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九十三章 審時度勢的朱爾典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浮於表面的,往往不是真相,或者不是全部真相。

    德國在得到臨時政府秘密授讓的一個油田後,立刻以超乎尋常的熱情投入到全面的中德合作之中。狄塞爾柴油發動機的專利、克虜伯輕型火炮技術被無償轉讓給中方,中德合資的華飛-奔馳汽車公司在上海成立。一百門75mm管退式火炮、十萬發炮彈作為贈品,即將裝船啟運。

    美國也不甘落後,芮恩施出任駐華公使,普遍被外界認為是美國對華政策變化的一個標誌。隨後,中美合資的海外石油公司宣佈成立,中方在讓出了部分股權後,美方以極其優惠的價格提供了五萬枝m1903式步槍並奉送圖紙。接著,龍騰-福特汽車公司在廣州掛牌成立,霍爾特創辦的汽油內燃機拖拉機製造公司又與中方簽訂合作辦廠協議,廠址選定為陝西西安。

    「我們已經無力改變這些事實,帝國政府對我施加的壓力越來越大,訓令的口氣也越來越嚴厲。」朱爾典很無奈地對袁世凱說道:「現在,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已經沒有人能阻止他的崛起,誰都不想過於得罪一個即將執政的政府。除非--,當然,你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袁世凱面無表情,看來列強準備放棄他了,或者已經放棄他了。除了日本人曾向他表示,日本對他「始終抱有深切同情,不論英國政府態度如何,帝國政府絕不致中途改變方針,自必始終支持君主立憲,並援助其實現」。可除了空頭承諾,再無實質的支持。反倒在英、美、德等國的強烈反對下,很有被孤立的跡象。英國已經發表聲明,表示決不與日本「採取協同行動」或「使用武力」以「支持清國實施君主政體」。而隨後,日本也無奈地表示,日本繼續對中國局勢「單獨」進行「梗阻」已覺「無趣」,只好暫時住手,「聽任事態之自然發展」。

    「帝國政府已經授命我在關稅問題上作出適當讓步,以確保江南造船廠與利物浦造船廠的合資計劃能夠順利進行。」朱爾典苦笑道:「如果再被德國伏爾鏗船廠搶了先,帝國政府的憤怒將使我不得不離開中國。」

    「臨時政府開出的條件並不優惠,雙方控股相當,民間股份十年內不可轉讓交易,貴國想控制船廠,恐怕不容易。」袁世凱別有用心地說道。

    「有美德兩國虎視眈眈地等著,帝國商人已經顧不上這些了。」朱爾典搖頭道:「中國眾多而廉價的勞動力,遠東廣闊的市場,開放而明智的政府,行將穩定的中國局勢,這些美好的前景足以吸引眾多的投資者。」

    「行將穩定的中國局勢,朱爾典先生似乎言之過早了。」袁世凱有些反感地說道。

    朱爾典伸手從兜裡掏出份情報,遞給袁世凱,說道:「這是我剛剛收到的,最遲明天的報紙上就會出現這個消息,不過,我還是希望你能先睹為快。」

    「……最早組建成軍的廣東101師結束高強度訓練,今日誓師北伐,大總統宋教仁親自檢閱並授旗。雖然訓練日短,士兵的步伐還不很整齊,但裝備精良,士氣高昂,主要由復興會會員和熱血青年所組成的部隊,展現出了旺盛的鬥志。另外,由於法國人面對雲、桂兩省華軍的強硬姿態,不得不退回安南。西南邊境局勢趨於穩定,桂省之201師,滇省之301師也有加入北伐的意圖……」

    袁世凱將情報輕輕放下,若有所思地說道:「這應該是復興會的精銳了,不過一個師的兵力,真能將形勢明朗化嗎?」

    「也許能,也許不能。」朱爾典模稜兩可地回答道:「關鍵是這個師用在什麼地方。可能不等這個師開到前線,局勢已經要發生變化了。據帝國駐漢口領事葛福的觀察和判斷,湖北革命軍行將展開一次大的攻勢,那裡可是聚集了幾萬的軍隊啊!」

    「北洋軍不是軟?子。」袁世凱信心十足地笑道:「革命軍防守尚能支撐,主動進攻卻有些狂妄了。也好,不經過失敗,他們也不會同意停火談和。」

    其實,袁世凱的這副樣子,硬撐的成分居多。馮國璋部每天都受到飛艇的轟炸,周圍還有小股革命軍進行騷擾,士氣逐漸低落。他發來的幾封描述困難的電報現在還放在袁世凱的抽屜裡。而段祺瑞則深恐革命軍的東西兩路突然向河南迂迴,從而切斷北洋軍的退路,一再向袁世凱建議,將北洋軍撤出湖北,守住武勝關,將大本營屯駐於河南信陽比較安全。

    安全,袁世凱何嘗不這樣認為。但安全往往意味著失敗,意味著革命軍聲勢大漲,意味著革命軍愈發不會將北洋軍放在眼裡。現在,他只能硬撐,哪怕北洋軍獲得一場小勝,再向革命軍投誠,也算是個體面的結局。關外的第二十鎮已經開始向南移動,這或許也是個談判的籌碼。

    從原來的雄心勃勃,到現在的盡量多保全些北洋軍的種子,袁世凱的心態正在發生巨大的變化。與復興會相比,他原來自詡強大的力量,根本就是狂妄自大。

    通,房門被用力推開,楊士琦匆匆走了進來,手裡拿著一封電報,見到朱爾典在屋內,一時不知該不該將電報內容說出來。

    朱爾典不以為意地笑了笑,戴上禮帽,向袁世凱告辭,臨別時很有深意地說道:「老朋友,或許像我這樣審時度勢,是個好的選擇。在還有部分實力的情況下屈服,總比什麼都沒有之後再乞求好很多。」

    袁世凱心不在焉地將朱爾典送走,轉身返回屋內,焦急地問道:「杏城,出了什麼事情?」

    「湖北革命軍突然發起攻勢,由於使用了鐵甲車,第一軍猝不及防,三道橋失守,敵人分三路正向孝感合擊。」說著,楊士琦將手中的電報向袁世凱一伸。

    「鐵甲車?」袁世凱吃了一驚,接過電報,仔細看著,電報不長,敘述也不完整,看來連正在作戰的馮國璋也沒完全搞清楚是什麼狀況。革命軍的力量在不斷加強,這他是知道的,而馮國璋的電報中卻是不斷的戰損,但他還是認為在短時間內,久經訓練的北洋軍能抵擋住拼湊的革命軍的進攻。而電報中有些驚慌的語氣卻讓袁世凱感覺不妙,難道軍心士氣真的如馮國璋所述,下降得如此嚴重嗎?

    「發電報,詢問詳細情況。」袁世凱將電報將桌上一扔,有些氣急敗壞地說道:「敵人有多少兵力,三路進攻哪路為主攻,連基本情況都沒搞清楚就驚慌失措,馮國璋還算是個軍人嗎?」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