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六卷 馬扎 第二十五~第二十七章 文 / 黑鬍子

    第二十五~第二十七章

    袁世凱其實是一個很會抓經濟工作的人,當年正是他向慈禧獻計獻策,才促使他及所屬北洋經濟實力地暴漲,而清政瘵的財政卻每況愈下,從而加速了前清的倒台。此時,前清的一幕正在上演,北洋正處於財政崩潰的邊緣。這讓袁世凱深切的感覺到北洋要改革,北洋要深化,北洋的廉政已經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了。可是,解決目前困局,維持政府繼續運作的辦法只剩餘下了一個「借款」,至於對德宣戰讓他見鬼去吧,袁世凱根本都不去想了,至於討伐楊洪森,下次開會誰再提這個,就把他家抄了先充軍費。

    北京城楊洪森也來過,這當然是改革開放以後,身處於雨季的北京城,讓他感覺彷彿到了上海郊區。袁克文對於楊洪森關於北京市政的建設只是抱以微笑,袁克文沒有去過上海,但是租界他走過,比起來的確是相差甚遠。

    這些日子以來楊洪森除了第一天與袁世凱談到了山東問題,其他所談內容都很雜,主要以談國外為主,國內也多談西南、西北、東北、還有就是蒙古。

    今天晚上坐陪的二公子袁克文,不學無術、放蕩不羈,只願做名士,當然這只是表面的袁克文,他的胸中同樣有著另一番理想和抱負,只是這些都被深深的埋藏了起來。

    袁世凱很喜歡這個老二,老二聰明有才華,少時一目十行過目不忘讓人驚歎,只是長大了就越來越像個「名士」了。

    袁克文恭順的一如往長,話題還沒有開始袁克定來了,袁克文起身讓座,在袁克定坐下後離開後輕輕地關上了門,在這一過程中,袁世凱沒有說任何說,如老僧入定船的坐在哪裡,只是輕輕的問了句,「事情都辦好了?」

    「都辦好了。」

    袁世凱招呼著楊洪森繼續品茶。

    「玉琨,你那丫頭今年有七、八歲了吧。」

    「今天虛九歲。」

    「我那個嫡長孫今年數起來也有11了。」

    楊洪森媚笑道,「如能與河南袁氏結為秦晉之好,那真的是楊某祖上積德。」

    袁世凱輕『嗯』了一聲,袁克定知道老父這就算答應了下來,可是他心中卻是一百個不願意,他是嫡長子,他兒子系嫡長孫,日後老父子仙去,這位置就是他的了,他兒子可是未來的「太子爺」,楊洪森一個「青皮」之女,豈能當「太子妃」。

    「父親,你不是糊塗,家融可是嫡長孫,我家的虎子豈能嫁他家犬女。」

    袁世凱緊抓著茶碗氣的發抖,老子不是為了你,用得著與他結為姻親嗎?

    袁克定的話從楊洪森左耳進去後,又直接從左耳出去了,「袁公莫要生氣,大公子還是在外因散散酒氣吧。」

    「姓楊,老子今天沒有喝酒。」

    楊洪森微笑自若地坐在那裡,「不,我的太子爺,您看看這身酒氣,您醉了。」

    「姓楊,別以為有洋人給撐腰老子就不敢動你,只要老子一句話,就讓你出不了袁家大院。」

    啊!袁克定慘叫一聲,捂著頭倒在地上,額角上鮮血之流,衛兵衝進來先是一愣,接著恭順地站在一邊,「老子,我還沒死沒有你當家的份,這家給你了你也當不了,滾,到外面站著,沒有老子的命令挪一步,打斷你的另一條腿。」老袁揮了揮手,指揮屋內的保鏢把「大公子」拖出去。

    袁克定是又驚又怕老父幾時對他如此這般,所以臨走時惡狠狠地盯著楊洪森推開保鏢捂著額頭到門外站著。

    馬上就有僕人開始在屋內收拾起來,屋內一下子就只剩下他們兩人了,門外的保鏢緊緊守在門口,楊洪森是一個非常人,他如果對總統不利,他們也好護駕。

    「你覺得我兒怎麼樣?」

    「剛烈。」

    袁世凱冷冷一笑,「這裡只有你我二人何必虛言。」

    「總統六十之後,必出蕭牆之禍,北洋也必將四分五裂,淪於外戚之手。」

    楊洪森這話袁世凱不愛聽,什麼叫六十之歲,感情我就活不到六十歲,「此話從何說起?」

    「想必大總統處關於我的資料只怕不少,而我對大總統及您的家族有些小小的研究,我發現袁氏男人好旬沒有活過六十的,六十歲彷彿袁家的一道坎,總統不必介意我的話。這幾日來,我觀總統在繼承人方面一直猶豫不決,不知道是選長子好,還是次子好,其實總統心理傾向於大公子,因為他有少許軍方背景,但是如果有軍方支持,二公子則是上上之選,可是如果選二公子,袁宅內的蕭牆之禍也就不遠了,到時北洋四分五裂,淪於外戚之手,那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依玉琨所言,我當選長次,還是次子。」

    「當然是長子,不過袁公當在生前交班,否則北洋依然四分五裂。」

    袁世凱惱怒道,「玉琨怎敢離間我北洋君臣。」

    楊洪森微微一笑,「總統,您忘了現在可是共和,您的將領們誰不希望在你身故之後榮登總統之位,但如果袁公將位子傳給兒子,兒子又傳孫子,他們必然消極、不滿,甚至叛亂。」

    「所以?」

    「袁家天下楊家黨。」

    袁世凱看著楊洪森半晌沒有說話,那班將領為首的段、馮二人都是袁世凱心中的刺,如果現在天下太平,此二人早就被他請辭回家養老了。而六十歲的坎,就像是一根刺紮在心頭,想想袁克定這個繼承人,他開始不停的回味著楊洪森的話。

    一直以來這天下都是他的,至少形式上是他的,「共天下」他可是從來沒有考慮過。

    看著袁世凱躺著沙發上閉目深思,楊洪森的腦子正在繼續完善「共天下」的理念。

    共和?如果有機會楊洪森也願意當會皇帝,過把癮,當然如果條件允許的話。

    今天的面談到此結束了,袁克定惡狠狠地看著楊洪森離去的背影。

    經過一天一夜的深夜後,袁世凱準備採納楊洪森對於未來國家政體的構思,即「袁家天下楊家黨」,袁楊兩家共享天下,這種決定是無奈的,但卻從當前的實際出發。如果袁世凱能再活個一、二十年,狗屁楊洪森早就被軟禁了,但是那六十歲的魔咒,可是最近身子再加上楊洪森危言慫聽的六十歲魔咒,讓他一夜無眠。後嗣無能更是讓他憂心,這班只有接好了,袁家才能坐擁天下,可是這班能接的好嗎?

    看著一心要做「名士」的袁克文,袁世凱確是滿心的無奈,除了沒有軍方背景,不管從任何方面他都比袁克定優秀,更合適做袁家王朝的繼承者。

    袁世凱做了一個決定,與楊洪森結為姻親,這即鞏固他的江山,也能鞏固太子的未來。

    袁、楊這兩個政治對頭,要聯姻這可真是一個天大的新聞。

    袁家內部對此聯姻頗有意見,這裡面主要是袁克定,雖然聯姻的好處是楊洪森將支持他擔任下一屆總統,可楊洪森算什麼東西,他當總統還要楊洪森支持,

    「如果父親同意這門親事,我就把家融掐死。」

    袁世凱火星直冒,胸中起伏難平,與楊洪森聯姻可以說是一石三鳥,你這個人頭豬腦,袁世凱閉目養神,心裡萌生出了換「太子」的想法,但依今日之事,再想想楊洪森所說的蕭牆之禍,渾身發抖血壓猛升,一時頭昏眼花,直接背過了氣。

    嫡長孫聯姻之事因為袁克定不惜以殺子來抗拒,袁世凱也只好做罷。他把袁克文叫了過來。袁克文何等的聰明,他要做名士,便是不願意趟渾水,更別說將自己兒女往坑裡扔了。袁克文堅決推辭,堅決做大哥的工作,他本來就是大哥袁克定的眼中盯,這要是聯姻了,那可真就讓人沒法活了。

    不管袁克定是不是同意聯姻,但是外面都傳開了,坊間不太在意楊洪森的女兒與袁家那位聯姻,他們只是在考慮著聯姻的背後的齷齪之事。

    黎元洪吃不透,完全吃不透,所以他就繼續裝糊塗,繼續養花、養草、讀書、寫詩、陪老婆。

    段祺瑞的鼻子很靈敏,聯姻讓他極為生氣,因為袁公的這手明顯帶著對付他們的意思。對此事心中不滿的還有馮國璋,楊洪森這個戰場的對手,早就與他結了死仇,袁公與他聯姻,那以後就算是半個親戚了,娘的什麼玩意。

    北洋四合院內,「軍事研究同好會」中,蔡鍔與蔣百里也在琢磨著楊洪森這手「奇招」。

    袁府內一直不願鬆口的袁大公子,最終鬆了口,袁世凱最後還是把他說通了,只是這聯姻的對象變了,嫡長孫那是絕對不能與楊家攪在一起,那樣會壞了血統,袁克定把他在外面生的庶子頂了上去,那孩子袁世凱見過,和楊家女兒一般大,見他時到也鎮定自若,比他那個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的媽強。

    袁克定在外有不少女人,他有多少私生子就不行清楚,但是他外面的「男人」與他的女人一樣多,這就讓人感覺很怕怕。楊玉紅對這事極為贊同,雖然袁家平是個庶子,可袁家那是名門望族,與他們聯姻當真是好。楊洪森對婚約根本就沒有放在心上,這不過是緩兵之計,待一切準備完畢隨便找個理由撕毀他。

    「非嫡長孫不足以顯示結盟的誠意。」

    袁世凱到不是為了誠意,他考慮的更為實際,兒子都保不住,哪裡還有孫子什麼事。

    但袁克定就認那死理,他的兒子那是太子,未來的太子妃一定要是名門望族。可是袁世豈會受到脅迫,就算兒子也就不行。

    「你若殺死嫡長孫,我就命人殺死你。」

    袁克定這回怕了,在老父身邊時間久,對他的心意揣測就更加深透,老父心意如此堅決,你再堅持,那就是找抽。袁克定心理盤算著等他登上大位再來與楊洪森計較。

    這樣一來楊洪森之女楊雅芬與袁世凱嫡長孫袁家融的婚事就訂了下來。

    楊、袁兩家聯姻之事,被大版面地登在了頭版頭條,此事一次就轟動了京、津,趁著雙方的家長都在,雙方就把這件事給確定了下來。聯姻這事虛的很,但是接下來那可就是實打實的了。比如未來的政治構局、蘇南、上海問題,國家稅收上繳問題,兩淮鹽稅問題,海軍艦隊歸屬問題,陸軍整編問題等等,當然還有最重要的對德宣戰問題。

    楊洪森正式搬出袁府,應楊洪森要求安排於「中南海」。

    8月16日,在對問題上猶豫不決的袁世凱終於做出決定,中國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

    鑒於東亞的局勢,德國已經放棄了亞洲戰場,集中力量解決歐洲,待歐戰勝利再解決亞洲問題,德國人提議將膠東無條件交於袁世凱,可袁世凱擔心日本人,他懼怕日本人。

    加入協約國對德國宣戰這正是為袁克定考慮,因為德國並沒有打的意思,所以中德的問題是如何接交的問題,如果收回山東,這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而且是政治上的勝利,袁世凱更為準備擬任袁克定為中華民國陸、海、空三軍元帥,負責對德作戰。

    日本人通過其收購的《順天日報》向袁世凱發出警告不要介入戰事,並且派出公使發出外交再次重申。

    當然中國也不能加同盟國,就算袁世凱有那個膽,英、美也不會同意。

    美國不願意捲入中國山東問題,但是在中國參戰問題上,態度還是較為明確的,中國中立,還是加入協約國,都是中國政府的事,我們應當尊重。

    美國說一套做一套,他把中國踢進協約國,自己卻始終保持獨立。

    「我們美利堅合眾國是十分願意加入協約國的,但是美利堅合眾國的人民卻反對,我們不能違背民義。」

    美國不能違背民義,中國就能違背民義了嗎?日本人對此很感不安,隨著中國申請加入協約國,日本國內加緊出征,內閣要求立即宣戰,出兵,在中國加入協約國之前奪取山東,搞定德國。

    德國方面通過楊洪森與袁世凱達成《1914年中德秘密協議》,德國將山東無條件交還中國,中國政府將在適當的時機在廣州提供一處港口。德國方面希望盡快接手山東,至於租界內的工廠、商店、船塢等等全歸中國。

    如果山東落下日軍之手,只能增加他們對華的野心,但考慮到英國的支持,袁世凱打算利用美國這個中立國做緩衝。可是,楊洪森為他提供了另外一套方案,將青島租借給日本,當然這是楊洪森最不願意看到的。不過袁世凱頗為中意第二套方案,打下來後租借給日本,用來抵償以前的借款,對此楊洪森並沒有表態,他只想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亞洲第一」青島浮動船塢、機械設備、技術人員等等。楊洪森已經準備派部隊參戰,甚至與張勳都協調好了一起行動,到時推薦張勳為山東都督。

    袁世凱在山東原有數個混成旅,但是考慮到討伐德國,這幾個混成旅是遠遠夠的,既然要讓袁克定掌握北洋系統軍權,那麼聲勢一定要大。楊洪森的皖軍編為陸軍師北上參戰,袁世凱考慮著如果事情惡化的話,完全可以讓皖軍打頭陣,讓他與日本兵好好拼上一把,他可坐收漁翁之利。

    8月16日袁世凱向德國宣戰加入協約國,他底氣足,一方面是與德國人談好了,另一方面,他與日本也談好了。按照袁世凱與日本方面簽訂的《中日秘密協議》,日本北洋政府提供借款,中國政府將青島租界給日本做基地,租期為99年。日本簽訂這個協議不過是給英、美政府看的,他們要的是整個山東,解決的是整個中國問題,青島連塞牙縫都不夠。

    此時,日本高層有著這樣一種聲音,他們認為英、法、德、奧匈都被捲入了歐洲戰事,至於意大利等國在東方均沒有殖民地,甚至貿易都很少,最為讓人擔心就是美國,但是美國與中國間隔著太平洋,等他們跑過來的時候,日本已經把中國變成了附庸國。

    陸軍計劃在海軍配合下在萊洲灣登陸,佔領膠濟線,向整個山東發展,控制津浦線上的重要樞紐濟南(歷城)。沿津浦線北上最多兩個師團,就能解中國精銳北洋軍,控制北京扶持清帝溥儀上位。陸軍反覆推演了這個計劃,認為事在必成,一股而下,逼著英法承認溥儀政權,作為征服中國的第一步。

    「這是自民治維新以來我大日本帝國征服中國支那的最佳良機。」

    軍界有識之士普遍這麼認為,此時正是西方各國勢力無暇東顧,而中國正處於四分五裂當中,被稱為中國陸軍精銳的北洋軍在最近的一系列戰敗中損失慘重,這個時候不下決心奪取中國,天照大神也會發怒的。

    內閣中軍方求戰慾望高昂,扶持袁世凱與扶持清末帝溥儀之間的差距對於浸淫多年的這些日本老政客他們自然門清。

    誘人的,實在是太誘人了。連日本天皇對都為之心動,幾次召見伏見親王入宮見駕,並且通過他之口表達了對軍方的支持。

    此時,日本卻正有一群「溫和」派當政,在他們看來扶持溥儀就意味著全面介入中國戰事,這樣將會造成日、美間的嚴重衝突,以及英、法態度上的連鎖反應。另外,不能忽視中國的民族情緒,帝國到目前也未能徹底鎮壓朝鮮民族運動,更何況是一個比朝鮮大數十倍的中國。再者關注中國的人太多了,一切應當順其自然,慢慢的來。

    軍方卻等不急,因為就在16日,中國政府向德國正式宣戰,加入協約國。

    中國要加入協約國,英國總不能把他門外推,中國部隊雖然很爛,但是規模卻不容小視,他們可以輕而易舉的組成二、三十萬人的炮灰部隊,另外,山東德租界內還有十數萬中國人內線。

    16日開戰後,袁世凱通告天下發佈了《國情咨文》,要求全**隊聽從他的指揮和調遣,萬眾一心,幫助友邦打贏這場正義的戰爭,而那些不服從調遣和指揮將作為叛軍。

    袁世凱委任袁克定陸、海、空三軍總司令,楊洪森擔任總參謀長,發兵10萬掃蕩山東。

    因為沒有了國會,運作起來效率極高,當北洋軍開始向山東調遣時,楊洪森命令駐紮在皖北的第5師上官雲峰、第8師岳相如總計14653人,開赴濟南集結,張勳也從兗州(滋陽)調到了六營兵馬參戰,。

    袁克定統領著千軍萬馬來到了濟南,他們緩慢的行程讓德國人實在無法忍受,因為「紅—橙」艦隊已經封鎖了青島。

    中國政府的軍隊為什麼就不能坐火車快點到青島來接防。

    可時,袁克定卻很享受這一時刻。

    楊洪森卻是等不急了,遂越級命令皖軍第5師、第8師迅速控制青島,盡快完成接交,3日內結束戰鬥。

    迅速解決山東問題也正是袁世凱的意思,但是他沒有想到這個「草包」,在19日才從北京動身前往濟南。

    日本在中國宣戰次日,8月17日向德、奧匈等同盟國一方宣戰,同時分兵兩路,一路自龍口登陸,一路自青島登陸。日本海軍陸戰隊搶灘時遭到了小股德國的襲擊,然後他們帶著武士之魂衝進了雷區,很顯然英勇的日本士兵沒有去看那塊中、德文的警告牌。海軍陸戰隊一下子就死了二百多人,那些被炸斷腿的日本痛苦的喊叫著,德國人在精神上同情他們,他們都是紳士不會對這些殘兵放冷槍的。為了把將自己的同胞從海灘上救走出來,日本海軍陸戰隊又損失了數十人。

    日本在澇山灣的登陸失敗,而英國正不慌不忙地作著準備,他們並不著急,這是一場必勝的戰爭,所以他們催促著德國人盡快投降,將青島交給日本軍隊。日本政府也召見德國大使,希望結束這場沒有必要的戰鬥。

    德國也想盡快結束,但是那個該死的中國海、陸、空元帥,遲遲不來青島,為了德意志的榮耀,他們絕不會向中國地方部隊投降。袁世凱他並不關心青島的戰事,但是前線楊洪森卻急了。北洋軍上下官兵都對這個大元帥忍無可忍了,打贏了這揚眉吐氣地一仗,那將是何等功績,但是這死瘸子一入濟南就不出來了。

    17日,日軍迅速膠濟線挺進,駐守山東的北洋軍與日本遭遇,還沒有來得及回話,就被日本爆栗子打的四散逃命,看著中**隊四散逃命,作為先頭部隊的日軍少佐山前佑樹迅速將部隊在膠濟線展開,率先搶佔領維坊,他在維坊留了五十人等候後續部隊,在山東日本僑民的帶領下,他們開始奔襲濟南,只要控制了濟南,以大日本帝國的軍力,利用膠濟、津浦線就能迅速控制整個山東。

    「日本怎能如此?馬上派人召會告訴他們,我們是自己人。」

    坐在一邊的楊洪森臉色陰沉,冷哼一聲拂袖而去,他本來完美的計劃,都敗於此子之手。

    「我的船塢,我的工廠設備,讓日本控制了膠濟線,我還搞個毛。」

    23日,楊洪森重新回到北京。此時袁世凱也陷入了被動之中,日本公使指責中國士兵,開槍射傷同盟軍隊要求立即予以解決,要求中國統帥出面,並且要求駐濟南北洋立即交出肇事者。

    這雖然是日本人想藉機生事所尋找到的借口,但卻有英國人的支持。

    美國是中立國,對於協約陣營內的協調問題他不好介入,即使美國不是中立國,他們也不會介入。

    在濟南北洋遭遇到了他們歷史上最醜惡的一幕,當一支日軍步軍小隊到達濟南城下要求進城時,慌張的袁克定下令避免外交糾紛,各軍退出濟南,時下濟南駐軍有三個師,數個混成旅,近七成人的兵力,面對著日軍小隊竟灰溜溜地逃出了濟南,袁克定更是一口氣逃回了回北京的安樂窩中。

    山前佑樹到達濟南後,立即向大本營提交一份作戰計劃,對群龍無首的中**隊發動突襲。

    就在這個青島方面的德國吃驚的嘴巴都可以放下雞蛋,這些中國人徹底把德國人給征服了。

    德國的將領經過協商後決定向岳相如少將投降,讓這場鬧劇快點結束。

    25日岳相如通過全國,致電北京,宣佈佔領青島。

    日本方面提出中**隊不能單獨與德軍苟和,即使要受降,也要等日、英進駐青島島後才行。上官雲峰與岳相如卻拒絕了日軍要求。26日,日、英聯軍總算在澇力登陸成功,為了清除地雷,可費了他們不少力氣,為了進駐青島,日軍揮兵南下,強行要求進駐青島,中國守軍不允許。27日,中、日雙方在青島發生激戰。

    這種場面只怕連德國的將領們都沒有想到,當然少許德國士兵也參與了對日作戰。更多的德國人是在青島城內搞破壞。青島這些資產本來是準備給中國的,可現在怎麼也不能讓其落入日本手中。造價600萬的浮動船塢沉了,機械拆毀、武器彈藥一率銷毀,看的上官雲峰、岳相如都心痛不已。

    上官雲峰和岳相如部隊到了青島槍全換成德國造,還補充了大量大炮,如果早一點接手,他們甚至還能裝備重炮。德國人不願將這些炮留給日本人作為戰利品所以全部炸毀,青島城內供電、供水設施全部破壞。停在港口的炮艦依照德方的要求全部炸沉,德國把作戰步槍都毀了,他們已做好了向日、英投降的準備。

    可就這個時候,青島外圍日本與皖軍展開激戰。青島外圍中、日打的極為熱鬧,中國人在水源、路口布設了大量的地雷,部隊穿插至日軍後方,部分德**官和士官以自願地形式留下遺言後加入了戰鬥。

    青島城內的重武器都被毀了,但是還留有大量的子彈、炮彈還有千餘枚地雷。

    日軍在傷亡頗大,很多都是因為踩到了地雷,炮火的前沿覆蓋效果不是很好,再加上中**隊的炮火準頭極佳,迫使進攻受阻,他們的後面也不太安穩,後方道路不斷有人觸雷或遇到伏擊。日本陸軍組織僑民參戰,有中國人偽裝成日本僑民身捆炸藥盡往人堆裡鑽。不用說了,用這種戰術的除了皖軍也只有皖軍了,日軍對這玩命戰術很害怕。

    日本巡洋艦「高千穗」號運兵至青島時被一座貌似沒有人駐守的德軍炮台的一發穿甲彈擊中彈藥倉,帶著3000餘名高唱勝利凱歌的日本勇士餵魚了。「高千穗」號的運氣實在太背了,要知道德國為了不讓日本得到這些大口徑要塞炮,對其進行了一輪銷毀,德國的海防要塞已經沒有多少火炮,可是囂張的日本把船開到了炮口上,德國也就不再客氣了。「高千穗」號就這樣被批南沉,打沉「高千穗」德國哥魯夫少尉與炮台官兵一陣歡呼後,轉身炸了炮台回青島,以至於趕來的日本人都搞不清楚「高千穗」沉沒的原因。

    「高千穗」號及3000日軍傷亡雖與中**隊無關,但由於中**隊在青島城內,所以這筆賬算到了中國人頭上。

    青島的大戰讓國人興奮不己,但是袁世凱的臉色卻越加憔悴,尤其是得知日軍傷亡增加至4000餘人的時候,袁世凱只能致電楊洪森,希望他把部隊抽出來。英國也對青島發生的進行了干預,他們發現日本紅眼了,在投入一個師團後,又在青島投入了一個師團,為了避免事態擴大,英國方面要求楊洪森命令他的部隊乘坐英國兵艦撤出青島至上海港口休整,將青島交由日本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