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五十六章 憲政先驅?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嘟,渡輪拉長汽笛,漸漸駛離了碼頭。直到再也目不能及,肖志華才放下揮動的手臂,轉身上了馬車。

    琳娜的母親來了封信,說在途經菲律賓時,她染上了瘧疾,正在馬尼拉治療,讓琳娜不必掛念,等她病好了,便會啟程,直赴上海。雖然信中沒有一句話說到讓琳娜去看望她,但那思念之情卻是誰都能看出來的。琳娜作為一個孝順的女孩,自然不能無動於衷,而且父母親算是已經答應了她和肖志華的婚事,她便是去了也無妨。不光她是這麼想的,連肖志華也沒有想到這一別竟是天各一方。他還以為自己已經有了國際聲譽,就能打破那種固有的世俗偏見,琳娜去侍奉看望母親,再帶上他送上的禮物,更能增加感情。

    肖志華當然也想過陪琳娜一起去,但一來太忙,實在顧不上;二來琳娜也不同意,所以,他便順水推舟,留在了上海。

    馬車停在了《蘇報》報館門前,肖志華在兩個保鏢的護衛下,快步走了進去。自從《理想中國》連載之後,雖然現在還只是第五天,但反響已經越來越強烈。為了將那個評論專欄辦好,肖志華不得不經常坐鎮報館,畢竟只有他最瞭解自己所寫的真正含義,解答讀者的問題最有權威性。

    《理想中國》看書名像是一部描寫烏托邦的幻想小說,其實卻是涵蓋了憲法、憲政、法律條文等在內,一個民主國家應該具有的大多特徵的理論性書籍。清末以來,大部分中國思想家對這些都缺乏一個系統的認識,只是停留在膚淺的階段,而對於革命者來說,先干了再說,更是一種通病。

    世界上歷來的憲政,不論是英國、法國、美國,或者是蘇聯,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實之後,頒佈一個根本**,去承認它,這就是憲法。而肖志華卻要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在世人面前描繪出了一個憲政國家的形象,指出了建立憲政國家的具體方案。並且將把這個憲政國家要採取的針對社會各階層的政策以法律的形式一一列舉出來,針對商人的有《商法》,針對工人的有《勞動法》,針對農民的有《土地法》,針對士兵的有《兵役法》,針對學生的有《教育法》………

    當然,這是一個相當浩繁的工作,據肖志華保守估計,半年以內能夠大致寫完,至於全部完善,則至少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但這卻是必須的,一方面肖志華努力要避免近代中國社會及其變化的悲劇輪迴,那就是變的是朝代,是政權的名稱,是社會的皮毛,不變的是社會的黑暗、壓迫、**和不公。人民的地位並沒有因為換了「民國」這一標牌而有所提高。另一方面,這本書將從此奠定他在革命中的指導地位,至少也應該是革命設計師或最權威的革命理論家吧!

    當然,肖志華知道任何人都可以草擬一部憲法,但只有在與政府有關者可能遵守它的時候,它才能成為憲法;如果他們不遵守它,那它就不是什麼法。可肖志華的目的是要展示一個切合中國實際的,具有操作性的憲政國家的框架,其中的宣傳、指導和規範意義才是巨大的。

    再者說,肖志華擬定的憲法和那些法律、法規可不是照搬照抄,它參考了英、美成法,卻超越英、美成法,顯得更加嚴密、細緻、周詳。要知道,光美國憲法從誕生到一九七一年,還產生過二十六條憲法修正案,也可以說是修改了二十六次呢!肖志華不說是一次到位,可也差不了多少。

    肖志華走進辦公室,剛剛坐下,工作人員便將摘抄自讀者來信的匯總文本遞了過來。時間寶貴,有些事情可不要親歷親為,否則會被累死的。

    「這麼多?」肖志華微微吃了一驚,晃了晃手中的紙,衝著工作人員說道。

    工作人員咧了咧嘴,苦笑道:「博士,這只是一部分,那些沒有價值的或者十分膚淺的我們都去掉了。」

    哦,肖志華點了點頭,擺擺手示意他可以下去了,自己仔細地看了起來。然後,提起筆,邊思索邊回答著讀者的問題。

    「憲法並不代表憲政,有了憲法,並不表明就必然會有制度化、具體化的憲法體制。並不排除一個國家的憲法答應給人民權利,卻無法在現實中去尋找的事情發生。所以這將是一個長期的艱巨的過程,但是,以法治國--以真正的法律意識治理國家的邏輯力量是不可逆轉的。」

    「憲政制度的生成並不以國家富強為起始動力,憲政也只是一種政治權力的運作方式。文明的憲法政治能夠使得每一個人免於恐懼,享受自由,對未來也有著合理預期。在我看來,憲政制度不追求個體的積極發展,只是為那些試圖安靜生活免受公權力肆意侵擾的社會成員提供最低限度的保障……」

    …………………

    中國近代憲政思想的大抵與國家富強聯繫在一起,即「富強為體,憲政為用」,憲政成為了近代中國仁人志士力避「滅國亡種」危險的「法寶」,從此與中國救亡圖存的民族訴求相結合,並在清朝統治的最後十年形成了強大的立憲思潮和立憲運動。

    憲政真的是一副醫治國弱民貧、政治**的特效藥?肖志華現在對此也不太敢確定。憲政與富強孰重孰輕,如何平衡,這個在後世依然爭執不休的難題,至今也仍然困惑著他。但有一點他可以肯定,立憲、立法,這是中國步入文明的必經步驟,民主憲政也不是什麼高不可攀的理想,而是人人都可以學得到的一種政治習慣。而且,不管是君主立憲還是民主共和,憲政是必須要加以討論和面對的首要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