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卷 春天狂想 第十一章 文 / 黑鬍子

    第十一章

    莫斯科方面此時正在與鄧尼金匪部展開大會戰,英、美迫不及待想讓東西伯利亞軍團與高爾察克早日會師加入戰事。不過聯軍的內部此時中日,俄日間的矛盾卻越加突現出來。中日的矛盾來源於,半數日本干涉軍仍停留在中國遠東土地上,他們既不參加對蘇軍的作戰,也不撤軍,就在哪裡蹲著,霸佔、使用遠東鐵路線,他們到處掛著太陽旗,這讓中**隊很惱火。

    英、法的士兵多來自殖民地,他們千里打戰就是為了錢,日本人這麼搞法還有什麼錢途。美國士兵現在普遍存在厭戰情緒,他們認為這場戰爭太野蠻了,就拿謝苗諾夫與羅曼·馮·溫琴一夥來說,他們的士兵在抓找蘇軍或游擊隊後,不是砍頭就開膛剖肚,甚至那些百姓,他們認為有革命情節就會隨意拉出去槍斃。美國遠東遠征軍少校豪斯在向上級匯報了所到了一切。

    日軍向西的參戰軍約1.6萬人,日本把壞習慣從遠東帶到了中部,將鐵路霸佔著,這樣一來東西伯利亞共和國總統布列拉夫斯基不滿了,這些鐵路應由他們收回使用享受利益,日本人霸佔實在太不相話了,共和國國的財政收入全指望這條鐵路的運營,日本佔著算什麼事,為此布列拉夫斯基總統向英、美反映。

    布列拉夫斯基的下個目標是伊爾庫斯克,他準備在此作為首都,因為再向西就是高爾察克上將的老窩鄂木斯克。高爾察克上將的十餘萬軍隊正在烏法一線與蘇軍作戰。上海聯軍大本營希望拿下伊爾庫斯克與高爾察克連成一片,資本家們已經向東西伯利亞共和國預先支付了一筆獎勵。不過由於中國不合作,後勤補給跟不上,軍官們沒有茶喝,士兵沒有麵包啃,士兵們對於牧民的生活很不習慣,問題轉到一圈最後又回到日本人身上。對於英、法來說現在可是關鍵時刻,一切要為勝利讓道。為此,美、英、法對日施壓,日本政府將責任推給了一線指揮官,內閣的某部也很想整治一下軍部那些無視天皇,無視內閣的下級軍人。

    布列拉夫斯基要求日軍將佔領的鐵路移交給東西伯利亞政府管理這一正義的主張得到了美、英、法的支持。因為協調內部各成員間的矛盾,聯軍在赤塔、烏蘭烏德逗留了十數天,而伊爾庫斯克的蘇軍、游擊軍以及中國志願軍充分利用了這十數天的時候。

    孫中山在日本圓滿地完成了預定的訪問任務乘船返回國內,對於最近中、日之間的矛盾,孫總統主張通過對話來解決,同時也希望日本能按照協議全面履行,不要失信於世界,日本內閣大佬信誓旦旦的稱將嚴守中日協議。

    日本經濟目前仍沒有復甦的跡象,歐戰虛假的繁榮結束後,加之國內的「米騷動」,上半年經濟增長只有2.4%,與中國的16.5%相差了近七倍。日本工業體系,輕工業仍占較大重,約占70%,戰前日本的輕工業產品主要銷往中國和朝鮮,近半年來,中日貿易逐漸正常話,但仍無法達到戰前的輝煌成績,美國的紡織品成為日本在華的主要競爭對手。

    對於日本經濟的持續低靡,楊洪森深表擔憂,以這個土匪國家的一貫作風,他們可能會將內部矛盾向外部延伸,最近日本在三八線、遠東地區他們頻頻製造磨擦,朝鮮很有可能再次爆發戰爭。為了壓制日本人的野心,以楊洪森為首的親美派加快賣國進程,將戰後美國剩餘資本大量引入中國,這引起了「保守派」的不滿,認為楊洪森此舉行動賣國,這一小撮都遭到了楊洪森及其嚴厲的制裁。

    「真是不明白,我吸引外資來華投資,這也能叫賣國嗎?這是多麼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事了。」

    這就是素質啊,楊洪森認為要想提高國人的素質,就必須將這那腐朽地教育體制打破。

    蔡元培這些年一直針對中國教育的弊端進行改革,國府對教育雖投入巨大心血,可是你不能指望著今天種樹明天就摘果子。

    蔡元培早期就很關注中國教育事業,對英、美、法、日都進行過深入考察,其在長江以南地區的教育改革十分顯著,不過楊洪森認為還不夠。

    「你是說在全國範圍內推進八年制義務教育嗎?」

    八年制義務教育,即小學五年,中學三年。「是的,每個省至少有一座大學」比起蔡元培的教育改革,楊洪森提出了更為明確的目標,這也就意味著政府未來將會加大對文化教育的財政投入。

    英國、法國、德國、美國、俄國的崛起無不都是以教育為先,就以鄰小日本來說,財政支出除了軍開支外,教育支出最大,單從這點來看中國已經被小日本扔在了後面。

    中、日之間較量不僅僅限於物力資源的比拚,還包括人力資源。

    1919年最具有轟動效應的提案就是《全國生育計劃案》,楊洪森在進行小範圍討論時,宋美齡積極贊成,她認為女人不應當是男人的附屬品,一個只會生孩子的機器。

    按照美國上海安德利咨詢調查公司的報告,中國近兩年人口增長迅速過快,尤其是農村地區,導致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的產生,,整份報告多達四百頁。農村問題一直是南京政最為關心的,因為這關係到政府近65%財政收入的穩定。報告當時給出一些解決方面,如人口控制、移民建鎮等,而楊洪森選取人口控制一法。

    《全國生育計劃案》關係到傳宗接代,子孫延續的大問題,不是一、兩會議就能解決的,當然強行通過也不是不可以。比起在中國搞推行計算生育,孫中山更支持移民政策,不過也有不少開明人士支持《全國生育計劃案》,而以宋美齡為首的龐大的中國新女士們支持這項提案。

    「這可是關於到傳宗接代的大問題,玉琨你要考慮,考慮,你斷了人家香火,他們還不跟你急。」

    「我怎麼斷人家香火了,這年頭生兒生女都一樣。」

    「你心胸寬,但別人不怎麼想啊!」

    「那就私下再找個生個兒子不就得了。」

    陳其美徹底無語了,他看向楊洪森的眼神突然變的委瑣起來。

    早前一部《婚姻法》確立的一夫一妻制,就影響到了一些同志的傳宗接代的偉大的家庭使命,《全國生育計劃案》更是進一步提出挑戰。

    女性是根本沒有資格取得繼承權,他楊洪森生不出兒子,那是他沒有本事,不能因為他扭曲的心靈,導致全國人民的香火斷絕。

    在《全國生育計劃案》進一步討論中,大規模移民的議案在國會順利通過。按照楊洪森提出的鞏固邊疆、發展邊疆、建設邊疆的要求,將關內百姓向東北、蒙古、青海、新疆遷移,並且將此作為一項基本國策。移民建鎮提案的順利通過,讓很多人懷疑《全國生育計劃案》完全就是楊洪森故意扔出來的。

    現在孫中山回來了,所有的事情都要圍繞著他開始轉。歐洲、美國、日本這一大圈轉過來,尤其是在美國,孫中山在美國政府官員的陪同參觀了美國各工業的龍頭企業,他以前也在美國待過,不過只是為了籌措革命資金,美國官員也從來沒有像如今這般對他親密,他也從來沒有如此近距離接觸強大的美國工業。不管是美國鋼鐵公司、還是通用公司,都給了他極大的震撼,回國後看到落後的中國的工業,孫中山提出了發展工業,趕超英、美的口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