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萬曆十八年

第一卷 關外風雲 第一百七十五章 先讓楊元去 文 / 廟街四斗米

    第一百七十五章先讓楊元去

    整個萬曆二十五年的春節,魏剛都是在圍著李家忙碌著。靠著李如梅做買賣,送禮這是鐵定的事情了,不過最主要的卻不是這個,而是商議出兵朝鮮的事情。李家在朝中也是經營多年,所以這眼線也是頗多。京師那邊稍微有一點消息,遼陽城裡頭便過不幾天便知道了。

    這樣的速度傳遞消息,怕是在這北地不會有第二家了。不過要是李成梁知道他家三小子麾下那魏和尚比他們家還要更快的知道京師的消息話,他大概便要驚訝的長大嘴巴了。

    靠近青泥窪港附近山上,便有一處小樓,小樓裡的人,天天不幹別的,轉們管收放鴿子。至於鴿子腿上綁著什麼東西,便是給他看,他也不知道。這不是識不識字的問題,而是那信件上寫的內容全是用密碼編成的,若是沒有密碼本,誰也猜不出來。這東西不用說自然也是魏剛搗鼓出來的了。現下不但鷹眼用這信鴿傳遞消息,便是他旗下的商隊,也是用這信鴿傳遞消息的。李記商舖現下已經在京師和山東地界打開了局面,隨著買賣的進入,那鴿子自然也是遍佈在各個商舖的貨棧裡。鷹眼的人很多都是以李記商隊夥計的身份進入到大明各處的。

    過了正月,從京師那邊來的消息便似流水一般,幾乎每日都有變化。如此情形下,李成梁自然是坐不住了,趕忙召集自家子弟,商議起這出兵朝鮮的事。

    能被召去商議的,自然是他自己的幾個兒子,然後就是昔年他的那些家丁親兵了。魏剛作為李如梅的麾下,這次也是跟著參與了這商議,不過他卻很是聰明,把自己的嘴管得牢牢的,不問不說話。

    上次在朝鮮那邊,他們李家的表現可算是虎頭蛇尾了。剛開始排出的祖承訓,因為輕敵,愣是讓人家給打死了,這要不是後來不起眼的魏和尚給底兜住了,怕是還沒等他家大小子李如松進入朝鮮,朝廷那邊就會鼓槽了。好在還有魏和尚斬殺的那些首級放在那裡,堵住了那些和他們家不對付的人的嘴。

    後來他家老大李如松也是爭氣,一口氣便打下了平壤,直接推到朝鮮的王京那邊。可惜後來他有些輕敵,才招致那碧蹄館的失敗的。其實那邊也算不上什麼失敗,雖然自家死了很多人,但是倭寇那邊死的卻是更多,要知道自家可是以少打多。當然這事是李成梁這麼看的,那些的了消息的文臣們便不是這麼看了。仍舊是鼓噪,要不是三小子麾下的那魏和尚在東線那邊把那兩萬多的倭寇東路軍給吞了,大概那些人就又能上天了。

    也因為如此,朝廷才只給了李如松一個虛銜。中軍都督府的左都督,正一品的官職,武將做到這個份上,大概已經是登封造極了。可是誰都知道,打從成祖皇帝後,這五軍都督府那就是被架空的貨,根本就沒什麼權利,權利早就讓兵部那邊給拿去了,那根本就是個擺設。

    李如松也知道自己問題出在哪裡,但是文臣們天天在那邊鼓噪,他也沒有辦法。好在皇帝好像一直看好他們李家,李如松這幾年也就暫時的呆在京師裡,盯著朝中的局勢。

    後來李成梁遍佈京師各處的親信經過多方打探,還是弄明瞭皇上的意思,那就是還是看好他們李家。便是董一元打退朵顏三衛的偷襲的那次,萬曆皇帝看過戰報後都是說了聲李家來做,也會如此云云。

    現下那兵部尚書石星謀劃的和談封供事宜算是徹底露餡了,欺騙皇上,那便是沒有好結果了。他已經被皇帝下了錦衣衛的詔獄,朝鮮這邊自然也是要開打的。李成梁原本打算藉著這次機會,在發動一下他在京師裡的關係,讓他家老大再度掛帥。可是哪裡知道,內閣那些人,竟然沒有一個同意讓李如松掛帥的。雖然萬曆皇帝有那心思,可是架不住那些文臣們的鼓噪。畢竟,第一次李如松可是有敗績在那裡擺著的。結果,爭來爭去,推出了西邊的總兵麻貴。大明這個時節,是有所為東李西麻的說法的。那意思便是鎮守九邊的這些武將中,最出名的兩個,一個便是東邊遼鎮的李家,一個便是陝西那邊的麻家。

    李成梁一計不成,便又想起來讓遼鎮自己的老部下或是自家子侄跟著出去。好歹也能撈些戰功回來,說實在的,李成梁還真是沒怎麼在意那些矬子,在這一方面,他倒是真和那死鬼祖承訓一般見識。也許是因為魏剛斬獲那些倭寇的首級過於輕鬆了吧,讓他在遼鎮這邊一看,就以為那些矬子好打了。

    撈的戰功越多,李家便還能保住這地位,武人嗎,想在這邊鎮立足,首先要靠的便是自家手中的刀。

    之所以想著讓自家的子侄或是家丁跟著出兵,那是因為他得到了消息,說這朝廷新徵招的人馬戰鬥力實在是太差,報信的人就差沒有烏合之眾來形容了。李成梁當然不會完全相信,可後來報信的又把看到的具體情況跟李成梁說了一番,他才相信這消息是真的。原來京師左近以及更遠的地方,百姓和軍戶們都是不願意服從這征招,因為誰都不願意去朝鮮送死。而且之前總兵王保還誘殺了一千多的叛亂的南兵。究其原因,倒還是他家大小子李如松沒有兌現那先上平壤城牆者賞銀五千兩的決定。

    李家書房中,李寧、查大受,秦得倚、孫守廉、李平胡等李成梁的親兵都在,除了這些人外,就是離家子侄了,李如柏、李如梅等也都是坐在下首。至於魏剛,則是沒有位置的,只是站在李如梅身後。

    「今個兒把大伙都叫來,便是跟大伙商議一下,這出兵朝鮮,你們是怎們看的。大伙有什麼話那就直說,莫要藏著掖著。都是跟了我這麼多年,誰的脾氣秉性我都知道。」李成梁剛剛抽完大煙,一柄和田玉雕刻成的煙槍還放在那桌子上呢。此時他倒是精神抖擻,全然沒有什麼老態。

    「大帥,若要俺老孫看,這朝廷的意思還沒弄清楚,咱們是不是先等一等,看一看再說。」孫守廉先開了口。

    「嗯,俺也是這麼個看法。」秦得倚跟著說道。不過他那眼睛卻是地溜亂轉,四下裡瞅著別人的眼色。

    「若要俺看,既然朝廷鐵定要打,那不如俺們都報名吧,領著自家子弟過去,好歹也是能賺取些軍功的。朝廷現下如此對待大帥,還不是因為咱們沒有多少軍功。咱們給他硬生生的打出點東西來,讓他們也瞧瞧,咱們李家不是沒有人,那是以往不稀的玩。」

    「嗯,李寧這話我愛聽,大帥,俺平胡也是這個意思,不過這家裡還是要有人守著的。」

    「三小子,你怎麼看。」李成梁並沒有對這些親兵的回答作出評價,而是問起了自家的老三李如梅。

    「嗯,父帥,若是要我看,咱們還是穩妥一些吧,朝廷現下也是征不到多少兵馬,到頭來還得用咱們遼鎮兵馬。這都是早晚的事,可是我覺得咱們卻是不能先出頭。上次祖承訓那個事就是個教訓。」

    「嗯,看來還是老三考慮周到,你大哥不在,看來咱們家還有你能頂著。這次到朝鮮,你大哥現下看來是不能掛帥了,若是朝廷從咱們遼鎮選兵,我看還是你去吧,老二留在家裡,好好守著咱們這老營便是。哦,把和尚也帶著,這傢伙是個福將。」李成梁說這番話的時候卻是全然沒有顧忌李如梅身旁的老二李如柏。他這幾個小子中,除了老大外,他還真是最看重這老三。對於老二和其他小子,他還真是沒怎麼在意。

    「父帥,那現下咱們怎麼辦,就這樣等著,朝廷現下可是給咱們遼鎮下了徵兵的文書了,那李化龍過些時日便要征發兵馬了,這總要先派一支人馬出去的。」李如柏顯然對李成梁的話有些不滿,馬上跟著說道這出兵的事。

    「嗯,老二說的也是,不管怎麼樣,咱們還是要先拿出一支人馬的,要我看,就讓楊元這傢伙去吧,好歹之前跟著老大在朝鮮那邊打過,知道些深淺。」

    ………………

    又是議論了一番出兵的具體事務後,這會議才算散了。李成梁一發話,這調子便是定下來了。

    四月,楊元帶著自己的三千親兵,騎著馬,再次跨過了鴨綠江。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