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一卷 夏天到了 第三十二章 文 / 黑鬍子

    第三十二章

    孫、楊在公開場合都不曾發表過攻擊對方的語言,但是他們的手下卻不同了,兩派人馬在國會中甚至發生了毆鬥事件,這可是自國府成立以來的頭號大新聞。「藍色」陣營的議員要求政府嚴懲肇事者,要求對xxx等議員進行民事賠償並且給予書面道歉。

    在沉寂了一段時間後,楊洪森終於走了出來,對所謂的「紅色」陣營發起了攻擊。

    美國人希望楊洪森發動政變將孫中山推翻。

    日本人希望孫中山將楊洪森給抓捕起來,他們私下向某些人許諾,願意提供武器組建民兵武裝。

    金錢和軍隊是政治鬥爭中最關鍵的兩樣東西,擁有他們將無往而不利。

    中國內部的這場鬥爭的結果對日本來說來很重要,雖然日本並不看好孫中山,但仍然在極力的支持孫。

    楊洪森在南京的演講中遭到孫中山擁護者的槍擊,楊本人只是右臂受傷,隨行的宋美齡被嚇的臉色蒼白,事後在給大姐的電話中憤憤不滿。

    「玉琨傷事如何?」

    「只是受了一點輕傷,並不大礙,。」宋慶齡欲言又止。國內的報告一片嘩然,而「藍色」陣營隨即進入大規模反擊。楊洪森此時變的極富攻擊性,楊洪森重新回到了北京,很多人都感覺不妙。

    在楊洪森的授權下,近衛軍掃蕩了在北京「紅色」陣營的俱樂部,在俱樂部內查抄出了大量的毒品和槍枝,「紅色」陣營指責楊洪森陷害。楊洪森以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名義,經過特別審理程序將這夥人中的大部分判決死刑。

    受到楊洪森接見的近衛軍軍官被其親切地稱呼為「堅定的革命信仰者。」

    「要將那夥人從我們革命的隊伍中清理出去。」楊洪森如此說道。

    駐各國的大使館緊守門戶,美國領使致電國內稱,前總理楊洪森在x月x日發生軍事政變。

    楊洪森輕而易舉就控制了北京,這標誌其軍事政變的成功,在軍人們的擁護下,楊洪森走進了國會。

    「這是對民主的踐踏。」

    楊洪森與孫中山之間現在必須有一個人退出,楊洪森在做出這一行動之前,宋美齡給予了堅決的支持。

    雖然他們與孫中山有姻親聯繫,但是在權利的面前父子都能成為仇人。

    在所有人認為楊洪森將會動用軍隊協助國會通過對孫中山彈劾提前進行大選時候,孫中山、楊洪森再次秘密接觸,孫中山向楊洪森妥協以換取楊洪森不退出國民黨另行組黨保證,孫中山並不打算再進行連任,近半年的緊張衝突,給孫中山心理和身體都造成了巨大的傷害。楊洪森是一個年輕且擁有巨大的野心的政治家,孫中山越來越擔心將這個國家交給這樣一個人是否合適。

    楊洪森在黨內被提名的黨主席,並當選為全國最高軍事委員會委員長,陸、海、空三部合併為國防部,其經總統黎元洪提名,經國會委任楊洪森出任首任國防部部長。

    1923年4月,孫中山逐漸由台前退出幕後。讓孫中山感到遺憾的是,新班子組建完成後,中、日之間關係再次轉入冰點。中國方面拒絕與日本zf進行任何形式的談判。在朝鮮三·八上鐵絲網和圍牆,將這個國家一分為二。遠東中、日冷戰對立的局面在西方列強干涉下逐漸形成。

    為了形成對日本的戰略包圍,中國zf逐步加強了與菲律賓的關係,通過兩國海軍頻繁地交流,增進雙方的友誼,增強中國海軍在南中國海域威懾力。

    中國zf宣佈為了捍衛中國在南中國海的領土主權,中國zf向南沙群島派遣邊防軍,日本政府對此做出了強烈的抗議,並且派出軍艦干擾中國登島。

    南沙群島扼守南中國海咽喉,在這裡放上支人馬,對來往的船隻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日本zf的行為嚴重侵害了中國的領土主權的完整,中國zf表示強烈抗議,並且呼籲國際社會介入,對日本zf實施經濟制裁。」

    中國動不動就呼籲國際社會介入,對日本經濟制裁,日本zf對此不厭其煩。

    英、法雖然知道中國人進入南沙不懷好意,但是那是人家的島,就算人家把島給沉管你屁事。

    「對此次糾紛,英國(法國)深表遺憾,希望兩國政府能妥善解決南沙糾紛。」

    日本對華外交的不友好態度使得楊洪森有充分的理由繼續追加國防投資,並強化對日本的制裁。如果不是美國政府的阻撓,中國的軍火完全可以由美國商人承攬。英國怡和商行本來是在華最大機構,楊洪森對怡和沒有好感,這些傢伙盡敢將劣質品高價出售給他,怡和在華商務機構被直接轟殺。怡和經過改組後一直在謀求中國政府的採購訂單,在匯豐的中介下他們本來是很有機會的,可是德國又捲土重來了。

    一戰之前德國在華的商務活動僅次於英國,而德國在軍事領域對華影響巨大,楊洪森就是一個狂熱的德國粉絲,從武器到著裝全是偽德國貨。

    德國在華唯一一家商行—「德意志遠東商貿股份公司」,目前已被楊洪森兼併,楊洪森旗下的德華銀行擁有65%的股份,德國商人菲斯曼持有另外的35%。

    「德意志遠東商貿股份公司」壟斷著整個中、德之間的貿易

    菲斯曼現在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在華的事業上,正是他的穿針引線,奔馳來到了中國,雙方合資創立了中德大眾汽車公司,接著大批的企業來到中國,德國很快就成為了俄國、美國之外,中國最親密的合作夥伴。中國駐德國商務機構的活動非常的成功,德國非常願意與中國建立合作關係。讓英國人更為惱火的是,他們與中國之間的關係,甚至比不上法國人與中國的關係。

    中石化已經決定在法屬乍得投資800萬美元從事石油勘探和生產,隨後法國企業得到了價值4000萬美元採購清單,英國發現法國的領導人真會做生意,誰都知道中石化的幕後老闆是楊洪森,

    楊洪森真是一隻野狗,連乍得這根骨頭都要,操。

    早知道楊洪森這麼飢渴,他們也扔幾塊骨頭給他,英國大哥桌子下面骨頭有的是。

    困擾中、英雙方的問題很多,中國曾提出收回海關,英國直接回絕了,而關稅協定雙方也是糾纏不清。美國、俄國、意大利的關稅協議已經敲定,與法國、德國的關稅協議最遲在年底就能確定下來,而英國的卻遙遙無期,英國商人們希望盡快將此事搞定,在商人們的干預下雙方的關稅協議最遲在1924年正式簽署,不過在海關的問題經過談判確定在1926年之前完成交接。

    貌似問題都解決,不過英國商人又發現了一個新問題,攤位被佔了。

    英國在對華的貿易中限制很多,那些親日派議員對中國沒有好感,正是在他們的干預,將楊洪森數筆軍火交易給攪黃了。楊洪森準備在埃及投資石油,其中一個叫丘吉爾的傢伙反對的最激烈,既然埃及不給挖,楊洪森準備在蘇丹挖,那個叫丘吉爾的又站了出來反對,聽說以前當過海軍大臣,楊洪森當然知道他是誰,他已經把這個記在了他的黑皮本子上,——溫斯頓·丘吉爾,他的名上被劃了一個大大的紅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