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一卷 夏天到了 第六章 文 / 黑鬍子

    第六章

    如果說煤鐵是一個國家的脊樑,那麼金融就是一個國家的血脈,那貨幣發行權無疑是死穴。

    可問題是楊洪森並不是唯一擁有貨幣發行權的私人銀行,中國銀行如交通,北方金融體系下的信誠、君實銀行,南方經過中央政府批准的一些小銀行如廣東銀行、西南發展銀行都擁有貨幣發行權。

    孫中山將貨幣發行權當成了一種短期解決財政問題的手段。

    擁有貨幣發行權,首先要在中央銀行內儲入一筆巨額的備用金,根據備用金來決定貨幣發行的數額。按照孫中山原來的設想,只要能付足額的備用金到中央銀行,就算外國金融系統也可以擁有貨幣發行權。楊洪森大為震驚,不過作為緩和與孫中山分歧的「妥協」性手段,提升了貨幣發行備用金製度台階。同時,為了保護國內的金融企業,擁有貨幣發行權的金融機構必須中資。國會就金融制度立法,並出台相關政策。作為權力核心,整個計劃的實施者,楊洪森自然是最先獲取信息,利用時間差在別人還沒有回過神的時候,楊洪森已經開始在配發紅利了。

    財政部長李鼎銘出生於兩江系統,但他卻不是楊洪森的心腹,財政部的真正眼線是孔副部長,而合謀者則是中央銀行劉漢。李鼎銘是深知一個國家貨幣發行權的重要性,對於兩江財團的大舉擴張他其實也是憂心忡忡,孫中山對此好像並不太在意,相對於對權利的追逐,楊洪森在實業的舉動,不但沒有引起孫中山足夠的重視,反而得到了孫本人的鼓勵。

    中國金融市場若被外國金融所控制,還不如被他控制著。但是現在的兩江財團身體是越來越臃腫了,從金融、煤鐵、石油、化工、紡織幾乎能壟斷行業裡到處都是兩江財團的身影,這樣一個大怪物也必將成為國家頭號打擊的目標,不是在楊洪森生前,就是在他的身後。

    就像當初楊洪森將大部分產業分拆開來一樣,兩江財團的第二次大規模的分拆引起了國府中央的高度關注,孫中山還為此找到楊洪森進行了一次長談。

    這樣做表面上將自己的力量大肆的削弱了,實際上這是楊洪森急行軍減少負擔。

    宋美齡自然不明白這個道理,所以對於分拆她持反對意見。時間長了,作為老闆娘她也開始涉足於兩江財團的業務活動。

    她認為很風頭的事情,楊洪森卻盡可能迴避。

    真正有錢的人從來不通過炫耀財富多少,尤其是在中國這樣的一個社會當中。

    國府方面也派出官員監督兩江財團的分拆重組工作,外界認為楊洪森的個人資產將會因為這次重組大為縮水。

    宋美齡最近一百八十度大轉彎,在公眾場合接受採訪時稱,兩江財團在華的壟斷地位不利於行業創新,未來必將嚴重阻礙經濟的發展,她對美國的反拖拉斯法案進行高度評估。外電認為中國國府在今後可能在保證經濟平穩發展的同時將全力打擊寡頭集團,而這有可能是楊總理一下步改革的重點內容。

    「兩江財團如果做法,大有自殘的味道,只怕數年之內也無法恢復元氣。」

    楊洪森此舉作法有人反對,也有人贊同,孫中山就是反對者。孫中山擔心兩江財團的這次重組可能傷及國府的根本。國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來源於江浙、湖廣,而這正是兩江財團的大本營。

    「兩江財團的這次重組,簡單的說就是為輕裝前進。」這是兩江財團官方的回應。

    外界對於兩江財團怎麼輕裝前進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重組後的兩江財團,將全力開拓國際市場。」

    兩江財產隨後放出風,聲稱兩江財團與蘇俄政府就西伯利亞油田開採事宜達成一致,中石化為此將斥資1200美元。很快兩江財團重組的注意力迅速被西伯利亞油田的開採給分去了大半。

    遠在美國的洛克菲勒聞聽楊洪森正在尋求西伯利亞油田合作夥伴時,只是嘿嘿一笑。投資和捐錢是兩回事,如果是向中國人民捐款100、200萬美元也算不了什麼,如果是投資,1美分也不會投在這上面。國際石油巨頭們對楊洪森提出的合作都沒有興趣。至於國內的投資者中到是有不少盲目跟進的,不過更多的人都在觀望。

    「我說老孔,相信我沒有沒有錯,今天你投1美元,等打出油立馬賺10美元。」

    扯蛋,雖然我賺了一點錢,但你割羊毛也不能割到我身上,怎麼說我們也是自己人,你也太狠了一點,再者,你真當我是豬頭啊!「我是小有薄財,可那都在老婆大人手上,哪裡有錢哦!」

    鄙視他,如果你對投資沒有信心,應如張靜江等人一樣乾脆說明原因直接拒絕。

    「我說玉琨啊,這西伯利亞能打出石油嗎,要不與蘇俄政府商量者我們投資巴庫油田。」

    「如果投資巴庫油田那就沒有這麼多的優惠條件了,再者說暴利險中求。」

    「那我還是看看再說吧。」

    暴利對宋謁齡雖有吸引力,但她向專業人員咨詢過,油能打出來當然是賺錢,但是對那麼一大片地區進行勘探,一年下來要花費多少錢,如果拖個四、五年,500、600萬美元根本打不住,她寧可賺點小錢,也不願陪楊洪森玩心跳。

    可是天底下的賭徒大有人在,這些人把賭注押在楊洪森身上,押在他不敗神話的記錄上。

    西伯利亞油田對外招股活動正按部就班地進行著,可惜除了一些散戶,上鉤的機構很少。畢遜帶著玩味的性質在西伯利亞油項目上砸了20萬美元。他曾創下一夜豪賭輸光50萬美元的記錄,所以這次輸了也就20萬美元,相對於他近億美元的身家來說根本不算什麼,重要的是他可以藉機增進與楊洪森感情,進一步拓寬在華投資。

    中石化在西伯利亞勘探的工作進展緩慢,這道不是當地蘇俄政府官員怠慢,而是中方的人民看起來不像是來開採石油的,而是準備在這裡扎根搞拓荒。

    蘇俄政府有些人甚至懷疑楊洪森是不是衝著西伯利亞滿天地的野生大麻來地。

    中方人幾百人來後先是平整土地,接著蓋房子,隨後利用拖拉機搞起了春耕,美其名曰,「只有打好基礎,才能力爭上游。」

    俄國人對中方人員的行為直接無視,他們可沒有中國人那麼多的閒功夫,這些中國人愛種田就讓他們種吧,反正國家現在也缺糧,只要這些中國人不幹出與其身份不符的活動,他們不插手。

    在中國國內那些傳銷精英,招股時向廣大地散戶們描繪著西伯利亞石油的美好前景。

    「這年頭的人咱都跟吃了腦鱉精一樣,這麼聰明呢?」

    財政部長李鼎銘一臉驚恐地看著楊洪森,他還記得楊洪森是怎麼賺取第一桶金的,那時候跳黃浦江都要打電話到大橋管理處預訂位置。

    他實在不清楚這個一臉微笑,人畜無害的傢伙在想什麼。

    楊洪森始終認為他是一個好人,擁有著高尚的情操,他願意與大家一起分享利潤,帶領大愛一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但這份心情卻屢遭誤解,實在讓他太傷心了。

    「既然你們都不上鉤,那就別怪我吃獨食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