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卷 春天狂想 第九章 文 / 黑鬍子

    第九章

    歐戰結束後全世界的經濟都出現了衰退,相對於日本的經濟單純從數字上反映退的比較多,他們失去了在華的大部分資產,數十年在華的積累只得到了千萬美元的補償。更重要的是日本失去了半個朝鮮,那可是半朝鮮真的太讓人心痛了。事後內閣指責軍部,軍部指責內閣。

    楊洪森對日態度的轉變,讓日本的民主派認為中、日未來前景廣闊。

    南京方面提出建立一個廣泛的遠東經濟聯盟得到了這些民主人士的歡迎,卻受到軍方背影的成員反對。

    楊洪森嚴重剽竊日本經濟學專家們的成果。

    由於日本方面一直沒有表態,中國政府邀請韓國、越南加入,後又將美國列為特別成員國,三國外長在上海召開大會,通過了《遠東國家聯盟成立宣言》確定:

    1、以平等與協作精神,共同努力促進本地區的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和文化發展;

    2、遵循正義、國家關係準則和《國際聯盟憲章》,促進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3、促進經濟、社會、文化、技術和科學等問題的合作與相互支援;

    4、在教育、職業和技術及行政訓練和研究設施方面互相支援;

    5、在充分利用農業和工業、擴大貿易、改善交通運輸、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進行更有效的合作;

    中國財政部副部長孔熙祥擔任第一屆東盟主席。宋子文認為孔熙祥根本就沒有這個本事,還是早早辭職算了,這把孔熙祥給氣壞了,他通過競爭從那麼多人強敵手中搶到財政部副部長一職,東盟成立,他難得露露臉,增加點知名度,太受打擊了。

    比起孔熙祥的表現欲,楊洪森到真有一個大難題。

    英、法在和會上的妥協並非是無條件的,這個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中國是統一了,中國是強大了,作為聯盟成員,中國享受到了權利,那就付出義務。為了將全世界的和平與安寧,必須將這朵資本主義世界的奇花給扼殺掉,而中國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

    孫中山在美其中,美國高層人士就中國對俄政府進行過交流。

    和會結束後不久,五大國就對俄封鎖進行了討論,英、法要求中國對俄進行經濟封鎖,同時對白俄軍提供軍事援助。巴黎方面,中國代表團將此事最終決定權推給了國會,孫中山在美未就此事做出任何承諾。

    在美期間,日本大使向孫中山發出邀請,希望他在回國途中訪日。孫中山認為這是進一步改中日的契機,只有打破軍事對抗才能共同進步,共同發展。

    「總理,美國商務部的來電。」

    楊洪森略看數眼,對於孫中山回國途中訪問日本,他是支持地,改善中、日關係是必要地,對日本的防範是需要加強地。

    「此事我已知曉,關於元首訪日一事在新聞報導中要」

    蘇俄駐華大使契夫科受邀來到了總理府,俄國革命目前的形式十分惡劣,國內、外反動派勢力氣焰十分囂張。偉大領袖列寧同志已經遭遇了數次暗殺,但是托楊洪森送的防彈衣列寧並無大礙。列寧最初並不喜歡這種又厚又重的背心,不過經過多次暗殺不死後,就算列寧不想穿,身邊衛士也要要求其裝備上。

    契夫科是年初才來到南京所以他沒有見到孫中山,不過受到了楊洪森的熱烈歡迎。

    俄國目前國內、外形勢都不是很好,雖然紅軍一直在打勝仗,但是大片國土仍在白俄的控制中,現在俄國最太平的地方應當算是遠東了。中國幫助蘇俄牽制了十數萬遠東干涉軍,西伯利亞中部、中亞地區,中國以自願軍的形式向俄國派出2萬餘人,有力地打擊了白俄匪幫。

    「契夫科同志,請坐吧。」

    「總理先生,請。」

    「祝賀中國在和會中取得了外交勝利。」

    「相信契夫科同志最關心是各國,尤其是中國對俄國目前內戰的態度吧。」

    五大國對新生的蘇俄政府持敵對態度,所以他們俄政策無非就是政治、經濟封鎖再輔以軍事干涉,再多也就玩不出花樣了。和會結束後,中國對俄政策可能會有所改變,會有什麼樣的改變契夫科不清楚。

    「中國與俄國是友好鄰邦,蘇俄政府是中國人民的朋友,我們不會做出對不起朋友的事。」

    楊洪森說這話的臉不紅,心不停,一幅心安理得的樣子。

    「那麼總理此次請我的目的是。」

    「美、英、法要求中國加入對俄經濟制裁,所以我建議將我們邊貿交易形式進行修改。」中、俄貿易正在持續增大,俄國現在很亂,但並不代表就沒有錢賺,俄國從中國進口的大宗商品有糧食、軍火、藥品、紡織品等等,中、俄貿易莫斯科方面有專門的人員負責跟進,由於蘇俄在交易中用的全是真金白銀,南京方面樂意做這種優質買賣。

    契夫科舒一口氣,他擔心中國迫於英、美壓力而被迫終止與俄經貿往來。

    「在未來的半年之內美軍將在遠東撤軍,不過日本在近期可能會有所行動。」

    契夫科說道,「中、日之間不是有協議,日軍應當在一年內陸續從遠東撤軍的嗎?」

    「是的,不過現在英、法需要日本向貝加爾湖以西運動。」

    契夫科在到達中國後,莫斯科方面全面整合遠東的軍事力量,但蘇軍目前沒有任沒有足夠的力量阻擋日軍,如果他們與白匪西進,那麼他們只有大踏步的後退,用廣闊的空間換取時間。不過契夫科很懷疑楊洪森話的真實性,因為日本對東北一直存有野心,日本是真的要對他們下手,還是為了對付中國政府。

    「日本真的會向西進行展開軍事行動嗎?」

    「他們真實動機是為長期駐紮伯力、海參崴尋找借口。所以我希望蘇軍能給日本一點小小的壓力。」

    蘇軍攻不足,守有餘這一點楊洪森應當是知道的,他提來並不是真的指望蘇軍出手,他手上就那麼一支俄國僱傭兵,打仗的時候,只要換身皮就行了。

    遠東實在是太平靜,只有亂起來,他才好向美、英索要援助。

    楊洪森同意全面干涉俄國內戰的條件就是提供援助,他與日本干涉的動機不動,日本多少也是擔心布爾什維克的這樣思想流入國內,可是楊洪森怕什麼,他的三民主義是經過無數革命先輩在實踐中得到論證的東西,是具有中國特色的,雖然與現在的布爾什維克理念有些不同,但是同屬一宗這是確定無異的。

    美國大兵們在遠東並沒有任何像樣的軍事行動,他們更多的時候是充當中、日之間調停人。

    在伯力、海參崴地區中、日間小的衝突不斷,而科洛佐夫中將的俄羅斯師團與羅瓦涅夫中將的白俄軍隊斗的也很凶。

    英、法在遠東部署了6000名士兵,他們在遠東的主要使命就是充當隔牆板。

    在遠東干涉軍多達12萬,卻在屁大地方你盯著我,我盯你乾耗著。羅瓦涅夫拿到軍事援助後就與科洛佐夫死掐,正所謂天無二日,遠東只能存在一個流亡政府。

    在遠東俄國共有三個流亡政府,一個是由中國人支持的總部設在哈爾濱,第二個由日本人支持的總部設在海參崴,第三個由美、英、法支持的總部設在上海。美、英、法一直希望能合三為一,但是效果不是很好,這中間涉及到中日、美日等矛盾。一個套餐不能滿足所有人的口味。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