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一卷 夏天到了 第三十章 文 / 黑鬍子

    第三十章

    中、日的遠東爭霸被,英、美的全球爭霸所掩蓋,但是中、日兩國並沒有放棄各自的權利。

    日本正在重塑日本陸軍的精神,中國則開始了大規模造艦運動。

    美國按照英國的協定對中國出口的艦隻的噸位進了嚴格限制,而之前他們還曾經打算幫助中國建造戰列艦。

    中國一個大國,沒有海權的中國是不完整的,而且在未來的遠東霸權爭奪中,怎麼能沒有海權。收復台灣也需要借助海軍的力量。

    「這個世界不是只有美國人會造船,我的技術團隊可是非常強大。」

    只要有人材和技術,其它的都不是問題,資金那都是小意思,只要造血機器不停,楊洪森根本就不需要為錢的問題而擔憂。

    這屆的美國政府很強大,只要肯花錢,多大的事情都能搞得定。而最近楊洪森卻停止了與哈定班子的聯絡。醜聞爆出來後,哈定總統班子的負面新聞越來越多,楊洪森可不想與他牽扯上什麼關係,如果被美國主流媒體發現了會很麻煩的。如果再被日本煽風點火那麻煩就更大了。

    美國政府為楊洪森提供了位新的軍事顧問,麥克阿瑟因為美國政府的需要被派往菲律賓,而那位巴頓楊洪森已經對他徹底失望了,這傢伙除了脾氣爆燥之外,而且還不幹正事,成天在研究裝甲兵戰術。對於中國的bt/3型坦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巴頓認為中國的bt/3型坦克在世界範圍內都是極為先進的。在朝鮮戰場上它們將英、法的坦克打的潰不成軍。

    坦克在目前環境還處於初級階段,所有美國不急於發展,等相關的戰術等配套都成熟,憑借美國強大的工業和經濟實力,拉幾條生產線,造幾輛坦克那還不是小意思。

    日本陸軍認識到了坦克在戰場上的重要性,遂將有限的資金向這一方面投入。

    bt/3型坦克的良好性能和較為成熟的生產工藝讓楊洪森最終決定批量生產bt/3型坦克以適應未來地面戰爭的需要。部分拖拉機生產基地開始轉型為坦克生產基地。

    麥克阿瑟在他的權限範圍內訂購一批bt/3型坦克供菲律賓陸軍使用。這是第一批出口的中國坦克,中國在非洲的友好國家埃塞俄比亞也向中國訂購了大約10輛坦克。

    美、英、法政府對中國的坦克直接忽視了,從價格上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廉價的工業劣質品。

    楊洪森不遺餘力的向亞、非、拉各國推銷著最強大的bt/3型坦克。

    回歸的孫中山仍然試圖改善中、日的敵對關係,然而他所受到的阻力越來越大。

    楊洪森將朝鮮戰爭定義為偉大的國際主義的正義援助事業,「韓國是我們偉大的鄰邦,韓國執政黨與我黨親如兄弟,我黨要繼續幫助韓國恢復領土的主權和國家的完整,建立中、韓一體的東亞新體系。」

    韓國很高興能成為未來東亞新體系的一部分。韓國政治家將楊洪森視為最可靠的後盾。

    對日本絞殺與封鎖得到了韓國以及韓國人民的支持。

    在國民黨內的高層會議中,楊洪森與孫中山在對日問題上分歧嚴重。軍事委員會決定在朝鮮發動軍事行動之前孫中山未得到任何暗示,事後也沒有人向他回報。

    孫中山不同意對日發動戰爭,尤其是大量使用化學武器,他是一個很注重過程的人,而楊洪森中注重於結果,他不在乎輿論,因為輿論完全控制在他的手中。

    「中、日的關係,取決於日本政府的態度。」日本的現在的態度非常的不友好,這一點從他們支付賠款上就能看出來。

    日本賠款有著巨大的政治意義,而孫中山打算私下免除日本賠償,楊洪森是不能同意的。

    賠款作用在於有效的打擊日本的民心和士氣,同時鼓舞國人。

    「我們必須在政治上孤立日本、在經濟上封鎖日本、在軍事上打擊日本。」

    這是一場爭奪東亞霸權的戰爭,中國目前的形勢極為有利,楊洪森將繼續擴大這種優勢。

    中國的資本家們在爭奪中得到了巨大的經濟利益,對於那些擁有著大漢主義思想的人來說,帝國的榮耀又重新回到了這片土地上,國民都感受到了那種復仇的酣暢。

    孫中山中日友好的主張,在國府沒有遭受到一定的挫折之前是完全行不通的。

    國民黨內部的意見分明,文臣們主張見好就收,武將主張擴大戰果。如果不是西方大國將和平強加在中國的頭上,楊洪森會繼續策劃對南朝鮮進行劫掠。

    「只要準備充足,日本軍隊並不可怕。」

    孫中山為了改善中、日關係,曾準備將日本戰俘交還日本,但是日本政府拒絕了,日本官方否認戰俘的存在,他們稱這些人都是朝鮮人,並不是日本人。至於那些被俘的日本,軍方認為他們應當剖腹自殺以洗刷武士的恥辱,但是更多的人卻苟且地活了下來。

    楊洪森不同意無條件釋放,「這些日本人在朝鮮犯下了嚴重的罪行,應當接受正義的審判,他們必須為自己的罪行承擔責任。」

    在對日問題上楊洪森與孫中山存在的嚴重的問題,孫中山秉承「得饒人處且饒人」指導思想,楊洪森則主張「趁你病,要你命。」孫中山不會因為日本而與楊洪森翻臉,在對日本問題上他終於做出了讓步,不過他希望將一切控制在可控制範圍內。

    「日本不管在經濟、軍事都較中國強大。」

    孫中山擔心日本人狗急跳牆,對於年輕的國民政府來說,他首要的任務還是發展經濟,提升國力。

    楊洪森有一套自己的原始資本的積累方式,戰爭掠奪、非法貿易,除此之外楊洪森還動用國家資本進行大規模的投機行動。像李德爾斯這樣見過大世面,心理素質的人也經不住他這麼玩法,事成則中央銀行的海外投資賬戶上半會多出很多錢,如果事敗中央銀行直接破產,國民政府指不定會成什麼樣子。

    那些歷史上將要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重要事件,都被楊洪森充分利用了,雖然在幾筆小的投資中損失了數千萬美元,但是整個的運作空前的成功。這筆巨款牢牢的控制在軍事委員會的手中,孫中山只知道中央銀行內部設有風險投資中心,專門從事外海投資,但投資收益如何,資金賬戶尚有多少錢他均不知曉。國家多個重點項目的資金都是從中央銀行的這個黑賬戶轉到財政部賬戶,對於財政部的官員來說這錢怎麼來的,是否合法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財政部資金充足。很多人都想將這個部門控制在自己手中,孫中山希望賬務公開,接受國會的監督。楊洪森的權利越來越大,以前孫中山不覺得這是什麼大事,但是在孫、楊產生分歧後,孫中山正在有意無意的削弱楊洪森手中的權利,比如將楊洪森數個兼職的身份交給其它人。

    楊洪森喜歡將一切控制在自己手中,因為只有他才能帶領中國走向強大,但是孫中山明顯低估了楊洪森乃至於他領導的利益集團的能量。

    國會在對外資投資的賬目進行審核時提出了幾點異議,央行方面拒絕對此進行任何解釋。

    有些議員提出應加強央行資金使用的透明度,設立專業的資金管理委員會,目的是防止、甚至杜絕中飽私囊的情況出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