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六十九章 選擇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歷史上辛亥革命後,孫中山退讓大總統之位,將革命果實拱手交與袁世凱,被研究者認為軟弱妥協。然而在當時,孫中山開始曾極力反對和議,認為「革命之目的不達到,無和議之可言也。」,主張採取強硬態度用武力北伐討袁。但是南方各省派別紛雜,號令不一,軍餉資金嚴重不足,黨內黨外妥協派佔據優勢,包括汪精衛等人不斷予以施壓,才使孫中山不得不委曲以從眾議,因為他不能改變與袁妥協的局面。即便如此,他對以曾出賣過「戊戌六君子」的袁世凱來接替自己擔任大總統職,仍然放心不下。這才匆忙將總統制改為內閣制,並希望用臨時約法來給袁世凱帶上綹頭。

    然而此時形勢不同,要孫中山在同是革命黨的復興會和滿清舊官僚袁世凱之間選擇,他自然是要傾向於復興會了。

    「袁世凱不可信。」廖仲愷斷然下了結論,指著報紙分析道:「大家看這裡,兆銘的電報上所說商談的時間,與北洋軍迂迴進攻漢陽的時間差不多,如果袁世凱有誠意,怎麼會一邊試探著談和,一邊擴大戰事。袁世凱不是說北洋軍唯他之命是從嘛,可見其心懷叵測。」

    胡漢民眨了眨眼睛,說道:「如果袁世凱真能反正來歸,我們卻也不必拒人於千里之外。不過這事應該通知復興會一聲,顯著我們心懷坦蕩,這對孫先生參選大總統也有好處。」

    孫中山淡淡一笑,轉頭對張靜江說道:「人傑,依你看來,復興會各方面如何呀?」

    「說實話嘛?」張靜江半開玩笑似的說道。

    「呵呵,同志之間還要虛言相欺嗎?」孫中山笑著擺了擺手。

    「來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感觸還是頗深。」張靜江感慨地說道:「都說厚積薄發,今日方知其中真義。復興會組織嚴密有序,財力雄厚異常,各項計劃周到細緻,這一切非有十年之準備不能達到。他們已經得到了南洋華僑財團的大力支持,而且很可能得到了美國政府的暗中協助,雖然現在美國還不好表明立場,但種種跡象的確讓人心中生疑。單說賑災一事吧,他們看來是早就有所準備,南洋的大米、蕃薯,美國的玉米、麵粉、土豆,事先應該就有不少庫存。再看近幾日的情況,這些食物正在源源運來。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就能夠購買啟運,說是早有預謀也不為過。」

    「那他們的鐵路建設計劃並不是紙上談兵嘍。」孫中山對復興會的這項計劃是最感興趣的,但從財力、物力、人力方面的考慮,卻也是不無懷疑。

    「孫先生,我找過一位好朋友,他是金融專家。據他所說,按照中國銀行歷年來的資本增長情況、融資能力和經營手段,每年至少可以發行上億貨幣,這就是金融手段的威力。這位專家還是中國銀行的股東之一,他向我透露,中國銀行幾年前在南洋斥巨資購買了大量的橡膠園。諸位知道橡膠吧,國際市場的價格幾年內翻了幾翻,這收益亦是相當可觀。」張靜江羨慕地咂了咂嘴,繼續說道:「頗有意味的是,復興會在建鐵路的籌資方式上並沒有完全採用官辦,而是採取了『國營』、『省營』、『民營』、『合營』這四種方式。這四種方式各具千秋,可以靈活採用。比如在貧窮省份可採用國營或省營,在富裕省份則可用民營和合營。建鐵路,是先賠後賺的買賣,但只要能建成,那就是穩賺不賠,相信民間會有很多資金被吸引過來。而且建鐵路,可以拉動鋼鐵廠的發展,由於關稅的原因,鋼軌內銷可能倒比出口更有利可圖,地方經濟也將因此而受益。至於人力,成千上萬的災民和解散的民軍就是現成的勞工。」

    「這麼說,鐵路計劃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孫中山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道:「並不是復興會弄出來譁眾取寵的空中畫餅。」

    「只要局勢盡快穩定,而復興會的資金應該能挺過最初這一、兩年的投入期,以後的事情就會順利了。再說,修鐵路有利可圖,外資也是可以適當吸收的。」張靜江很確定地點了點頭。

    孫中山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復興會為何敢在局勢未穩之時便將建設計劃付諸實施,為何會在賑災一事上高調行動,為何會在面對北方強軍時依然叫囂北伐了。那是自信的表現,更是展露自信的行為。正因為如此,各地各派別的人才會選擇依附和支持。勝則是開國元勳,與有榮焉;敗則是亂臣賊子,身家不保。而依附強者,是人們的普遍心理。

    「此時萬萬不能談和。」廖仲愷像是突然醒悟過來,很堅決地說道:「我們應該馬上給上海發電,告訴兆銘和英士,立即停止與袁世凱手下的接觸和商談。口氣要嚴厲,告訴他,商談只能以他個人名義,不能代表同盟會。」

    「這是為什麼?」胡漢民不解地問道。

    「現在革命黨人必須同舟共濟,咬牙挺住。」廖仲愷皺著眉頭解釋道:「滿清未倒,北洋強軍猶在,萬萬不可示弱。這場博弈是全方位的周旋,軍事上,政治、外交、輿論等多方面都在角力,一旦開始談和,輿情可能為之一變,進而影響到人心。復興會是所有革命黨人的中堅力量,他們的態度對整個革命事業的成敗關係重大,絕不會自亂陣腳,讓談和影響到民心士氣。」

    「仲愷說得對,此時確不是談和的時機。」孫中山很是贊同廖仲愷的分析,轉頭對胡漢民說道:「馬上擬電文,將我們的分析告訴上海的同志,讓他們停止與袁所派之人的接觸。對了,我已經想明白了,決定不參加總統的競選,而專心謀鐵道部部長一職。」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