南道的襄州、金州、荊州、商州等州郡不就都在咱的控制下了嗎?」
狄仁傑鄙夷地說:「然後咱們四十多萬兵馬,互相撕殺,最後各回各家?」
任雅相還是滿意現在的結果的:「咱還是要想個計謀,觸怒楊雪,她要是沒腦子,殺了陛下和皇后,那就立七皇子為帝,他尚年幼,什麼事還不得聽大帥的?這不違背大帥『天下要穩定,要大治,不能大規模兵戎相見』的說法,對吧?」
狄仁傑想了想,應道:「我有一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