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大唐紈褲

第二卷 名顯京兆 第89章 各懷心思 文 / 柳一條

    第89章各懷心思

    杜陵縣衙外,李恪與李泰兄弟兩人在不遠處的一家酒樓,有一筷沒一筷地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有一句沒一句地無聊閒嘮,相互試探,時不時地還會有一兩個護衛跑來跑去地向他們匯報縣衙大堂的案審情況。

    「三哥,咱們在這兒看了這麼久的戲,是不是也該上去湊湊熱鬧了?」

    挑了一塊涮得通透的羊肉放到自己的碗兒裡,拌上酒樓特製的蒜泥紫醬,一下全填到自己的嘴巴裡面,李泰邊是極為愜意地細嚼著口中的美味,邊是輕聲向他們家三皇兄詢問。

    「這裡的暖鍋兒不錯,簡單,乾淨,更難得的是味道還算上等,吃法也很是新穎,比起在長安王府中所吃到的那些,不知強了凡幾,」李恪夾了一筷青菜放到嘴裡,抬頭瞥看了對面的李泰一眼,不緊不慢地輕聲說道:「有這般美味擺在眼前,為兄可是捨不得這麼快出去。」

    「當然,」說完,李恪又將目光投向沸騰翻滾不已的鴛鴦鍋中,淡聲向李泰說道:「若是皇弟心急的話,倒是不妨先行一步。」

    「呵呵,三哥說笑了,」李泰不以為意地訕笑了下,站起身來,拿起鍋中的漏勺兒一氣撈走大半青菜肉片,做出一副想要大快朵頤的架式,道:「看熱鬧在哪不是看?現在美食當前,小弟又怎會捨得離去?」

    「再說,」快速將嘴巴填滿,李泰含糊著嘴巴輕聲向李恪說道:「難得有機會能與三哥同餐共進,咱們哥倆兒也正好能趁此機會多多親***近。」

    「為兄也正有此意!」李恪端起酒杯與李泰輕碰,雙雙一飲而盡。

    「聽說這杜陵縣的所有酒樓,現都已成了杜氏的產業。」將酒杯放下,李泰提壺再度斟滿,拿起竹筷在鍋中輕攪,看著眼前這個沸騰不已的暖鍋兒輕聲說道:「而咱們現在所吃的這種暖鍋兒,亦是杜氏首創,聽聞還是出自於杜荷那廝的手筆,也不知是真是假……」

    「杜荷?或許吧……」李恪明顯有點心不在焉。

    「咦?這麼快就又回來了?」

    正說話間,透過二樓單間的窗戶住,就見著店門處又有侍衛過來稟報,李恪與李泰不由齊齊閉上嘴巴,靜候著那位聽審的侍衛到來。

    「稟蜀王殿下、魏王殿下知曉,」片刻之間,侍衛上樓進屋,躬身與兩位小殿下見禮,之後不待兩人問話,侍衛便主動稟道:「杜陵縣令方纔已經宣告退堂,準備明日繼續再審,陳孝之亦被張繼初給留在縣衙官坻,沒有出來。」

    「哦……」李恪無言地輕點了點頭,扭頭看了看外面的天色,西邊的太陽正濃,時間尚未過得申時,距離天黑尚早,看來,張繼初確是已經倒向太子一邊,這是要故意拖延時間,不準備立即定案並向刑部報備了。

    「太子殿下呢?」見李恪坐在那裡沉思,沒有接著詢問,一邊的李泰忍不住出聲相詢:「可是又回了杜府?」

    「回魏王殿下,」小侍衛躬身回道:「太子殿下在退堂之後並未立即返回杜府,現在仍在縣衙與韋隘敘話。倒是東宮的侍衛統領趙寬,方才不知為何騎快馬出了縣城,看樣子像是回了長安。」

    「趙寬走了?」李恪猛然回過神兒來,不過隨即便又放鬆下來,坐在那裡輕聲歎道:「這一次,吏部的那些官員,怕是要倒霉了。」

    「倒霉也是活該,平素裡仗著吏部有幾分職權,一個個地拽得全都像是大爺一般,正好讓太子哥哥借此機會好好地敲打教訓他們一下,也好讓他們不要忘了,這大唐到底是哪家的天下!」李泰在一邊幸災樂禍,說得心中痛快無比。

    反正吏部的人與他魏王府一直都是不甚對付,有幾次李泰想要為府中的幾個幕僚討得幾個官職都被吏部給直接駁回,沒有分毫可以商量的餘地,搞得李泰一直都是耿耿於懷,現在能夠看得吏部的官員倒霉,李泰自是樂在其中。

    「是啊,吏部的官員確實有些狂傲,不過他們手中所執掌著的權利卻也是很讓人眼紅,」明白李泰幸災樂禍的心思,李恪輕聲感歎道:「這一次倒是讓咱們的太子皇兄撿了個現成的便宜,藉機搞掉一批吏部的官員,再順勢安插幾個心腹之人進去,以後這吏部,還不就成了他東宮的附屬之物?」

    「三哥有些多慮了吧?」李泰的心中一提,眼圈直轉,言語之間仍是一副不以為意之態:「縱使大哥有那個心思,怕是父皇他老人家也不會給他那個機會吧?」

    吏部是屬六部之首,掌管著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等諸多實務,吏部的所有官員都直接歸屬父皇一人管轄,一直都是他們這些皇子最最不能碰觸到的禁區之官衙,李泰不信李承乾會有那麼大的膽子,敢公然在吏部安插人手。

    「是麼?」放下筷子,再沒了想要品嚐美食的心思,李恪看著李泰淡然說道:「不要忘了,太子執掌東宮,是一國之儲君,必要的時候亦有監國之權利,有些事情,咱們不能或是不便去做,但是他卻可以,一般而言,只要不太過份,怕是連父皇也不會公然責罰。」

    不怕你不做,就怕你不敢,李恪從小就知道,在父皇的心中,他並不怕自己的臣子犯錯,他害怕的是,他的臣子因怕犯錯而不敢有所作為。

    太子這兩年為何會一直不得父皇歡心?不是他不聽話,不是他無仁孝心,事實上就是因為他太聽話,太有孝心,所以才會讓父皇對他起了廢立之心,才讓他們這些皇子稍稍地看到了一些希望。

    太聽話而沒有主見,太仁孝而沒有狠厲之心,性格柔弱,少有進取激奮之心,這樣的人,當一個乖兒子當一個孝子或是不錯,但是若是讓他執掌一國,注定會是一個敗國之君。

    所以,李恪知道,父皇這些年來,其實一直都在等著太子去露出屬於他自己的獠牙,哪怕會因此而犯下過錯,父皇也只會欣喜指正,而不會去過多怪罪。

    父皇的包容與培養,這是李承乾這個東宮太子所擁有的、得天獨厚的巨大優勢,只是李承乾自己一直都沒有發現,也一直都沒有去加以利用而已。

    但是現在,想想方才出去的那個趙寬,李恪的心中忽然閃現出一絲不安。

    如果是有一些什麼人,比如杜如晦,比如那個還在與太子詳談的名士韋隘,如果他們也看出了此中的關節並在暗中授受,讓太子興起了那麼一丁點兒的野心,那可就有點兒不妙了。

    「會麼?」想想之前他們悄然安排在吏部的那些小官員的下場,李泰惑然反問。

    在李泰的心中,除了軍隊的指揮大權之外,也就只有吏部的官吏任免,是最讓父皇上心與嚴防的事情了,除了父皇自己,誰也別想肆意插手,哪所是太子,也不會例外。

    所以,對於老三李恪的判斷,李泰直覺著是危言聳聽,並不足信。

    至於回返長安的趙寬,在李泰看來,最多也就是授命向皇上稟報,力爭為杜荷開脫,要說是老大想要將手伸向吏部,他怕是還沒有那麼大的膽子與魄力。

    「不會麼?」李恪面色陰沉著搖頭起身,不說一句話,竟直出了酒樓。

    「會麼?」看著李恪下樓上了馬車,漸向城東杜府所在的方向趕去,李泰輕撇著嘴又重複了一句。

    「小六兒!」

    過了好一會兒,又提筷吃了幾口熱菜之後,李泰放下筷子,掏出絲巾輕拭著嘴上的油膩,高聲向門外的侍衛叫了一聲。

    「殿下,小人在!」趙六兒躬身推門而入,規矩地立在那裡,靜候著他們家殿下的吩咐。

    「一會兒你也親自回去一趟長安,」李泰淡聲吩咐道:「將這裡的所發生的種種事端,擇優擬上一個折子,連夜遞進宮裡。」

    「還有,」說完,李泰又接聲說道:「以本王的名義分別給刑部、吏部還有眼前的這個杜陵縣投送一個訊息,就說本王也認為杜荷不可能會是真兇,強烈要求他們秉公執法,還杜荷一個清白公道!」

    不管心中是如何去著想,但是在明面兒上,卻是還要有著一個態度,至少,杜如晦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是,殿下!」應了一聲,見李泰再無其他吩咐,趙六兒很是乾脆地轉身離去。

    待趙六離去,李泰的面色又恢復往常的淡然自得之色,看著滿桌的殘茶剩飯,不由自聲調侃道:「難得能與老三同吃一席,不想最後還得自掏腰包,這個老三,還真不是一般地小氣!」

    說著,李泰起身拉門出來,守在門外的幾人躬身而立,其中侍衛頭領李沖輕上前來請示:「殿下,不知咱們現在要去哪裡?」

    「吃飽喝足,自然是回去睡覺了。」沒有多作思量,李泰率先抬步下樓,淡聲說道:「今夜,咱們就且暫住杜府。」

    「是,殿下。」李沖幾個護衛隨後跟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