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一卷 夏天到了 第三十三章 文 / 黑鬍子

    第三十三章

    中國海軍陸戰隊800名官兵於1923年6月從湛江出發,前往西沙群島駐防,而日本海軍戰列艦更是全程護送。在這個龐然大物的面前,4000噸的輕型巡洋艦根本不值一提。

    日本zf為了更加有效的控制台灣海峽以及南中國海,陸續向該地區派遣了數艘大型的作戰艦隻。其中戰列艦二艘、重型巡洋艦四艘,輕型巡洋艦、驅逐艦若干,他們的到達使駐台帝國海軍的實力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受海軍條約限制,中國不得擁有戰列艦,所以楊洪森接受德國專家的建議,建造袖珍戰列艦。

    日本認為中國人沒有建造萬噸級戰艦的技術,因為中國馬尾造船廠曾花巨資建造了「廣州」號萬噸級爛尾船,該艦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使得該艦一直停在船塢內接受強化。

    中國造艦水平如此,日本海軍高枕無憂矣。

    理論上中國海軍中的那幾艘美國重型巡洋艦才是日本海軍遠東的頭號大敵。但是,中、日之間的關鍵勝利點是陸地,陸軍不行,海軍打的再漂亮也沒有。

    中國正在進行的戰列艦計劃除德國專家參與之外,楊洪森還向莫斯科方向尋求幫助,莫斯科方面不但提供技術,而且還派出一批的專家,但建造戰艦關鍵還是要鋼鐵。

    日本見單方無法阻止,便向美國施壓,向英國尋求支持。

    美國政府只是輕描淡寫地指責了一番,隨後駐華大使電話詢問楊洪是否需要美國技術上的支持。

    英國要求停止造船,避免地區性軍備競賽,日本部分主力艦跑到南中國海讓英國人極為頭痛。為了打消中國的造艦計劃,英國方面提出,向中國出口輕型巡洋艦,可是美國人不答應了,如果這些主力艦跑到太平洋,到時間美國海軍就要頭痛了。

    「難道英國的船比我們的更多嗎?」美國的商人們被鼓噪起來。

    中國的造艦計劃並沒有停止,日本人認為德國人在這個計劃中扮演著很重要角色,所以與英、法頻繁聯絡對德施壓。德國方面認為那些專家受聘於中國政府繫個人行為,他們不好干預。

    自從中國海軍在南中國海的擴張發動後,日本有種咽喉被鎖住的感覺,這日本人難以安睡。

    楊洪森還有更狠的招式,他出錢、出槍、出人在馬六甲一帶搞有組織犯罪,對來往的船隻實施搶劫。

    快艇成為了馬六甲海盜們的寵兒。

    馬六甲海盜搶劫、殺人無惡不作,使得英國政府不得不派軍艦對商船進行護航。

    日本指責中國是幕後的主使,因為那些海盜全是中國人,這種言論遭到了中國政府強烈抗議。

    目前的情報只能顯示海盜們使用的快艇是通過中間人從中國進口,而這些中間人多數都擁有美國國籍,英、法擔心美國想進入東南亞,這可是比中國更可怕的大老虎,所以當中國政府表示願意加入對馬六甲海盜的圍剿時,英、法友好地拒絕了中國政府。

    日本的經濟儘管的變的如此的糟糕,其仍然與中國針鋒相對,雙方的軍備競賽在繼續上演著。

    中國陸軍技術兵種正在不斷的增加,武器裝備也越加精良,中**工的發展使得軍火已經開始自給。現在的中國就像是一隻大怪獸,不知道吃了什麼東西,長的這麼快。日本國內的一些亞洲主義分子正在抬頭,他們又在鼓吹東亞共榮。軍方認為目前的政府是一個賣國的政府,日本想要發展,想要出亞洲,首先就要統一思想,將這些人清理出去。一些狂熱軍人發起了政變,隨著越來越多的軍人加入間,內閣方面立即行動起來,對參與叛亂軍人進行鎮壓,很多士兵為此喪命,但是那些軍官的愛國之心除了被批評了兩句外,基本上沒有受到任何懲罰。事後,他們大部分人被流放到了朝鮮、台灣等地。

    楊洪森在國內繼續推銷他的亞洲共榮,他在會見韓國政要樸萬里時數次提到了「共榮」。他準備將韓國變為中國的加盟共和國,但是在韓國內部對加入這個聯盟意見並不統一,那些民族主義者反對加入,他們要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雖然他們感謝中國的幫助,但他們拒絕成為中國的傀儡。相對於韓國,越南就可愛多了,越南希望成為中國特別行省,中國國會有不少越南議員,越南用的是中國貨幣,官方的語言是華語,越南人吃穿用都中國貨,更重要的是越南老百姓對於加入中國沒有任何牴觸心理。

    政府與政府之間那叫援助,中央與地方之間那叫撥款,越南還是很聰明的。

    國會方面就北越加入中國進行多次分組討論。

    議員們最關心的是外界的態度,尤其是法國的態度。

    美國領使的意思是希望中國學習他們夏威夷的經驗,進行自治表決,由民眾自己決定是否加入中國。英國、法國都沒有意見,北越加不加入中國就是那回事,加入的話反而會減少麻煩,但是表決這處程序還是要過的。

    1923年6、7月份,北越民眾踴躍到政府指定的投票箱就是否加入中國進行投票。越南議會已經達成了共識,現在主要等著最終的投票結果出來,但從最新的投票顯示看絕大多數越南人都支持加入中國,越南的華人華僑以及在越南國民黨人已經開始在慶祝了。

    越南有著豐富的鐵礦資源,這讓日本人眼紅不已。

    日本不是不想打仗,他們受到了來自內部的經濟壓力,以及來自外部的國際壓力。

    美國的金融機構同意向日本巨額貸款,但開出的條件極為苛刻,日本上下短時間內取得了共識,那就是繼續與中國和好。中國人不與日本做生意,比美國對日本直接進行經濟制裁更可怕。

    經濟專家聲稱他們的經濟至少倒退了十年,在這種大環境下,天皇要求內閣派員到中國處理和好事宜。

    美、英、法都支持中、日和睦,這樣有利於維護遠東地區和平。

    田島在楊洪森的面前不住的獻媚討好,但是在幾個關鍵性的問題田島卻極為強硬。

    中國在封鎖日本的時候,日本也在封鎖中國,這導致了中、美貿易不能直通,大大增加中國出口的成本,不過楊洪森挺過來了。

    中、日雙方的爭論的不是朝鮮問題,而是台灣問題,中國要求在國際社會監督在台灣進行自治表決要確認台灣所屬的問題。台灣全是中國人,自治表決的結果可想而知,日本反對的同時認為台灣的問題在國聯已經得到了處理,根據一事不再理的原則,國際方面應當駁回中國的請求。

    「台灣是中國政府最後的領土要求,中國政府決不放棄台灣以及台灣的數百萬中國公民。」

    楊洪森願意通過贖買的方式收回台灣,「中國政府為此願意支付8億美金,並且承諾在三年內陸續支付該筆款項。」這相當於日本三分之二的財政收入。

    日本人現在雖然缺錢,但是卻並不打算將台灣賣給中國,因為他們嫌這個價太低,楊洪森怎麼說也要出個20億。

    美國傳遞過來的消息是35億美金,一年內支付。

    中國絕對沒有這個支付能力,華爾街拭目以待,如是中國政府真的打算不惜一切代表收回台灣,他們願意向中國政府提供缺少部分的貸款。可惜中國方面拒絕了。拿出6億美元已經夠意思了,還要35億美金,楊洪森心中大怒,他真要拿出35億美金那就不是贖,而是直接開打了。

    中、日談判並不順利,日本人始終把自己當成列強之一,開口閉口就是要求在中國享受一切待遇。

    談判被楊洪森吊在哪裡吊,進展異常的緩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