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一六二二

龍騰世紀 九十一節 饑年 文 / 石斑魚

    史班笑著跳下了馬,大聲道,

    「我是太平王史班,你們都起來吧,不要害怕,我來討個歇腳地方而已。」

    全族兩百人這才站了起來。那族長黃一良低著頭說道,「族中屋舍鄙陋,祠堂在北面,未蒙戰禍,敢情大王屈尊暫住。」把史班一行帶到宗族祠堂裡。

    眾人跟著那幾個族裡人離開了官道,往北走過了個小木橋,看到幾十畝良田中立著個兩進的宅院,門口立著兩個石獅子,中間掛著一塊「崇恩堂」的匾額,就是黃姓族人的宗族祠堂了。史班這些年在外面走動的少,見那祠堂紅牆碧瓦,斗拱梁枋,倒跟個寺廟一樣,心下好奇,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那族長是個經年的,把史班神情看在眼裡,覺得這大王親善待人,便壯著膽子多說了幾句,「這是前朝萬曆年間,族人捐建的,附近還有八十畝族田,先前是學田,如今廢了科舉,便暫做義田用。」這族長雖然在鄉野裡,但也聽說了南海國立國的消息,所以說到「萬曆年間」加了個「前朝」,倒讓史班以下眾官吏大感不同,個個臉露笑容,態度親善了不少。

    明末宗族多有族產,來源一般是歷代族人捐獻,也有犯族規之人財產沒收得來,由族長經營。所謂學田,就是拿田租支持族裡有潛質的讀書人,求的是族裡能出個當官的,光耀門閭。所謂義田,就是用田租幫助貧困族人,和睦族裡。

    史班點了點頭,眾人進了那祠堂,繞過一扇石牆屏風,看見一個寬闊的祠堂大院,裡面載著幾棵難見的桂花樹,透出一股不同於鄉野的味道。前階簷石是花崗岩做的,階上有幾根雕花青石簷柱,正堂門邊牆上掛著一副對聯:

    「人至上聖賢書可耕可讀,德為繩祖宗恩當報當酬。」

    見這對聯勸的是敬祖宗,讀聖賢書,史班不禁搖了搖頭,暗道幾千年儒家宗法難改。眾人進了正堂,便是這祠堂的祖宗寢殿了。一個寬大的香案上層疊放著不少祖宗牌位,上面寫著祖宗的功名和名字。香案前面一口大缸,裝的似乎是外面小河的清水。

    史班是個隨和的人,倒沒有端著王侯的架子,想到借宿人家,就得入鄉隨俗,跟那族長要了幾根香來要敬黃姓祖宗。黃家人見狀,感動得一骨碌都趴到了地上,磕頭不起,看得史班一笑。

    別人祖宗,史班倒不會去拜祭,只點了香暗道句「叨擾」,把香插在香盒裡。那三根仙香點著,煙火縈繞下,寢殿裡頓時生出一股清幽莊嚴的氣氛。

    黃姓族人爬起來,帶著太平王一眾人入了後堂,是個七八間屋子的天井。聽那族長解釋,這裡本來是給族學用的,還在府城請來個先生。如今科舉已廢,族裡學生讀書便沒了勁,漸漸不來了。如今這裡算是村裡最體面的地方,請史班等人在這裡暫歇。

    手下人紛紛開始佈置住處,史班就拉著村裡幾個說得上話的聊起了家常。史班請幾個老人坐了,好奇問道,

    「如今分了土地,村裡是什麼情況?」

    幾個老人互相看了幾眼,都不知道怎麼答。那黃一良想了想,又要跪到了地上,史班拉他起來坐了,聽他說道,

    「如今家家有了地,本是天大好事。但前些月遭了兵災,村子被明軍征做了糧草儲藏地方。十一月稻熟,又都被割了充做軍資。那明兵後來被呂將軍打跑,逃跑時候一把火把糧草都燒了,這村子也就被燒沒了。倒是苦了我等百姓。」

    史班聽到這村子被明軍禍害的倒霉事情,心下暗想,百姓恨明軍也好,點了點頭。又想起這祠堂氣派,和現在村裡的平民屋子大不一樣,像是官紳人家捐的,又問眾人,

    「原來田多的大戶,如今在哪裡?」

    那族長趕緊答道,「原來有幾戶富裕的,被分了田時候倒沒說什麼,一副和睦模樣。後來明軍一來,便露了原型,紛紛跳出來冤枉我等貧苦族人。也不知道怎麼串通幾個軍漢,活活打死了幾個後生,把田產加倍奪了回去。再往後,那幾個無賴聽說明軍在西邊打了敗仗,便攜裹著銀子逃到文昌那邊去了。」

    黃姓老頭說得簡短,卻讓史班心頭一凜,想像出當日族人互相爭鬥,陷害至死的驚濤駭浪,一時沉吟不語。史班沒想到,五源谷一勝一敗之間,能在這個小村子激出這麼多波浪。

    黃姓老頭見史班和善,想到族裡苦事,停不住了嘴,又說,「上個月府城的官人過來,把村裡人田地重新分了,這倒是好事。只是原來躲兵災在山裡藏的一些糧食,如今都吃了盡,城裡糧食又漲到二兩一石,我們鄉下人哪裡買的起,到了三四月青黃不接,卻不知道怎麼過。」

    史班看著幾個老人身上衣服的補丁破舊,不由得皺起眉頭。這仗打了三、四個月,那些明軍大兵所到州縣,一季糧食都被充了軍糧。本來明軍吃不掉那麼多,遲早會賣出來給百姓,百姓頂多折些銀子。但是明軍最後又打輸了,逃跑時候一路的糧倉都被燒掉,倒把海南島東面一季的糧食都糟蹋了。

    海南島雖然地廣人稀,但長期受到中央的歧視性民族政策打壓,水利開墾也不發達,可耕作土地不多。一下子被糟蹋了一季的稻子,頓時米貴,府城的一石糧食,已經炒到二兩銀子。這個黃家村處在明軍重點駐紮地,算重災區,這個缺糧的問題就更明顯。

    本來瓊州府海路運輸方便,米貴米賤,商賈定然會從兩廣來回輸送賺取差價,最後平抑米價。但五源谷第一次佔領瓊州府時候清算了一大批商人。剩下的一些「從良商人」,在七、八月份明軍佔領全島大部分的時期,又重新跳出來作威作福。到了後來呂策打回府城,重新解放瓊州府時候,這最後一點縉紳商人也跟著明軍殘兵,從文昌登船跑了。

    臨高、昌化被大清洗,沒有留下縉商種子。儋州城、瓊州府城倒是被龐寧留下一些,後來也沒被明軍佔領,還有十幾條小船。不過大船都被龐寧徵集開出來了,想用剩下那十幾條小船解決全島的糧食問題,有點不切實際。

    現在朱明朝廷嚴禁商賈和瓊州府貿易,出入大陸也是不容易。南海國最缺的,就是有門路,能跨海貿易物資的商人。硫磺硝石運不進來,糧食絲綢運不進來,海布鐵器運不出去,海南島變成一個孤島。要等董學普白手起家從頭來過,組織起貿易船隊,發展出成熟的貿易路線,都不知道是哪年哪月的事情了。

    史班一時特別想念起龐寧起來,也不知道這個胖子跑去哪裡逍遙了。

    該不會掛在海上了吧。

    史班搖了搖頭,把思緒拉到眼前,安慰幾個老人道,

    「莫急,我這回了昌化,就組織從山前港運大米過來平抑府城米價,到時候米價下來了,你們可以從市場上買米撐過去。」

    幾位老人聽了這話,臉上輕鬆了不少,紛紛給大王道謝。史班心裡卻知道,山前港那些存糧,撐起整個瓊州府的春天實在有些勉強。儋州到府城的道路難走,短短一段路,沒有馬怕要走上一個禮拜,加上運輸過程中的大量消耗,南海國的第一個春天,怕是難過了。

    史班想起剛才跪在村口的孩子,不禁癟了癟嘴,想到能幫一些就幫一些,便動了開墾昌化荒地的念頭,對著黃家一幫族老說,「這樣,如今我要在昌化開墾新田,你們村裡人願意和我一起去的,每月半兩銀子月俸,管吃管住,一直到明年這個時候,每人再分五畝新田。」

    這些老人都不是富戶出身,是挨過餓的,自然知道這等缺糧年頭,管吃管住是天大的好事。一個個都跪了下來,口中大喊「大王仁德!」史班這次倒也不避讓,等他們磕了幾個頭,才把這幾個扶了起來。

    史班看幾個老人出了祠堂召集族人了,不禁歎了口氣,對趙旺、趙布說,

    「走,我們出去走走,總呆在屋子裡,外面天塌了都不知道!」

    兩個青年對視一眼,趕緊出去牽馬,三人繞著黃家村騎了一圈,見村裡那些乾瘦的漢子守在茅屋裡,蹲在谷場上,坐在田邊,似乎聽到族長的召集,都漸漸往一個磚瓦房聚去。這時已經是下午三、四點,卻只有一半人家點起炊火,可知窮苦。

    史班看了看身邊兩個徒弟,最後還是看向了穩重的趙布,交待道,

    「我回頭寫封信,你明天拿著信回府城找北王董學普。跟北王說我要在昌化開闢新田,跟他把昌化和山前港兩地要來治理,包括五源谷,這些地方整合為昌化州,你趙布就是第一任知州。」

    史班想了想,又說,「我再寫一封信,要是北王這事不痛快,你就去找東王,讓東王去找北王。」

    見趙布點頭答應了,史班又看了看趙谷,道,「你上次做的那一套畜力播種機,收割機,我們三個人晚上再合計合計,改成人力可以拖動使用的,把圖紙畫了,一併給北王。」

    趙谷聞言想了一會,手上隨意甩動著馬鞭子,很快抬起頭來,咧嘴笑道,

    「這倒不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