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二卷 輪蹲的天空 第二章 文 / 黑鬍子

    第二章

    楊洪森的高尚舉動讓日本軍人都極為激動。

    楊洪森很有錢嗎?是的,他很有錢。

    那麼住友、三菱、三井等財團又如何呢?

    與日本這些老牌財團相比楊洪森的財富好像不值一提,但是楊洪森捐獻給國家的錢,比他們加起來還要多。若這些財團肯向國家捐出微不足道的1、2億美元,日本財政將大為緩解,而人民的生活也將有所提高,但是他們沒有,他們寧可花巨資扶持一位代理人,也不願花更多的在國家身上。

    「我們要奪取政權,將這些萬惡的財團一網打盡,將他們的財產統統收歸國家。」

    財團對國內的這種國民情緒自然有所瞭解,他們害怕民眾的力量,而這些下層的武士自然不能小瞧,當兩股力量為了各自的需要相互接觸的時候,日本的政治在未來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中、日之間的芥蒂日深,中國商人們謹慎地與日本商人保持有限的合作。

    敢與日本人做生意的要麼是國有控股企業,要麼就是那些擁有雄厚資本的大資本家,小商人必須要考慮投資風險問題。

    日本在華的貿易一直打不開局面,為此他們將紡織品價值壓的極低,美國企業向中國司法機構控告日本傾銷,擾亂中國市場秩序,而中國企業要求國家對他們這塊進行貿易保護,增加財政補貼。這迫使日本繼續走上層路線。中國市場的鑰匙是兩江集團,只是他們點頭,那麼一切都好辦了。

    日本如果不能將工業產品轉化成利潤,國民經濟將繼續衰退。

    楊洪森沒有對日本人趕盡殺絕,因為這是一筆好買賣,他可以從中獲得巨額利潤,同時可以有效的扼制快要氾濫的美國貨。中、日貿易從第二季度開始節節攀升。

    日本內閣迫於民眾的壓力,制訂了五年經濟復興計劃,以抗衡中國的五年計劃。

    五年經濟復興計劃不但空洞,而且難以實現,關鍵是政府拿不出那麼多的投資款,不過作為應景之物,他是華麗的。

    列寧死後,楊洪森感覺到了蘇聯投資存在的潛在危機,為此,他與美國方面進行了交流,但是美國方面的答覆是「挺住,一定要挺住,為了年底分紅,發揮你最大的能動性吧。」儘管美國財團不住給楊洪森打擊,但是他仍然做了第二套預案。

    英士達這條走狗在澳大利亞忠實的完成了楊洪森交給他的任務,為此他得到了相應的報酬。

    「親愛的朋友,我知道你到這裡來,一定有什麼重要的事向我傳達。」英士達獻媚地對康利說道。

    「既然你有所瞭解,那我就直說了吧,boss對你在澳大利亞的工作非常的滿意。」康利頓了頓,「boss想知道你願不願意去,。」

    「去倫敦,我去哪裡幹什麼?」英士達很快發現自己多嘴了。

    「這是boss的意思,如果你同意的話,他將支付你一筆可觀的安家費。」

    「那這邊的生意誰負責。」

    「boss都做了安排。」

    「親愛的朋友,你能不能透露一點情報,因為對於未來的工作我心理沒有底。」

    「那你是接受還是不接受這個工作呢?」

    「那麼報酬,」

    「我只能說報酬相當豐厚。」

    「哈哈,有豐厚報酬的工作我自然接受。」康利將一封信交給了英士達。

    英士達裝模作樣的看了一篇,隨後交給了康利,「你能給讀讀嗎?這裡有些字我不認識。」

    康利向英士達宣讀了boss最新的安排,倫敦有一份好差事正等著他,「作為你多年來工作的獎利,boss已給你安排了一套別墅。」康利心說,永別的朋友,未來我終於可以不與你再見面了。康利對英士達說了些誇張的祝賀之詞,次日便動身離開了澳大利亞。就算沒有楊洪森的最新指示,英士達也準備離開澳大利亞,他已經被漂亮地情婦糾纏的焦頭爛額。此時,離開正是時候,澳大利亞方面楊洪森安排了更加專業的職業經理人前往接手。

    蘇聯投資風險性以及歐美市場未來的不穩定性,使得楊洪森將手中大筆資金抽回到大陸。

    這引發兩江集團國內新一輪的投資的狂潮,化學、醫藥、電子行業在巨額的投資下發動迅速,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極富競爭力的國產貨逐步淘汰進口貨,兩江集團完全壟斷了對這一新興領域。

    不但收音機開始國產化,就連通訊設備所需要的器材等都開始逐步國產化。

    中國比日本更早的引進雷達技術,為加強航空管制提供了條件,實際除了楊洪森也沒人買私人飛機。

    兩江集團投資的國美航空公司成立了,他打破了國外航空公司對中國的天空壟斷地位。

    各大報紙開始大力宣傳,不吝惜讚美之詞。

    楊洪森支持國外航空公司在華投資,從某一方面這可以有效地解決飛行員緊缺的問題。就好像汽車進入中國時,缺少司機和維修工一樣,現在是人都會開車,洗車、修車的攤點城市的各角落都有。

    在上海、南京、武漢、廣州這些南方大城市,出租車逐漸取代了黃包車。

    那些培訓駕駛員的技術學校如雨後春筍一般出現。

    中國首先進入機械化的不是軍隊而農墾兵團。

    中國是個貧油國,國內需要的石油主要來源於進口,正是考慮到未來中、日之間的戰事,國會通過了楊洪森的儲備油機制,在戰時完全被封鎖的情況下要保證半年的油料供應。

    日本方面也在隨後制訂了相關的法令,中國的石油獲取途徑分為陸上和海上,陸上來自蘇俄,海上來自美國、中東和非洲,另外,中國本身還有幾塊不大的油田。日本的石油供應完全來自於海上,完全依賴於英、美。如果日本在太平洋上與美國開戰,他們的油料供應只能維持一個月。

    石油供應的多元化對日本來說非常的重要,日本曾通過中國獲得石油,中國政府也的確通過走私途徑向日本供應原油,這種事一直在斷斷續續或明或暗的進行著,直到朝鮮戰事再次爆發戰事而停止,內閣方面曾一度考慮煤轉油技術,但是這一技術的投資驚人最終被國會否定。

    短視的日本石油商人更願意將錢用來購買美國的廉價石油,現在油價可是非常便宜。

    帝國石油公司曾嘗試合作開發石油,他們與意大利商人合作購買了利比亞的石油開採權,但是經過一年的勘探,花費近400萬美元除打了幾口水井外,沒有出一口油。與帝國石油公司的背運相反的事,中國石油公司在乍得、蘇丹、埃及連續打出優質油田,這讓帝國石油公司高層頂著巨大的壓力。

    軍部中陸軍主張征服,海軍主張協作。日本陸軍的敵人主要是中國,海軍的敵人主要是美英。

    陸軍齷齪的表現讓海軍系的將領完全看不到征服中國的希望,無法征服中國就無法得到中國的資源,也就無法擋到軍部所構思的以戰養戰的最高境界,這樣一來日本的未來的天空就要靠他們海軍來支撐了,爭奪東南亞的資源成為了他們重要的戰略目標,但是進入東南亞就勢必與英、美翻臉,這時候與中國的關係就變的十分重要了,在中、日友好甚至同盟的情況下,中國可以為日本提供一切資源,可是像他們這樣頭腦理智的將領在日本可是越來越少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