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六卷 馬扎 第三十一章 文 / 黑鬍子

    第三十一章

    日本人變性了,居然在揚州油田的問題上出奇的沒在繼續糾纏下去,這讓楊洪森很奇怪。

    實際上這並沒有什麼可奇怪的,日本很想得到揚州油田的開採權,但比起揚州,他們更需要山東,整個山東,這就是日本與美國私下的協議。日本通過放棄對揚州油田的優先開採權,從而獲得美國在山東問題上的支持。

    這也使得之前日本在山東問題上的態度又變得蠻橫不講理起來。

    日本方面繼續向濟南增兵,並不時派艦在渤海灣內的挑釁,這給袁世凱帶來了極大的心理壓力。

    在日本人**裸地威脅面前袁世凱嚴令北洋諸部保持克制,就算日本人先動手,也不准還手。

    楊洪森並不是不想幫助袁世凱,只是北洋軍力還很「強」,再加上時下中、日之間並沒有出現實質性軍事衝突,他不想被捲進去。再則,其駐守在青島的部隊損失慘重,在與日軍的交火中他是元氣大損,現在是有心無力。若事態進一步惡化,最終導致軍事衝突的話,他將在人力、物力及精神方面全力支援中央。

    在日本武力和外交的雙重威脅下,袁世凱只好向美國求援,因為英、日之間的關係太曖mei,實在不適合作調停者。

    可是美國以不便於捲入協約國之間的衝突為由,拒絕了北洋政府的請求。

    美國的答覆讓袁世凱後悔聽信楊洪森的言,貿然加入協約國。

    為了讓袁世凱做出更大的妥協,達到獨吞在華利益的目的,日本政府趁西方列強正忙於歐戰,向袁政府提供了「亡國套餐」。

    中國的軍事、政治、經濟都將淪於日本人的控制中,袁世凱想了半天也沒敢在上面簽字蓋章,他很清楚簽字蓋章的後果是什麼,而且這裡面還涉及到「南方聯合省」的利益,這將極大地破壞他與楊洪森的同盟協議。

    「總統先生你還有什麼要考慮的,我們將為您提供最精良的武器,最好的教官,訓練最精銳的部隊,而且只要你有這方面的要求,我們會幫助你武力統一天下,甚至支持你成為新的皇帝。」

    上次與楊洪森見面後,袁世凱特地派人到老家看了風水,劈了命,結果還真被楊洪森給說著了,他老袁六十歲之時將有大凶兆。如何避劫消災,不遺禍後人?根據大師的指點,若要逆天改命,就要衝破黃道秘穴,破穴而去,不但可以避劫消災,而且後人都將福緣綿澤。

    袁世凱曾想過當皇帝,不過這只是想想。民國可不興這套,而且說他從未向任何人表露過,日本人怎麼知道?

    袁世凱可不是那種容易上套的人,他想當皇帝,但是他不想做「石敬塘」那樣的兒皇帝。

    當袁世凱對協議內容提出自己的意見時日本人拂袖而去。

    美國的拖拉機生產設備運抵上海的時候,楊洪森嘴角泛起了不經意的冷笑。

    中國南方沒有大型拖拉機的用武之地,而楊洪森也沒有打算生產大型拖拉機,他的真實想法是生產坦克。

    不過坦克並不是楊洪森武器裝備清單中急需的,機關鎗只要有錢就能買到,但是大口徑火炮卻是有錢也買不到的。為了彌補武器欄中大口徑火炮的空白。兵工廠的技術人員做了多方努力,最具有想像力的莫過於將意大利75mm野戰炮改裝為105mm野戰炮,通過中、德、美、意四國工程師的努力,最終成功改裝,大炮射程可達8800米,月產量可達到5門。這項改裝成果,使得皖軍又新添利器。

    在火箭炮方面楊洪森有著近乎於狂熱的偏執。

    光復南京後,火箭分廠從安慶兵工廠中分離並搬遷至南京重組,形成了一個專門生產、研發火箭彈的機構,為此楊洪森還重金聘請了美國火箭方面的專家。

    南北議和後,皖軍火箭彈的研發有了長足的進步,成功製造出了120固定火箭彈,比起當初的鐵皮彈,現在楊洪森有了更多的原材料,更好的機械設備,火箭彈加工也更加精細。

    根據楊洪森的指示,軍事工業委員會正在研究一種新式的單兵武器—「管式火箭發射器」。對這種單兵武器,「精通」軍械的楊洪森給了他們提供了一些發展思路和具體的建議。

    那些青島輾轉來到南京的德國技師和工人在德**事顧問的協調下,組成數十支技術小組,他們很快就成為皖軍所屬軍工廠的重要技術骨幹。

    德國方很重視與楊洪森的交流,當然這種交流是雙向的。他們也從楊洪森這裡技術含量不高,但實戰效果極好的中國木柄手榴彈、步兵地雷等,他們對火箭武器也同樣感興趣。德國方面則為楊洪森提供毛瑟98式步槍、馬克沁重機槍的相關技術資料。

    中國仿造88式步槍的兵工廠中最大的當屬漢陽,但德州、上海等兵工廠也都仿製,甚至地方上小作坊也能仿造。雖然用的都是同一款槍,可是由於沒有統一的標準,致使生產出來的槍機械之間部件不能通用,甚至連七九彈藥都不能通用,這種情況在南方的兵工廠中也存在著這種現象。安徽、上海這幾家大兵工廠還好些,如合肥、阜陽、商城、贛州等小廠不能通用的情況就極為嚴重,也正因為如此,軍事工業委員會下文對這些小廠進行整停產整頓。

    通過引進美國標準化流水線,這使得「南方聯合省」軍工生產,尤其是輕武裝生產方面產量和質量大幅度提升。

    1915年的頭兩個月,安慶兵工廠月產88式步槍4500枝,重組後的上海兵工廠月產步槍2000枝,合併重組的南昌兵工廠、春田兵工廠月產步槍1500枝,投產南京兵工廠月產近千枝,這使得楊洪森的步兵換裝速度得到了保證。

    楊洪森的軍事實力在短時間內漸漸膨脹,讓他的鄰居們開始變的焦躁不安起來,湖北的王占元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摸清皖軍的底,王占元派遣孫傳芳東行,以購械之名對皖軍的軍備狀況進行調查,結果讓他大吃一驚。

    對德作戰結束以來,大批的德國人滯留在南方五省,很多德**官因不能回國,便安心地拿著高薪當起了皖軍教官。江西、安徽、浙江、上海都是德國人,他們使得皖軍的素質提升的很快。

    孫傳芳曾到安慶和上海兩地的兵工廠進行了實地考察,目前漢陽兵工廠根本不能與此相提並能。安慶實際生產能力遠比外面的宣傳的要大的多,而且眼尖的孫傳芳還發現了大口徑炮彈,有炮彈就意味有大炮,這讓他震驚之餘感到後怕。

    在上海逗留期間,孫傳芳一直住在楊洪森為其安排的法租界別墅內,通過楊洪森的介紹,他極便宜的從外國人手中購買了4000枝新式步槍,50挺重機槍,300萬發子彈。

    「此次,東南之行如何。」王占元急切地想瞭解東邊的情況。

    「今日楊洪森之強大,不可同日而語。」

    「和我說說吧。」

    李純死後來自東邊的軍事壓力越來越大,為此王占元四處刮錢,小心備戰。他對楊洪森的態度極為友善,對於社會人民黨在湖南的兩處鐵廠都是多方關照,勤加保護,生怕楊洪森找個借口揮兵湖南吞併他的地盤。

    孫傳芳將此次東行的所見所聞如實的向王占元做了匯報。

    「不想這廝盡強悍到如此程度,當初應進言總統殺掉此賊。」

    王占元實在不明白總統為什麼要把這個禍患留到今日,而且還莫名其妙的與他結為兒女親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