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六卷 馬扎 第十六章 文 / 黑鬍子

    第十六章

    美國陸軍上校貝特·邁德爾擔任了楊洪森軍事顧問,這則消息立即引起了美國公使芮恩施注意。

    楊洪森不但親美,而且還擁有著美國背景,他在美國開設有多家公司,與國內的財團也多有來往。

    透過國內芮恩施他還得知,楊洪森將他在「鐵路公司」的51%股權抵押給了美國銀行團經營20年,美國海軍得到了「三都澳」,租期10年,雖然時間都不是很長,但是為了將協議簽下來,與英國、與日本私下的較量不斷,但是最後美國人勝利了,這揭開了美國在遠東的新篇章。如今,皖軍的美**事顧問,這是又是一個契機。

    對於日本扶持袁世凱,英國人持積極的態度,其目的便是將美國從兩江的英國勢力範圍趕出去。

    為了美國在遠東的利益,芮恩施致電國內建議對楊洪森進行必要的扶持。

    英國在兩江的勢力範圍受到了美國的挑戰,美國通過扶持楊洪森擴大其在華利益。英國是無法接受這種這個後來的強盜。公開的外交抗議被美國人輕描淡寫的幾句話給擋了回去。

    在共同的利益面前,英國人進一步支持日本人在中國的擴張行動。

    有了英起來。國的支持日本人膽子也大了

    袁世凱正加緊的復辟行動。

    就在英、美、日明爭暗鬥的時候。湖北都督王占元、江蘇都督馮國璋應楊洪森之邀加入了南方經濟共同體,安徽與江蘇、湖北分別就合作達成書面協議。

    有樂觀人事認為南方省之間的經濟合作,有利於加深諸省之間的瞭解,化解矛盾,消弭戰火。

    悲觀的人認為戰爭就要開始了,這不過是戰前的虛假的合huan會罷了。

    自從進步黨政府在「國債計劃」中遭遇挫折後就再也沒有爬起來。黎元洪總統也由中立的立場也完成倒向了袁世凱。

    陸軍部在蔡鍔領導下所制訂的「全國陸軍整編計劃」由北洋系和同仁們接手,原新編1師成了北洋軍未來的樣版師,袁克定擔任新1師師長,兼「全國陸軍整編計劃」領導辦公室主任委員。

    馮國璋不願意離開江蘇,美好的生活才剛剛開始,黎總統就讓他回北京,讓他擔蔡鍔的副手,這讓馮國璋有些不爽。

    蔡鍔算什麼玩意,馮國璋他這個上將可是實打實靠軍功壘出來的,總統為了兒子,這是要對老臣子們下手。

    正是「外敵未滅,先誅良臣。」

    接任江蘇都督一職的是北洋「名將」李純。

    這個北洋的罪人,正是他丟掉了江西,導致北洋南征全線崩盤,逼的老頭子被迫下野,現在老頭子卻要用他來擔當江蘇省都督,馮國璋有些失望、有些不滿。

    對於楊洪森的應對策略袁世凱由原來的一味武力討伐改變為政治引誘。

    楊洪森所展現出來的強大軍事和經濟實力,讓袁世凱不得不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考慮問題。

    北洋系統與皖軍系統私下的軍備競賽自停戰後都在緊鑼密鼓的進行著,楊洪森向美國借款購買軍火,整合武裝,他也就只好向日、英借款增兵添械,加緊戰備。如湖北的王占元,都在近幾乎於瘋狂的刮著地皮,馮國璋也是緊緊抱著上海。

    德州、上海兩地兵工廠,槍枝彈藥的生產每個月都在刷新中。

    根據安慶兵工廠內的英國顧問透露,1至4日份,兵工廠共生產步槍約9,000枝,彈藥約1,700萬發,炮彈約5萬發,手榴彈21萬枚,地雷,…,…。

    另外,楊洪森使用美國貸款,增設了福建春田兵工廠、江西南昌兵工廠。

    南方軍火生產能力遠超過北方,而且未來這個差距將會越變越大。

    北洋的經濟讓袁世凱尤為憂慮,北方各省都是各自為政,楊洪森則把四個省牢牢的捆在了一起,他與張勳控制著兩淮的鹽稅,中國絕對的鋼鐵產量,三分之一的鐵路命脈等等。他手中握有大量的,可抵押的優良資產。

    在洋務方面袁世凱遠遠比不上他的老上級李鴻章,也就更別提楊洪森了,所以當南方經濟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增漲勢頭時,北方的經濟形勢持續低靡中。南方經濟總量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

    合作優於對抗,否則中國將走入分裂,長期的分裂將最終導致北洋的自我覆滅。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袁世凱的謀臣楊度頻繁地以個人名義與社會人民黨議員接觸,他在為老袁出山做準備,社會人民黨目前在國會中的議席數僅次於進步黨,為全國第二大黨派,在政治上主張多黨合作下的聯合政府,而受到諸多小黨派的擁護。「國債推行議案中」他們的態度明確,只是在進步黨妥協後才不得不放棄。在袁世凱重新上野的問題,社會人民黨的態度也十分明確,保證臨時約法,制訂較為完善的憲法,建立清明政治。雖然這些袁世凱無法做到,但楊度仍滿口答應了下來。

    北京,呼籲袁世凱重新上野的「民聲」越來越高,「請願團」一波又一波,就好像馬戲團的表演別提有多熱鬧了。

    袁世凱公開聲明,自己有腿疾,加上年紀大了,已經無心國事了。

    袁記名下的文化名人們,籌建了「安國會」並且向國會上了一道「萬民書」。對於北方熱鬧的場景,南方的反映卻十分平淡,南方各家都在掃著門前雪,哪裡會管袁記賣的是什麼。

    楊洪森最關心的是袁世凱何時與他交接蘇南。

    在蘇南的問題上袁世凱很為難,如果把整個蘇南讓出來,楊洪森勢必會更加如虎添翼,

    但是楊洪森在蘇南的問題上不能得到滿足,那麼他就會把湖南變成第二個福建。湖南的地理位置遠比蘇南重要的多,可是楊洪森得到了蘇南後下一步必須是上海,如果把上海與廣東、湖北相比較的話,上海又變的不再重要了,而且袁世凱最擔心的是楊洪森與西南三省「草頭王」攪在一起。

    對於袁世凱可能放棄蘇南、甚至上海,日本和英國都不知道,這是袁世凱與楊洪森私下的秘密。

    民國二年5月18日,在黎元洪三請之下,袁世凱才勉為其難地出任了內閣總理,袁世凱的內閣名單第二天就公開出來了,社會人民黨得到的儘是冷衙門,但卻是貨真價實的部長,內閣人數由原告的2人,增加5,其中有三個部長,二個副部長。

    袁世凱出山之後,蘇南的問題也自然被放到了提案上面,為了更好的履行口頭協議,袁世凱提出了《蘇南問題階段性實現的計劃》,楊洪森同意後得到了破敗的南京城,在湖南問題上楊洪森也給袁世凱來了個階段性實現。推薦湯薌銘任湖南都督,湯薌銘早年加入同盟會,後來又出賣過同盟會,與國民黨結下深仇的「中將湯」,袁世凱推薦王瑚為湖南民政長,黎元洪一一照辦,調譚延闓來京擔任部長。

    現在這種環境譚延闓哪裡敢去北京,揣想袁世凱對他有很深的惡感,如果去了北京那還不是自投羅網,因此找來譚培德問話。

    「都督,京師不可去,去則必遭袁世凱軟禁。「

    「那麼我該怎麼辦呢?」

    「湯薌銘任湖南都督已成定局,都督可借病到上海醫治為由,暫不去北京。」

    「唉,也只好如此了。」

    人人心理都有筆帳,不需要將事情說開,心理清楚就行/譚延闓心理很清楚,楊洪森在這件事的沉默,與之前接手南京城有莫大地關係。看著私下角力的袁世凱和楊洪森,譚延闓輕歎一聲,「那我把這片廣闊地戰場讓給你們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