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一百零三章 投案自首的尹昌衡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治蜀未治。總結四川地區的政治、軍事、地理,研究歷史的人得出了這樣的結論,像治國秘寶一樣奉獻給統治者作參考。其實這句話說到了點子上,四川雖然偏處西南一隅,但其戰略位置卻得天獨厚,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巴蜀之地易守難攻,糧草充足,因此每當統一王朝瓦解之時,這裡的起義和割據就聞風而動,紛紛豎立旗幟,宣佈獨立自治或進入無政府狀態;而當天下已定,硝煙散盡之時,這塊窩在山地裡的盆地尚未被納入統一的版圖,需要統治者盡最後的努力來收復它。

    四川都督尹昌衡有些心下忐忑地隨著蔡鍔進了屋,見屋內無人,心中暗喜。他曾在廣西任職,與蔡鍔是老相識了,如今見與蔡鍔單獨相處,自然是要指點一二了。

    說起尹昌衡,一米八六的個子,儀表堂堂,可做起事,確有點「那個」。咱們先說說這位小尹同志的經歷:尹昌衡從小受的都是舊式科舉教育,頗稱聰慧。到十七八歲上,本該考秀才謀個正經出身了吧,卻又偏偏碰上張之洞、袁世凱、岑春煊這幫壞蛋倒騰著要廢科舉,於是小尹無奈之下只好從軍。先是考入四川武備學堂,次年,以高材生保送日本留學,先入振武學校,後升入士官學校第六期步兵科。在日本與閻錫山、唐繼堯、李烈均、李根源、劉存厚等人交往密切,先後結拜為兄弟。當時復興會等各種團體都在拉攏爭取這些留日士官生,可小尹同志全都搖頭回絕,並說道:「本人性素迂,且家赤貧,從小到大,供養全靠清廷。食人之祿,背之不祥。」當然,這個立場與蔡鍔所堅持的「軍人不黨」是不同的,而且很有些反動的意向。由此,他遭到很多諷刺,說他是保皇黨。對此,尹昌衡也不辯解,只是冷笑道:「到時候才曉得鍋兒是鐵造的」。

    表面上的沉穩,掩飾不了他內心的高傲,小尹曾有詩云:「我欲目空廿四史,以作胸中數萬兵」。由此足以見出,尹昌衡並不想做庸常之輩。歸國後,先是到廣西任職,巡撫張鳴岐對留日學生戒心重,尹得不到陞遷,索性張揚個性,縱情詩酒,狂放不羈,在一次宴會上,竟借酒壯膽,開槍打碎了窗玻璃,還打了時任廣西提督的龍濟光,如此狂狷,當然無法再在廣西立足。於是,他只得重回四川混日子,繼續當他的刺兒頭。

    時值四川操練新軍第十七鎮,趙爾巽任用親信,高級官職幾乎全部被外省軍人所掌控,引起川籍軍人的強烈不滿。尹昌衡排外情緒尤其熾烈,無形中成了領袖,每於宴會場所,以尹為首的川籍軍人少不了使酒罵座,公開說外省軍人無能。有一次,總督趙爾巽在場,尹昌衡照罵不誤,趙爾巽大為驚訝,反問他:「依你說,哪個是知兵的將才?」尹昌衡大言不慚地拍胸道:「國中將才,只有三個:吳祿貞、周道剛,區區在下。」

    尹昌衡的狂放,並非無本之源。會打槍帶兵,能吟詩作對,文武雙全,更難得的是,尹昌衡與遍佈四川的袍哥組織關係密切。換句話說,他的本錢是哥老會,有誇海口的資格。

    時勢造英雄,不久,尹昌衡果然有了登場亮相的機會。成都光復後,當時的局勢極為複雜,幾種勢力,既相互糾葛纏繞,又相互牴觸排斥,各自懷有目的、抱負和野心。而文人出身的「長衫客」蒲殿俊大都督,並未察覺到平靜水面下的凶險,竟然在東校場舉行閱兵式。當說到事先承諾給每個士兵發三個月的恩餉因為藩庫財政吃緊,要等以後補發時。場上便有人高聲叫罵:「龜兒子,原來是誑人嘍!」另有不少人高喊一聲「打起發」(四川話:綁票、吃大戶之意)。亂兵蜂擁而起,槍聲響成一片,湧入成都瘋狂掠搶。

    身為軍政部長的尹昌衡,那天舉行閱兵式時也在場,危難之際,軍人的沉著和魄力讓他脫穎而出。從東校場脫身後,騎馬急速馳奔陸軍小學,下令軍校學生武裝佔領有利地形,防止騷亂擴大。稍事佈置後,又在亂槍聲中奔赴鳳凰山,找到新軍六十三標標統周駿求援,帶兵返回城內平亂,亂乃稍定。

    尹昌衡由於與哥老會關係密切,擔任四川軍政府都督後,即掛出一個「大漢公」的招牌,自封為總舵把子。尹昌衡掛牌子後,並不急於處理堆積如山的公牘,而是成天到各街公口碼頭去拜客。各公口碼頭自然隆重接待,為他掛紅進酒,阿諛奉承。尹都督有上等好酒量,再披一身紅綢,更顯得光彩奪目,威風凜然。

    官場上的規矩,從來都是上行下效,有尹都督帶頭,屬下也不甘落後。軍政部長周駿掛牌「大陸公」,巡警總監楊維掛牌「漢興會」,新成立的公口還有「漢軍公」、「福漢公」、「共和公」、「雲龍公」、「同慶公」等。街道變成了戲台,到處是背刀掛綵、頭頂英雄結、腳登線耳草鞋、腰纏飄帶的人物,成群結隊,招搖過市,此時的四川,儼然成了哥老會的天下。

    直到廣州軍政府電斥成都軍政府為「袍哥政府」,表示不予承認,並且調動滇軍和重慶蜀軍政府的兵力,有向成都進發的跡歇時,尹昌衡才知道自己犯了大錯。於是,他忽然來了個大變臉,下令取締哥老會,全成都兩百多個公口的招牌一律沒收,劈作了柴火。由此看來,軍人出身的尹昌衡還有政客的潛質,為了利益的最大化,什麼樣的犧牲都在所不惜。經過一番改造,四川軍政府成為一個由軍人實力派、革命黨和立憲派組成的聯合政府。不僅如此,尹昌衡還給自己的老同學李根源、李烈鈞等寫信發電,表明自己忠於革命的決心,並一反過去瞧不上「黨人」的立場,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想爭取個火線入黨,為自己增加政治籌碼。

    然而,復興會卻對此並不熱烈響應,只是讓他先維持好四川的治安,不可再出現類似成都兵變的禍事。而蜀軍政府與成都軍政府合併,當然也算是一種暫時和解的標誌。

    要說小尹同志還是很有些頭腦的,而且為了好好表現,也是幹勁十足。利用他哥老會總舵把子的影響,拉攏哥老會上層,委以官職,同時又巧妙地解散下層,倒也成績顯著。

    然而,有了這樣一個波折,小尹同志心中始終有個疙瘩,害怕臨時政府會找個機會收拾他。而復興會對他入會的事情,一直是不冷不熱的態度,也讓他坐臥不安。於是,思來想去,他來主動投案自首了。當然,也有燒燒香,拜拜肖志華這尊大佛,請求寬大處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