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明器

作品相關 《明器》年代表 文 / npwxg

    年代表

    上古3000年:開天闢地,補天,治水

    中古1000年:中土部落興起,出現皇帝,禪讓制。

    近古400年:進入奴隸制社會,世襲取代禪讓。

    大周境內:北,胡邦部落;西,羌羝部落;東,東夷部落;南,南蠻部落。

    中土諸部落:周部落興起。

    聖武元前120年左右,周部落以聖京為中心建立了第一個王國周王國。中土部落也成立了二十幾個以城池為單位的小王國,之間戰事不斷。

    經過100年左右大大小小的戰爭,周王國通過一系列戰爭不斷征服中土其他王國。成為中土最大的一個王國。

    聖武元前17年,周王阮威(16歲)即位。阮威又經歷了3年休整,3年征戰,將中土部落境內殘存的6家小王國消滅。踏上了對異族征戰一統天下的道路。

    經過近10年的南征北戰。

    胡邦部落被平定。餘部北遷建立了後來的庫狐,迷齊國。

    羌羝部落被消滅。餘部與胡邦部落經過民族融合成為大周西北和雲州境內的少數民族。

    南蠻部落被收服。屏蘭、伽蘭、呼蘭三國成為大周的附屬國,部分南蠻部落向西南遷移成為西南蠻族。

    東夷部落:東夷的那魯部落在東夷王那魯的統治下,在此期間迅速崛起,統一了東夷各部。成為大周最大的敵人。

    聖武元前1年,白江大戰。那魯背水陳兵60萬。對抗大周30萬大軍。東夷大敗,餘部皆被屠殺。東夷部落被滅族。

    大周大統。次年,阮威稱帝,開聖武元年。

    聖武元年,聖武帝登基大典。造九鼎神器(明器)。同年,聖武帝詔東方玦率靈州兵團,軍屬,天下能工巧匠入永月山修聖武陵。

    聖武歷36年,聖武帝陵竣工,聖武帝架崩。靈州軍團餘部為聖武帝殉葬。東方玦的戰刀赤水、冰河在那個時候因為吸收了太多血氣自行逃逸丟失,流入江湖。成為傳說中的魔刀。

    聖武歷元年-36年,聖武帝在位時期,對內修吏治,開言路,征辟賢良方正,統一文字度量衡,鋪官道,開荒地,疏水路,繁榮工商農業。對外恩威並施,民族融合。稱「聖武開元」

    聖武歷36-56年,明賢帝在位時期,政治開明,律法仁慈,科技文化發展交快,人民也比較富裕,稱「明賢之治」。但因為律法刑罰寬鬆,導致匪盜之風不絕,奸商惡賈也比較多。

    明賢帝末期及死後,55-58南澇北旱,天下發生了大饑荒。十八連營禍始。

    孝平帝56-73

    孝閔帝73-84

    英貞帝84-96

    英傑帝96-111

    莊仁帝111-140

    莊惠帝140-156

    155年子嗣之亂,亦稱「二王之亂」。155年,莊惠帝阮林病危。長子阮傑以太子監國,期間與媛妃交好,後東窗事發,莊惠帝大怒,廢太子。此時監國的太子已掌握大部分中央兵權,遂反。二皇子阮貞得莊惠詔討伐叛逆。次年,莊惠死。二子停屍不顧,素甲相功。兩年五戰,京畿地區化為焦土。158年李亨率十八連營寨支持二皇子。李亨為帝師,當時皇帝親衛『蒙頭軍』也是綠林子弟為主,三狼四虎將,七人中的五個都是出身綠林,十八連營寨顯赫當時

    聖武歷160年,戰爭以得到地方和十八連營支持的阮貞的勝利告終。同年阮貞即位,為鹹統帝。次年李亨下獄,餓死,再次年部將以李亨旗號造反,163年,阮平蠻奉詔命率蒙頭軍平定18連營寨,166年亂定。「二王之亂」對大周的國力影響極大,地方勢力擁兵自重的初見端倪,後來剿滅十八連營的大將軍阮平蠻更是開了輔臣柄國之先河。

    鹹統帝統治後期。因鹹統帝仁弱,不願將百姓再置於戰亂,而姑息阮平蠻弄權,地方勢力擴張。稱「鹹統之仁」

    176年鹹統帝架崩。宣統帝阮赫即位,設計賜死阮平蠻,並進行一系列開始:君權上削弱地方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吏治上整治**,開科舉選士。經濟上進行稅務曆法改革,重農抑商。到宣統帝統治後期,「二王之亂」留下的一系列弊端基本被消除,大周國力恢復到「二王之亂」之前。史稱「宣統中興」。

    聖武歷183年,靖文帝阮喆即位。

    聖武歷183-210年,周靖文帝繼續堅定推行宣統帝的改革措施,包括加強中央集權,打擊地方勢力;改革稅務吏治,精兵簡政;科舉選士,興百家之言;並將宣統帝的「重農抑商」政策調整為以農業為本,鼓勵工商,發展科技。

    到靖文帝執政的最後五年(聖武歷205-210年),大周國富兵強,百業興盛,人口、疆域、國庫、農工商各項指標均達到大周建國以來之最。人民富裕,官制清廉,才子輩出。很多傳世之作相繼誕生,最負盛名的如人才選拔與管理學的《士說》,農業方面的《大周曆法》,經濟方面的《富論》,地理人文方面有《大周地域志》,醫學方面的有《大周醫藥典》,教育方面有《大周學制》,航海水運方面有《山海經》等等。

    聖武歷200年索清風考取狀元。205年完成《大周地域志》,207年接密旨探索永月山。

    聖武歷210年靖武帝即位。

    靖武帝即位後,對繼續推行先帝改革遺志漠不關心,反而窮兵黷武,好大喜功,以揚國威於海外為己任。連年西征奇娜、夢多,北伐庫狐,迷奇。雖結果勝多負少。但連年征戰使大周國力由盛轉衰。並因為不滿文臣種種反對,於聖武歷216年北伐迷奇大勝還朝後大肆打擊曾反對其北伐的文臣士子,並藉機廢止科舉制。焚書坑儒。受牽連文人的大量經典之作被付之一炬,所幸得以免遭劫難的也大多殘缺不全。科舉再未恢復。聖武歷217年,在保守派大臣的支持下,靖武帝恢復古制,以公車征辟選士。科舉制自宣統帝始僅存世四十年。自此,宣統帝和靖文帝苦心經營的大多改革措施已被破壞廢止。

    224年蠍台作亂,靖武帝不顧朝野一致反對,陳兵百萬於靈州東海岸,欲東渡滅蠍台。遇颱風,大批士兵葬身大海,爆發瘟疫。靖武帝染疾還朝。病死途中。未立太子。聖武陵秘密也終止於此。

    初,群臣議論應循古制,立皇長子為太子,然皇長子阮貴懦弱,好儒學,靖武不喜,常謂「不類我」,三皇子阮擎有武勇,曾空手搏虎,又極聰明,過目成誦,常從征靖武左右,靖武甚喜之,欲立之,以群臣反對而擱置。

    224年六月,長子阮貴在外戚協助下在聖京宣佈即位。隨父東征正在還朝途中的三子阮擎不服,舉師討伐阮貴。大臣各有依附,內戰爆發。史稱「後二王之亂」。

    228年十月,經過四年之久的惡戰,世子之爭終以三皇子阮擎勢力方的勝利而告終。阮貴請降,貶封逆命侯,阮擎率部開入聖京。隨後竟撕毀承諾。殺阮貴及後族黨羽於市井。時血流成河,經久不凝,民怨沸騰,天象示警。

    後二王之亂中,以支持阮擎起家的地方軍閥豪強張、郝、劉、晏、孫、唐、趙、穆九家氣候初成並迅速壯大。阮擎隨後更是對散落民間的阮貴黨羽進行瘋狂搜查報復。重用「無影」,「無影」得以參與皇室核心機密並因得到皇室秘密支持迅速壯大。

    隨後的三年229∼231年大周境內爆發了前所未有的天災。各地災民相繼揭竿而起,而地方軍閥以剿平叛亂為由勢力更是得到加強。

    聖武歷226年洗月、劍池定三十年之約

    聖武歷232年,阮擎於御苑射虎,馬被虎所驚,阮擎墜馬,跌破頭顱,當夜卒於行宮中,年方三十歲,無嗣。阮擎以暴戾和恐怖統治著稱,後稱「彰武之戾」。

    其十三弟彰德帝阮凌即位。尊阮擎為彰武帝,阮貴為鹹威帝,為當年支持阮貴的諸臣平反昭雪,並廢止了彰武帝時期的種種苛政,大赦天下。彰德帝立志重振朝綱,推行新政,改革維新。無奈此時的大周帝國早已頑疾纏身。朝中位高權重的大臣多為地方勢力的代表,他們聯合保守派大臣對新政非議不斷,甚囂塵上。地方更是對皇命陽奉陰違,令不行,禁不止。皇室成員也出現分裂,只有極少數的改革派支持阮凌。

    234年年僅16歲的東方瑾出山。阮凌以其貌為奇,更兼文武雙全認為是天賜祥瑞,欲拜為相,卻受到保守派大臣和對朝政影響極大的地方軍閥勢力代表的阻撓和反對。只好作罷。但仍以東方瑾為師為友,只是不露面於世,知者甚寡。但因其支持阮凌削弱地方勢力遭人嫉恨。

    244年冬,東方瑾父母去世,東方瑾秘密回聖陵安葬父母,並迎娶妻子宛月如。

    245年秋,東方瑾攜已懷身孕的妻子重返聖京面聖。皇帝欣喜,賜夫婦二人居於御花園雅芳齋。雅芳齋為歷代皇帝款待皇親貴戚之所,此舉引來皇室不滿,眾臣非議。彰德帝不理。宛月如於次年三月誕下一子,皇帝親請御醫接生,賜名東方玉。

    246年四月,風雲突變,阮凌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怪病奪去了性命。朝中弄臣藉以興風作浪,妖言惑眾,嫁禍東方瑾,並大肆打擊改革派。東方瑾夫婦含冤被害。改革派大臣皇親阮繼周以親子相易,救出東方玉,後來收為義子。

    同年阮凌長子昭遠帝阮敏即位。勵志繼續推行先帝改革,卻受到更大阻撓。

    255年阮敏鬱鬱而終,無嗣子。

    聖武歷255年當今皇帝,阮敏之弟阮堅即位,為大周第17任皇帝。

    256年劍池殺洗月,吳憂得冰河刀

    聖武歷249年張靜齋收荀卿。

    聖武歷256年4月張靜齋襲聖京。遭到諸侯圍攻。阮堅徹底被架空。阮家大權旁落。

    聖武歷257年張靜齋請蘇平出山。

    聖武歷259年五月,太平關之戰,聯軍後勤基地資陽被奇襲,諸侯聯軍盟主柴州穆傑、子穆凌死,諸侯對張靜齋討伐失敗。柴州穆恬即刺史位,蘇平退居幕後,專心整頓雲州經濟。

    聖武歷259年四月皇帝賜阮繼周等五位大臣血詔,阮繼周出鎮靈州。同年劉向娶阮寧。

    聖武歷260年懷州劉向與兄長劉凱爭位,靈州軍參戰,劉凱兵敗自盡。

    聖武歷264年張靜齋征靈州,秋九月,靈州城破,阮繼周死。清河郡主阮香出奔黑風寨。

    十月,黑風寨解散,改名靖難軍,初戰對呼延灼。

    十一月初,阮香出發上京。淄州遇阮君,收楊影。

    駐靈州張靜齋部撤退。

    十一月中旬,燕州青泥鎮西黃土坡之戰,滅山賊數千。

    十一月末抵京,借兵。阮香褫奪郡主封號,封征東將軍。

    十二月下旬返回靈州,練兵。

    聖武歷265年

    五月初五,靖難軍建軍,規模萬人,初戰襲取烽火城。

    五月十五,蘇中用樊能、古清之計破淄州蔣俊軍,迫使淄州軍採取守勢。

    五月十八,呼延豹弓騎兵對蘇中輕騎兵,弓騎兵首次出現在正式戰場上。

    五月十九,阮香對蘇中,會於烽火城外楊柳鎮,蘇中全軍覆沒,俘蘇華。

    五月二十三,樊能殺古清,納蘭慶叛蘇中歸於阮香。

    五月二十六,蘇中襲淄州軍蓬城海港。奔瀘州。

    五月二十八,呼延豹、納蘭慶拔西柳,殺樊能,再俘蘇華。

    五月三十——六月二十,吳憂出發赴懷州、柴州。遇屏蘭星晴、星雨姐妹,助柴州穆恬政變,殺柴州大將石勒,靈州、柴州結盟。

    六月二十七——阮香吳憂成功將蔣俊所部誘出靈州、蓬城。吳憂敗淄州水師及登陸部隊於烽火城新縣清水河淺灘,殺葉海,俘陳江帆。

    七月初一,吳憂佯攻靈州,蔣俊回援,淄州軍發生內訌,寧雁、華一虎叛亂,事敗逃亡,吳憂伏兵敗之於西柳之野,華一虎死,所部皆力戰身亡,寧雁降阮香。

    七月二十五,吳憂圍蔣俊於靈州軍三萬多人圍蔣俊於大雲山猴兒嶺,蔣俊三次突圍都遭失敗。

    七月三十,淄州軍糧盡水絕,靈州軍發起全面攻擊,淄州軍除部分人戰死,殘部一萬五千人在蔣俊帶領下向靈州軍投降。

    八月初一,靈州城寧宇在乃兄寧雁的勸說下,叛淄州,以靈州城來歸靖難軍。

    八月十五,靈州軍襲取蓬城新港,切斷蓬城與淄州海路聯繫。吳憂作書勸降蓬城守將,不果。淄州派兵兩萬從陸路進入蓬城。蓬城軍心振奮。

    八月二十三,靈州軍完成了對蓬城陸路的封鎖,蓬城和淄州聯繫被徹底切斷。

    九月初一、九月二十,靈州軍分別擊退淄州軍兩次企圖救援蓬城守軍的軍事行動。

    九月三十,在靈州軍吳憂、寧雁策動下,蓬城發生兵變,蓬城守將被殺。靈州軍趁機攻城,激戰一日,攻克蓬城。

    十月,靖難軍整軍,建支隊,下轄萬人,另有一連串人事變動。

    十月二十,柴州犯東萊、西萊,阮香親自率軍救援。

    十月三十,方略帥八千靈州軍擊退懷州八萬人對東萊、西萊的進犯。懷州軍求和,撤出靈州。靈州兵不血刃,收復樂城。靈州全境光復。阮香令方略總領南方三城軍政。阮香和吳憂就此事發生分歧,左明霞為監軍。

    十一月十九日,靖難軍開出靈州城,淄州攻略戰正式拉開序幕。

    十一月二十五,黑北屏率領一萬精兵出豐城,日夜兼程趕赴飛雲關。

    十二月初五,阮香軍趁大雨夜襲飛雲關,初六晨,楊波殺黑北屏,後自殺。阮香進佔飛雲關。

    十二月初六、初七,吳憂拒絕了「無影」組織的拉攏,吳憂受傷,雙方結怨。

    十二月十二日,聞人寒暉和盧笛說豐城沈月來降。

    十二月十六,阮香率軍襲望縣,一夜拔十二寨,殺守將柴雷,擊敗莫湘和於成龍增援部隊。

    十二月十八,吳憂說淄州火雲城大將於成龍叛郝萌,率部歸降。吳憂回飛雲關。

    十二月二十,靈州城附近淄州降軍在蘇平和「無影」組織煽動下發動叛亂,靈州北方全面告急。阮香授命吳憂全權負責平叛。

    十二月二十五,吳憂到達烽火城,封鎖靈、燕兩州邊境。

    聖武歷266年

    一月初九,吳憂破淄州叛軍於清水河北岸靈隱屯,吳憂留在靈州整頓軍政事務。

    組建「眼睛」,盧笛負責。

    一月二十,阮香擊破郝萌前鋒李磊。

    一月二十九,阮香大破郝萌水陸軍於富水之南。殺郝萌於富水,其二子郝威、郝坤皆死於亂軍之中,俘莫湘。

    三月初一,吳憂和寧霜聯姻。

    三月初二,阮香進入淄州城。

    五月,雲州地震、大旱,吳憂往雲州五月二十,消失在富水河上

    六月初吳筱筱出世阿連赤山阿瑤

    八月吳憂、蘇平會沃城,收花瑩。投奔達明翰,跟隨伏擊楊鼎北部,被塗喇增乞牙排擠,被楊鼎北的敢死隊盯上,楊漢,沼澤之戰

    九月,淄州海嘯,蠍盜,士兵叛逃,寧宇因失職免職,寧雁薦劉海

    吳憂處,花瑩引薦王大可

    阮香貶謫聞人寒暉、郎楓、張荇等守青城,綠扉

    拜方略為虎賁中郎將,統領軍務

    秋十月,雲州亂起,唐靜死,唐琪楊汸反目,楊汸以六、沐二城歸柴州,唐琪攻柴州,懷州屏蘭聯手攻柴州。淄州北方蘇中發動攻勢,方略揮兵二十萬迎戰。

    十月二十五日——十一月二十六日,青城之戰綠扉死屠城

    草原各部會盟,吳憂與各部決裂

    阮香封清河公主

    張琦撞破淄州、瀘州密謀

    吳憂被攻破,險些死掉

    十一月二十八,靖難軍出擊

    十二月末,莫言愁交出土行旗信物給如意

    阮香理水、海防

    星雨遊說張靜齋出兵柴州,除授蘭台令史

    聖武歷267年

    一月,吳憂基本復原,雲州劫法場救人,艾雲、王大可、凌紅葉等人死,吳憂身邊唯余二莫,阿遙,花瑩四人。

    星雨遊說唐琪退兵,張靜齋發檄文,討伐懷州,軍出太平關。穆恬殺楊汸,開州出兵助柴州。

    星雨遊說阮香派兵攻懷州,阮香留之一個月,代說南蠻,

    二月,阮香派班高率軍兩萬攻明雲關,留星雨不果。星雨回柴州,隨即去南蠻。星晴、田矯、井麟達成諒解。

    三月楊影紀冰清出走

    夏,因為饑荒蔓延,靈、燕、開、徽、京畿地區都爆發了大規模的饑民起義,萬人以上規模的起義就有七八處,各州府紛紛調兵鎮壓,直到秋後快入冬的時候,起義的熊熊烈火才慢慢熄滅。

    蝗蟲起於雲州,直到白水而止,一路上經過的地區全都受到荼毒,淄、靈、燕、京畿等地受災尤其嚴重,周帝阮堅下罪己詔,罷朝三日,郊祀蝗神,大赦天下。清河公主、征東將軍、領靈州牧、淄州牧阮香卻嚴令治下各縣撲滅蝗蟲,為士林清議所譏。

    張靜齋命各州各舉茂才一,各郡各舉孝廉一,征辟阮香治下淄州名士言行一入朝,任侍中。以徽州牧孫政不貢請免其州牧職位,孫政舉兵反叛,大將軍張靜齋起兵二十萬伐之,孫政恐懼,獻糧十萬斛請免,恰各處饑荒反覆,流民暴動不絕,軍糧不繼,大將軍張靜齋乃罷兵回朝,赦免孫政,罰俸一年,使仍代理徽州州牧事,命孫政質子入朝,孫政以道路多盜賊推脫不往。此後孫政用從事鄭爵之計,陰遣人堵塞徽州通往聖京的通道,毀去橋樑棧道,自此與聖京不通音問,徽州歲貢斷絕,完全脫離周朝的控制。此後,吉州牧晏彥以孫政攔截貢品為由,不再向朝廷輸貢,拒絕接受朝廷官員任命,七月,晏彥自稱車騎將軍,大司馬,僭用天子儀仗,吉州也成為了獨立王國。

    八月十五,京城失火,燒燬兩條街。十月,黃龍現於井,十月底,永月山爆發火山,京畿地震,阮堅病,臥床不起。十一月,以大將軍張靜齋討賊有功,晉爵為唐公,掌大司馬印,錄尚書事,使節鉞,賜九龍輦,黃羅華蓋,特許佩劍上朝,贊拜不名,入朝不趨。當日黃門侍郎李籟在御道上截住張靜齋車駕,大聲辱罵,不堪入耳,張靜齋大怒,命虎賁郎將其亂棒打死,棄屍東市,夷滅三族,時人莫不歎惋。據聞,十一月初,阮香陳兵五萬於靈、燕邊境,虎視京師,然終究無事,張靜齋遣天使責問,阮香乃罷兵東還。十一月末,懷州劉向自號楚公,阮香起兵伐之,終究因糧草不繼而退兵。當時,天下紛亂,瀘州趙熙自稱大將軍、溷公,柴州穆恬自號衛將軍、大司徒,沒有僭越稱制的只有阮香和開州刺史唐琪兩人而已。周朝的天下終於呈現出全面分崩離析的態勢來。

    夏,寧家入雲州。吳憂起事於雲州。

    吳憂與寧家麗水南岸之戰,慘烈,吳憂竄伏牛山,寧家入主沃城。

    兩月之後,吳憂至伏牛山,收鮑雅、狄稷等,修養兩月,派哈迷失、羊褐、馬晃等人北上招誘胡人部族,出兵沃城。時已深秋。吳憂組建金赤烏。

    吳憂攻取沃城,脖頸中箭。

    庫狐秋狩,南至伏虎山,劫掠人口,管豹、邇封二將叛變吳憂。吳憂與楊鼎北、黃烈風部交戰。

    267十月,紀冰清遇東方玉。楊影遇索清風。

    人物年齡:264年阮香阮君17,吳憂19,蘇平23,喀絲麗16,趙揚18,水凝15,左明霞呂曉玉16,呼延豹呼延明23,齊信錢才張超張雄三十上下,阮繼周、皇帝、趙熙、孫政、郝萌四十左右,呼延灼57,荀卿30上下,劉向25阮寧22,馮綱60,郭奉45,蘇中27,東方玉18,楊影22,紀冰清17,黃蜂30上下陳霸35左右,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