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六卷 馬扎 第三十二章 文 / 黑鬍子

    第三十二章

    王占元在心裡對袁世凱有那麼一點不滿。段、馮與皖軍作戰極為得力的兩員大將先後被調至京師,其後總統在李純遇刺事件的好種冷默態度。這些日子來,總統對他們這些老臣子是越來越提防,和楊洪森卻越加的親密。

    「難道我們這幫子老臣子,還比不上那個南方的革命黨。」

    在北洋集團內他共鳴的人還真不少。

    他們不明白袁世凱當初幹嘛不把楊洪森給做了或軟禁起來,而是把他給放出來繼續咬人。

    楊洪森不放了還能怎麼辦,難道讓孫中山去接收楊洪森給班子嗎?那可是一個老革命黨,他不用想都知道這個老革命黨在接受那麼一大堆家當後,接下來將會做什麼。楊洪森的存在對於壓制孫中山、制衡北洋軍方人士是用的,比起楊洪森,袁世凱更擔心來自段、馮等這些北洋宿將。

    攘外必先安內道理,王占元看來並不懂。

    孫傳芳介紹著他在東行所見所聞,王占元的心理卻打著鼓,以一省之力對四省的楊洪森他根本沒有信心,尤其對手是楊洪森,戰爭規則對這傢伙來說是狗屎。袁世凱和李純身邊都曾有社會人民黨的細作,他的身邊誰又是楊洪森的人?

    孫傳芳沒有發現到王占元這個時候不經意的看了他一眼。

    在中國情報領域,王亞樵實在是太有名了,但千萬不要因此而小看了社會人民黨的另一支力量「社會部」。

    如果說王亞樵前台的老虎,那麼社會部的那些人就是潛伏在夜幕下的毒蛇。

    「大帥,今日我觀皖軍之戰力,無論士兵素質、裝備、訓練比夕日北洋六鎮更是強一籌。」

    「如果我們與皖軍一戰,勝負當如何?如果單只就陸軍而言可有一搏之力。」

    「恐不足以抵擋。」

    通過對聯合省軍工廠的考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透視皖軍的戰力,他們有更多的機槍,更多的火炮,而且彈藥充足。他們新兵訓練時能打10發子彈,湖北的北洋軍訓練少有實彈練習。

    這當然只是一個側面。而兩地經濟方面差距就更不要說了,楊洪森有外援,兩江經濟越加富榮,

    在湖北流民成群,百姓苦不堪言,而在兩江百姓們喜氣洋洋。

    在國力、民力、軍力皆不如人的情況下,要想打贏這仗,即使是諸葛重生也辦不到。

    王占元苦惱地說道,「難道連一搏之力都沒有?」

    孫傳芳用無聲的沉默回答王占元的問題。

    北京的袁世凱正在掃除一切障礙加強中央集權,袁克定則四處鼓動他老頭子當皇帝,甚至在外面散播諸如「大災難論」、「氣象論」等,甚至還製造假民意,袁克定甚至私下與北洋將領們大搞串聯,讓他們支持帝制。

    袁克定的舉動到底是代表著上意,或僅僅只是他自己的想法,而這一切都是袁家自己搞出來的事。

    對於袁世凱稱帝,楊洪森頗為吃驚,在如今政治形勢下,這位大爺還想稱帝。

    「真想把他的腦袋切開來看看到底是什麼構造。」

    楊洪森不支持帝制,但是袁世凱稱帝對他有好處,所以他對稱帝又是支持的,而且是非常的支持。

    「今已解散國會,取消共和,中華民國的稱號已不在適用,應選英、德、日列強之國體,推行帝國制,作為立國根本。」

    「獲悉吾弟來電,甚感欣慰。」

    為了不給後人授之以柄,這些隱密的電文全部是通過第三方傳遞,楊洪森充當了袁世凱推行帝制的幕後主要策劃人之一。

    在袁世凱身邊對帝制最積極的當屬楊度等人,在經過了共和混亂後,他們認為中國不配享受西方的民主,並且也沒有辦法達到西方的民主,分權只會導致混亂,所以在中國還是要搞中央集權。他們甚至在楊洪森身上找到了理論的依據,南方聯合省高度的集權,高度的統一,造就了高速的經濟發展。

    他們的口號就是,『不要民義,只要專政』。

    中央集權的最高階段就是帝制,他們這幫子文人騷客普遍認為只有袁世凱可以救中國,孫中山這廝太能吹,革命精神可佳,經驗稍顯不足。

    袁世凱不敢貿然稱帝,所以他採納了楊洪森的「二段法」,先稱帝國,後稱帝。

    1915年3月1日,中華大帝國成立,楊洪森發表一封祝賀之詞,而全國各方的都督們紛紛上電歡慶中華大帝國成立。

    民間更是把中華大帝國吹的沒邊,彷彿改換了一個名字,中國便崛起了一般,就成為了強國。

    中華大帝國的成立之初袁世凱樸素了一把,因為大頭還在後面,可這樣他也花了400餘萬元,

    迫不及待想將「皇太子」身份加以落實的袁克定趁熱打鐵。

    看著眼前的中文、英文、俄文、日文報刊,他滿意的微笑著,順手讓秘書拿出一張支票,「這是你們應得的,你們日後都是帝國的功勳之臣,好好的作,我和總統都不會虧待你們的。」

    「皇太子,放心。」袁克定乘坐馬車滿意地離開了。

    之後,北京各大外國報館的報刊紛紛支持帝制運動,這些外國報紙袁世凱雖然一張也看不懂,但是他聽的懂,從耳朵鑽進去後,別提有多美了。為了給袁世凱稱帝做準備,文人團體開始正式全面加入帝制運動中。

    北方多熱鬧與楊洪森沒有一點關係,他繼續幹著他的事,在袁世凱看來楊洪森好像非常滿足。

    楊洪森現在還有什麼不滿?袁世凱把中國最富庶的地方給了他,他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唯一讓他不滿就是記憶的差異。長江三角洲經濟發展最大的制約就是電力。在南京有錢的人家都自備發電機,而政府用電來源於「金陵電燈官廠」,而更多的南京人無緣享受這一文明的成果。

    1914年楊洪森遷至南京後對改組為江蘇電力公司,並對下關發電廠進行改造擴建,美國電氣公司招標成功取得下關發電廠擴建工程,經過半年的安裝、調解,僅用了四個月就完成了一期工程,裝機總容量1.12萬千瓦。

    江蘇電力公司的前身是「金陵電燈官廠」1909年6月(清宣統元年五月),江南財政局提調許星璧向新任兩江總督張人駿提議,撥款在南京西華門外的旗下街(今西華巷南段)建造了一家電燈廠,用以供給江寧將軍府與兩江總督府兩個衙門的晚間照明,裝有3台各為100千瓦的發電機。1912年初在孫中山先生的建議下;電燈廠又增加了兩個機組,供電範圍從城內延伸到下關碼頭、火車站等商埠地區。南北衝突時「金陵電燈官廠」部分受到破壞,李純短暫主政期間對該廠進行修繕和局部擴建。

    夜幕降臨之時,隨著電閘開起,南京一片燈光,四下陣陣歡呼之聲。

    當南京人享受電氣照亮的時候,楊洪森也迎來了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

    對於中國南方正在崛起的一支親美武裝力量,美國方面給予了高度重視,芮恩施為此兩度來南京,對楊洪森所屬的武裝軍事派別的綜合實力進行考察。

    楊洪森對芮恩施的到來極為重視,為了展現出皖軍強大的軍事力量,裝甲車部隊、重炮兵團都紛紛登場亮相。

    可是芮恩施考察的是綜合實力,除軍事外,還有政治、經濟等項目。

    芮恩施認為楊洪森最優秀的政治家、經濟家和軍事家,美國在華利益在他的保護下得到了空前的保障。

    芮恩施還到了遠東第一大油田揚州油田,坐在車上遠遠就能看到美國的星條旗。油田目前產量不大,這些蘊藏著豐富的天然氣資源,油田的前景極為廣闊。

    期間,楊洪森曾提到了關稅問題,雖然有些不合適宜,但是芮恩施表示會將此事一併匯報至國會。

    關稅體繫在目前的情況是不可能有改變,除非哪一天楊洪森奪取全國性政權,但是楊洪森認為,作為美國在遠東的重要戰略夥伴,他名下企業應當享受到特殊的照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