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六卷 馬扎 第十五章 文 / 黑鬍子

    第十五章

    毫無疑問貝特·邁德爾是一位職業軍人,至少比赫爾維茨更像是一名職業軍人。

    貝特·邁德爾對工作即認真又負責,他在合肥、太和、蕪湖、貴池、安慶對皖軍的戰備情況進行了調查,一個月後,他給楊洪森提出一份報告。

    「除了良好的軍紀,我什麼也沒有看到,不要說德國輕裝步兵師,就算美國國民警衛隊的標準都很難達到。」

    楊洪森不清楚美國國民警衛隊標準是什麼樣的,但是從貝特·邁德爾口氣裡感覺這個傢伙是在說他的部隊很「渣」。

    在很多將領憤憤不滿的時候,楊洪森表現極為平靜,這讓貝特·邁德爾很滿意。

    「這正是我請你來的原因,軍隊必須正規化。」

    「委員長,您的部隊訓練很刻苦,但是訓練死板,且不得法,他們列隊又快又齊,行走如一,但是這不過是好看而已,在戰場沒有半點作用。另外,我很擔心士兵們的營養問題。」

    如果在美國,按照楊洪森的伙食標準,國民警衛隊兵百分之百會兵變。

    在這二個星期中,他只見過士兵們吃過一頓肉,對於如此刻苦訓練的士兵而言,這樣怎麼行。在他看來沒有牛肉、豬肉也罷了,士兵至少要保證每天或二天一個鮮蛋的供應。

    「這是士兵的權利,這是他們刻苦訓練應得到的待遇。」

    二天一枚鮮蛋,太奢侈了吧,將領都紛紛議論著,張孝准看向了楊洪森。

    在赫爾維茨看來這個美國佬初來還不知道中國的國情,皖軍士兵的待遇已經相當不錯了,二個星期就能吃一餐肉,你看看中國的老百姓一年連油花都看不見,更不要說吃肉了。

    「邁德爾先生,你的意見我會充分考慮的。」

    很顯然這個意見不在楊洪森的考慮範圍之內,不是楊洪森不給士兵們增加營養,按照外國供應標準根本不符合中國國情,短期內尚能保證,長期的話那他還要派人到四川、湖北、山東、河南去採購。

    「軍械成舊,破損嚴重,目前至少要另行補充5萬枝新式步槍。」

    皖軍30餘萬的總基數很大,重武器根本就沒有,皖軍擁有的最大口徑的陸軍75炮只有80門,其中管退火炮僅有8門,裝備於「精銳」第3師,其餘的72門均為架退式火炮。重機槍數量就不提了,「精銳」師都無法達到德國輕裝步兵師的標準。步槍方面最先進的當屬德國98k,更多的是落後了一代的毛瑟88式。皖軍裝備有兩種88式步槍,其中改造的88式步槍,彈倉增加到五發,勉強可以使用。單發的88式步槍基本可以淘汰了。讓邁德爾上校無法忍受是子彈,一向對射擊自信的他,徹底被那些復裝子彈打敗了,這些子彈出膛後,會以螺旋軌跡飛行,這種彈頭的殺傷力絕對超過「達姆彈」,當它進入你的身體時,你永遠也無法想像它會鑽到什麼地方。

    楊洪森很清楚復裝子彈的某些缺點,但是它有效地節約了資源,降低了成本,保證了軍隊的彈藥供給,

    再者說他的部隊普遍沒有經過正規訓練,就算是北洋方面也只有六鎮是經過「正規」操練出來,其它的諸如倪嗣沖、張勳所指揮的北洋地方部隊那都拉出來的,只要膽大,敢沖,會發槍就行了,槍和子彈有時只起到輔助的作用。

    當然正是貝特·邁德爾所要陳述的下一問題——「戰術素養」,皖軍士兵普遍不存在戰術素養。

    「這是一群拿著現代武器的野蠻人。」

    若論單兵搏殺,不要說美國國民警衛隊,就算是美國陸軍也不見得是他們對手。

    「中國武術很神奇。」

    戰爭由冷兵器轉入熱兵器已經數百年,火器的殺傷力越來越大,在埃及英國利用重機槍火力網重創穆斯林15萬鐵騎,在南部非洲英國只用了兩挺機關鎗就輕易打敗了6萬祖魯大軍。

    這一切都告訴了我們肉搏戰的時代已經結束,這個時代是屬於重機槍。邁德爾對重機槍極為推薦,這與赫爾維茨的觀點是相同的,不同的是,邁德爾提倡集中使用。

    「機槍、火炮數量本來就少,若再將其到各連隊就顯得更少,火力會變的更加單薄,應該將他們整合起來,進攻時作為尖刀力量撕裂敵人。」

    在邁德爾上校眼裡軍人就應該進攻,可皖軍的進攻就是送死,士兵與士兵,排與排,連與連根本就沒有協作,衝鋒的呼啦啦的一起上,炮兵根本就不懂得什麼叫步炮協同,打幾炮就算完事了,然後就在傻看著,連必要的炮兵陣地轉移都不懂。如果衝鋒對敵人的反擊打的潰退,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中,炮兵都來不及撤退。

    楊洪森想想也是,他的那些火炮就是這麼從北洋軍手中奪過來的。

    「他們離士兵的標準差的很遠,他們現在最多只能算是民兵。提升士兵戰術素養方法只有一個,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訓練,增強他們的作戰技能。」

    邁德爾當著赫爾維茨面將目前皖軍的訓練批評一無事處。

    「這種娘娘腔式的訓練,出來只能是一群娘們,而我們需要的是軍人。」

    邁德爾咆哮著,不停地揮著拳頭,這傢伙的脾氣,從赫爾維茨到張孝准,乃至隨同的將領臉色都不怎麼太好,楊洪森卻泰然自若的聽著,邁德爾的批評可能有些言過其實,但是他更關注邁德爾的訓練方案,如果他只是停留在嘴皮上。

    「對不起,你被開除了。」

    赫爾維茨咬著牙聽著邁德爾的批評,但是他心理卻極不服氣。

    「等著吧,你這個美國佬,有機會讓你看看我們大德意志的「娘們」是怎麼將這個世界踩在腳下。」

    張孝准也不滿意美國上校貝特·邁德爾顧問批評。皖軍的訓練最初沿用北洋,楊洪森對《步兵操典》進行了修改,張孝准在修改基礎上又進行修改,並且與赫爾維茨一起編製了《皖軍步兵操典》,得到了楊洪森認可後在全軍範圍進行推廣,這還沒有到一個月就被美國牛仔給否定了,赫爾維茨的憤怒正在於此。

    「你是盡職盡業的打工仔,難道我就是不學無術地德國騙子嗎?」

    士兵、武器、訓練接著邁德爾拿軍官開刀了,軍官是戰場上的主宰著,班長決定著士兵,排長決定著班長,一層一層,一個高級指揮所決定的將是整個部隊的命運。對於楊洪森,邁德爾不願多加評論,為了那每年6500美元的薪傣他把話又嚥了下去。

    在軍官方面楊洪森一直在抓,比說他在合肥辦了「軍事沙龍」定期組織一批軍官輪訓,另外,他強化了清政府所留下來的陸軍小學堂,在太和、慶安、蕪湖、貴池長期招生,半年一期,畢業後下放部隊實習,他現在就差建立一個如「黃埔學校」、「南京軍事學院」之類的大型的軍事學校了。沒有建立起來的原因之一便是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楊洪森很有自知之明,他肚子裡有多少貨他清楚,小講幾堂還行,如果講透、講深,那就要像張孝准這樣理論功底紮實的專科生。

    邁德爾既然把這事講開了,楊洪森最終下定了決定,把軍事學院給辦起來,「安慶講武堂」建立之初,楊洪森自任校長兼客座講師,貝特·邁德爾、赫爾維茨等外籍顧問,張孝准等專科生均擔任講師。楊洪森認為國內的一些陸軍戰術思想過於沉舊,所以擬定增聘幾位外籍顧問。他傾向於美國和德國,至於英、法、日都不在他考慮範圍之內。邁德爾本人對此並不上心,因為他現在很忙,根本沒有時間回國聯絡,赫爾維茨認為這是一個好機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