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二章 神藥的最後攻關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    戰爭是萬物蘭父,。這是生活在公示前五世紀的希甩,洲削「支利特的名言。先不去討論它正確與否,人們確實看到戰爭事實上對武器和軍工技術的展起了巨大的作用。當飛機作為一種戰鬥兵器在天空出現的時候,人們還未曾料想這種東西會徹底改變戰爭的形態。因為在飛機上用手槍、步槍或機關鎗射擊是一種極為困難的事情。

    然而,肖志華卻極為自信地預見到中國將成為空戰的開創者,大規模空中轟炸的創者。

    戰鬥機,轟炸機,偵察機,三種飛機的定型和生產最後終於確定下來,這在中**事史上將留下厚重的一筆。雖然現在的轟炸機時不到一百五十公里,載彈量只有幾百公斤,最多也不過一噸,且航程較短,又為雙翼機,但卻是世界上第一架專用轟炸機,還將採用電動投彈器、轟炸瞄準具等儀器。不僅如此,多轟炸機的研究也提上了日程,肖志華為此又拿出了一筆巨款。可他拿得高興,拿得痛快。

    「飛機的堅固程度還要加強以便在飛行時做出一些類似俯衝的動作時。不出現解體的現象肖志華在晚宴上,對目前看似較單薄的飛機,卻還是有些顧慮。

    福克品嚐著美酒佳餚,看了看胸前剛網。掛上的金質獎章,很高興地說道:「機翼還可以進行加固,但這樣會增加飛機的重量,也就必然要犧牲一些機動性和航程數

    肖志華沉吟了一下,他必須很快地做出決定,時間越來越緊,已經容不得面面俱到。」先使飛機堅固起來肖志華權衡再三,終於做出了決定,「隨著動機性能的提升,我想應該能夠逐漸彌補某些不足作為一個現代人,肖志華的觀念和此時的人們有所不同。他格外重視人的生命,絕不能因為要使飛機達到某種指標,也讓培養出來的飛行員坐進空中棺材。另外,他的這種決定也比較客觀而實際,對於專用航空動機的研製。中國比較重視,其他國家也會注意到。所以,暫時犧牲的機動性相信會在不久的將來得到彌補。

    而且。飛機堅固之後,可以做出一些空中動作,比如俯衝。就很有用。不僅能增加轟炸的準確性。連飛機上加裝的機關鎗也能對陸地上的敵人構成很大威脅。航程短,那不是問題。中國目前是採取近海防禦,飛機在家門口打個圈的能力還是有的。

    技術的進步產生於理論的創新,空氣動力學作為一門新興課程。已經在北京夫學開始教授。由於與德國的良好關係,中國政府很順利地從著名的哥廷根大學空氣動力研究所聘請了三名教授,並資助他們在北京大學建立了研究所。在中國繼續他們的研究。當然,這並不是中國政府聘請的唯一外籍人員,動機研究所,潛艇研究所等地方都有美德兩國的專家在效力工作。

    肖志華希望這些專家都能竭盡所能,將中國作為自己的祖國一樣。但這畢竟只是希望。就如福克,他是一個深諳世故的人。儘管他不喝酒。也不抽煙,但是他的所作所為還是引人注意的。雖然肖志華曾向他委婉地表示過意願,但他一直拒絕加入中國國籍,他認為自己「生性就有荷蘭人的倔勁」!

    這就是問題。肖志華不敢確定福克是否會洩露一些新的成就。以至於他不得不採取一些預防措施。能夠保證這些軍事技術上的成功能在適當時候,為國家取得最大的利益。

    幸好現在的福克作為一個飛機製造者正在把許多事委託給其他人。這對所有飛機製造者來說都有這種實際情況。當他們的事業網開始時,能夠承擔各種工作,但到他們的業務展起來時。則需要技術援助。而肖志華希望這個技術小組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完全取代福克的作用。

    夜深了,宴會結束後,肖志華乘車返回了西安城郊的另一個隱秘的地方。這裡戒備森嚴,是青黴素的工業化生產試驗基地。

    從現青黴菌,分離出菌種。到提純,結晶,再到現在進行工業化生產,已經足足過去了六年的時間,現在依然沒有獲得最後的成功。

    原來生產青黴素是在兩夸脫的玻璃瓶中進行的,採用固體培養技術,產量極低,每毫升只有兩個單位,經過選菌、改造酵工藝等一系列技術改進,青黴素的產量和質量迅提高。但效價比依然不理想。

    雖然受條件所限,大批量生產青黴素的願望還沒能實現,但由於有良好的研究基礎,有肖志華和王鴻圖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設備在不斷擴充,並且從美國進口了一批最新的酵設備,那是生產檸檬酸的,被肖志華等人進行了屢次改造後。單就酵的效價就已從舊o單位屍毫升增加到了心口單位,毫升以上。

    青黴素工業即便在歷史上的四十年代也可稱為高新技術產業。美、英等國的青黴素工業之所以能迅展,有賴於其領先的科學技術水平和現代化的工業基礎。在中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肖志華又將此項成果提前了二十多年,生產青黴素這一新興工業產品必然會遇到許多困難。所以,在肖志華看來,能達到現在這樣的水平,已經接近於極限了,也是相當不容易的。

    正因為生產過程複雜,產量很少。才更顯得青黴素的珍貴。目前。這種和歷史上比,並不算最先進的青黴素生產方法,就差最後的一步了,那就是工業化生產所必須製成結晶的過程。

    這將是一座里程碑,因為青黴素是從原始材料做起的基本生產工業,其生產綜合了多種學科和技術,其建設和管理是細緻而繁難的。必須依靠現代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才能運營。在這幾年時間裡,通過肖志華不斷的指導和培養,通過千百次的實驗,通過雄厚的資金支持。已經放手鍛煉造就了一批青年人才,這絕不僅僅是一個新藥的誕生,而是中國醫藥工業的一次飛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