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七卷 紅蓮 第五章 越境發餉 文 / 黑鬍子

    第五章越境發餉

    當日本官方表態不支持袁世凱稱帝的時候,在日本的孫中山不住的叫嚷著對老袁進行制裁。陳其美從上海回到日本帶來了楊洪森的態度,很顯然這個小地主目前沒有一點上勁心,悶著頭在哪些搞發展,孫中山自認為很難說服楊洪森加入討袁陣營,而那些革命的堅定分子則主張進行獨立自主的革命運動,黃興支持這種說法,中華革命黨要想成功就不能依靠楊洪森這樣的軍閥。這是孫、黃和解後第一次召開的第一次全體代表大會。

    孫中山堅持在廣州發動起義,同時派胡漢民去南洋與宋教仁同志聯絡,爭取三人的和解,實現革命黨人內部的大團結,同時派出陳其美回國與楊洪森聯絡,以謀求其軍械方面的支持,日本拒絕了為孫中山提供軍火的援助,那些日本的軍火商人都接到了命令。孫中山本準備親自去上海,但心中有愧不太好意思去見老友,所以決定直接去香港,聯絡楊洪森的任務就交給陳其美,當陳其美再次來到南京的時候,楊洪森已經為他準備好了一切。

    「目前,我不會採用任何軍事行動,但是我可以為廣州起義提供所需要的糧餉和軍械等方面的支持。」

    「是否可以從江西、福建抽調部分兵力派兵。」

    楊洪森考慮半天後道,「我調福建許崇智部入廣東。」

    陳其美看到楊洪森的有些鬆動,準備再加把勁,「現在可是討伐袁世凱的好時機。」

    「我所考慮的不是討袁的成功,而是討袁之後,我們要有足夠的實力來鎮住四方的諸侯,然後把他們的軍權剪除,實現國家真正的統一,而不是現在袁世凱這樣形式上的統一。」

    「你是不是太看重於武力了。」

    「手中必須有一支屬於自己的強大武裝,這是實現統一的保障。」

    「我想知道的是你何時能加入討袁。」

    其實這是很多同志關心的問題,可是楊洪森怎麼也要等到北洋軍與蔡鍔打起來才好動手,對於兩湖貪婪足以讓他展張行動,至於他與袁世凱的同盟,那不過是他們之間的。「在湖北和湖南還十數萬北洋軍,這將是一場大會戰。」

    陳其美正是十分清楚這十數萬大軍威脅才希望楊洪森出手,只要牽制住了這支部隊,才能確保未來他們在廣東所取得的勝利果實不被袁世凱奪走。楊洪森考慮的卻是怎麼一戰而下兩湖,戰後怎麼獨霸這兩個地方,在幫助友軍的同時還需削弱友軍,對於楊洪森來說這事需要好好謀劃一番。

    楊洪森沒有具體地說出兵的時間,但是楊洪森的確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了。

    上海對於袁世凱出賣主權,倒行逆勢的行為,各界人士在上海租界內進行集會,聲援討伐。

    楊洪森給袁世凱發去的電報就三個字,「知天命」。

    袁世凱決定逆天改命,根據京津著名氣象大師的忽悠,他的命格逆改已到了最關鍵的時刻,一切盡在此時。

    知道楊洪森有起兵的心思,袁世凱也是準備了一二,命久鎮湖北的王占元做主帥,命河南趙倜警惕南方安徽動向。回電中袁世凱對其大加安撫,而楊洪森再次委婉地的表達了「美國方面」的意思。

    美國財團很希望楊洪森發兵兩湖,一方面是由其實力所決定,勢力與權益必須對等才好;另一方面也是為還貸能力的考慮,地盤越大還貸能力越強。他們並不指望楊洪森還上錢,再者說關係這麼把,晚還十年、二十年不算什麼,誰讓他們關係把——。

    袁世凱並不太在意南方楊洪森的動向,有情報表明其在短時間內無出兵打算,可想而知億也在等著四川的戰報。如果戰敗所要面對的將是一個糜爛的攤子。

    段、馮兩人再次聯手,他們可不願意把自己和袁世凱綁在一起,段、馮二人皆私下通電王占元早做準備,王占元無時無刻不在準備著,有楊洪森這個強鄰,他晚上睡覺都睜一隻眼睛。皖、贛、鄂、湘四省間邊境實在是太過於平靜。

    這段時間楊洪森一直在與英國人接觸,英國深受德國襲擊艦的之苦,正在滿世界追捕著這些狡猾的德國佬,但是英國在印度洋這裡所佈置的都是一些老式戰艦,面對著神出鬼沒的德國襲擊艦力不從心,而作為英國盟友的日本,正充當著東亞的治安官的角色,實在沒有多餘的戰艦、多餘的兵力投入到不可能產生一點經濟效益的歐洲戰場上。

    楊洪森決定將兩艘新式巡洋艦調往印度洋與英國人一起執行巡航任務。

    要說中國人的軍艦是一點也沒有問題,性能方面絕對超過印度洋上了那幾艘老式艦船,但是中國人太渣了,這些一群武裝著現代化武器的野蠻人,不過英國方面還是接納了楊洪森的建議,回國不久的「鎮海」、「定海」兩艦就這樣踏上了征程。

    經過數月的準備德國正在行動,英國還不知道,德國已經仿造出了「馬克一型」坦克,繼爾根據楊洪森提供了「坦克」,製造出了德國自己的「虎」式坦克,並且開始了批量生產,德國方面對這種新式武器投入了極高的熱情,而在化學武器方面他們直接從第一階段跳到了第二階段,向著更強越強的目標發展。

    改變德國的命運,使他變的更加堅挺,是楊洪森追求的目標,當然幫助意大利人民楊洪森也是不遺餘力,更重要的是為了賺錢。意大利的本土的確沒有什麼生意可做,但是意大利的殖民地上卻是有生意作。埃塞俄比亞他不會在哪裡投一分錢,事實上意大利認為哪裡蘊涵著大量的銅、黃金、石油或者其它的什麼礦產資源,可是他們在這個地方除了浪費時間、人力、物力外,還讓意大利這個崛起的大國蒙羞。

    瓦裡奧對投資石油是十分有興趣,看到別的合夥分錢的時候的那種心情可想而知。

    畢遜明確告訴楊洪森他不會在利比亞投一毛錢,說白了那地方能挖出石油他就改名叫楊畢遜,而且現在他手中已經有了江蘇油氣田項目,這可是實實在的在,挖出來就能變成現金,到利比亞挖石油這也太離譜了。

    瓦裡奧一聽要在利比亞挖石油就瀉了。你在什麼地方不能挖坑,在利比亞挖坑,那地方根本就不是人待的,酷熱難當不說,而且並不太平,再者說那地方有石油嗎?

    斯坦尼勳爵態度就更明確了,「我的朋友,在那裡投資將是一場災難」。

    「災難不至於吧,哪裡就算沒有石油,橄欖油還是很豐富。」

    斯坦尼勳爵放棄了,反正又不是他的錢。

    楊洪森在斯坦尼勳爵的幫助下解決了意大利的關係,實際上也沒什麼關係要打通的。但楊洪森極豪爽地匯給了他一筆10萬銀元的回扣,就這樣「中國石油公司意大利北非石油分公司」在意大利註冊成立,意大利方面有斯坦尼勳爵照顧一切都變的很順利,楊洪森預計三到六個月內就能出油。

    斯坦尼勳爵完全不能明白為什麼要在利比亞投資挖石油,可楊洪森對此沒有做出任何解釋。

    楊洪森主動改善對英國的關係,變的如此親暱也有原因的,當然這個原因與石油也是分不開。

    一切行動趨向於利益,而利益正是一切行動的動力。

    所以,楊洪森這條腹蛇終於開始動了起來。許崇智接到命令後率部進入廣東,這把龍濟光嚇了一大跳,整個行動沒有任何跡象,原隸屬潮循道的十數縣一下就被奪去了,許崇智乘坐軍艦到汕頭時,當時駐防部隊未作任何抵抗,他們在城外的空地上排隊領著拖欠了數月的餉銀,這些領到足餉的士兵別提有高興,這可是當兵頭一回領到足餉。

    龍濟龍得知許崇智「私自」接管汕頭後大為惱火,但又不得不小心的致電楊洪森詢問原因,楊洪森給了一個足以吐血的理由。「我只是幫你補發拖欠軍餉,不要把事情想歪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