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登基幾年,處理政務的手法日見成熟,他知道駕御一名有才能的大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自從結識李林龍以來,這個人給他的印象太深刻了,可以說是智勇雙全。這樣的能臣要控制住其心,得動些腦筋,恩威並施,既要讓他知道你重用他,欣賞他,也要讓他懼怕你,不能直來直去。
「愛卿,你在西疆戰事中的表現,左武侯梁建方等將領已經詳細呈報朕了,朕深感欣慰。此次宣詔你,一是朕的確很掛念你;二是朕也想聽聽你對治理西疆的看法;三是你親身參加了很多戰事,朕想聽你講講戰爭經歷,感受一下激烈的戰場氣氛。愛卿,今天咱不分君臣,推心置腹,好好暢談。」
高宗想聽的,正是李林龍想說的,他應道:「臣遵旨。臣在庭州短暫,對庭州情況瞭解不深,但觀庭州之情,可見西疆大致全貌。臣以為西疆民族混雜、文化差異是戰亂的根源,要想使西疆長治久安,使西突厥各部真心歸順王化,使西域各族安定團結,臣以為,需要解決以下事項:
一是大量遷移中原人口到西疆,實行兵團化治理,就是讓遷移過去的人按建制分屯居住,屯田建設,平時為民,戰時為兵;
二是實行民族融合政策,只要是大唐子民,不分民族,一律平等,鼓勵突厥、吐蕃、回鶻各族與漢族通婚;
三是普及王化,由朝廷出資,免費普及中原文化,潛移默化逐漸將孔孟思想融入當地民風中;
四是要恩威並使,恩是出台保護各族人利益的律法,保障他們的權益,使他們感恩朝廷的恩德,威就是同樣出台律法對膽敢造反謀逆的各族首要分子實行連坐制堅決殺無涉;
五是要著力建設西疆,不能讓其在貧困中徘徊,貧困是導致民族矛盾加劇的很重要因素,只要歸化的各部生活安定,自然不會再附和叛逆。這要派干臣善加治理;
六是要加強軍備,觀西突厥軍隊,其族人善於騎射、弓馬嫻熟,而我軍則長於武器精良,所以應當加強我軍弓馬訓練之不足,再加上我軍軍械精良,則可以無往而不勝。臣以為,著力打造幾支適應西疆狀況的軍隊是很重要的事情。」
高宗聽完,深覺李林龍說的很有道理,點頭說道:「愛卿說的很好,朕覺得可行。朕將按照愛卿的思路逐步推行這些良策。你再給朕談談西域戰事吧!」
李林龍幾次出生入死,身邊的很多將士都埋身沙場,他只有讓皇上知道將士們的艱辛,才能為他們爭取更大權益。他細細講來,從蒲類之戰講到庭州城外悲壯的戰事,從高德逸黑峽谷被困講到血戰阻敵,從巧計誘敵講到勇闖黑峽谷,從夜襲葛邏祿部講到兩面夾擊。他講了很多將士的英勇,捨身救自己的仗義男兒孫冉,誓死護旗的韓德勇……
高宗聽的一會高興一會愁,喜怒哀樂溢於言表。
李林龍講完了,而高宗依然感慨萬千、沉浸其中。
「陛下,臣斗膽請陛下應允幾件事,一是以朝廷名義成立軍孤所,保證兵士死難後其遺孤不至於流落街頭,解決將士的後顧之憂;二是大戰之後及時對將領士們論功行賞,他們是我大唐江山永固的鋼鐵柱石,有這樣一批不怕死的好漢守衛邊防,大唐百姓才能過上幸福安康生活,大唐國運才能日漸昌隆,他們其功偉矣!再請陛下厚葬所有為國捐軀的將士,他們的英魂才可長笑九泉!」李林龍藉機為將士們謀取利益。
「是啊!是啊!朕是要重賞的、是要撫恤的,梁建方為此次參戰將士請功的折子朕也看了,正琢磨如何加賞有功將士、如何撫恤死難者呢。對了,你知道詳情,也幫朕參謀參謀,看看兵部的提案是否合適,要體現朝廷對將士的關懷,體現朕對將士們的愛護。軍孤所嗎,朕讓中書門下商議一下。」高宗也繼承了太宗以民為本的思想,對於籠絡人心十分看重。他從御書案上找出了兩道折子遞給李林龍。
「臣不敢!」李林龍那敢接。
「朕信任你,讓你瞧,你就瞧。」高宗說道。
李林龍只好接過折子粗略地看了看,梁總管的奏折裡詳細寫了每一名將領所立功勳,對李林龍的功勳寫的猶為詳細,備加推崇。兵部的奏折對各將領的獎勵安排也基本公允,只是李林龍名字後寫的是:因有爭議,請陛下定奪。
他合上折子,稟陳道:「梁總管所報客觀公正,符合實情,但臣以為有幾將尤其需要嘉獎。」
「哦,講!」高宗應道。
「翊麾校尉婁師德、致果校尉劉審禮、致果校尉龍廣、驍騎尉孫子言,飛騎尉阿都勇……」李林龍詳細介紹了每人所立功勳,對個別人有誇大成分。
高宗焉能不明白這些將領都是和李林龍有關係的,不過他也知道哪個朝臣都想方設法把自己的門下之人提拔起來,假使今天和自己談話的是別的將領,也同樣會為部下爭取權益。
作為帝王有時要給大臣一些面子,這樣才能證明對大臣的信任,同時他也覺得軍隊內部鐵板一塊反而不利於控制,多一些小團體也可互相制衡,有利於朝政穩定。他爽快地應道:「愛卿所提之人全部陞遷,全部厚賞。」
「李林龍代將士們謝陛下。」
「關於你的問題,眾臣有兩點想法,朕說出來也想聽聽你的意見,一是按你所立功勳,應當升職,但因你與高陽公主之案有牽連,即使提升只能授予你文散官,解除武職,回家過安穩日子;二是過大於功,降職使用,可能再派你回西疆。你自己選擇吧!」高宗坦誠布公地說道。
李林龍跪地,故作大為感動地說道:「陛下對臣之恩寵,臣至死難以報答,臣還年輕,不願做閒職,臣願意為陛下永戍邊疆,以報陛下之恩。」
高宗心如明鏡,知道他會這樣選擇,故做激動,將李林龍扶起問道:「愛卿,派你去邊疆艱苦之地,朕心中實在不忍。留在京師,你我君臣也可常常相聚。」
李林龍叩首道:「陛下,請聽臣容稟,西疆之地,我大唐想要永久據之,必須推行一系列長治久安之良策,不然今日是我所有,明日又被異族奪取!如此反反覆覆,西疆戰事不斷,頑疾也!臣願意為陛下戍守西大門一地,並嘗試在治下之地推行遷人、重商、製法、整軍治理西疆之良策,如若可行,則陛下在全西疆推廣,如若不可行,陛下責之。」
李林龍也沒有什麼高明的建議,唐朝實行的就是這套措施,但推行的力度小,遷人往往不了了之,製法形同虛設,整軍規模不夠、治軍不嚴。
高宗這回聽明白了,當下問道:「愛卿認為怎樣才能強力推行良策呢?」
「臣認為,聖上應當下達旨意告知天下,有願遷往西疆的百姓,倍授口份田等,朝廷出資,為每戶建宅支付搬遷費用,免一年賦稅,如此願遷者定然踴躍;治法就要因地制宜、強制執行;整軍則針對西突厥特點,按照高祖皇帝治軍的方法,建立一支專門與突厥人作戰的騎兵精銳;重商就是利用庭州為胡人經商必經之地,保護其利益,保證稅賦的增收等各項建設,使百姓富足、稅源充盈。」李林龍說的很籠統,但要詳細說太費時間。
高宗心裡一動,他相信李林龍能夠將一方治理的政績斐然,然而他還有些顧慮,這樣的話,李林龍手下將有一支常備軍,他自己的門生出任各級官吏,層層控制,如何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