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五十九章 船上的談話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    二耀如愕然地望向肖志華,卻毋他面煮平靜。根本沒有點,不由得心中歎了口氣,原來,他早就知道。

    當然早就知道,國安部不是吃乾飯的,孫中山身邊的眼線也不是瞎子和聾子。

    肖志華有些抱歉地對宋耀如說道:「這不過是件小事情,孫先生願意重新組黨,不管是海外。還是在國內,按照憲法,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宋耀如輕輕歎了口氣,說道:「他還是那個不屈不撓的脾氣,志華。你能把洋細情形給我說一下嗎?」

    肖志華點了點頭,這事他並不想瞞著誰,只是也不想喊得滿城風雨。他想鬧騰就鬧騰去吧,大義名份在政府這邊,掀不起什麼大風浪。

    「孫先生認為他的失敗,教乃是在於黨人渙散,領袖無權,現在重新組建中華革命黨,務須確立領袖之絕對權威。他不想再做一個徒有虛名的假黨魁,而要做一個說一不二的真黨魁。因此,他現在堅持一個,原則,凡欲入黨者,均須手按《聖經》起誓,並在誓約上寫明「附從孫。先生再舉革命。之詞,並加蓋指模肖志華很平淡地說道:「情況大體上是這樣的,據報告,中華革命黨參加者有,但並不多。」

    宋耀如輕輕撫著額頭,感情很複雜,既惋惜,又反對。他認為,入黨並非為領袖一人效力,而是為革命,為祖國獻身!手按《聖經》起誓已屬過分,對非基督教徒亦不必強求,豈可更進而強迫黨員「附從孫先生。?至於還要按捺指模,這簡直是對人格的侮辱了。

    「這完全是不必要,而且是不合理的。」慶琳加重了語氣說道:「以人為治,這是慕帝王之所為啊!」

    「可是,不這樣做,他要靠什麼約束黨人呢?誰會來聽他的命令呢?」肖志華帶著一絲笑意問道。

    「紀律!」宋耀如叫道:「可以用嚴格的紀律來約束黨人,紀律是政黨內部的法律,違紀者可以處分,直至開除

    「自同盟會建立以來,就沒有什麼紀律肖志華冷笑道。

    宋耀如激動起來,提高聲音說道:「上帝和民主才是不可侵犯的最高原則,而對他是不必絕對服從的。」

    肖志華笑而不答,端起酒杯。和聲說道:「耀如兄,不必這麼激動,我們自認為沒有做錯什麼。那就繼續前進,為國出力吧!」

    宋耀如怔怔地眨了眨眼睛,無奈地苦笑道:「是啊,幹好自己的事情。問心無愧就是了。」

    肖志華笑語殷殷,頻頻舉杯。努力使宴會擺脫剛才的陰影,慶琳也知趣地不再提起相關話題,而是轉到了她與妹妹在美國求學的趣事,慢慢地,宴會的氣氛融洽歡快起來。

    「慶琳回國,總要經過一番歷練,我想讓她作為你的秘書,志華,你看怎樣?」宋耀如突然向肖志華提出了這個要求。

    肖志華愣了一下,旋即說道:「留在耀如兄身邊應該更好一些,能經常闔家冉聚,又能成為耀如兄的好幫手。」

    「不合適宋耀如搖了搖頭。否定道:「有藹琳就夠了,把子女都安排在身邊,倒讓人說我是任人唯親了。慶琳思路很快,接受能力很強,隨著你辦事,能學到你的幾分本事,我也就滿足了。」

    「抬舉我?」肖志華苦笑道:「我哪有什麼本事,莫要誤人子弟才好。」

    「喬森叔叔是看不起我嗎?」慶琳突然插嘴道:「我們可以訂個協議,試用期一個月,我不領薪水,到時不合格,您就辭退我

    進來容易,辭退難,你讓我怎麼跟老朋友交代啊?肖志華咧了咧嘴。

    「好了,就按慶琳的真思辦吧!」琳娜在旁笑著說道:「薪水由我開。」

    肖志華瞅著自己的媳婦,只好點了點頭,這哪裡是錢的問題,倒顯得自己小氣。

    「我的行李就不用打開了,明天直接上船,多省事。」慶琳倒是一臉的高興。

    「喬森,照顧好你侄女啊!」宋耀如目的達到,也一臉的歡喜,笑著說道:「子文呢,我現他在經濟方面很有些才幹,等到他學成回國。也交給你調教吧」。

    不交學費的嗎?肖志華勉強擠出一絲笑容。

    太陽很柔和,靜靜地把金色的光灑在海面上。白天的大海是溫柔的。略帶鹹味的海風吹得人心曠神怡。

    「每次都是戀戀不捨的感覺肖志華望著遠處只剩下一點的海南島,柔聲對琳娜說道:「什麼時候。咱們能了無牽掛,無憂無慮地在那裡卓受陽光和沙灘哪?」

    「總有一天會的。」琳娜輕輕撫過被風吹起的長,眼中充滿憧憬。「你我都會老,都會退休,就選擇在這裡養老吧!」

    「那可還早著呢」。肖志華有些無奈地說道:「其實我是個懶人,很多時候都想金盆洗手,告老還鄉。」

    呵呵,慶琳腳步輕盈地走過來。笑道:「喬森叔叔,告老還鄉這話。好意思說出口嗎?準是懶病作了

    「小丫頭,跟叔叔這麼說話,看我不寫信告訴耀如兄的。」肖志華笑著轉向琳娜,說道:「扣她薪水。」

    「扣吧,扣吧!」慶琳一點也不在意地說道:「只要你高興就好。」

    肖志華很無奈,又被琳娜拉著坐到了椅子上,只好舉起望遠鏡,胡亂地看著海集的風景。

    「喬森叔叔,我有些問題,憋在心裡很難受。」慶琳的聲音在身邊傳了過來。

    「那就問唄肖志華很隨意地回答道。

    停頓了半晌,慶琳說道:「孫中山先生抨擊你們借政黨之名行**獨裁之實,對不同政見者排擠打壓。假以時日,中國只會存留一個政黨。那就是復興黨。」

    肖志華放下望遠鏡,抿起了嘴角。這笑容有些嘲弄,又有些不以為然。

    「政府的架構是仿照民主國家實行的,有總統,有國會,還有很多政黨,難道因為復興黨實力強,勢力大。便能扣上**和獨裁的帽子。」肖志華望著大海,淡淡地解釋道:「不怪自己的政黨組織渙散。成分複雜。卻女口興黨奪了總統之位。叉在國會佔了多嘿。真邀只小此理。在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雖是輪流執政,卻也有一黨連續獲勝的時候,那又怎麼說呢?」

    「道理是這樣的。」慶琳說道:「但對於政見不同者,為何不能採取溫和手段?孫先生一直用自己做例子,他就是被逼出國考察的。」

    「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負責。」肖志華不想多說此事,只是簡單地說道:「如果他沒有短處,為何會被逼走。政見不同者,也是要分門別類的。以私心壞國家大事,甚至不惜出賣國家權利,這種政見不巨者。留之何用?」

    慶琳沉默了一下,說道:「三民主義聽起來是好的,也很符合實際。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傳統根深蒂固,人民民主意識淡薄的國家來說,軍政,政,憲政,似乎是一個很好的道路。」

    「在中國,封建**的思想常常會披上一件新的外套繼續招搖。政,就是憲政在現代中國蛻變的產物,它打著憲政的旗號,其實骨子裡還是**的基因。」肖志華向後靠了靠,以使自己更舒服,像講課一樣諄諄教導道:「孫先生的理論及其所派生出來的「政,之說,其初衷或許是鑒於中國現實所採取的一種策略,是一種權宜之計,是為了實現民主憲政的一種手段和步驟。但是,它所隱含著的**傾向還是能被明眼人看出來的。」

    「或許有**的傾向,但被封建**制度愚弄慣了的底層民眾是一群麻木的看客,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不理解民主和自由,不理解革命。也不懂得自己作為國民應有的權利。面對這樣的情形,會讓很多人深信中國民眾尚未準備好擔負起自治的責任。」慶琳還是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這讓肖志華稍感到些意外。

    肖志華微笑著說道:「中國百姓愚昧,沒文化,不懂民主,不理解政府的良苦用心,這些即便是中國的實情而且還不全是,也決不能成為「政。的理由。民主確實需要學習,但民主更是一種實踐手段。民主經驗的獲得和民主意識的增強,需要在民主的制度下,通過公民自己自覺地參政議政來實現;憲政確實需要建設,但政府必須先提供憲政的基石和框架。憲政的理念只有在政府拿出了憲政的制度和框架之後才能更快更好地深入人心。民主和憲政有點像游泳,要想學會游泳。就必須親自到水裡去撲騰,如果怕挨淹而不敢下水,只在岸上聽別人講解游泳的動作要領,那是無論如何都學不會游泳的。」呵呵,慶琳被肖志華這形象的比喻逗樂了,一場她看來應該是嚴肅的辯論竟變成了隨和的閒聊。

    「信任總是相互的,政府不相信它的民眾,民眾自然也就不滿意這個政府。在憲政之下,公民批評政府是天然的權利;而在政之下,這是不可以的。政府及其官僚們承擔著導國民之責,他們若被批評,那臉面何在?尊嚴何在?還怎麼繼續導下去?」肖志華繼續說道:「更重要的是,這將導致導者和被導者間師生關係及接應的道德優越感的置換與錯位,而這當然也是政政府不能容忍的,所以,壓制批評、打擊不同聲音便成了政政府天經地義的選擇。」

    「但國民的知識水平較低,**傳統較深,卻是不爭的事實。」慶琳說道:「這如何解決?」

    「這確實是事實存在,但不給民眾以實踐民主的機會,光把民眾當無知可憐的幼兒來導,那不但不能提高民智,反而會重新回到封建**主義慣用的愚具的舊窠中。」肖志華微笑著說道:「中國幾千年的封建**制度,造就了暴君和暴政。也造就了愚民。暴政之下,只有愚民才能是順民,否則便是刁民。所以,暴政和愚民堪稱一對絕世好搭檔。現在,沒有了暴政,自然沒有了愚民。當涉及到自身利害時。民眾即使沒有知識,也會有所取捨,實踐就是打敗**傳統的最好武器。」

    「而且喬森在此次出訪的報告中提到了普及義務教育的重要性。」琳娜笑著補充道:「不久之後,全國就要效仿德國的方式,對有適齡兒童不去上學的家庭實行懲罰。」

    「不是全國。」肖志華糾正道:「而是先城市,後農村,先經濟達的地區,後是落後貧困的地方。這是三年計,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業。」

    慶琳沉吟了一下,說道:「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計劃,國家新建,能夠拿出這麼大的資金實行普及教育,真是讓人欽佩。」

    「錢,擠一擠總是有的。」肖志華笑道:「正如那個什麼德國皇帝所說,國家必須以精神的力量來彌補軀體的損失。正是由於窮困,所以才要辦教育。你聽過一個國家因為辦教育辦窮了,辦亡國了嗎?」

    「沒有。」慶琳老老實實地搖了搖頭

    「知易行難。」肖志華語重心長的說道:「看一個人,不能看他的理論多麼天花亂墜,而要看他的實踐,看他的行動。說實話,政府現在確實是由復興黨把持,很多政策也是由復興黨制定並通過。但這些政策基本上都是惠民的,所以才沒有在國內引起混亂和反對。而且。復興黨一直都是按著憲法,按著民主的程序在做事。總不能因為勢力太強了,而自己分裂,然後陷入無休止的爭吵當中吧!說到民眾愚昧。那些倉促組建的政黨又能好到哪去,真的都那備大公無私,為國為民嗎?」

    「我看不見得。」慶琳說道:「就是復興黨。也有不少人是趨炎附勢,為了自身利益而加入的。」

    「這話說得在理。」肖志華不以為意地笑道:「在國家風雨飄搖、內憂外患之時,沒有一個統一的意志。一個統一的政策,一個快而有效的行政體系,把寶貴的時間都浪費在爭權奪勢,互相拆台,互相爭吵之中,那是犯罪。正如孫先生所提的政一樣,我們的是政黨。而不是民眾。」凹曰甩姍旬書曬齊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