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一卷 夏天到了 第十五章 文 / 黑鬍子

    第十五章

    上海證券市場上最大的投機機構就是「龍」基金,在他的帶領下,各大機構率領紛紛退出,當然也有一些機構並不為所動。楊洪森的話可不是什麼空穴來風,國府很快就頒布了最新的《關於證券市場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該《意見》為什麼會出台的這麼快,這主要參考一些美國先進的經驗,再加上楊洪森的指導。「規範市場,打擊投機」是這次的宗旨,在國府的主導下短短數日之內,大批的投機分子傾家蕩產,當然這中間多為散戶,至於那些大機構早已退出戰場。

    沒有焦點可以創造焦點,沒有經濟問題可以創造經濟問題。

    不是說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最多,那就改革吧把問題全搞出來。楊洪森在上海主持召開了工業座談會議上,再次提到了工人最低工資收入保證的問題,他甚至還下到一線工廠,會見工人代表,尋問他們的生活以及待遇問題,這讓很多人工薪階層感動的痛哭流涕。對於某些不按照政策執行的企業,楊洪森要求各有關部門嚴肅查處勒令整改知。

    楊洪森財團名下的企業都早已經按照國家政策處理。通過技術改造、規模化生產,提升了生產的效率。當其它企業還在實行七天工作制的時候,財團名下的企業已經實行六天工作制,對於第七天參加工作的給予雙倍工資補償。國府立法機構開始就勞工權益進行立法,專家學者們行動了起來進一步探討這個問題,各級工會組織當然很歡迎,工人的工作時間縮短了,福利待遇提高了,他們的購買增強了。

    新的工薪標準目的是為了刺激企業技術改新的步伐。

    楊洪森指出作為社會的精英分子,在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方面應當盡到更多的義務,辦實業不僅僅是為了賺錢,更重要的是為了強國富民。

    民富了自然要把錢存入銀行,這是中國老百姓普通存在的消費觀,有餘錢就存起來。

    楊洪森有錢就用來進行風險投資,將錢變成更多的錢。

    陳其美和*的事情在社會中逐漸平息,孫中山顯得有一些身心憔悴。在楊洪森的建議下,孫中山前往東北進行視察,副總統黎元洪負責國府的日常工作。

    黎元洪的能力還是有的,在孫、楊兩人相繼離開不在北京期間,他按部就班地執行著國府政策。

    陳其美7月到達美國後,開始了在美國的考察活動,陳其美在前往美國的船上就染上的風寒,異國的生活再加上心情的原因,他很快就病倒了。在美國學習的陳立夫給楊洪森發去了電報。楊洪森致電陳其美放寬心,好好養病。

    陳其美的心哪裡能放的下,他一手創立的「*」被他的好兄弟一鍋給燴了,黨組織先是被國府勒令整頓,最後徹底解散,整個過程不到二十天,相關幹部全部放逐到了政治的邊緣。

    煙土對他的身體傷害很大,陳立果夫曾建議他把煙土戒了,結果被陳其美痛罵了一頓。

    一個月後從美國傳來了陳其美病逝的消息,不過陳立夫在發給楊洪森的電報稱,陳其美的死因系吸食「英鎊」過量導致身體病變經過醫院搶救無效病逝。

    在正式場合絕對不能這樣報道,好在美國方面配合,國內主流報導陳其美死訊時引用了官方通告,

    陳其美同志在美考察期間因積勞成疾病逝於紐約,他的遺體火化後由陳立夫送回國內,在上海孫中山為其主持追悼儀式,對於其革命的一身做了高度評價。

    不過*的一些幹部對於陳其美的死因提出質的疑,他們認為陳其美可能死於謀殺。

    如果謀殺一說成立,那麼最大的嫌疑人就是孫中山、楊洪森。

    之所以有人懷疑謀殺是因為,陳其美只吸紅土,從來不用「英鎊」這是疑點一;疑點二,陳其美死前與一女子來往密切,事後該女子突然失蹤;疑點三,美國方面將大量的證據銷毀,過早地將陳其美火化;當然還是有疑點四,

    所以有的疑點全部歸結到了楊洪森的身上,但是楊洪森沒有殺人動機,那麼這一切必定是出自孫中山的授意所安排的。

    陳果夫的沉默被認為是受到恐嚇,而楊洪森的言論的封殺認為是別有用心。

    某些幕後勢力加緊運動,國會上眾議員對總統提出不信任案。

    「大姐,先生那邊怎麼樣?」

    「英士的事情對他打擊很大,自上海回來後舊病復發現在休養中。」宋謁齡恨恨地說道,「這英士死的也真不是時候,現在國會那邊又不知被何人挑動了起來,我看不如將事情公佈出去省心。」

    孔熙祥道,「夫人,我看不妥、不妥,這可是醜聞,事情要傳揚出來國府的顏面何存!」

    顏面反正雙不是丟他楊洪森的臉,這些人想折騰就讓他們折騰去吧。

    楊洪森又開溜去上海了,誰說他生不出來兒子,你看他現在不是有兒子了。

    不過在撫養孩子方面楊洪森與宋美齡發生一點小分歧,宋美齡希望盡快重出江湖。

    在上海休養的宋美齡催促楊洪森盡快回以北京早些行動起來,孫中山最近身體不佳,大有退位讓賢之意,楊洪森應當早一點去北京接棒,可是楊洪森卻借口上海生意方面的事未處理完畢繼續整在上海不走,這下宋美齡可急壞了。

    「達令,上海的事情你都已結束了,還留在這裡等什麼?」

    「等那些人跳出一起解決掉。」

    楊洪森想看看到底誰在後面搞事,「放心吧,有黎元洪在北京不會有事的。」

    「如果總統因病不能擔任,那麼副總統黎元洪可是要當總統的。」

    「宋卿當總統我看很好嘛,這個他有經驗。」

    宋美齡不明白楊洪森為什麼要將總統的位置讓給黎元洪,可是不讓黎元洪又怎麼樣,難道要調軍隊將他搞掉嗎?北京傳來消息經診斷孫中山患有肝病,醫生希望他休養,在宋美齡的勸說,孫中山前往北戴河療養。黎元洪代行總統職,其第一件事就是致電上海的楊洪森請他回京主持國務院工作,。

    「黎元洪副總統北京來電。」

    楊洪森一目三行心道:這個黎元洪果然上路子。

    黎元洪清楚楊洪森這個時候需要什麼,在楊洪林回到北京之時,他已經將「*」的那些議員給清退出了國會,把個別在國會上叫的最凶的那些人抓了起來。接著黎元洪開始對「共和黨」下手,這中間涉及個人以及團體之間的恩怨。

    共和黨的真正領袖是徐樹錚,他們通過與中、小黨派的聯合逐漸發展壯大,他們在國會中所佔議席雖然無法影響到了提案的通過,但是卻能夠通過棄權迫使議案無效。這種情況在國會建立之初是沒有的,但是孫中山喜歡百家齊鳴的民主政治生活,這使得國民黨手中國會議會被大大的分散了,國會內出現了很多中小黨派,當孫中山保持中、小黨派的獨立性的時候,共和黨則積極與這些中、小黨建立聯合。

    共和黨現在已經嚴重影響到國會議程的進行,他因為他們已有能力迫使國會的議案達不到法定人數。為了向楊洪森表功,也為了自己,黎元洪都必須打擊共和黨。另外,黎元洪十分希望獲得楊洪森的支持重臨總統的寶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