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騰世紀 > 歷史軍事 > 亂世強國夢

龍騰世紀 第四十二章 輿論紛紛 文 / 人生逆旅不言敗

    炒作並不是現代人的專利,它在很早便被人們運用,只不過不像後世那樣系統、巧妙、而且瘋狂無聊。炒作的竅門是充分利用人們愛爭吵的惡習和窺私慾、揭私慾,發揮作者的製造力和想像力,吸引讀者的關注,最終提高物品的發行量或者物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蘇報案」作為晚清最大的文字獄,作為二十世紀中國第一次重大轉型時期一個極富象徵性的事件,鄒容奉獻了年輕的生命,章太炎付出了三年牢獄的代價,陳范為此流離失所、家庭破碎,最後在上世紀初天幕上放射過光芒的《蘇報》像星星般隕落,這是《蘇報》的結束,也是《蘇報》的永生。

    既然肖志華對此早有準備,自然不會放棄這次大肆炒作的良機,他要將滿清無所不能的**權力與一無所有、惟有一腔熱血的平民之間面對面交鋒的場景全無遺漏地展現在民眾面前,雖然鄒容被送走了,可章神經還在,表演一定還精彩。

    得到陳范簽字畫押的轉讓書後,肖志華迅速辦好了剩下的相關手續,並馬上接手了報館。此時,雖然人被巡捕抓走了幾個,但報館還未被封禁,趕在法院下達判決前換了主人,也就是說,針對陳范的任何處罰已經扯不上報館了。

    肖志華終於有了一塊輿論陣地,而且知名度還不小,這確實是意外的收穫。雖然他和宋耀如正在籌辦一家小報,但現在,一切都可以省了。

    《蘇報》還是《蘇報》,發行、出版照常進行,而主筆章士釗因為江蘇候補道俞明震的庇護,竟然沒被逮去,依然在報館坐陣。滿清政府除了抓了幾個人,並將在會審公廨丟盡「國家主權」的臉之外,將一無所獲。

    「博易、瓊斯先生,關於馬上開始審理的案件,二位覺得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考慮?」肖志華坐在《蘇報》報館的辦公室內,向請來的兩位辯護律師詢問道。

    「只要不被引渡,應該沒有大問題。」博易彈了彈煙灰,很樂觀地說道:「雖然被告是中國公民,但文明國家法律的原則之一是在被證明有罪之前,每一個人都是無辜的。這一點非常重要,當租界裡的居民,中國居民,來到租界法庭時應該知道他們的身份是罪犯還是被指控的人。」

    瓊司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並補充道:「喬森博士,我認為我們之前的討論和研究,方向是正確的,準備是充分的。如果不出意外,法庭辯論將在我們假想的範圍內進行,比如言論和行動的分界在哪裡?教唆犯和殺人犯的分界在哪裡?寫書沒有傳播算不算犯法?出版印刷了又怎樣?沒有署名而又知情又怎樣?」

    「法庭將採用的是中國法律,西洋法律只能作參考依據。」肖志華提醒道:「章炳麟被指控的罪名在英國應該被稱為煽動性的誹謗罪,而在中國,這應該是犯上作亂,要受到最嚴厲的懲罰。」

    「喬森博士,我要糾正一點,雖然會審公廨名義上是中國法庭,但實際上應該是混合法庭,觀審團的意見是舉足輕重的。」博易掐滅了煙頭,笑著說道。

    肖志華沉默了,腐朽的滿清朝廷目光短淺,不學無術,《蘇報》案的專案組長慈禧,組員張之洞、端方、魏光燾等人自以為得計,卻是自取其辱,為此丟盡了「國家主權」的臉。堂堂正正的國家政府,卻要求「居民委員會」級別都不到的「會審公廨」來主持法律公道,求外國人殺中國平民。尊嚴何在?面孔何在?從大清皇朝拜倒在會審公廨腳下,清洋律師,求審判官處決中國人的那一時刻起,大清皇朝就等於向國人宣佈了自己的完蛋。

    「《蘇報》案涉案人員皆是我欽佩的人,再加上我已經接收了報館,責無旁貸,兩位都是名律師,請二位盡力讓他們解脫罪名。」肖志華勉強擠出一絲笑容,對兩位洋律師說道。

    「喬森博士請放心。」博易和瓊司站起身,很客氣的說道:「我們的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在上海是有口皆碑的,而且更要維護文明世界法律的尊嚴,絕不會讓野蠻得逞。」

    「那就拜託二位了,特別是章炳麟,你們一定要盡全力為他洗脫或減輕莫須有的罪責。」肖志華起身相送,並叮囑了一番。

    滿清政府決心對《蘇報》進行雷霆打擊,卻顯然對《蘇報》的情況並不怎麼瞭解,在開列的七人名單中有錢允生、陳吉甫、陳叔疇、章太炎、鄒容、龍積之、陳范,他們將錢允生、陳吉甫、陳叔疇三人當作主筆,不知道陳叔疇就是陳范,陳吉甫只是司賬員,錢允生不是《蘇報》人,龍積之也與《蘇報》無關。

    現在,除陳范、鄒容外,名列拘票的其餘四人全部被捕,名動百年史的「蘇報案」終於拉開了序幕。

    「蘇報案」發,輿論震驚。各家大報或出於義憤,或出於自家以後的利害,在肖志華接手的《蘇報》率先發起的抗議聲中,紛紛發表社論,反對當局「與言者為難」。既便是與《蘇報》在革命還是改良問題上有著尖銳分歧的《中外日報》也在7月1日發表社論《近事概言》,進行了抗議。7月2日,上海英文《字林西報》發表社論,反對查禁《蘇報》,並評道:「外人在租界一日即有一日應得之權利,中國人在租界一日即有一日應受外人保護之權利,而華官固不得過問也。」。7月3日,中國教育會常熟支部負責人殷次伊為此憤而投水自殺。7月4日,英文《上海泰晤士報》連續兩天發表社論,要求「設法阻止中國守舊官員在租界妄行其權」。

    抓人、封館、禁報,這是滿清政府的目的,然而現在卻只勉強實現了一個,後兩個由於陳范的毅然轉讓而無法繼續實施。《蘇報》還是那個蘇報,還在照常發行,還在冷嘲熱諷著政府的無能,只不過換了個東家而已。這些都注定了由滿清政府掀起的這場文字獄要以虎頭蛇尾作為結束,更加暴露滿清政府的無能和無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