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二卷 輪蹲的天空 第一章 文 / 黑鬍子

    第一章

    北京城內彩旗飄揚,民主黨搭建起來的演講台上,黎元洪極其興奮地向他的聽眾們發表著競選綱領。

    北京人見識過了1912年的中國式的選舉,對於美國式的選舉他們充滿了好奇。

    美國民主代表團在議員胡佛的帶領來到了中國,隨行的還有大批美國記者。

    在臨行前的記者招待會上,胡佛發表了精彩的講話。

    1924年中國大選比美國大選更能吸引高層和民眾的眼球,美國人民感到十分的驕傲。

    真正的民主終於在遠東出現了。

    胡佛一行在上海受到了熱烈的歡迎,當然等待他的還有大批的中外記者,在鎂制閃光燈下,胡佛揮舞著手中的帽子,上海市內掛滿了美國國旗,這讓英、法租界的高層很不滿。上海美租界的組織了強大的代表團來歡迎胡佛議員,當美國國歌響起來的時候,他們昂首挺胸,高唱著「星條旗永不落」

    大量的新聞資源和照片正不斷從中國發回國內。

    「美國政府應當派一位重量級的人物去中國,而不是派胡佛這樣的小丑去中國,」一些民主黨旗下的美國報紙對胡佛出訪中國大肆抨擊。

    胡佛在陪都南京發表了中美友好的講話,得到中國百姓的熱烈歡迎。

    前往北京的途中,歡迎他的人群至少有十幾萬,他有那麼一點美國總統的感覺了,或許下一屆美國總統或者他可以試試。胡佛年青時期曾到中國,待過三年的時間,而他的發跡就是從中國開始的。

    在北京他受到了大總統黎元洪、國民黨主席楊洪森以及孫中山的歡迎。

    孫中山是中國的革命之父,在美國他被稱為「中國的華盛頓」,一名為自由、民主而戰鬥的偉大的鬥士。三個人當中「華盛頓」理所當然的主角。

    「歡迎胡佛先生來華。」

    黎元洪並不介意孫中山搶他的風頭,要想競選按照原定的計劃順利進行,當然需要必要的妥協。楊洪森是國民黨推進來的後選人。

    胡佛與黎元洪、楊洪森握手的時候總感覺怪怪的。

    胡佛作為美國民主代表團成員,那麼會談的內容自然是民主,對於美國的民主黎元洪大加讚賞,楊洪森頻頻點頭,孫中山對美國民主發表了一些個人看法,當然楊洪森依然是頻頻點頭。

    在來中國之前,胡佛也是做足了功課。眼前這位說話不多的光頭就是中國舉足輕重的人物楊洪森,中國兩江財團在美國也是非常出名的,楊洪森曾出訪過美國,其人被稱為「中國的俾斯麥」。

    一個「華盛頓」、一個「俾斯麥」,有這兩位,黎元洪就顯得並不那麼突出了。

    楊洪森比較關心美國的經濟,美國出現的小規模的經濟危機讓楊洪森有些神經過敏,因為他還沒有部署好,如果經濟危機提前爆發,他的損失就可想而知了。胡佛的回答極為樂觀,中國是美國在遠東的重要貿易夥伴,在遠東正因為有楊洪森這樣的合作者,美國在遠東才處於絕對的領導地位,而這種地位是建立在中國對美國經濟的信心上,如果中國對美國經濟表現出擔憂,那麼必將動搖美國在遠東的地位,英、法必將趁虛而入。

    「美國的經濟繼續領跑世界。」

    胡佛重點拜訪了楊洪森,這是他遠東之行的使命之一。共和黨認為楊洪森將是下一屆中國的總統。

    黎元洪與楊洪森完全不是一個等量級別。但是,讓美國人的大吃一驚的是,從選舉的投票情況看,黎元洪仍然以微弱的優勢領先於楊洪森。

    從一開始楊洪森就放棄了總統的競選,他利於黎元洪藉以整合國民黨的力量。3月21日中國大選最終揭曉,最後黎元洪以極其微弱的優勢戰勝楊洪森得以連任總統,民主黨北京黨部一片歡呼之聲,這一結果讓胡佛有些意外,不過當楊洪森與黎元洪站在一起,高舉雙手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好像抓到一些什麼。4月中旬黎元洪正式擔任總統,選舉結束後,整個政府班子沒有任何變動,楊洪森繼續擔任副總統,胡漢民繼續擔任總理。為中、日友好發揮「巨大」貢獻的汪精衛而被任命為工業部部長。

    新政府繼續在民主黨與國民黨的聯合執政下,孫中山掛了個xx委員長的虛銜。

    孫中山已經被檢查出患有嚴重的肝病,楊洪森建議其去歐美治療,都孫中山給拒絕,在他看來只休養幾個月就好了,可是楊洪森懷疑孫中山患的不是嚴重的肝病,而有可能是早期肝癌,經過上海方面的確診孫中山的肝病非常嚴重,即使醫生都說不是肝癌,楊洪森自然不會跳出來說老孫得的是xx病。

    孫中山對於楊洪森亂花錢還是有非常有意見。

    二五計劃提出的總投資為230億美元,相當於中國數十年的財政收入,為了二五計劃的順利完成,全國人民都是勒緊褲腰帶,他孫中山不能搞特殊化。

    二五計劃出來後,孫中山親自把關,對於個別項目甚至親自考察。

    他桌上的電話都直接財政部和計劃委員會,中央銀行財政部的賬戶上存有40億美元,這筆巨款讓所有人的都不敢有絲毫怠慢,這筆錢國會盯著,全國人民都盯著,這錢怎麼用的,都要報經國會審查委會員,然後在新聞發佈會一一公佈。

    戲劇性的是這筆巨款卻在孔祥熙的分管範圍之內。

    以前孔祥熙錢過手的時候都有些小動作,這次的數額太大了,盯的人太多了,沒有絕對的把握他不敢出手,孫中山狠起來也是辣手無情。

    宋藹齡與他一早就有分工,錢的事他孔祥熙不沾手,一切全由宋藹齡處理。

    為了增加孔院長對金錢的抗腐蝕性,楊洪森特意將其安排在這個崗位上。孔祥熙曾向宋藹齡報怨這個位置不好幹,宋藹齡只是向他透露了那麼一點,在得知這些投資款陸續進入他們口袋的時候,他的工作態度立即發生了轉變。

    230億美元他也不分多,1億美元也就夠了,為此,賬目出入他審查的極為嚴格。

    也正因為如此他搏得了「鐵孔目」的稱號。

    「我的,我的,都是我的。」

    晚年潦倒的孔祥熙在自傳中曾隱晦地表達了,楊洪森才是民國政府最大的蛀蟲。自傳發佈的次年,孔祥熙死於突發性心臟病。

    孔祥熙這個時候還是比較純潔的,對於宋藹齡私下進行了陰謀多少有些後怕。有時候他感覺宋藹齡不應該和自己結婚,應當與楊洪森結合在一起才是正確的,這兩個人真是太有共同語言了

    在民國的歷史上宋藹齡絕對是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如果她是男性的話,楊洪森會考慮將她給幹掉。

    將國家投資收益的230億美元洗成個人資產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運作過程,為此他請來了有豐富金融操作經驗的華爾街律師團。

    楊洪森從來都不是高尚的人,230億美元是他創造出來的財富,為此他理所當然的獲得相應的份額,而不是全部捐給國家,他可是深知「有權不用,過期作廢」這一明言。

    「我會將這些錢用於國家,放在中央銀行可能會被貪沒或亂用,但是放在我這裡,我讓她變成更多的錢,為國家做出更多的事情。」

    他的確做了一件1924年最為轟動的事件,他從個人財產中捐獻出了1億國幣用於教育與醫療。

    在國人的心目中楊洪森是位散盡家財,一心為國,擁有高尚情操的人。

    「我一直都擁有著一顆高尚的情操,只是我一向行事低調而已。」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