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五十九章 聚首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耀如兄,來得好快呀!」肖志華上前與宋耀如熱烈擁抱,然後抓著他的雙臂仔細打量,微微點頭,調侃道:「嗯,看起來氣色不錯,不過好像瘦了些,是不是想我想的?唉,相思真是一種難言的痛啊!」

    「你這傢伙。」宋耀如哭笑不得地用手背拍了肖志華的胸膛一下,說道:「穿著軍裝倒是挺精神的,怎麼就不說好話呢?」

    「呵呵,好久不見,緩解一下氣氛。」肖志華衝著兩個認識的武昌軍政府官員打了個招呼,又轉頭瞅了瞅宋耀如身後的幾個年輕人,笑道:「這就是你的手下嘍,有男有女,不錯啊!」

    「喬森叔叔,我是藹齡啊!」宋藹齡笑著自我介紹道。

    「哦,哦,原來是你呀!」肖志華很驚訝地瞪大了眼睛,然後笑道:「幾年不見,小丫頭長成大姑娘了,了不起。」

    「人人都會長大,這有什麼了不起的?」宋藹齡捂嘴笑道:「喬森叔叔既是醫學家,又是經濟和法律專家,現在又當上了總司令,這才真了不起呢!」

    「我這個司令是混事兒的,做不得數。」肖志華笑著指了指不遠處的房子,說道:「這個時候來,大家肯定沒吃飯吧,來,咱們先去吃完飯再好好說話,我這肚子,現在可咕咕地直提抗議呢!」

    人群中爆發出一陣善意的笑聲,平易近人,風趣幽默,這是肖志華給他們的第一印象。孔祥熙暗自慶幸,肖志華在復興會中的地位誰人不知,他和宋耀如又是如此親密,看來在船上跟宋耀如搭訕真是上帝賜予他的千載難逢的機會,不僅不用去大冶鐵礦,而且似乎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發展的道路。只要在此次賑災工作中盡心皆力,得到宋耀如的認可,便可一舉進入新政府之中工作。

    這是一座食堂,為指揮部軍官和警衛營提供伙食。當然,飯菜肯定比不上外面的菜館美味,不過,卻沒人敢露出不滿之色。肖志華、宋耀如還有大家可都瞅著呢,既然高喊革命,怎麼會連這點苦都吃不了。

    「耀如兄,慢點吃,當心你的胃病。」肖志華關切地提醒道。

    「已經好多了,不礙事。」宋耀如感激地點了點頭。

    肖志華歪頭看著宋藹齡用筷子在碗裡挑來挑去,便笑著問道:「怎麼?吃西餐吃慣了,這大鍋做出的飯菜不合你的胃口吧?」

    宋藹齡慌忙趴了一口飯吞下,含糊地說道:「沒有啊,這飯很好吃。」

    其實宋藹齡的確嫌飯菜不合口味,從小錦衣玉食慣了,軍隊裡少滋沒味的大鍋飯又哪裡能夠馬上適應得了?

    「我讓師傅加了兩個菜,馬上就能上來了。」肖志華抱歉地說道:「耀如兄,條件簡陋,萬勿見怪呀!」

    「把我當成什麼人了。」宋耀如不以為意地擺了擺手,說道:「如果中國百姓都能吃上這樣的飯菜,咱們也不用為民生發愁了。」

    「是啊!」肖志華苦笑著說道:「可這溫飽問題,可是不容易解決的。而且這賑災工作繁雜而勞累,說實話,我是不建議你接手的。」

    「為什麼?就因為困難、勞累,我還沒老得走不動呢!」宋耀如有些不高興地說道。

    「你的身體是次要的,主要是你的脾氣不適合。」肖志華一點也不在意宋耀如的表情,放下筷子繼續說道:「別忘了你的膽汁質性格,熱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氣急躁,心境變化劇烈,易動感情。創業是你的專長,賑災這種細膩耐心的工作,並不適合你。你應該去海南大展拳腳--你聽我說完。」肖志華笑著擺了擺手,示意性急的宋耀如繼續傾聽,「海南大開發,需要的人力成千上萬,要是將災民組成一支十萬人的農墾大軍,不知道你這個未來的省長有沒有把握安置好他們。」

    「當然能。」宋耀如瞪起了眼睛,不甘示弱地保證道,隨後苦笑著指著肖志華,自嘲地說道:「又被你給繞進去了,不過這辦法很好,海南島一年三熟,開荒農墾確實能安置大量的災民。」

    「還有橡膠。」肖志華低聲提醒道:「別忘了,咱們在海南島種植橡膠已經成功了,那可是賺錢的大買賣呀!」

    「你吃完沒有。」宋耀如不耐煩地催促道:「吃完了咱們好好聊聊,你一句一句地蹦,我聽起來費勁不說,還勾引得我心急火燎。藹齡,你也快點吃,好做記錄。」

    「好好好,我馬上就吃完。」肖志華端起碗,大口地吃起來。

    ……………………

    海南島位於中國南疆,是濕熱地帶的一顆燦爛明珠,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寶島。她得天獨厚,土地資源、海洋資源、礦產資源、旅遊資源等十分豐富的自然優勢。但是海南的經濟歷來落後於全國的平均水平。這有其歷史根源,也有現實原因。

    從歷史根源看,海南自西漢設郡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由於她孤懸天涯海角,遠離祖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歷代王朝把她看成「蠻荒之地」,當作放逐「判逆」人士的流放場所。然而被放逐而來的義士文人使海南文化與中原文化相結合,為海南文明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給海南帶來了剛直不阿、熱愛祖國、勤奮好學的優良傳統。

    從現實原因看,海南一直視為國防前哨,政府對經濟建設不做太大的投資,長期執行閉關鎖島政策,使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和「產品經濟」的形勢得以延伸造成一個封閉性的僵化的經濟體系,使地理優勢變成劣勢。

    雖然復興會在海南建立基地,帶動了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但大張旗鼓地開發建設還根本沒有開始。

    「全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宋耀如完全被肖志華的描述吸引住了,他興奮極了,恨不得立刻插翅飛到海南島,「利用僑鄉優勢和特區政策,大量吸引資金,開礦建廠;再用拓荒的熱土激發起移民的激情,組織幾十萬人的農墾大軍,以新興工業、熱帶農業為基礎,揭開海南大開放、大開發、大發展的熱潮。好,說得太好了,你那座海濱別墅就包在我身上了。對了,藹齡,都記錄下來了嗎?」

    負責做筆錄的宋藹齡抬頭笑道:「都記下來了,一個字都沒有遺漏。」

    「審訊結束了吧?」肖志華站起身,伸了個懶腰,苦笑著說道:「走吧,外面還有一群人呢,雖然你即將卸任這個賑災專員的身份,但也不能拍屁股就走呀,總得留下一個大概的賑災方略才好啊!而且,為了我的海濱別墅,也得努力奮鬥才是啊!」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