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九卷 保平爭勝 第二十六章 兩個憤青 文 / 黑鬍子

    第二十六章兩個憤青

    楊洪森喜歡孫科的強硬派作風,他很高興地看到孫科思想上的大改造。可孫科終究是不可能成為楊洪森的信徒。孫中山並不上瞎子,對楊洪森的所作所為並不是一概不知,作為政治夥伴,有時候他必須做出妥協,最重要的是楊洪森並沒有逾越他的底線。

    胡漢民的信念在孫中山看來沒有任何問題,他只是缺乏楊洪森所需要的魄力。

    在孫中山調和下胡漢民被調回中央,楊洪森終於將手伸進了廣東。

    繼蘇北、陝北油田後,甘肅玉門也發現了石油,這的確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使得隴海線要再分一條支線,鐵路局很快就開始蘭州至玉門鐵路線規劃工作。

    孫中山也開始建國後第一次全國性工作視察,楊洪森作為二號人物留守南京主持黨、政、軍事務。

    國防軍的建設是楊洪森最重視,陸軍部的蔡鍔按原計劃已經整編了三十個德械陸軍師,美國顧問題一直都希望中**隊使用美**械,為此他們派出技術人員幫助中國兵工廠改造軍工設施,但是隨著德國技術的引入,中**工廠生產出來的步槍、機關鎗甚至火炮都不比德國原產的差,美國人努力的結果只是讓這些軍工廠的產量變大。

    按照蔡鍔的整編方案已經初步整編60個師,其中最精銳地28個近衛軍師已經調整完畢,中國的重型火力都集中這些部隊裡面,楊洪森對近衛軍部隊的過於偏愛,讓陸軍部的一些將領突生不滿,但是在戰績的面前他們也不好說什麼。

    按照楊洪森的話來說,「誰最能打我就優先補充那個師。」

    北方省的國防軍建設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馮玉祥,就連東北的張作霖也屈服於中央。

    張作霖與馮玉祥不同,東北的武裝力量很多,中央軍有20餘萬,還有原皖、直系的部隊,再加民兵武裝,北韓人民解放軍,再加上張作霖自己的人馬,東北有70萬大軍。

    吳佩孚倒入中央後,原皖、直兩系全部中央化,再加上龐大的人民武裝力量真的不是他張作霖可以對付的。隨著俄國內亂,中央軍借口保障遠東鐵路線進入黑龍江,在與俄軍發生小規模軍事衝突後,他們增派兵力,雖然衝突最後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但中央軍卻沒有離開黑龍江。

    新一年到來時中央搞行政改革,大批的親中央的蒙古王宮來到了北京。中央對蒙古分中央直轄的外蒙古邊疆省和內蒙古自治省,

    原熱河、蔡哈爾、綏遠三省被撤銷,黑龍江地區的市、縣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內蒙古自治省的建立把直、皖兩系最後地盤給抹掉了。皖系中的部分將領採取了軍事抵制的措施,國府出手時一點也不手軟,經革命軍事委員會批准以反革命罪處決的人數就有近8000人,很多皖系將領受到牽連。就連皖系大首領段祺瑞也不得不到南京走了一趟。

    無力與中央對抗的張作霖只好向中央輸誠,將他的命根子,東北軍的軍政大權全數交了出來。雖然張作霜對東北軍仍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他要想再重新控制這支部隊已經是不能了。

    馮玉祥擁有著直隸、京、津,山東名義上也在他的控制之下,在中央的行政改革中直隸更名為河北省,熱河、蔡哈爾的部分縣將劃入河北。

    國家政令統一,馮玉祥不可能獨立存在,雖然他一直想將這一現狀維持下去。可是,就連一直稱讚他孫中山也無法允許一個獨立於中央系統的軍閥存在,即使他傾向革命,忠於中央。馮玉祥想保留西北軍的番號,但是致力於國防軍的建設的蔡鍔在近衛軍的問題做出了妥協,並不代表他在西北軍的問題上也同樣會做出妥協。

    東北張作霖、*武裝、新疆楊增新、蒙古徐樹錚都接受了中央番號,西北軍怎麼能搞特殊化。

    西北軍與近衛軍不同,近衛軍的軍事幹部全是黨員,這幫人是「孫中山」的個人崇拜者,「三民主義」的狂熱信徒。貌似西北軍好像還在用黑社會的方法控制軍隊,這與楊洪森提出的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相衝突。

    蔡鍔認為軍隊原則上應該隸屬於國家,但相對來說軍隊從屬於一個黨派,比從屬於個人要好的多,而馮玉祥的這支「私軍」有著太多、太多的問題。

    孫中山北巡將經過北京,馮玉祥開始積極準備,他與楊洪森見過面,但是與孫中山卻因故未能蒙面對他而言真是人生一大憾事。馮玉祥也打算藉著這次機會將西北軍的政策問題給落實一下。

    遠在南京的楊洪森與吳佩孚密謀奪回被俄國侵佔的數百萬國土。吳佩孚是一個絕對的「民族主義」分子,所以他對此事十分上心。

    根據「情報」列寧十月革命成功後,新生的俄國無產階級政府將會放棄在華所有利益,而小道消息顯示貌似列寧曾表示過歸還沙俄侵佔的中國國土。不過實際情況是偉大的無產階級俄國不但沒有歸還,反而又挖了一塊。情報顯示俄國在遠東並未佈置大兵團,而這其中將有一部分在未來的十月革命後轉變為「白匪」。楊洪森對於恢復中亞的領土熱情不高,如果能獲得東西伯利亞的石油資源,就算放棄中亞的領土要求也沒有什麼。

    楊、吳進行的交流讓陸軍部很多同仁感到不安,日本人尤為緊張,透到英國情報網瞭解到中國的戰爭準備不但沒有停下來,而且在提速。儘管美國的軍火商們將精力全撲在歐洲,但仍然向中國輸入大批的軍火。中國暫緩了海軍的建設,加大了陸軍的投入力度。東北的中**隊、半島韓**隊都在進行著大練兵活動,日本很擔心中國撕毀條約越過三八線。即使是溫和派當政的日本內閣,也無法容忍朝鮮完全丟失。

    日本開始了一系列的外交行動,美方對中方在東北頻繁調動未發表意見。

    「日本人的神經什麼時候變的這樣的脆弱,難道是被中國人嚇怕了。」

    就連英國人也無法理解,日本的小題大做,「中國人並未有所行動,他們有行動的時候,我們自然會採取相應的行動。」

    「可是等中國人展開行動的話那就晚了。」

    「難道你們連堅守朝鮮南部一天的信心都沒有嗎?」英國對於日本的脆弱神經無法理解。

    日本大使向南京政府在東北的軍事調動發出質詢,中國外交部根本沒有理會,日本人的手伸的也太長了,他們對東北佈防進行調整管理日本人什麼事。

    日本對駐朝日軍發出了備戰的命令,同時從國內徵召兵源前往朝鮮,在日本國內正瀰漫著不安的情緒。日本內部對於是否向朝鮮增兵爭論不休。

    中國是一個化學武器大國,掌握著高致命化學武器。對於朝鮮毒氣戰,日本大佬們還是心有餘悸,這種戰爭模式並不是他們所想要的。內閣要考慮朝鮮的得失之時,也要兼顧到本土安全,至於英、美的承諾實在並不可靠,正義這東西是需要用大炮來維持,而且這個世界哪有什麼正義。不過在沒有搞清楚中方的意圖前,內閣指示軍方靜觀其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