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呵呵,早上起來發現幾位熱心讀者的精彩評論,真是感動,收集歸納讓大家欣賞。
……
1:董卓算什麼英雄,武力不強,呂布在那擺著呢。智慧不好,又沒遠見。而且這個董卓已經把最大的錯誤犯過了。他已經廢立過天子了,這才是董卓失敗的主因。私行廢立,把漢室看成什麼?把天下諸侯看成什麼?最離譜董卓對陣十八路諸侯還贏了,有邏輯沒有?呂布再猛,能擋多少人馬?十八路諸侯再奔,難道會單獨行動?關羽,張飛,劉備三人和呂布打個平手,這時典韋可在呢,和張遼就是半斤八兩。夏候惇,夏候淵是吃素的?張郃是吃乾飯的?許楮是擺著看的?孫堅是鬧著玩的?兵力不及,將勇不及,你說董卓憑什麼贏?
……
書友妄想者
2:董卓確實不是什麼英雄~但是如果說在回到三國的小說裡~一個現代人如果可以選擇附身到那些諸侯裡面~~最強的還是董卓~西涼鐵騎是什麼~三國時候最強的兵種~呂布是誰~三國最強的武將~高順是誰~陷陣營天下無敵~張遼是誰~文武雙全~賈詡是誰~三國裡面僅次於諸葛司馬的頂級謀臣~李儒在本書裡被有所貶低~但是也絕對是個高級的謀士~董卓又佔據洛陽這個漢時人口最多~商業最繁華的大都市~在我們這些現代人眼裡~有著如此多的優勢的一個野心家~只要不是一頭豬附到他身上~都應該很容易的一統天下吧~
書友黑夜無雲
……
3:書友聊無駁書友妄想者:1:董卓戎馬半生,武人出身,只是在他出場時是以奸臣出場,所以你不知道他其實是個很厲害的武將;2:呂布現在是董卓手下,他現在沒半邊天叛變打算,你舉他反而更失敗:3:李儒謀略雖然不是最厲害,但也不弱,而且賈詡當時也是謀士,只是只獻技而不親近而已,他就算智慧不好,但也有2大智囊;4:至於他立陳留王為帝,也是為了大漢考慮,因為眾所周知,陳留王比當時的皇帝要好得多;5廢力皇帝,只能說他做的不對,但真正忠心的大臣卻也能明白他的苦心——西漢就有霍光廢帝的先例;6:天下諸侯,一人為龍,十八為蟲,心不齊最力不全,兵家大忌;7:董卓已經有了離間之計,心責更不齊,加之後路被堵,趕鴨上架,雖說眾志成城,但實力差距明顯,失敗被擒也在情理之中;8憑呂布之勇,加上西涼鐵騎的衝擊力,中原無一合之將,只需呂布斬殺大將降敵士氣使敵軍大亂自可,不必看他殺了多少人——那是西涼騎兵的事,呂布甚至不屑一顧;在者呂布和西涼騎兵在攻不在守,「擋」的話,呵呵,你認為以己之短,攻敵之長很好玩嗎?!;9:這地方你的問題我忘了,你道出詳細章節段數,我在給你解答;10:典韋此時尚未加如曹操軍,雖然小說中他和許諸都已經是曹操軍的人了,但書中詳細交代,曹操留2人守老家,未帶到盟軍中來;夏候惇,夏候淵在演義中也未出戰,此時不出,虎牢未出,也在情理之中;11張郃此時不過袁紹仗下一小將而已,或許在袁紹挑人之時都不會將其考慮在內;12許褚原因同10,他在老家陳留呢;13孫堅遠在汜水,況且用你的話說「袁術鬧著玩的(怕你不明白,解釋一下,袁術扣壓孫堅糧草之事,你不會不知道吧)」;14「兵力不及」,嗯,這是我唯一無法反駁你的一條!董卓軍的確在兵力上不如諸侯聯軍多;15寰絕天下的呂布,西涼第一大將華雄,還有徐榮,張濟,樊稠,張繡,李傕,郭汜,更有本書中原數低級軍官的曹操五大將之首張遼和橫勇無敵,無人敢掠其鋒的「陷陣營」高順,這麼多將,我是不覺得將勇不及;最後在用你的話結尾:「你說董卓憑什麼輸?」
書友聊無
……
4:書友妄想者反駁書友聊無:董卓廢立,引朝野不滿,這在三國誌有載,我看你不用說了。呂布固勇,但說十八路諸侯諸將極多,你也應該明白。袁術剋扣軍糧是在戰鬥發生後,難道兩軍沒接仗,這時孫堅的任務是分進合擊。你這面這麼大動作,孫堅早掏你才窩了。孫堅曾攻入洛陽,豈同等閒?霍光行廢立是因為他掌控大局,董卓時天下大亂,董卓敢說如霍光一樣兵權在握?張郃其時也非小將,是中級將領了。你說天下諸侯多無用,只曹操,孫堅,袁紹這三人,敗你董卓綽綽有餘。而且你勝在野戰,野戰時董卓兵力實在太少,如何能贏?守城可以以少守多野戰不行!
袁紹座下戰將濟濟,你這邊加一個張遼助戰,那邊能加十員。西涼騎是不賴,卻非最強。如果按三國誌來講,最厲害的兵是籐甲兵。其次是虎豹騎,西涼騎公正點來說是第三到第四的位置。而且西涼騎有多少?董卓手下真正可稱精銳的不過三千西涼騎兵。三千兵馬能起什麼作用?三國誌記載董卓進洛陽時只帶了這三千西涼騎,其後雖有兵陸續進洛陽,卻再無騎兵。這麼說你明白了不?
夏候淵和夏候惇是曹操的家將,不可能不帶在身邊。曹操總不能一將不帶就上陣吧?為什麼三國演義寫三英戰呂布,呂布輸了。按這個軍事格局不可能不輸,你就是不輸諸侯聯軍一擁而上,到頭還是個輸。只不過袁紹守成不知進取,才給了董卓遷都的機會。再說董卓廢君是怎麼廢的?朝野議論是無故而廢。天下諸侯巴不得你弄出點亂子來作文章,你這麼大的過錯,誰還說你是對的?
而且你把一流軍師的人選說錯了,三國不二軍師非司馬諸葛,是賈某人。諸葛是第一政治家,司馬也不過是傑出政治軍師家。從諸葛的隆中對,孫劉結盟這兩大傑出貢獻來講,結盟,及政治根據地的發展屬於政治。空城計查無實事,諸葛選了馬謖這麼個書獃子守街亭是大過。什麼叫軍師?軍師一要審時,二要度勢,但最重要的是看人。
你說呂布如何如何厲害,卻為何對曹公懼怕異常?曹操攻呂布時,甚至不敢出戰。再說歷史上虎牢關戰役董卓是守方。十八路諸侯兵馬最保守估計也是二十萬之數。西涼騎最多不可能超過五千,董卓兵最多不超過五萬。十八路諸侯的兵也不是擺著看的。四倍兵力,你還不守關,那結果只有一個,找死。你以為行軍有攻就行了嗎?野戰最重的是守!野外行軍,隨時可能被偷襲,你說你不擅守就敢出關,還是在找死!
諸侯軍不是沒斥候隊啊,那時候諸侯軍斥候極多,你又是白天行軍。還是一個結果,找死!你有關不守,不擅守而野戰,還白天行軍,暴露於敵前。此三大忌已經太多。曹操此人如何,袁紹又如何?此時大軍就是不打,光是放箭,你說你能倖免嗎?其時諸侯軍是選得開闊地帶紮營的,你說你偷襲。你知不知道襲營是很危險的,必要敵不防而襲才有勝算?你西涼騎了得,能跳得過拒馬?馬被射死了,你騎兵如何驍勇?
你自己說,你不懂軍事,犯了這麼多兵家大忌,還能有勝算嗎?這要是都讓你贏了,曹操,袁紹不用混了。再說你大隊人馬一出關,誰不盯上了?虎牢必定空虛,一鼓而奪。到時攻守異位,我倒想知道,你不足五萬人馬,如何在二十萬人馬前奪關?現在人去古代是有優勢,但這個人有個極大的劣勢,不懂軍事,也不懂政治。
而且如果按照正史來說,沒有三英戰呂布這一出。只不過是幾句話,就是說,虎牢之戰,董卓敗,遷都這三件事是可信的,其它就值得懷疑了。而且俘虜各路諸侯根本是笑話。兵法雲十而圍之,可是就算圍,俘這個結果也不過一半一半。你兵力遠遠不及人家,就盡俘各路諸侯,我說你還是寫玄幻吧。
這場戰鬥,最大的敗筆是沒用計。沒用攻心之計。十八路諸侯各有所屬,用攻心之計才是上算。你直接帶兵去打,那也就四個字,有死而已。再來說陷陣營,哪有書寫他是天下無敵?南蠻象兵勝之,獸兵勝之,曹操青州兵精銳都可以說和他不相上下。你把它寫得太過頭了。
周公三分天下有其二,還不敢擺明了反紂王。你董卓不過一鎮諸侯,兵勢不雄,又無外援。連根據地都在遠遠的後方。這個樣子行廢立,實在是天大的混招。相反曹操的奉天子以令不臣就高明多了。當時天下還沒有諸侯反漢,而且弘農王並無大過。你廢了他,可和霍光的情況大不相同。你縱然說獻帝比弘農王有才,可是皇家立儲,從來是無大過不得擅改的。弘農王無過,你就廢立,還要忠於漢室的人不反對,做夢呢吧?
西涼騎跟隨董卓時,董卓敗於十八路諸侯。而曹操於袁紹關渡之戰時,正史說曹操精銳不過萬人,袁紹兵力達十幾萬餘。這一戰曹操大破袁紹,曹操麾下如何,可見一斑吧?你西涼騎,陷陣營再怎麼厲害,有這驕人的戰績嗎?陷陣營滿身重甲,首先就是立意於守,而不是攻。你帶著這支隊伍襲敵吧,影響行軍速度。真正是擺在案板上的一塊好肥肉啊。
還有截後路,你什麼時候聽說過兵力少的人截兵力多的人後路?這樣的戰例根本是笑話!首先兵力多的一方如果後路被劫,十之**,是跟你玩命狠打。再說你斷他後路,他回兵一救,你就斷然擋不住,這叫空折人馬。再說西涼騎的衝擊力,難道諸侯連軍沒弓箭?真是發得一天寒星去,換得一路屍骨寒。你看哪個武將敵得過冷箭的?哪支騎兵敵得過亂箭的?真要那麼厲害,三國誌時董卓怎麼不出兵襲營,董卓好歹也是老於戰陣沙場的人。
順便跟你說,袁術剋扣孫堅糧草的事,是裴注寫的。孫堅去汜水也是。裴注的,是要有選擇的看的。我個人認為不可信。孫堅雖無糧草,還能打贏那一場仗,你要是袁術,你會不會剋扣他糧草。這種行為古語叫枉做小人。
而且你知不知道陷陣營其實根本不強呢?陷陣營是全甲,讓我想起了與蒙古對敵的歐洲君主。一色全甲騎士,有什麼用?都被騎兵撞死了。騎兵之所以存在,就是打這種全甲兵種和奇襲的。一個兵種必然有另一個兵種克制,諸侯軍的騎兵數倍於你,你放這支陷陣營出來,填馬蹄而以。還有華雄,關羽一刀砍了的那個?其它二流之將,諸侯軍更多。縱呂布也三英戰敗,其餘要是拼數量,光是袁紹,曹操,劉備三家,要你小命。其它的人會站著看不成?
還有諸葛亮16,7了,不是小孩了。諸葛建安12年出山,其時16歲,建安元年群雄共討董卓。按日程算怎麼也建安二三年了。諸葛亮應該已經將近一米七八的身材了,三國誌寫諸葛亮身高八尺,和一米八五。這樣的小孩,我是沒見過。那個時候他16歲,諸葛亮出山時26歲。
書友妄想者
……
5:妄想說得好啊,頂一下。這書硬傷太多,經不起推敲,張了武力和張飛是一個檔次的嗎?張了能在張飛馬前走30回合就很不錯拉。
書友小熊貓
……
6:書友獨孤一位再駁書友妄想者:妄想者的東西我沒時間全部反駁,先說一點吧,兵力少是可以截住兵力多的軍隊的後路的,主要是地形原因,兵多的一方拚命都沒用.可以參照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中解放軍和志願軍的大範圍小股部隊穿插.朝鮮著名的鬆骨峰戰鬥,就是志願軍一個營硬抗擁有優勢兵力優勢火力的聯合**並最終取得勝利的例子.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紙上談兵的趙括帶著40萬人被白起用數量上不及趙國的軍隊包圍,命也拼了,可是就是逃不掉,被全殲.
妄想者說陷陣營不強,並且拿歐洲的重裝步兵相比,感覺有點不妥當.首先,根據歷史記載,陷陣營,虎暴騎,無當飛軍等等都是強軍.而且,正像妄想者說的那樣,一種兵力有另一種兵力來克制,而重裝步兵本身就是配合長槍兵來克制騎兵的.騎兵克制的只是輕裝步兵,重裝步兵的作用在於擋箭,削弱騎兵衝擊力.更何況,18路諸侯中哪有那麼多騎兵呢?馬匹產地多來自西北東北,西北的騎兵就是西涼鐵騎,而曹操手下估計能有點騎兵,其他諸侯就基本上不會有多少,更何況孫堅這樣的南方諸侯了.南人不善馬戰啊,同志.
當時,18路諸侯中有多少是訓練有素久經沙場的部隊?劉備就一個縣令,也沒有專門訓練士兵的人才,下估計就是一幫農民.能與跟羌人作戰10年的精銳西涼鐵騎相比嗎??歷史證明,一隻精銳的部隊,完全無懼於兵力眾多的二流部隊.
何況18路諸侯本身矛盾重重,各自為戰,本身就犯了兵家大忌.君不見符堅投鞭斷流的百萬大軍,騎兵夠多吧,戰鬥力夠強吧,正是因為彼此溝通不便,矛盾重重,一點敗而全軍潰,而被謝玄8萬人馬一戰而勝嗎?另外,曹操和袁紹打的時候,虎豹騎確是精銳,可是,這能證明曹操的軍隊從一開始就是精銳嗎?那麼長的時間,連劉備手下的農民都能訓練成精銳,何況曹操?所以,虎豹騎在建安元年的實力,是不一定很強的.曹操在外掌權不久,理論上是沒有時間訓練出自己的精銳部隊的.
妄想者的主要論點就在於:1、董桌廢立皇帝失大臣的心.2、董桌以少勝多不可能.3、董卓軍不擅長守城其實全都不成立.1、董卓已經廢立,不管怎麼說,劉協已經是皇上,大臣不願意是一會事,聽不聽招呼是另一回事.洛陽已經被軍事管制,論不到朝廷大臣壞事.所以失去大臣的支持並不是十分重要.沒有人敢拿者自己的腦袋開玩笑去搞小動作的.何況長安由董卓控制,關中平原富饒無比,大不了遷都,董卓後來也是這麼做的.
2、以少勝多的例子多了去了.曹操當時掌權不久,有時間訓練出精銳嗎?孫堅有多少騎兵嗎?來自西北產馬之地的西涼鐵騎都沒多少呢.袁紹兵多將廣,可是優柔寡斷,又想保存實力,還有其他小諸侯更加不值一提了.讓我想起了抗美援朝戰爭的"聯合**"了,有些國家派個幾百人過去,就當湊個分子.18路諸侯不可能連自己的地盤都不要了傾巢而出,所以,出動的軍隊不會有多少.而董老大無後顧之憂,可以傾力一戰.
最後再說說歐洲的事情.歐洲軍隊之所以先後被匈奴以及蒙古人虐待,不是因為兵不強,而是因為戰術死板.列成方陣就不動了,正面硬捍.而匈奴蒙古的輕騎兵能勝,主要是四面包抄側翼衝擊的靈活戰術佔了優勢.而18諸侯戰董卓不同,在西涼鐵騎存在的情況下,誰趕貿然衝擊陷陣營側翼?西涼鐵騎來個反衝擊把隊型打散後,他們逃都逃不掉.
書友孤獨一位
……
汗顏啊,幾位朋友提到的三國歷史老狼自己都不知道,今天學到了,道謝先。
至於為什麼出現這麼多爭論,原因很簡單,三國歷史深入人心,毫不誇張的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三國歷史,有爭論毫不奇怪。而《三國誌》與《三國演義》之間矛盾極多,更是給這些爭論推波助瀾。
老狼解釋一下《三國董卓大傳》的小說背景,這本小說的背景是《三國演義》,出場軍事力量與人物性格以演義中為準,三國演義中沒有提及的人物以三國誌為準,只是為了劇情需要,一些人物的出場時間有所改變,所以書中有些情節與《三國誌》和《三國演義》都有不符,請大家注意。
另外,書中的時間開始是錯的,公元190年應該是漢初平二年,而不是建安元年,因為初平這個年號是老董廢少帝立獻帝時所用的,曹操迎獻帝后改元建安,已經是公元194年了,可能書友妄想者也不知道,所以覺得諸葛亮的年齡是錯誤的。這點起因是老狼在開始寫時沒有注意,是老狼的錯。
至於董老大能打贏虎牢關之戰,關鍵還是老董燒了聯軍的糧草,聯軍沒有糧食怎麼打?當年曹操對袁紹能以少勝多,也是靠燒糧獲得轉機。
還有爭論張遼能與張飛打多久回合,這更是讓所有寫三國小說的人頭疼的事,舉個例子,《三國演義》中,紀靈能與關羽打三十回合而不落敗,卻被小布『如提童稚』,更被張飛『戰不三合,一矛刺死』,比較之下,彷彿關羽很弱,可小布能對關羽『如提童稚』嗎?會被張飛『戰不三合,一矛刺死』嗎?原書如此,何況旁人?武將單挑也是要看天時地利人和,更要看當時的武將狀態和士氣,頂極武將之間,勝負更是難以預測。
還要碼字,先說這些吧,昨天幾位書友的評論全部加精,以示感謝,今後如果再有類似的精彩評論,一定放在正文讓大家欣賞。
最後再說一句,《三國董卓大傳》字數至今不足三十萬,而書評已經有數千條之多,且多是建議指導,鼓勵批評,總字數已經超過第一卷的總字數,這讓老狼激動已,只得再對大家說一聲,謝謝。也因為書評太多,其中自相矛盾者頗多,也曾讓老狼手忙腳亂、情緒低落,但讀者永遠是對的,錯的是老狼,老狼讓你們失望了,對不起,請你們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