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五十五章 理想?夢想?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如同懼怕失態一樣,人們往往懼怕著迷惘。因為人們通常需要一個黑白分明的世界,不論有多困難,大多數的人仍試圖替自己內心的混亂找出解決之道,來解除灰色、模糊不清或模稜兩可所帶來的焦慮,陶成章就是這大多數人中的一員。

    連續兩天,陶成章都去找肖志華,帶著錯誤或不完整的答案與肖志華辯論,執意要為自己找個說法。然而,每次又都帶著新的迷惘,步履緩慢地走回肖志華給他安排的住處,又是一夜秉燭夜讀。

    在若干年後,陶成章曾對在這段時間裡的思想變化感慨萬千,他說道:「剛開始,我還是一種死不服輸的心理,待到後來,才發現自己的所謂學術理論在志華看來根本就是幼稚,用他的話說就是只能哄哄那些更為幼稚的會黨。雖然有些尖刻,讓人怒不可遏,但如果能冷靜下來思考,卻又發現這是一個真正的事實。志華的腦袋不知是怎麼長的,當我們只看到表面時,他已經看透了本質;當我們還在苦苦探尋救國之路時,他卻已經設計好了宏偉的藍圖,並正為之準備著系統而充分的理論思想……為了打敗他,我閱讀了華美印書局出版的大量西方哲學著作,學會了邏輯思維方式,這是一個巨大的飛躍,起碼在我看來,這是我人生的重大轉折點……」

    這個時期,與陶成章有著相似的思想變化的,還有很多人。《蘇報》經過「蘇報案」已經聲名大噪,成為引領輿論導向的重要風向標。肖志華以此為宣傳陣地,將大量西方哲人的觀點和理論精選後介紹給讀者,不斷滌蕩著人們的思想。潛移默化,潤物無聲,《蘇報》就像一盞明燈,在漆黑的夜裡,糾正著人們前進的方向,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

    學美國、學法國、學英國、學日本,到底學到的是表象,還是真的學到了精髓?政治體制的移植需要肥活的土壤,否則要麼因缺乏養分而枯萎,要麼長成歪瓜劣棗,面目全非得讓移植者都目瞪口呆。播下的是龍種,收穫的是跳蚤,說的就是這種結果。

    「志華,這本書什麼時候才能完稿?」宋耀如將一部分文稿放到肖志華的書桌上,急切地催促道:「一個自由、平等、富強的國家已經展現在面前,就在等著你細細描繪,你寫得這麼慢,要急死人嗎?」

    「大哥,我這不正寫著嗎!」肖志華晃著手腕苦笑道:「真的很累呀,不信你試試。聖約翰大學一天一堂大課,還要做實驗,還要寫書,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事情,我容易嗎?」

    宋耀如被一聲大哥叫得美滋滋的,硬板著臉揮了揮手,不假辭色地說道:「別的事情先放下,這本書寫出來,你知道是什麼效果嗎?無數人追求的畢生理想啊,只要推翻滿清,照你書中按部就搬,就基本可以實現了。民主、自由、平等、富強的新國度將屹立於東方,炎黃子孫崛起了世界民族之林,啊,啊,你明白不明白呀?」

    「哪有那麼誇張。」肖志華不太相信地搖了搖頭,笑道:「我所寫的確實具有很大的操作性,但也不是沒有問題,而且要實現這些目標,更要千千萬萬人的努力和奉獻,絕不是一蹴而就那麼簡單。」

    「我知道,一個社會進行大變革需要付出的不只是時間,更要有鮮血和汗水,但這條路我們非走不可。」宋耀如誠懇地說道:「而你指出的,是最可能成功的方法。先姑且不論其缺點,光它的宣傳意義就非常重要,社會各階層都會看到自己的將來,那些對革命不理解,甚至心懷恐懼的,都將重新認識革命的真正意義。

    是啊,我的本意就是如此。肖志華用手指輕輕敲擊著桌案,思索著,然後慢慢抬起頭,開口說道:「我決定採取一種新的方式,讓這本書提前與大家見面。那就是通過《蘇報》,用連載的辦法,再辟出一個討論區,聽取廣大讀者的意見,邊寫邊修改,最後定稿後,再正式出版書籍。」

    「連載?這種方式報紙很少採用啊!」宋耀如沉吟了一下,笑道:「管它呢,只要目的能達到就好。對了,有人建議你將書名改一下,不要叫《夢想中國》,叫《理想中國》怎麼樣?」

    「夢想,理想。」肖志華輕輕重複了兩遍,輕輕一拍桌子,點頭道:「不錯,改一個字,顯得更為貼切,耀如兄高見啊!」

    「不是我。」宋耀如搖了搖頭,臉上滿是自豪,笑道:「是你的侄女,怎麼樣?是我教育有方吧?」

    「教育有方,耀如兄當然是教育有方。」肖志華隨口敷衍著,腦海裡卻在想:到底是哪位侄女呢?該不該問問清楚?

    ………………

    在內憂外患的亡國危機下,無數的仁人志士睜大著雙眼,苦苦探尋著救國救民之路。由此,也產生出實業救國、教育救國、求學救國、商戰救國、革命救國等各種理論思想。特別是其中的極端思想,成為了中國思想家各種千奇百怪主張的智慧淵源。

    在肖志華看來,這些理論和思想無一例外都缺乏穿透複雜歷史現象的觀察力,且無力抗拒西方極端思潮的裹挾,更受到民族主義情緒的侵襲和影響。因此而顯得偏激而不全面,激情而缺乏理智。作為一個穿越者,起碼應該擅長思想勝於行動,但在這社會大轉型的關鍵時刻,中國歷史上卻恰恰缺乏這種能指引方向的舵手般的思想家。

    於情於理,肖志華都責無旁貸,因為他有這個資格,更有這份責任,讓國家少些曲折往復的折騰,少傷些自我奮發的元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