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五十六章 「聖人」的子孫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聽呀!聽那時辰的風暴聲!

    只有仙靈的耳朵才能聽得分明,

    新的白晝已經誕生。

    嘎嘎地敞開了山巖的大門,

    隆隆地滾來了日神的車輪,

    日光發出多少宏偉的聲音!

    ----歌德《浮士德》

    江水舔著船弦,發出「辟啪辟啪」的聲音,卻蓋不住一個男子用英語朗朗的吟詩聲。那是一個面色有些蒼白的年輕人,穿著像一個歸國的留學生,旁邊還有幾個與他年紀相仿的青年。

    「宋先生,我認識其中的兩人個。」宋耀如的隨從兼保鏢張仲華見他饒有興趣地看著這幾個風華正茂的青年,便在旁說道:「上海光復時,我們正攻打製造局,而黃浦江中的清軍軍艦還飄著龍旗,這兩個人就在江邊觀看,竟跳下江,向軍艦游去,要說服艦上清軍反正。」

    「哦,後來呢?」宋耀如愣了一下,笑著問道。

    「後來--」張仲華也笑了起來,瞅了一眼不遠處這幾位,說道:「後來被南琛號上的水兵打撈上來,派小艇送上岸了。」

    呵呵呵呵,宋藹齡不由得笑出了聲,似乎想到這幾個愣頭青變成落湯雞的狼狽象。

    宋耀如卻讚賞地點了點頭,這是個激情的年代,眼前就是奔湧著熱血的青年。而革命,這個偉大的名詞,激發了多少人平常無法想像的熱情和獻身精神啊!

    「廣東成立臨時政府已成定局,南方十八省也基本光復,我看推翻清廷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北洋軍尚在,不擊破此滿清最後依靠,滿清便不會乖乖退位讓國。」

    「北洋軍號稱中國第一強軍,豈是容易擊破的?現在幾省革命聯軍能支持至今,且未落敗象,已屬不易了。」

    「我看倒是未必如此,北洋軍雖強,卻乏補充,南方革命軍可源源而至,力量對比慢慢就可發生變化。」

    「只要臨時政府成立,群龍有首,號令統一,擊破北洋軍,推翻滿清,我看還是很有把握的。」

    「那天你跳入江中,如魚般敏捷,想必也是很有把握嘍?」

    「那天啊--水有些涼,也有些倉促,身體沒活動開,呵呵,沒活動開。」

    ……………….

    宋耀如看著這群年輕人高談闊論,又互相調侃,不禁面含微笑,真是羨慕啊,羨慕他們的年輕,羨慕他們有更充裕的時間去為祖國的建設出力,羨慕他們在有生之年能看到中國的富強和崛起。

    「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他不由自主地吟誦起來。

    「爸爸,你會作詩了。」宋藹齡驚訝地瞪大了眼睛。

    「哪裡是我做的,是你喬森叔叔的傑作。」宋耀如笑著解釋道:「他時不時總能弄出點象詩又像詞的東西,但卻總是不完整,我們背後都叫他肖半華。」

    「喬半森,肖半華,有趣。」宋藹齡捂著嘴笑道:「就這一半的才華也是驚世駭俗,無人可比。上帝為何給了喬森叔叔如此聰明的頭腦,真是讓人嫉妒。」

    「上帝在眷顧中國,眷顧我們這些為富國強兵而奮鬥的人們。」宋耀如正色說道:「才讓志華擁有了聰明睿智的頭腦。」

    宋藹齡正要說話,卻發現有一位青年走了過來,彬彬有禮地向宋耀如鞠躬,說道:「宋先生您好。」

    宋耀如上下打量著這個年輕人,西服裁製得十分考究合身,四四方方的臉龐給人以誠懇的感覺,微微發胖的身材說明此人很會保養身體。

    「宋先生,您還記得嗎,我們在東京見過面的,我姓--」年輕人自我介紹道。

    「哈,我想起來了。」宋耀如點著頭,笑道:「東京基督教中國青年會的總幹事,救過美國傳教士的英雄,還是孔聖人的子孫,你也回國了。」

    「是的,是的,宋先生的記憶力真是厲害。」孔祥熙半是恭維,半是真心地說道。

    「孔聖人家的,也革命了?」宋藹齡好奇地打量著這個西服革履的傢伙,怎麼也看不出他與先哲賢師孔聖人有什麼聯繫。

    「我在上海參加了進步青年會,因為我學過礦物學,所以被派到大冶鐵礦協助工作。」孔祥熙說道:「沒想到,在船上竟遇到了宋先生。」

    「好啊,你也投身革命,這很好。你是山西人,我們宋家的祖先也是山西人,這樣算起來還是老鄉呢!」宋耀如聽說孔祥熙已經加入了復興會的外圍組織,立時高興起來,將宋藹齡介紹給孔祥熙,並邀請孔祥熙共進午餐。

    儀態大方,舉止得體的孔祥熙很快博得了宋耀如和宋藹齡的好感,而且宋耀如發現他對於政治學、經濟學和社會學都有涉獵,不由得開口問道:「庸之,你不是理化碩士嗎?怎麼會瞭解社會科學所涵蓋的學科?」

    「是這樣的,宋先生。」孔祥熙解釋道:「我在美國俄亥俄州歐伯林大學時,起初主修理化,後來改修社會科學,再後來考入耶魯大學研究院,研習礦物學,所以,獲得了理化碩士學位。」

    「原來如此。」宋耀如點了點頭,一個念頭在心底萌動,但他還有些猶豫。

    年輕人之間的溝通是無須長輩為媒介的,宋藹齡和孔祥熙的交談慢慢熱烈起來。都在美國留過學,又都是富裕家庭,現在更有一個共同的話題--革命,孔祥熙雖然快三十了,但仍保持著年輕人的青春容貌和勃勃英氣,這使用權豆蔻年華的宋家小姐絲毫感覺不到他們之間存在年齡上的差距。

    他們縱論時勢,談古論今,從孔祥熙的家鄉太谷聊到奧柏林大學,又從美國南部說到上海、廣州、武昌。當宋藹齡提到賑濟災荒時,孔祥熙竟也能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這讓宋耀如打消了心中的猶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