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九卷 保平爭勝 第二十五章 文 / 黑鬍子

    第二十五章

    日本與中國政府就從朝鮮半島撤軍達成了一致,但雙方都沒有感到一點輕鬆。

    政治家們對中、日關係突然出現的轉機並不看好。

    「這不過是黃昏前的落日。」

    日本與美國海軍競爭失敗後,陸軍從海軍手裡奪得了大筆的軍費,比起暫時用不上的海軍,他們需要重新奪回朝鮮,而這需要軍隊,同時需要在化學武器研究方面增加更多的研究經費。繼中國之後日本成為了第二個進行大規模人類**實驗的國家。那些無辜的朝鮮人被整批地送進日本政府設立的勞改營。

    美國在歐洲與亞洲這兩個戰場上明白了在未來的世界中要想真正地保證美國的國土的安全,就必須掌握這種新式武器,可是在這一領域中國人明顯後來居上,超越了德、英、法。由於**實驗,導致這一領域內的那些心理扭曲的老變態們全跑到了遠東,即便美國政府許諾上千萬的預算也無法將他們請過來。

    通過中、美兩國的技術交流活動,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很快就掌握了中國研究出來的新式精神類毒氣以及部分相關人類**實驗的技術參數,美國政府已經決定如果美軍在歐洲戰場出現難以承受的巨大損失,政府將授權軍方使用這種新式武器盡快結束這場戰爭。根據專家們的意見,最多二到三枚就足以讓德國無條件投降。

    歐戰是否結束不是楊洪森考慮的問題,就算再打上二、三年又怎麼樣,那是白人之間的事。

    俄國的國內情況很不好,社會極為動盪,楊洪森準備趁機收回遠東鐵路的經營權。東北局的人正在按照楊總理的最高指示佈置工作。

    出任總理一來,楊洪森繼續推行著他的「鐵血政策」,對內改革封建弊端,掃清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一切障礙,進一步加大的對國會的控制力度,對其它黨派的發展進行全面約束,對黨內進行一系列有步驟的清洗。朝鮮勝利後,楊洪森的權利得到進一步強化,他挪用經費大規模的軍事改革,「一五」計劃**有75個建設項目,其中國防企業35個,民用企業40個,多分佈於東北、西北。

    「一五」計劃的制訂有很多不科學和不足之處,但有計劃、有目標,總比沒有計劃的盲目發展的好。

    孫中山對國內頭幾個月經濟運行情況十分滿意,中國經濟的增漲勢頭十分強勁。可惜孫中山看到增漲數據只是兩江與兩湖地區的。

    隨著,國內軍閥混戰的局面得到了控制,新問題又出來了,「民軍」如何解決,雖然有不少「民軍」加入了軍隊系統,或又重新當回了老百姓,但是仍有一部分重新當起了山大王。剿匪工作成為了新的課題。

    剿匪首先要剿源頭,對槍支、刀具進行全面控制。不過在黨內、黨外都有人反對進行槍支管制,而他們的理論就是。「讓人民保留一定的武裝,可以防止**獨裁的產生。」孫中山也很支持這種論調,這與他的民主思想暗合,如果哪一天他不在了,有人顛覆共和,人民便可以拿起武器。

    楊洪森為此與孫中山商討。

    支持槍支管制完全是出於管理的需要,那些擁有槍支的「民軍」完全游離於軍隊系統之外,他們不受制度和條規的約束,無法將他們控制在手,這樣人很容易受到鼓動、引誘,他們擁有武器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楊洪森不能確定那一天他走在人群裡的時候,反對他的人會不會衝出來給他一槍。

    「先生,槍支管制正是出於對國家安定的需要。目前,國內的主要戰事已經轉向於剿匪工作,由於戰爭等原因土匪在國內多如牛毛,有的土匪裝備極其精良,不得不調動中央軍才才能加以肅清,。」

    「源頭?你所說的是槍支管理吧,可是要解決剿匪問題,首先不是要解決民生的問題嗎?」

    「是的,先生。」楊洪森需要進一步與孫中山交流,他通過刺殺事件、西南剿匪進一步闡述了槍支管理的重要性,而槍支管理能有效的控制地方軍閥的滋生。

    在打擊軍閥方面孫中山不遺餘力,在孫中山看來軍閥是導致中國持續積弱的主要罪魁禍首。

    對於剿匪中央政府態度很明確,對於那些又重新操起本行的「民軍」領袖業說,他們只有放下槍重新回到人民的懷抱,否則就會成為人民民主專政的對象。

    「四川的剿匪工作預計何時能結束。」

    「隨著,中央軍和工作組的進入,西南三省的匪患半年內將全部肅清,全國範圍內的土匪也有望在二年之內肅清。」

    對外戰爭結束後,這些土匪是最好的練兵對象。這個傳統是從兩江傳出來的。中國西南、西北的土匪都很彪悍,可即使再彪悍也架不住輪番搞。很多擁有山地、叢林、騎兵作戰經驗的土匪都主動向政府投誠,自動加入保安公司成為一名僱傭軍,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待國內太平之後,我們就可以將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經濟建設上了。」

    對於家鄉廣東的經濟建設孫中山最為上心,胡漢民在那裡干的很不錯,不過他與孫科處的有一點不太好。孫科自從擔任廣州市長一來,與胡漢民的關係就處的不怎麼好,雙方矛盾主要集中在錢的問題上。孫科對胡漢民家長作風很有意見,胡漢民曾挪用廣州建設的資金借給其弟弟胡毅生謀取私利,其後雖歸還到財政專戶,但孫科這是一起嚴重的經濟犯罪行為,遂將狀子告到孫中山那裡,胡漢民聞知主動請罪,孫中山認為胡漢民行事雖不妥,但態度尚佳,且錢已經還回去了,為此孫科被老頭子罵了一通。

    胡漢民有才幹也有野心,他一直想回到中央,可是他與楊洪森的關係很冷淡,因為他是個純粹的國民黨人,「三民主義」的忠實的信仰者,孫中山是他的導師。他曾向孫中山進言楊洪森素有曹、莽之志,應當早做決斷。那意思就是將楊洪森拉到沒人地方先將其卡嚓了,接著大家一起行動,抄他家,分他的財產。知道胡漢民在自己背後亂打小報告,楊洪森將其安排到了一個油水極多的工作崗位。胡漢民小心翼翼地幹著本職工作,沒過多久他就離開中央到了廣東。

    廣東雖然上國民黨的大本營,但是修正主義卻在這裡大行其道,原汁原味三民主義早就沒有了,而廣東省主席是楊洪森兩江系的人馬。胡漢民認為革命已經被楊洪森這個軍閥給篡奪了,他必須將廣東建設成為「反楊」的前沿陣地,這樣才能應對未來的突發事件。可是他意想中的情形並沒有出現,而他迎來了新任廣州市長孫科,這是一個努力想擺脫父親的影響,幹出一翻大事業的熱血青年,而他身後的支持者就是楊洪森。

    隨著,楊洪森將珠江三角洲的開發提到日程之後,胡漢民察覺到省長的地位可能不保。因為他不能按照楊洪森的指示有步驟進行工作,這讓楊洪森對他很不滿意。

    孫科並不是替代他的最佳人選。楊洪森更喜歡用本系統內的人,這樣才能更好的領會他的意思,只是楊洪森一直沒有借口將胡漢民調離廣東。

    胡漢民的屁股還算乾淨,那些小問題還不足以讓孫中山將胡從廣東省長這個位置上拉下來。

    孫科的電報雖然沒有最終起到什麼效果,但將孫、胡之間卻產生了裂痕。

    楊洪森的電報並沒有讓孫科放棄搞臭胡漢民的想法。

    胡漢民在廣東經濟改革中出手不夠堅決和果斷,對外事務過於軟弱,更為重要的是其對於土地改革比較消極。孫科認為中國要趕超英、法等資產階級國強,就要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道路,而中國資產階級太弱小的原因就是封建地主階級太強大。

    孫中山一針見血的指出中國革命是一場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中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孫科有理由相信在廣東革命的領導權已經被保守勢力所顛覆,胡漢民是這伙勢力的保護者,他背叛了革命信仰,背叛了信任他的領袖,背叛了與他的一起戰鬥的同志,其中就包括他孫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