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一章 飛機和坦克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    弓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早。網有一經春意,與候馬!就。世天上飄浮著彷彿不斷翻捲的團團白雲,一群群麻雀散落在柳樹梢頭,叫得那樣響亮,那樣激昂,處處都能感到生命的騷動和歡樂。

    伴著嗡嗡的響聲,兩架飛機在空中盤旋著,飛翔著,像輕靈的鳥兒,互不相讓地比試著。

    肖志華舉著望遠鏡,仔細看著空中的兩架飛機,那是一架單翼機和一架雙翼機,分別由福克和馮如設計製造。

    經過一年多的投入研製。福克和馮如製造出的飛機都有了長足的進步。動機功率從八十馬力增加到一百六十馬力,長長的矩形斷面機身用鋼管焊成骨架,外覆蒙布,並且摒棄了繁雜的張線結構,機翼用剛性支柱支撐,大大減少了飛行阻力。

    由於飛機的動機大多數功率比較小而且是用車輛動機改裝的,大量採用生鐵鑄造的汽缸,非常沉重,產生的拉力很難保證飛機獲得高度。而在低度下要起飛就要提高昇力,而提高昇力最簡單的辦法自然是增加機翼的數量。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雙翼機或三翼機顯然更有利於改善機動性能和爬升性能。使其在空戰中格外輕巧靈活。

    肖志華不懂空氣動力學,但他知道單翼機取代多翼機是歷史的趨勢,雖然現在由於製造飛機的材料以及動機的關係,單翼機顯示不出什麼優勢,可提早進行這方面的研,積累經驗,也並無不妥。

    馮如就在他的身邊,很年輕,在他的形體和舉動這兩種屬性裡,顯示出蓬勃的活力。他同樣舉著望遠鏡在觀察飛機的飛行動作。嘴裡還低聲嘟囔著:「應該親自駕駛,像福克那樣,才能現更多的問題。」

    福克天生就是飛行行家,每次毛行之後。他總有天生的感覺能夠現飛機本身存在的問題,並提出改進的辦法。他說:「在我的飛機上,還沒有一個人能同我一樣現這麼多缺陷。」因此,馮如自然也想親自飛翔。以便提出改進飛機的建議。

    但肖志華曾給他派了兩名助手,也就是監視員,嚴格限制他的飛行次數。雖然降落傘已經進入了實用階段,但也面臨著很多問題,正在不斷改進。在安全係數沒有得到很大提高的時候,肖志華要盡量確保這個中國飛機設計師不出現意外。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口對於福克。肖志華當然會有所防範。

    「在培養出大量合格飛行員,在設計出更好的飛機之前,你還是盡量少進行飛行。」肖志華舉著望遠鏡,語氣中毫無通融之意,「我讓你設計的射擊協調器,你要盡快拿出來,並將機槍安在飛機上。使飛機具有空戰能力。」」航校這一年裡已經招收了兩百多人,第一期的學員已經可以畢業,有幾個很突出的學生完全可以充當教官。我覺得可以將精力從航校轉到其他方面。」馮如有些不服氣地辯解道:「至於射擊協調器,原理我已經明白,設計出來應該並不困難。」

    「我理解你的心情,但你也要知道。在目前來說,你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我必須要盡量確保你的安全。」肖志華放下望遠鏡。語重心長地說道:「我們的時間不多了飛機要定型,要生產,還要不斷改進,目前離了你是難以完成的。福克,到底是外國人,沒有你那份拳拳愛國之心,廢寢忘食的工作作風。說到底,他是為了名聲和利益而來的。」

    馮如抿了抿嘴,緩緩說道:「好吧,我聽國務卿的話。其實回國之前,我並沒想到國家會如此重視飛機,重視飛行事業,尤其是國務卿先生,這讓我非常感動,也非常受鼓舞。這飛行也是想更快地找到飛機的問題。盡快地進行改進。」肖志華淡淡一笑,在這世界上,對飛機的前途如此看好,並投入大氣力進行研製造的,在目前,可能只有中國。當然,除了國家拔款外,他資助的巨額資金,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在西安不僅有兵器研究所,招聘了很多高技術人才,在城效的飛機製造廠更已經集中了大量的技術工人,購置了大量先進的加工製造機械,只要一聲令下。就可以批量製造飛機。

    與之相仿的還有離西安五十多里的一個偏僻山谷,那裡的坦克研製依托中美合資的拖拉機廠,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那是一種帶有旋轉炮塔的輕型坦克,能抵禦步兵武器的攻擊。而且動力艙後置、車體前設駕駛雖,符合後世坦克的多數特點。缺點便是車體採用鉚接,裝甲不夠厚,火力不夠猛,炮塔也並不能進行勁度全方位旋轉,只能在前方力度內打擊目標。

    但這已經是相當先進,相當有威力的武器了,也是世界上第一輛具有實戰意義的坦克。

    任何一種新兵器的誕生,都可能一躍而成為戰爭舞台上的啟明星,並帶來一系列戰略戰術的革新。總參謀部已經秘密派出了一個參謀組,正在西安結合坦克的特點,進行新戰術的研究的探討。這樣,中國不僅在坦克的研究製造上領先於其他國家。在戰術理論上也必然大大越別國。

    跟隨坦克一起製造的,還有裝甲車。雖然在煩年,英國人科恩在蒸汽拖拉機的底盤上安裝機槍和裝甲,製成了一輛輪式裝甲車,並獲得專利權。而且在,犧年,英國把裝甲汽車投入到了正在南非進行的英布戰爭中。但在某些方面,中國的製造更加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能夠與坦克更好地協同作戰。

    在很多時候,明創造並不是技術條件的制約。而是思想創新的局限。換句通俗的話講,那就是:不是做不到,而是想不到。

    肖志華卻正好彌補了中國科技在這方面的不足,他是做不到,但他能想到,這就是一條能節省無數資金,節省無數時間,節省無數人力的捷徑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