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十卷 春天狂想 第七章 文 / 黑鬍子

    第七章

    與楊洪森交談之後蓋爾特對遠東的局勢更加擔憂,所以他事後與芮恩施接觸,希望通過芮恩施影響國內的政治家們的決策。

    「印度支那將會爆發一場大的戰事。」

    「可是我怎麼沒從邁德爾聽到任何消息。」

    沒從邁德爾聽到任何消息就對了,因為現在這位軍事顧問正在昆明。

    「我聽說他去了蘭州。」

    「不,他去了昆明。」

    「你是從什麼地方聽來了。」

    「你派人查詢一下便知道了。」

    蓋爾特與芮恩施如此坦白的交流,並不是完全為了美國在華利益,英、法聯盟若獲勝了得利的將是日本,若英、法聯盟萬一敗了遠東的平衡將被打破,從而會進一步刺激日本人。

    巴黎方面美、英、法就遠東局勢進行多輪磋商,中、法之間也在進行著高峰會談,但總是差那臨門一腳。法國國內吵的最凶的就是當中國使用化學武器後,法國是否應當遵循條約的規定。另外,法國政府還需提防中國人發動自殺式襲擊。雖然自殺式襲擊在法國本土還沒有發生,但是在越南、老撾,針對法國人的襲擊事件層出不窮。

    威爾遜的妥協讓其處於極不利的位置,其公開支持對華經濟制裁的論調引起了國內很多人士的反感,尤其是在孫中山在國會發表了中、美親善的講話之後。

    意大利最近因為割讓南斯拉夫領土阜姆的要求遭到拒絕,與美國鬧翻,意大利正式要求退出和會。

    英、法也在等待著威爾遜的答覆,是選擇中國,還是選擇他們。

    威爾遜只好繼續玩兩面派,一方面對回來的中國代表好言相勸,另一方面對英、法許諾盡快將對華經濟制裁的協議提交國會。成立國聯的計劃是威爾遜參加和會的主要目的,也是他個人事業成敗榮辱的關鍵。為了使國聯的計劃得以成功,威爾遜不斷迎合各方的要求。

    比起討厭的中國,日本更能博取威爾遜的歡心,日本針對他的虛榮心,投其所好,對他備加頌揚。他們表示欽佩威爾遜的「崇高思想和雄心」,稱他的十四點是「世界的大憲章」,表示對他倡議的國際聯盟是有信心的。在英、法與中國矛盾激化時刻,日本準備進一步孤立中國。

    俄國解體後,楊洪森用高薪引入了大批的俄國的技術人員,相對於英法等歐洲國家俄國工業較落後,但總體實力較中國強,其在製造、冶金、造船等方面的技術都處於國際先進行列。

    中國代表回到巴黎後,五人工作小組中除顧維鈞外,都有另外的使命。

    奧匈帝國解體後,新生的奧地利、匈牙利成為了內陸國家,他們的海軍被意大利和法國人瓜分,鑒於目前東歐及巴爾幹混亂的局面,中國代表開始對這些專家發出了海量地邀請,這其中有一部分人接受了邀請,不過更多的人決定留下來為新生的祖國效力。

    原屬奧匈帝國的兩艘戰列艦一直是中國代表團關注的事情,意大利政府最早已答應賣給中國。不過由於近來中國一致在謀求大國地位,引起了英、法的不安,導致了其後英、法對華封殺,向意大利購艦被無限期擱置。

    因為阜姆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意大利政府便不顧英、法的反對聲,再次與中國代表接觸,就戰列艦買賣事宜進行交涉。

    日本作為英國的盟國,當然不希望中國擁有戰列艦,英、法隨即向意大利施壓。

    法國擔心中國海軍力量的強化,將進一步威脅到其在印度支那的利益。

    意大利同意停止對華軍售,但前提是英、法必須支持意大利在阜姆方面的要求。

    楊洪森並不是真的想買意大利手中的戰列艦,意大利此前已經將大批從奧匈領地內工廠中拆除的機械設備等打包賣給了他,比起買戰列艦楊洪森更希望中國能自己造出戰列艦,再意大利人手中得了大量的好處的楊洪森乾脆地當一把意大利的墊腳石。

    最近,中國一系列的行動,讓英、法更加擔憂,英國在遠東的投資八成在上海,法國在上海也投入了巨大地心血,雖然有人認為楊洪森在上海租界擁有大量的資產,中**隊不會對上海採取軍事行動,為此,上海猶太財團還多次專程到南京交涉。

    法國公使波勃說:「我們正面臨一種前所未有的、最令人驚異的事情,那就是中國為了積極行動組織了全國性的輿論。」

    巴黎和會現在開開停停,法國政府終於等來了北越的最新戰報。

    法軍在河內一線佈防,迎擊中**隊,中國方面共出動了44架飛機,完全控制著制空權,戰場上中**隊大量使用「化學彈」,法軍因為驚恐戰線崩潰,整個戰局隨即一邊倒。

    英、日、美都沒想到中國上來就用化學彈。

    中、越軍隊越後與法軍在河內展開城市戰,整個戰鬥只持續了三天,法軍守城部隊向中**隊投降。此役3萬法軍,有6000法軍陣亡,1.2萬人被俘,其餘法軍向順化方面撤退。

    中、越方面未就損失情況進行公佈。

    河內會戰結束後,楊洪森會見法國公使波勃再次向法國政府發出戰爭警告。

    法國政府一直在迴避中法全面戰爭。日本才是中國真正的敵人,為了有效了扼制日本的野心,中國不斷增加對化學武器研究的費用,增加化學武器的數量。中國化學武器生產能力雖然遠比不上法國,但是在中國將所有庫存消耗完之前,政府是否仍能如戰爭初期一樣堅定不移高喊著將戰爭進行到底。

    法國人其實很鬱悶,中、法之間最終鬧到這個局面,都是那個經濟制裁搞的,至於西貢的慘案、誘捕潘佩珠都是借口,說到底是英國要制裁中國,為什麼要打他們法國。

    「喂,自己挖地坑自己填,不要把我們英國也拉下水。」

    英國發現僅僅英、法對中國進行制裁是不夠的,必須將美國和日本納入進來,但是美國的民主、自由讓威爾遜根本做不了主,而遠東的盟友日本也在盡力避免中、日矛盾向軍事對抗的方面發展。

    在英國對華進行裁製的同時,上海、香港的總罷工也拉開序幕。最近一次中國政府對香港的封鎖讓英國印象深刻。由於風傳南京政府欲對上海租界進行全面封鎖,導致上海金融大跳水,糧油副食品價格暴漲,受此影響上海的房地產市場也是接連受挫。英國公使朱爾典為此與楊洪森展開協調。

    「上海是中國經濟的龍頭,把上海的經濟搞垮了對你,對我們都沒什麼好處。」

    「只要英國政府放棄對華制裁,我就放棄對上海、香港兩地的封鎖,讓勞工部協調停止罷工。如果你不能做主,那就換個全權代表和我談。」因為中國人的敵視,朱爾典在華的工作無法展開。

    中華民國中央情報局對英國大使進行著24小時監視,那些與朱爾典接觸的人都受到嚴密控制。

    朱爾典已經收到了數十份來自中國外交部的警告信,要求英國大使館人員守外交官的身份。

    站在大使館的辦公室內看著街道,那些黃包車、小商販都可能是秘密警察裝扮的。雖然朱爾典已經將使館中國人開除了,但仍然不能放心,最近的一次接觸中楊洪森算命一樣地輕易說出了他最近幹了什麼,甚至一個人在辦公室裡說的哪些牢騷話都被他一字不差地說了出來,這怎麼能讓朱爾典放心。

    「親愛的朋友,不要對我有什麼隱瞞,因為你根本沒有什麼可以對我隱瞞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