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民國立志傳

第六卷 馬扎 第七章 文 / 黑鬍子

    第七章

    袁世凱下野並不表示北洋集團就倒了,北洋在直隸的影響力依然存在。

    1914年總統選舉是公平、公正、公開的情況下進行,黎元洪成為當之無愧的民選大總統,他就此也走上了短暫的「正總統」生涯。之後各黨派就內閣各部總長、次長的爭奪異常激烈,改組後的國民黨要加入了這一競爭中。

    楊洪森得到了浙江這塊地盤,朱瑞被提拔到了中央,他想學馮國璋拒絕這一任免,可是任免下來後,新任浙江都督郭明遠率皖軍主力第1師開赴浙江。

    郭明遠去了浙江,河南都督段祺瑞大為暢快,其他平生最恨與「泥腿子」交手。

    接替郭明遠擔任商城鎮守使的系安徽陸軍第3師師長馮達山,內戰期間他們極其活躍,參加過討伐倪嗣沖、與張勳、馮國璋,其一部還參加過南京保衛戰,該師由社會人民黨精英組成,是皖軍的王牌師,總兵力為1.4萬人,裝備重機槍多達102挺,火炮方面除擁有37mm、44mm步兵炮,還擁有12門75mm野戰炮。這樣一支裝備精良的部隊對於段祺瑞來說,是其在平漢線上的又一個勁敵。楊洪森很顯然已做好兩手準備。

    楊洪森給馮達山的命令:「戰役發起,切斷平漢。」為此,梅洪森在六安面授技藝。

    此時,湖北的王占元得到了段祺瑞暗示後也開始坐不住了,他致電馮國璋,「必要時刻望兄迅速西進,緩解湖北危局。」

    馮國璋在南京會戰中被打的徹底沒了脾氣,部隊大量減員,在江蘇他只能通過強征來充實兵源,蘇軍、淞軍這些地方軍隊的將領對馮國璋意見很大,士兵們畏懼與皖軍作戰,江蘇的百姓也極其排斥北洋軍,與湖北王占元一樣,停戰後,社會人民黨開始向軍隊系統滲透。浙江都督朱瑞上調中央後,浙江淪為社會人民黨勢力範圍,這讓馮國璋極為不安,遂電告浙都朱瑞,令其尊崇袁總統手諭,對離浙上京這一命令予以抵制,同時秘密聯絡浙江籍親袁將領。朱瑞有馮國璋的支持,再加上隱藏在後面袁世凱,他決定先試探一下部下們的意見,這些部下中支持者有,反對者,中立者也有。朱瑞的舉動浙江方面的社會人民黨人致電安徽。

    楊洪森致電朱瑞,「安徽、浙江兄弟省份,彼此之間應相互來往,今聞兄長上調中央,我在浦口備下水酒,待兄大駕。」

    接電之後朱瑞很害怕,準備辭去內閣任命,到上海租界暫避。時原浙江「討袁軍」王金髮率部回浙,並被任命為浙江軍政部部長。嘉湖鎮守使呂公望、台州鎮守使張載陽迅速表示態度,希望朱瑞早日赴京。

    浙江此時形勢逐漸明朗化,馮國璋接到袁世凱密電後放棄己見,靜觀其變。

    楊洪森和他的社會人民黨在浙江一早就是不受歡迎,其實行的《土地改革》政策,為浙江鄉紳、地主所深怕,但是他們最缺乏的是一個領頭的。

    郭明遠率皖軍第1師進入浙江後,像呂公望、張載陽這樣的鎮守使,他們都感覺到了自身位置不保。

    按照楊洪森命令原浙江陸軍接受統一編遣,皖軍第1師在原基礎上擴充為新1軍,下轄三師一旅,原浙江陸軍各部團長以上軍官到廬山軍官訓練團學習,連長以上官軍至杭州接受輪訓。呂公望、張載陽、童保暄、李煒章、周鳳岐、顧乃斌等將領根本沒有辦法反抗,拿著郭明遠的介紹信以及省財政撥款前往江西廬山學習,他們在三到六月之內都無法回到浙江。

    只要楊洪森有事可作,對於袁世凱而言他就可以進一步推動他的計劃了。

    進步黨組閣的熱情隨時間漸漸消失,新政府向各國致函希望得到西方各國的承認,同時為新政府提供貸款,當然獲取西方貸款才是更為重要的事。袁世凱下野是不假,但是國家的錢全在他的手裡,現在的財政部就是一個空架子。

    政府公務員的工資嚴重拖欠,辦公樓中十間有九間門是關著。陸軍部方面,那些北洋軍人不時地到陸軍部鬧事,要求補發餉糧和津貼,這讓蔡鍔頭大無比,卻也無可奈何,因為他沒有錢。

    蔡鍔上任之初就寫了一份《全國陸軍編遣計劃》,準備打造一支真正的國防軍,但是這個計劃只能停留在紙面上。錢是一個原則,另一個原因是段祺瑞、馮國璋、王占元三人反對激烈。

    「這個計劃完全就是針對我北洋軍,我等萬難從命。」

    三都聯合通電這讓內閣中的進步黨大佬們很難堪。西南方面除了唐繼堯響應外,桂、黔兩都一點聲音沒有,關鍵的時候楊洪森說話,「編遣計劃是陸軍部提出的方案,現在還沒有正式拿到國會討論通過,怎麼能算是針對北洋?鄙人認為陸軍部的編遣計劃應在創立樣板師的基礎上再行編遣,否則軍隊編遣沒有標準,勢必達不到編遣之目的。」

    有楊洪森支持編遣,進步黨人腰板為之一振。

    陸軍部長蔡鍔也認為此法可行,編遣工作由點到面,那麼第一期工程就從直隸開始。

    直隸都督是袁世凱的愛將曹錕,他以中央不給糧餉、津貼為由派出兵痞在北京、天津地區鬧事,京、津地區的老百姓為了減少損失,把東西變成現金紛紛外國大銀行。

    當年曹錕在京、津地區就幹過那麼一回,那次可是讓各界人士印象深刻。那些曾親身經歷過的議員隨即加入了反對陣營,北京地區的各國領使館紛紛致電外交部,工商界人士也私下行動,聯絡議員使錢讓他們在國會表決時反對陸軍編遣。

    袁世凱一分錢都沒花,只是讓直隸的駐軍走了一趟問題就解決了。

    「武力威脅」梁啟超氣的手直發抖,「可調皖軍楊洪森部上京清君側。」

    梁啟超對楊洪森的印象那可不是一般好,簡直就把他當成了進步黨的擎天柱。

    蔡鍔為難的說道,「此事萬萬不可,皖軍北上必先過河南、直隸方能入京,段祺瑞、曹錕若不許其借道,必定戰火重開。」袁世凱就可以直接踢進步黨出局。「此事當徐徐圖之,既然曹錕不願接受編遣,我認為可另行組建一師作為樣版,練成之後亦可牽制北洋。」

    梁啟超認為此法甚好,兩師徒私下密謀完全把黎總統扔到了一邊,黎元洪當的這個叫鬱悶,北洋一系拿他不當數,連自己人都不拿吃勁,這個總統當的鮮光卻著實沒有意思。

    蔡鍔擬建陸軍新1師,在師長的人選方面他已經想好了,就是在「成城學院」同期學友蔣方震,

    蔣方震,字`百里,筆名飛生,浙江海寧人,光緒秀才,1901年留學日本成城學校步兵科,1906年畢業回國任瀋陽督練公所參議,後赴德國學軍事,以第一名身份畢業,授日本天皇配刀,1910年任清禁衛軍管帶,辛亥革命後任浙江都督府總參議,1912年任保定軍官學校校長,1913年在任期間自殺未遂,現賦閒在家。

    這樣一個奇才放在家中實在太可惜,蔡鍔直接找到蔣方震說明來意,請他幫忙組建樣版新1師,並請他出任新1師師長,驕傲的蔣方震答應一下來,但此時新1師的籌建工作完全停留在紙面上,即使如此曹錕也不能放心,立即致電袁世凱尋問下一步對策。

    蔣方震有大才,但是他的思想有問題,革命傾向太過明顯,所以回國以來他主要擔任文職,手根本就沒有碰過軍隊,但是他確實有才,遂被任命為保定軍官學校的校長,結果他在學校裡搞革命宣傳,袁世凱只好私下使了一些小手段,沒有想到這傢伙對自己這麼狠,拔槍自刎,搞的袁世凱都怕用他。

    「練兵不是說練就能練起來,讓陸軍部、外交部、財政部都用點心。」

    「是總統,卑職明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