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萬曆十八年

第一卷 關外風雲 第二百六十九章 京師平靜了 文 / 廟街四斗米

    第二百六十九章京師平靜了

    發生在遼鎮邊牆之外的這場戰事,若是換做別的時候,那無論是朝廷,還是坊間,那都是要答說特說的了。_del_logo_畢竟,大明打從土木堡後,好像就沒有主動進攻過長城外邊的韃子。即便是武宗時候,那也是剛剛和韃子打個平手。且那還是武宗皇帝親征的結果。即便如此,那些文官們寫的史書上還是對武宗皇帝嘲笑了一番。說他親征那就是在那耍寶,特意弄了幾個韃子俘虜到他眼前,然後他自己去和這些韃子俘虜比劃幾下,讓那些閹人幾下來,便是他武功蓋世的證據了。這等行為,和他他西苑那邊弄得那個豹房,裡邊弄上一些宮女太監當做買賣的商戶,然後他去逛街買東西一樣,都是出於這武宗皇帝自己的胡思亂想才弄出來的,做不得實的。

    此時的朝廷裡頭,無論是一直呆在深宮中的萬曆皇帝,還是京師裡的其他文官們,目的竟然出奇的一致了,那便是讓已經過來的邊鎮人馬趕緊的把盤踞在通州和大興的反賊們剿滅。至於已然發過來的邊鎮之外的戰報,那是沒有的多少人關心的。

    此前薊鎮的人馬也是過來了,在通州那邊跟反賊們倒是打了一仗。可也正是因為打了那一仗,才讓眾人看到薊鎮人馬有多麼的不堪的。原本以為老帥戚繼光留下的底子,怎麼樣也能撐上一段時日的,現下一看,卻是半天都沒有撐上。後來朝中眾人才知道,這薊鎮人馬,精銳早就在征伐朝鮮的時候折損了。後來又是跟著李化龍進攻播州,在那邊也是折損了很多,現下能從薊鎮過來的,卻都是些新兵蛋子,便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夫,又哪裡能打得過那些鬧事的反賊。

    朝中眾人這也算是給薊鎮人馬打敗仗找了一個借口。不過這可不是黨爭,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便是沒事了。現下賊人可是就在京師外圍圍著呢,若是不把他們趕走或是消滅,這些賊人可是遲早要進攻京師的。於是眾人此時倒是很是希望山西那邊的兵馬快點過來。好在眾人的盼望沒有落空,也就是在薊鎮人馬剛剛失敗後三天,山西那邊的邊軍終於是過來了。

    他們打從西邊的,第一個碰上的自然是在西山那邊鬧的正歡的竄山豹了。竄山豹剛跟著鬧起來的時候,也是四下裡一帆風順。平日那些地方衙役,抑或是捕快什麼的,他們遇到了都是要避著走的。現下卻正好是反過來了,他們縱馬到了各處城池當中,那些公人反而要避著他們走了。這讓他們很是舒服,同時也對這造反熱衷起來。最開始,某人跟他說的事情,他倒是全忘了。在他眼中,那些給他忠告的人,那就是怕他脫離了他們的控制。這城門一破,那還真是要啥有啥啊。這種感覺,可是別窩在西山裡頭當土匪強多了。

    權利就像毒藥,對於對他沒有免疫力的人來說,獲得再大的權柄,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加速其死亡的速度。

    竄山豹在京師西頭一下子便火了起來,一時間,這京師西頭各色人等,無不要仰仗他的鼻息過活。這種高高在上的感覺,自然是讓竄山豹感到以前那都是白活了。怕是暗中老是給他支招的那人,也是給不了他現下所擁有的吧。

    後來南邊和東邊的人打敗了薊鎮過來的人馬,更是讓所有的「反賊」精神為之一振。原來朝廷的邊軍也不過如此,那這京師他們那就是吃定了。

    就在竄山豹要領著人馬往京師進發的時候,從西山那邊卻是過來一夥人,這夥人竄山豹一眼看去就知道這是大明的邊兵。至於竄山豹如何看出這一點的,卻是沒有人知道。

    既然都是造反了,那就直接打出這樣的旗號罷了。那些土匪都是不要命了,看到山西大同那邊的邊軍過來之後,各自的頭領都是領著自己麾下的人馬往前衝過去。可是這次他們發現,這些邊軍可是不同於其他邊軍的。騎射功夫比他們來老道,其他功夫也是不差。他們想著像原來對付各處衙役或是地主家的私兵那樣對待邊軍,那可是不行的了。

    於是,竄山豹好不容易積攢下來的一些家底,在這個時候卻是一下子都敗壞光了。他們就是一夥賊人,做賊人的時候都是搶了就跑,哪裡會想到付出代價,又哪裡會想到,若是遇到比他們強的,那他們是跑都跑不了。大同過來的是馬家子弟馬林所統帶的兵馬,和這些西山下來的賊人稍一接觸,對方就潰退了。馬林自然是高興了,原本千方百計想著帶兵打勝仗,獲取功績。可是面對邊牆之外的蒙古人,這想法那都是有些奢侈。不過現下卻是極為容易實現他的那個理想。這些賊人,他們和這些邊軍打起來,那還真是倒了霉了。在馬林帶來的一眾大同兵馬來看,這些賊人,哪裡還是什麼讓人仇恨的賊人了,那簡直就是一個個金元寶,誰搶到算誰的。

    就這樣,不聽李三才話的竄山豹等一干馬賊,最後都是被大同馬家當了進身的資本了。不過大同這些邊兵把西山左近的馬賊趕跑後,竟然沒有急著去南邊和京師東邊的通州,而是在附近征起糧餉來。其實這種事情,誰都是知道,說的好聽一點叫征伐糧餉,說不好聽一點,那就是直接開搶,從某種角度來說,他們倒是和那些賊人沒什麼區別。要不是萬曆皇帝下了旨意,讓他們趕緊往南邊和東邊靠攏,估計這些大同的邊兵,那可是還有四處籌措一發糧草的。

    可是事情也是怪了起來。就在大同兵馬往南邊和東邊靠攏的過程中,東邊和南邊的民變竟然是靜悄悄的就被平息了。等到馬家人馬走到大興後,留下的竟然是一座空城。賊人們竟然如同憑空消失一般,不見了蹤影。問及百姓,百姓們也是不知道賊人哪裡去了。就這樣,大同的兵馬又是一鼓作氣的推到東邊,結果通州那邊的情況和這大興的一樣,都是突然之間沒了人,突襲的軍兵撲了一場空,馬上就有人違反起軍規來。那些剩下的住在城裡的百姓,現下可就是真的遭殃了。他們都是後悔,沒有跟著那些人悄悄的走。

    死了幾個百姓,這種事情,萬曆皇帝是絲毫不在意的。帝王嗎,總是要對很多事情保持冷靜的。更何況就是地方上的百姓,說不準,這些百姓還是那些賊人留下來的密探呢。殺了就殺了,沒什麼可惜的。

    萬曆皇帝最在意的,便是現下這京師的安全了。既然賊人已然讓大同兵馬趕走了,那接下來,倒是要需要這京師左近待上一段時日了。直到這兒時候,萬曆皇帝才覺得一切還都在他的控制中。

    「這弄來弄去,就是因為京營那些人實在是太差。若是京營那些人稍微強上那麼一點,又哪裡用把大同那邊的兵馬調過來。哎,朕當年要練這御馬監的兵馬的時候,你們都是反對,現下可好,你看看吧,這都成了什麼樣子。」

    萬曆皇帝此時在宮裡頭,跟跪在他眼前的司禮監秉筆太監田義抱怨著。

    「萬歲,這個口子可是不能開的,萬歲重用武人,那可是禍端的開啟,武宗皇帝可就是個例子,萬歲還是別這麼想了。現下不是很好嘛,大同兵馬說調過來便調過來了,什麼事情都是沒有耽擱。不過奴婢還是要奉勸萬歲一句,這事情的禍端便是那些出去搜刮的人弄的,萬歲還是把這些人招回來吧,省的以後還要出這樣的亂子。」

    「你怎麼和那些窮酸們一個鼻孔出氣,這哪裡是什麼搜刮弄的,你莫非腦子混了,看不出這是有人故意在這麼做。行了行了,你下下去吧。朕懶得和你說。把差事辦好了,別讓朕再為這些事情鬧心。哦,遼鎮那邊發來的戰報,朕也是剛剛才看到。哎,現下也就是這遼鎮能讓朕舒服一些。這個魏和尚還真是能打啊,竟然又是弄過來一千多個腦袋。」

    田義知道他再說也是沒有用,聽到皇帝給他佈置了任務,便只好規規矩矩的跪安。

    待到田義一走,萬曆皇帝好似突然想起什麼似的,連忙跟站在他身邊的小春子說道:「讓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過來一趟,朕讓他查的東西,現下應該查出個頭緒了。」

    小春子得了旨意,自然是要趕緊出去找人的。不過他出去招人的時候,也是順帶著回了一趟自己的居所。

    駱思恭是現下的錦衣衛指揮使,一天到晚都是要在辦事的衙門裡呆著的。他可不像他的前任劉守有,靠著張居正,完全忘了自己是給誰賣命的了。他可是十分的清楚,這錦衣衛是天子親軍,時時刻刻可是要聽命於皇上的。

    約莫一炷香的時間,駱思恭便跟著傳旨的太監來到了萬曆皇帝呆著的御書房。進了屋子,先是跪拜,然後站在那兒等著皇上的問話。

    「落思恭啊,朕讓你查的那事情可是有了眉目,那些賊人現下都是跑到哪裡了?」

    「回皇上話,臣派人查了一番,那些賊人還真不是一般賊人。西山那邊的,據臣的人查證,他們很多人以前都是聽命於一個商戶的,但是因為很多證據都是毀於兵禍,臣也是沒有辦法查的更清楚了。至於南邊和東邊那伙賊人嗎,根據臣的探查,已然往東南那邊跑了。臣的人跟了其中一夥,那夥人竟然在當日鼓動城中眾人跟他們往南邊跑。可惜,城中百姓還是能看出他們並非善類,所以也是沒有跟著跑。不過後來他們具體跑到哪裡,臣現下就不得而知了。這倒是要等到臣的人的了消息後,才能發過來。」

    「嗯,你辦事辦的不錯。朕猜得一點也不錯,這哪裡是什麼民變,這就是有人在背後想搞一些ど蛾子出來,哼,以為這樣的招數,朕就能看不破了嗎。真真是把朕當白癡不成。你繼續查,要放長線,釣大魚,莫要著急。朕就不信,挖不出這根子來。便是挖不出來,朕也是能猜個**不離十的。和那些窮酸們肯定有關聯,駱思恭,這陣子你也要加派人手,給朕盯緊了城中這些官員們。他們平素都和誰交往,都幹了些什麼,朕可是都要知道的。」

    「臣知道了,臣一定辦好。」駱思恭跪在那裡,算是表衷心了。不過他沒有想到,他派出去的那些混入反賊內部的人,卻是從此再也沒有了音訊。

    操縱這一切的李豹此時也是感到頗為勞累。這算是一次技術活了,讓那麼多人突然鬧起來,然後又是跟各處兵馬打了幾仗,甚至趁機還發展了一些武裝人員,這中間要是一個控制不好,便會超出他的預想。待到他得到了自己的隊伍裡混進了錦衣衛的人後,也是暗中吃驚。他沒有想到朝廷錦衣衛竟然如此快速的把人混到他的眼皮子底下了。這幸虧朝中他們有最大的內應,這要是不知道,他們這一切的行動,可不都是在人家的探查中了嗎。

    不過經過這一番折騰,李豹也是成熟起來,謀劃事情,算計別人,都是比往日更上了一層台階。這一點,李豹本人可能看不出來,但是在一旁協助他的王作武可是能看的清楚地。

    比李豹更忙的是遼鎮的魏剛。他給朝廷報的是一千個韃子首級,其實哪裡至這麼點。趙士禎也是沒有跟著出去,就是派了一個鎮守太監跟著出去。魏剛這頭自然是要把這傢伙伺候好的,真正的軍情,這傢伙那是一點也不知道的。糊弄他一個太監,還是好糊弄的。

    這邊吞了朵顏三衛,不過現下卻是不能在明面上打出旗號。還要讓這名號存著,畢竟,這可是朝廷當初封的。穆泰自然是承擔起明面上統領這朵顏三衛的任務了。不過現下盤踞在朵顏三衛上的部落,僅僅是原來三衛人馬當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人都是被魏剛拉到了遼鎮以北。那邊可是有大片土地等著開發呢。這些年自打吞了海西女真諸部後,魏剛就開始著手開發整個東北了。那邊可是有松嫩平原的,那可是大糧倉。現下在遼鎮左近,玉米和蕃薯都是引種成功,這可是解決了老大的糧食問題了。若是那未來的松嫩平原也都栽種上這些東西,那遼鎮這邊,糧食肯定是不成問題了。

    除了把這些人拉去開荒,就地魏剛還留下一批人,在這朵顏三衛盤踞所在築起了城,這意思顯然就是要徹底的吞下這塊地方了,以後再也不會有和大明貌合神離的什麼蒙古部落了,這些蒙古人將會徹底的別漢化,就像現在的女真各部一樣。

    朵顏三衛這邊如此處理,那被打散了的插漢部更是如此。俘虜的蒙古牧民,一部分讓他們在早就投了魏剛的蒙古人的帶領下繼續放牧,但是更多的則是被發派到遼鎮以內,跟著大連港出來的技術工匠,開始鋪設從大連港到瀋陽衛的鐵路了。魏剛依然規劃好了,等這條線路鋪設好了,那就直接把鐵路鋪設到北邊的黑龍江。然後在從這條線路分出岔路,東邊往朝鮮那邊鋪設,西邊則是往蒙古人的故地,蒙古高原那邊鋪設。將來,他的人馬就可以沿著鐵路線直接到達各處。以後,這關外的遊牧民族將再也不會成為漢人的軟肋了。

    魏剛忙乎完這些後便回了大連港,那邊鋪設鐵路的事情已然開工,那番人馬克正在主持這項事情。他必須要回去看看,這可是這個時代第一條鐵路啊,從大連港到金州衛,算是開天闢地的事情了。不過除了這件事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事情,便是大連港那邊的管理人已經開始為從松江那邊過來的徐光啟發愁了。這傢伙被騙來後,竟然和那李老先生一般,四處走動,四處探訪。這邊工廠一般人可是不准四下裡打探的。奈何這徐先生是上邊特許的,所以他這一走動,跟在他身邊的護衛也要跟著四下裡走動。一時間倒是打擾了不少人的正常工作。最讓護衛們難受的是,這徐先生不光是看,還要問。就連那番人馬克,現下被成為總工程師的,也是被他問得有些煩了。到不是不想告訴他,關鍵是很多知識不是一下子能說明白的,且這些人都是有事情在身的,誰也不能跟著他旁邊耐心的給他說這來龍去脈。後來馬克索性把這徐光啟放到了為工廠工人子弟辦的學堂裡,讓他從最開始的學起。還別說,這下子倒是好了,這徐先生竟然很是耐心的在跟著孩子們一起學習數學、地理還有自然知識。

    這徐先生有事可做了,跟著來的那徐光亮也是有事可做。當初林昌吉知道了他發明那紡織機的事情後,便算到了這一點。等到這林昌吉來到大連港後,看到機器加工廠裡那些轉動的機器後,靈感一下子就都湧了出來。特別是他看到蒸汽機後,竟然馬上想到,讓這機器代替人工,來搖動那紡紗織布的機器。工廠中原來被提拔起來的一些精通機械的工匠更是在一些番人工匠的帶領下,跟著這徐光亮聯合研製起這新的紡織機器來。

    魏剛聽到這些匯報後,自然是要過來看看的。若是這徐光亮真的把這紡紗織布機器弄出來了,那他絕對要獎勵這徐光亮的。因為這意味著,以後遼鎮用的各種布匹,再也不用看南邊織布商販們的臉色了。而且還將超越他們,在市場上完全壓誇他們。

    遠在松江的柳二郎和林昌吉,自然是受到了上邊的表揚。但是他們現下卻是沒有功夫想著上頭的表揚,因為根據他們自己的線報,江南這邊也是要亂起來了。一個人已經進入了他們的視線,那便是蘇州城外的葛賢了。

    「二郎,這個葛賢看來是背後有人了。呵呵,如此鼓搗,如此串聯,怕是這蘇州地界鬧的事情,可是要比京師或是山東那邊更大了。這些大豪們大概也是豁出去了,讓這麼多人停工,你說他們這要損失多少啊。」

    「哼,這點損失算什麼,你該知道的,羊毛出在羊身上。這些織工,以為能藉機得到點什麼,其實,他們仍舊和以往一樣,怕是還要有人提這些幕後的人被黑鍋了。咱們不管這些事,咱們這次要做的,便是趁機擄人。老爺可是跟我說了,這次咱們家的船,除了派到倭國那邊的八條外,剩下的可都是派過來了。在江口那邊的港口可是搭建好了吧,到時候可要保證大船能夠停靠啊。」

    「二郎放心,這都是計劃好的。便是這左近的衛所,我都是打點好了的。」

    「呵呵,我估計那些衛所怕是用不上了,他們到時候目光大概都是盯著那些鬧事的了,哪有功夫看著海上的情況啊。」

    _del_logo_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